我爱11路吧 关注:54贴子:11,819
  • 6回复贴,共1

开个帖子 收藏自己喜欢的"博"文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看别人酣畅淋漓地抒发自己的观点 是一件很受用也很酸的事情 我喜欢看书 因为书里的文字是经过整理后的思想 省去很多交流的误区 直达目的地 写文章也能让自己的思维更系统 更清晰 可惜我的文字能力太差 无奈酸溜溜地推荐别人的大作吧 


1楼2006-04-18 02:15回复

      谁能说马儿真的是“义无返顾” 地跳下去的?

      谁又相信对于马儿的死,摄制组的人真的“心里都很难过”?

      其实,我非常喜欢蒙古族导演塞夫、麦丽斯夫妇执导的这个影片——《悲情布鲁克》,但是前面提到的那个所谓的经典镜头我却是没有印象的。我所记得的,是无垠草原上的男人车凌在马背上展开双臂像鹰一样飞翔;是美丽的卓拉对车凌说:“我可以为你生很多的孩子,草原需要他们”(大致意思);是那扎那无助、迷茫而又挣扎的眼神;是古老神秘的“坐棺”与火葬……我一直以为这部影片能在那个时代以这样的手法拍成是很需要才气与勇气的,也为去年9月塞夫导演的去世而感慨叹息,然而,如果上面的文字属实的话,我就不得不说,白马跳崖是最大的败笔,特别是对导演本人。

    这不由又让我想起了去年顾长卫的电影处女作《孔雀》的一段耸人情节:影片中的“母亲”,为了教训二儿子,不可再起下毒药杀死亲哥哥之心,于是就在全家吃晚饭的桌上,随手抓来家养的大白鹅,紧紧掐住它的脖子,强灌毒药然后面无任何表情地看着大白鹅痛苦至极扑腾着慢慢死去——长镜头一直都在表现它被荼毒至死的全过程。一位“母亲”就是这样借白鹅生灵挣扎死去来教育她的儿子的!弟弟下毒要毒死亲生哥哥,而母亲再用毒死大白鹅的方式来法西斯式地告诫儿子——真可谓是以恶对恶“以毒攻毒”呀!

    我并不了解,其他观众看到大白鹅被毒死的镜头当时心里又会如何感受?有谁会为这样镜头的“绝对真实”叫好么?反正我当时看了只觉得心里好痛!

    如果我们可以将马和大白鹅都视为低人一等的禽兽,那我们人类自己在进行这种随意杀戮——尤其还要将它们视为“经典”被拍摄在会传播给千万观众观看的“精神产品”里,那我们自己又算是什么呢?是“衣冠禽兽”、是“禽兽不如”或者还是其他什么?

    呜呼!看在动物也是我们人类的地球同乡的份儿上,但愿将来在我们的影视作品当中,还是绝不要再出现这样的“经典”镜头了吧!但愿我们的报刊杂志,也不要再以“默许”的态度对这样的电影镜头表示赞许了吧!

     [何东编后:“谢谢”太相信那篇杂志文字伪作“伤感”的默许描述了。而据我的事后了解:在拍摄那部“悲情”电影的现场,马是被强行推到悬崖边上的,而当那匹马明白人们真要谋杀它的性命,所以它惊恐、它再三挣扎后退,可最后当它完全无力与“人们”抗争时,它终于跪倒在地伤心地哭了起来。这才是发生在拍摄现场的真实情况。

    杨亚洲希望唤起人与人之间平等相待的《泥鳅也是鱼》被电影院线和媒体宣传冷淡着;而表现杀戮生灵的某些电影镜头却被奉为“经典”还要抒情宣传。真是让人无话可说。]


    4楼2006-04-18 02:24
    回复
      2006-04-14 01:11:35

      关于杨亚洲的新电影《泥鳅也是鱼》

        数日前,导演杨亚洲托别的记者找我去看他即将在全国放映的新电影《泥鳅也是鱼》。第一次来找,我用软话给推掉了;第二次找,我仍然还是推掉。第三次再找,心里开始起疑:又想炒作,而且还是找我这张乌鸦嘴,先前得罪了张艺谋今年又恶损过陈凯歌,莫非是想用我的硬话反着炒?所以当时我口气很硬地回一句话: “要看也可以。可得有言在先,电影如果很难看,我可当面就没好话说。”

