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祥前吧 关注:3,318贴子:33,427

转专业人士对张祥前老师的看法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寒武纪(知乎用户):
我其实就是物理专业的。之所以同情张老师呢,是因为感觉他十年如一日的研究物理,是一个很纯粹的人。
而社会上对他批判的那帮人,虽然自称主流,但是其实没有几个真懂物理、懂数学的,大多都是傻子笑疯子。两边都是菜鸡互啄,完全是情绪的宣泄,
相反的,张祥前作为一个民科,还知道用实验说话,光就这点,他的物理和科学素养,就完爆那些喊打喊杀自称自己在支持主流科学,其实都不知道科学为何物的家伙们。
而参与讨论的人中,少数和我水平差不多,懂一点物理的人。他们解释张老师这些实验的时候,也都是完全定性和想当然的去解释,比如不管不顾的用抗磁性去解释。结果发现连实验结果的运动方向都分析不对,反被打脸。这也是对物理缺少严谨的治学态度,
我认为现在很多人对张祥前这种宣泄式的攻击,加诸于一个执着于物理研究的人,不管他的理论是对是错,都是不合适的。


IP属地:天津1楼2025-02-11 11:38回复
    作者:暗域 来源:知乎
    读书的时候我曾经有一个疑问,假设有两个观察者,一个留在地球,另一个在宇宙飞船,宇宙飞船光速运动,经过亿万年的时间,到达了宇宙的边缘,那么在地球的观察者看来,这亿万年的旅程,飞船的观察者经历的时间是0,飞船里的观察者看来,因为他经历的时间是0,在他的视角,他经历的距离也是0,亿万年的时间,亿万光年的距离实际上都因为飞船的光速运动,坍缩了,成为一个点。当时想的是,物体无法达到光速,这个情况事实无法出现。但是看了张祥前空间光速运动,时间是空间光速运动给观察者的感觉这个论断以后,茅塞顿开,飞船光速运动,空间相对于飞船静止,运动与维度等效,空间相对飞船静止以后,这个纬度就消失了,所以亿万光年的距离坍缩为一个点,时间也停止流逝,这是我目前能看到的最完美的解释。


    IP属地:天津2楼2025-02-11 11:47
    回复
      作者:童文
      来源:知乎
      网络上很多骗子,蹭别人流量的人,300亿首富都可能拿不出来,何况网络上的大炮,张是个听风就是雨的人,这里面不排除他为了流量为了吸引粉丝虚假宣传,但他的理论基础应该是站的住脚的。
      他的核心公式是基于空间在物体周围发散光速运动建立的动量公式+:|m'C|= |m(C-V)。大写字母代表是矢量。m'是物体静止质量,m是运动质量,V是物体运动速度,
      由于张祥前用物体周围的某个空间点的运动速度来描述动量,所以,他的动量公式,和传统的动量公式根本不是一回事,他认为物体静止时候在任意方向上有一个静止动量m℃,而且在静止质量不改变的情况下,静止动量和运动动量数值相等且是一个定值。
      交代完背景,我们来看一个三维坐标:

      在三维坐标上,观察者a在原点(0,0,0),现有空间点p从原点沿Z轴以光速c经过一个时间t运动到图中P点的位置,与此同时有物体b从原点沿着Z轴以V运动,在低速情况下,我们认为b的速度V的方向是和Z轴重合的(近似),C-V~℃,这时候C和V没有偏离,用不到张祥前的运动动量公式(个人认为)。
      在高速运动情况下,会引起空间偏转,速度不断增大运动的本质,就是物体从三维空间进入二维空间的过程,所以b的运动方向V在高速状态下其实是从空间的第三维Z轴指向二维平面X-Y,并垂直于引起偏转后的空间轴。高速运动下,物体运动的方向V,从空间的第三维指向二维平面(我图中用蓝色笔标画的V1、V2)。
      这时候观察者描述b的动量,涉及三个方向,一个是Z轴上的C,一个是从Z轴指向二维平面的V,剩下一个是C-V。V垂直于C-V,这可能就是老张说的外星人告诉他的"运动状态等价于几何上的垂直状态”的意思。把动量公式m'C=m(C-V)换成标量格式就是:
      m'c= m√(c^2 -v^2)
      结论:经过上面分析不难发现,这个公式适用一个洛伦兹因子,可以得出质速关系式,所以我认为这个公式可能成立。
      发布于 2025-01-22 09:56


      IP属地:天津3楼2025-02-11 11:55
      回复
        作者:热心市民方先生 来源:知乎
        最近了解了张祥前事件。
        我就一句话,如果他说的是他编的,那么他是目前以来最伟大的科幻作家,刘慈欣在他面前就像小学生写作文。
        所以我相信他是真的经历了去外星球,而且以后必然在历史中留下他的名字,他是可以改变世界的人。


