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tatic.tieba.baidu.com/tb/editor/images/client/image_emoticon25.png)
一开始就错了,意识形态来源于合乎逻辑的推理。目前的两大意识形态实际同出一源,都是为了解决同一个问题提出的两套方法。首先要有公理,即草履虫都知道区分我和非我,知道摄取能量和物质维护自身的存在。那我们不妨把这种从外界高效率获取能量和物质的方式叫做生产力。这样就可以得出生物生存的唯一目的就是如何更高效的提高生产力这一公理。接下来再引入种群,即为了分散风险,生物会在时间和空间的各个纬度上制造自己的复制品,以达到一种接近永生的概念。在确定了这些条件后,才会发展到后期为了发展种群的生产力,拥抱哪种意识形态的问题。就像那句除了饥饿寒冷和疾病,现代人的大部分烦恼都来自于自己的三观。真正威胁我们的大部分问题也都来自于生产力不足。在这个问题下,资本主义等私有制给出的答案很简单,保护私有制,让种群的混沌系统自己做决定,参与者开展无限的种间竞争,在一次又一次周而复始的财富集中又被打破中靠随机数靠偶然突破生产力的上限。共的答案就不一样了,共是在资形成多年后才提出的对资的补充,因为在实践中,共观察到资有一个所有私有制都存在的顽疾,即随着竞争进入中后期,剩下的参与者不再追求效率的提升,因为各种有资格提出有效需求的参与者实体越来越少了,有效需求的减少反过来压制了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周期就开始了,这种现象会导致种群的效率和生产力降低,最终让种群在更大范围的竞争中落败。所以共给出了一个新的思维范式,既然我们一开始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种群生产力,那为什么要舍近求远将一切交给无序竞争中的随机乱数呢?为啥不一开始就从种群的角度对各种问题进行纠偏。将个体对财富和欲望的追求引导到对种群生产力发展的追求上来。将私有制剔除掉,保留低烈度的竞争,努力避免出现周期率下的大破坏,用公有制和计划节省资源持续保持生产力的发展。所以要想搞点新的意识形态,离不开怎么更高效的发展生产力上来,那些为了公平而公平的搞笑制度是没有生命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