        与杨亚洲此前完全素不相识,我知其名,还是因为看他的电视剧《空镜子》、《浪漫的事》、《家有九凤》,这三部作品确实能看出很厚的生活及人生体验来,所以每次都看得直入我心。可电影《美丽的大脚》却感觉很一般。而这次新片名字《泥鳅也是鱼》,又不喜欢,很相似于贺岁片的滑溜和过于随意。

        谁知我的硬话递过去了,没过一会儿,对方也扔回来杨亚洲一句狠话:“要的就是何东看完电影说几句实在的硬话。”

       既然是硬碰硬的话都顶到这份儿上了,电影倒是非看看不可了。可说实在话,人家一而再、再而三来请,我还心里老大不情愿,并不是因为我何东架子拿大,而真是就这两年真让各位著名导演的大片给看伤了。

       从小看电影,一直都以为是很大的精神享受。可就从《英雄》、《十面埋伏》到《2046》到《神话》到《七剑》到《无极》;一大堆所谓大片——其实都是大烂片,谁弄部电影都也能让人看到害怕的地步,这可真是中国导演的一大创造!我以前曾在电影评论中这样感叹:“看一场很难看的电影,之后的感觉,要比不看还难受!”那才叫一个憋屈加窝心。所以现在去看国产大片,居然变成了一件必须得加小心的事情。更何况,我从来看电影都习惯自己花钱去电影院看,因为更害怕被导演召了去,明明片子很不喜欢,可看完了当着导演的面,还得对付着说“今天天气哈哈哈!”但如果是自己掏几十块钱看电影呢?如果难看,出来就是想骂而且还可以破口大骂。

       现在的内地著名导演们弄大片,更多了种种欲盖弥彰之戏法,拍摄过程都藏得象闹鬼一样,然后再以各种买通的媒体使劲忽悠观众,眼看就到了要公映时,再把首映式热闹得就象出大殡那样劳民伤财。等到真在各个电影院一揭开锅盖,那结果才叫臭不可闻。可各位大导演这几年还真是让某些喜欢崇拜著名心揣奴性的观众,越惯越有架子越来脾气越大了——

       《英雄》首映那年,有记者说看那电影睡着了;结果张艺谋马上就火了:看我的电影睡觉,就是对整个中国电影事业本身都没有感情。那一脸的旧社会,完全就象他威震天下,观众必须诚惶诚恐跪地请旨才对。

       可其实呢?概念早就被偷换了:我的电影=整个中国电影事业。

       到《无极》首映之前,有女记者当着陈凯歌的面发问,有人预测票房可能会不好;陈大导演马上也火了:这就等于,我们的孩子刚刚出生,你就恶言孩子要夭折!

       陈大导演的概念比张大导演偷换得还要厉害——

       你的电影说破大天,也就是一种电影产品,既是产品就是可出售的。而把自己的电影比喻成“我们的孩子”——这一拐弯假装得很有人情,也当场就把那女记者给噎得无话可说了。而且国人从来都是很吃这一套的:看看、看看!人家孩子还小,咱就别欺负人家小孩了!

       其实稍微往冷静里一想,这概念早就是偷天换日了!电影是可以拿到电影院里去卖座的;自家的孩子也是可以拿到电影院里去卖座嘛?

       可这一切难道都只能怪张大导演和陈大导演嘛?

       我个人认为还有观众的欣赏奴性问题。

       当初看了《英雄》之后,我感觉是深深被著名导演所愚弄了,一路就骂上了报纸杂志,谁知却遭到众多网民的种种奚落。意思是:你算是个什么东西?还敢挑战我们的电影皇帝?

