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高祖本纪》对刘邦的称谓随其身份地位变化而变,从刘季到沛公、汉王再到上,后代诸史沿袭此法。实则此法源于《舜典》,未即位称舜,即位分命九官后称帝曰,此前初咨四岳亦有“舜曰”,为起下文“帝曰”之例。又《顾命》中康王未即位称子钊,即位后称王,亦同此例。这种称谓变迁,看似简单,实则蕴含深意。它如同一部简洁的历史编年,以称谓为标记,清晰展现历史人物的地位变化与重大历程。从平民刘季到一国之君,刘邦的崛起之路在称谓的更迭中一目了然,仿佛是一部精彩的历史微电影,以独特的视角记录着时代的风云变幻。同时,也体现了古人在史学记载上的严谨与智慧,用简洁的称谓,承载丰富的历史信息,让后人能透过文字,触摸到历史的脉络,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独特魅力,这种以称谓为线索的记载方式,无疑是历史长河中的一抹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