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桐汉语吧 关注:364贴子:7,660

回复:[zt]浅析“三十六字母”的缺陷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这篇文章是典型“刻舟求剑”“以今律古”。现代普通话的二十一声母是从中古三十六声母简化来的,当然会有所归并的。


IP属地:江苏22楼2011-10-16 16:07
回复
    这位先生可注意到,“不能以今律古、不能以今非古、不能以今论古”如此等等,像是一些咒语,并没有什么道理。正是这些没有根据的咒语,成了音韵学界判别是非得失的大前提,变成了束缚人们进行科学逻辑思维的紧箍咒,变成了割断古今汉语语音联系、容忍自相矛盾、脱离汉语语音现实的遁词。现代汉语拼音方案由国家组织,若干学者参与,政协几次开会讨论,历时三年才完成,人们却认为仍有缺陷。三十六字母,一个僧人肇启,零星几个学者补充完成,怎么可能一下子就搞得很完美呢?
    王义然


    23楼2012-01-06 18:21
    回复
      ……好久了。
      作者的钻研精神值得肯定。但是“三十六字母”不但得到国内方言的印证(尤其是吴方言,声母保留得最完整),而且周边汉字文化圈的日本、朝鲜、交趾语言中的汉语音都可以证明三十六字母是正确的。
      还有汉语拼音方案用浊音声母b、d、g、z等表示清音是为了充分利用字母,不然这些字母就只能闲置了。这种做法也不是汉语拼音首创,民国时的《国语罗马字拼音法式》就已经采用这种方案了。


      IP属地:江苏24楼2012-01-07 01:39
      回复
        不是几个学者互相抄……


        IP属地:江苏26楼2012-01-13 15:57
        回复
          26个拉丁字母要表示辅音和元音两类音素,数量远远不够,根本就不存在剩余不剩余的问题,要不然就不会再用复合的辅音和元音了。都用单个字母多好。剩余之说,难圆其说。


          27楼2012-01-24 10:42
          回复
            关于周边汉字文化圈保存汉字古音的说法,本人认为,从外语音译中反映出来的语音对应关系存在很多错位,这些错位是因为汉语方言差异和外语方言差异两方面引起的,作者的方言语译者的方言都很难搞清,所以这种变形的东西是很难搞清原貌的。其实研究古代语音,最丰富的信息资源在国内,在字书、韵书中,在现实语言中。如果一味把音译中的对应关系当作研究古音的法宝,无异于见木不见林,说得更严重点,那就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28楼2012-01-24 11:00
            回复
              一派胡言


              IP属地:上海29楼2012-05-04 19:22
              收起回复
                梵漢對音是最能說明問題的,佛經音譯祇會用「並」、「澄」、「定」、「羣」等母的字去對譯梵文全濁音,不會用「幫」、「滂」、「知」、「徹」、「端」、「透」、「見」、「谿」母的字去對譯。這不是古人有病,自找麻煩,而是古今有別。


                30楼2012-11-26 02:49
                收起回复
                  不知道古桐先生是否还在此吧。
                  拿《康熙字典》的反切去“校验”晚唐时的三十六字母…………
                  此君应该拿时代比较近的《广韵》《慧琳音义》《玄应音义》《切韵》(王三)等资料来校对,然后得出“这些人全都犯了同一类错误”,这样才有点意思。


                  IP属地:广东31楼2012-11-26 18:56
                  收起回复
                    荒谬。


                    IP属地:美国32楼2013-07-19 13:02
                    收起回复
                      看了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真是狠人狠话,能用普通话读音玩反切,高人就是高人一等,难为作者码字的精神了,有这时间和精力还是补补课要紧些


                      IP属地:北京33楼2013-09-15 23:21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