       可人们恰恰忘掉了一个最基本的文化消费常识:无论是曾经多么著名、得了多少奖的导演,他一旦面对市场,甭管是谁,他拍的电影只要放进了电影院里,那不过就是提供给观众花钱一次性消费的文艺产品,如此而已。你拍电影,我花钱去看——在这种互动过程当中,并无什么尊卑高低之分。更不存在什么狗屁电影皇帝!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拍电影哪会有什么神仙皇帝?!
      


      8楼2006-04-18 02:41
      回复
        我曾听这些民工中的一位自嘲为“喝菜汤,盖高楼的”。
        谁说泥鳅不是鱼?!

        [匿名] 胖妞
        2006-04-14 09:33:21
        雪影无痕

        2006-04-14 03:38:19
        用劳动换取报酬的人都是值得尊重的,没有什么高下之分

        但处于困境、逆境并不是允许犯罪的理由



        说此话是因为你以你的人人生经历和生存环境想当然的去设想对方的处境,其实一个人最基本的需求是生存,农民工这样一个边缘群体在城市中无任何保障,包括医疗和养老。城市除了能给他们带来那一点点微薄的收入之外,城乡差距带来的排斥感应该是他们最大的“收获”。在我们享受着现代生活的城市中,他们没有任何安全感。如果把他们的行为归于他们的道德水准和品质,未免有些不公平。如果说责任,那只能是政府的政策导向问题。中国向来重城镇,轻农村,谁真正的关心过农民?国民生产总值天天在飞涨,真不知道那些钱都用在了哪儿!

        一个断裂的社会给了他们太多的不公平。

        [匿名] Allison
        2006-04-14 10:23:41
        民工有什么可怜的,大家都一样,都苦过也都乐过. 能被人所知的苦还能叫苦吗?心里的苦才觉得有点沉重.我们留学生在国外的日子还不如民工呢,又有多少人知道.家里人收到的只有含泪说出的平安,孰不知,咬破的嘴唇还隐隐的疼

        [匿名] 呵和
        2006-04-14 12:01:55
        您骂张艺谋我觉得人身攻击多过议论作品本身。您和明星的访谈我觉得明星骗您很容易,他们只须装做坦诚,没心没肺,这是演员的本行,但就此我发现您不是我以前以为的恶毒,而是真实不圆滑,心软。您的博客音乐显示您浪漫。您以那种方式掺和到韩白之争中说明您有超越您年龄的热情。

        理智的边缘
        2006-04-14 13:50:18
        中国能把世界50年的建筑压缩10年建起来,但是不能把世界50年的思想压缩10年把它学完。

        所以真正的问题是在于人的思想出了问题。

        在城市化建设飞速发展的今天,北京作为大都市,在精神文明建设,道德体制建设,还有社会教育方面可以说比较落后的。

        人们物质上充实了,但是精神上却还停滞不前,说的在不客气点,甚至还不如文革以前,所以我觉得提高社会教育要比盖大楼要重要的多。

        yanzi
        2006-04-14 14:00:09
        何东说好,我立刻想看,但一打听,电影院说,不放。
        想看,看不着
        说要组织团体才可,个人看,没有,电影院正在放映美国大片《防火墙》
        中国优秀的片子不放,放美国大片
        能把人气死。

        老寇
        2006-04-14 17:14:45
        市场经济不能解决人性的歧视。因为人本来就不平等。为了社会成本的降低,不是一个种族、性别、年龄和地域歧视的社会,必须一方面鼓励自由竞争,一方面立法保护公民权利。自由竞争是根本,民工只有择业自由,享受教育的权利(民办的低廉学校),经济上独立才会摆脱歧视,其他要靠政府立法,执法必严。


        14楼2006-04-18 03:20
        回复
          不但喜欢看这几篇博文 很喜欢后面的回帖 众说纷纭


          15楼2006-04-18 03:21
          回复
            看何东的博客 是真的很爽 这哥们是个热血青年 惹得大家驻足观看 热烈讨论 感觉他的博客就象是个正在课堂辩论的教室 


            17楼2006-04-18 03:3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