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你2楼诚心诚意地问了,那我就大发慈悲地告诉你。
先说结论:一个群体之中弱势群体通过某些途径获取到了能够超越强势群体的权力,会导致群体的衰落。
原因:因为强者获取资源的方式是从外部获取,弱者获取资源的方式是从强者那里获取。强者掌权则能够内部发展外部扩张同时兼顾弱者生存。而弱者当权则是动用自己所有的力量去限制打压强者,并从强者手中抢夺资源,以防被强者推翻。
例:清政府为了防止汉族组织反抗限制火器发展,导致了末期贸易顺差巨大却被列强用枪炮轰开国门的结果。
而现阶段,正是男女双方中的弱势群体掌控更多权力的时期。
在网络舆论方面,女方声音更大。法律方面,法官自由裁判往往更偏向女方。女性捞这捞那可以狂到拿到台面上讲,恬不知耻。
另开一个话题,甚至所谓的“男女平等”在群体繁衍上都是开的历史倒车。先要明确一点,让女性接受教育、参加劳动的首要目的是提升社会整体生产力,女性地位的提升只是提高生产力的同时产生的副产物,当副产物大于女性带来的生产力的时候,就要出大问题了。
女性不参与劳动的时代:
社会层面:劳动人口没那么多,内卷程度低。
家庭方面:一个家庭一人务工能满足温饱。
男性方面:通过洗脑把传宗接代当成第一大事。
女性方面:为了获取生活资源必须嫁给男人。
此时,种族繁衍在男女双方看来是顺其自然的事。
而当女性参与到了社会劳动中时:
社会方面:劳动人口几乎翻倍,“人口红利”爆发,用工成本极度降低,劳动者工资降低。
家庭方面:大部分普通人两个人的工资依然只能达到温饱,因为要让老百姓持续的劳动,就不可能让他们有大量的财富积累。
男性方面:一个人的工资单身日子过的舒服。结婚成家的话就变得捉襟见肘,压力大,不如不结婚。
女性方面:一个人的工资单身日子过的舒服。结婚后工资比男方低的话不仅要工作还要承担大部分家务。不如不结婚。
所以通过让女性接受教育参与劳动确实抬高女性地位,但从各方面看只是一个竭泽而渔的手段。让一个家庭中的男方和女方更累了,却依然只是徘徊在温饱线,以此导致人口资源再生能力下降。
用数字描述可能更直观:
假如一个家庭的生活成本为0.8,曾经只有男性工作的时候男性生产力为1,社会能够从一个家庭中获取的劳动剩余为0.2。男女双职工后,家庭总共生产力为1.7,但因双职工以后依然只是达到温饱线,社会从一个家庭中能获取的劳动剩余价值为0.9。 同时女方不仅参与社会劳动还要做家务,而男方因为女方参与社会劳动没有很多时间做家务,也要花时间精力分担另一部分家务,男女双方的压力增加,男方抱怨女方家务做不好,女方抱怨男方收入低不上进,导致了大量的不婚不育群体,激发了很多已婚家庭的矛盾增加了离婚率。
所以所谓的男女“平等”只是为了提升社会生产力的一剂毒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