        IP属地:天津5楼2025-02-11 13:03
        收起回复
          作者:蒂花草 来源:知乎
          根据张祥前的统一场论+能完美解释光的双缝干涉+现象。
          什么是双缝干涉现象?
          让一块隔板上开两条缝让光通过观察另一侧的光斑,如果光是粒子的话,那么穿过双缝应该留下两条条纹,如果光是波的话,则会出现干涉现象,留下多道干涉条纹。
          即使将光的发射强度降低平均单位时间只有一个光子发射出去,仍然会出现光的干涉图纹
          1974年科学家梅里在原本双缝干涉的基础上添加了多个摄像头,目的是为了观测光子是否分裂,令人奇怪的是光子一个个穿过,屏幕上的图案是两条条纹,如果不新添加摄像头,那么屏幕上的图案仍然呈现干涉图纹。
          这个实验说明了如果直接从另外几个方向观察光穿过条纹的,那么光就是例子,不观察,那么光就是波。
          这个双缝干涉实验之所以令人困惑是因为波的干涉现象出现是波动相位的叠加,单个光子或者电子通过狭缝,那么是和谁干涉的,难道和自己干涉的吗
          观察者为什么能改变光的运动状态,从而使得实验呈现不同的结果?
          统一场论认为宇亩中任何物体相对于我们静止的时候周围空间都是以光速向周围发散运动。这种发散运动包含了波动运动,空间这种发散运动给我们观察者的感觉就是时间在流逝当一个物体例如车相对于我们运动的时候,会影响空间这种光速波动运动+统一场论认为运动有三种。
          1物体在空间中相对于观察者的运动
          2相对于我们观察者物体空间本身的光速发散运动。
          3是前两者运动的叠加。
          光的本质是加速运动的电荷产生了反引力场+,反引力场使得附近某些电荷的质量消失为要,从而被空间带着进行发散的波动运动。
          光的波动性是因为空间本身就是波动运动的,光的粒子性则是光本身就是由电子静止质量消失从而激发出来的。
          空间始终只有一种运动,但由于我们观察者的角度和运动状态不一样,会观察出空间许多运动形式
          光的相位干涉实际上是空间本身的干涉,并非光子电子分为两部分
          相对论+认为当速度达到光速时,时间将会被凝固,在我们观察者的视角是感觉到光子是同时穿过狭缝,但在光子的世界则并不是同时的。
          我们看到处于相同位置的两个光子,在光子的世界则可能处于不同的位置
          反过来我们看到不同位置的两个光子,在光子的世界则可能处于同一位置
          总之光子世界的时间空间都和我们是不一样的,人们感到困惑仅仅是把空间定义成为静止的,而空间时刻以光速对四周发散式的运动
          有人认为客观世界和我们的观察没有关系,所以才对实验中因为观察改变了物理的运动状态感到怀疑,实际上人类定义的物理概念的基础就是建立在观察的基础上的,观察的角度或观察者运动状态的差异自然会使得观察现象出现差异,建立的物理模型也有差异.


          IP属地:天津6楼2025-02-11 13:09
          回复
            作者:韩信 来源:知乎
            根据他的理论p=m(c-v)
            假设他m c v都是变量
            对p进行微分
            那么dp=cdm+mdc-vdm-mdv
            在对时间求导
            得到dp/dt=cdm/dt+mdc/dt-vdm/dt-mdv/dt
            令cdm/dt=磁力
            mdc/dt=电力
            vdm/dt=磁力
            mdv/dt=引力
            成功统一四种基本力。
            注:磁力是指在张祥前的统一场论中,通过特定数学假设和微分运算得出的一种物理力。具体来说,磁力是通过以下过程定义的:
            假设 p = m(c - v),其中 p 是动量,m 是质量,c 是光速,v 是速度,且这些量都可能随时间变化。
            对 p 进行微分,得到 dp = c dm + m dc - v dm - m dv。
            对时间求导,得到 dp/dt = c dm/dt + m dc/dt - v dm/dt - m dv/dt。
            在此过程中,令 c dm/dt = 磁力,m dc/dt = 电力,v dm/dt = 磁力,m dv/dt = 引力。
            这样,磁力被定义为 c dm/dt 和 v dm/dt 的结果,即在该理论中,磁力是动量随时间变化的一部分,与光速和质量的变化相关。这种定义尝试将磁力与其他基本力(电力、引力)统一在同一个数学框架内,体现了张祥前统一场论的创新之处。


            IP属地:天津7楼2025-02-11 13:14
            回复
              作者:蟋蟀 来源:知乎
              从来没有看过他的书,也没具体了解过他的统一场论,主要是没时间研究这玩意。
              以前就把他当一民科,尤其是被外星人撸走说,就更像是胡编了。
              但就在前几天,刷到一个他一个视频,记得大概是讲了物体质量与空间的关系,使我:
              大为震撼!!!
              我感觉他的理论是十分自洽的。
              物体的质量是什么?是其对空间所造成的扭曲程度。
              我记得,张祥前说空间是运动的,是空间的运动在经过物体时产生了这种扭曲,从而形成了质量。
              物体(尤其是大物体)对空间的扭曲程度,决定了它对其它物体的引力(尤其是对小物体)。
              大到星体,如太阳,为何能把太阳系众天体牢牢“拴”在自身周围,那是因为太阳所造成的巨大空间扭曲旋涡(可以类比水里那种旋涡,但这里是三维的)把这些天体束缚在了周围,也就是我们认知的“引力”。
              那么,我们想办法改变这种扭曲(类比影响水里的旋涡),就可以影响旋涡里物体,即影响太阳对于地球的引力。
              我记得,张祥前所说的人工场,就是通过制造一个人工的场来影响或者说替代这种空间结构,而人工场是可控的,从而达到了改变物体质量的目的。
              说真的,我打心里觉得这种思路很有意思。
              以上是我胡说的,可以随意喷。


              IP属地:天津8楼2025-02-11 13:17
              收起回复
                作者:istomyang 来源:知乎
                这俩人我很早就认识了(张祥前/严伯钧),超过十年。今天看了严伯钧的打假视频,我在下面批评他的,后面他把视频撤掉了。
                严刚开始就是人格侮辱,完全就是三国袁术看不起刘备袁绍的姿态,一个家奴,一个织席贩履之辈。你论证归论证,好好论证,全程下来更多是情绪上反对,这也让我想起了那100个反对相对论的人。
                我跟严说,张祥前就那文化水平,能有什么体系?你应该关注他 认知层次 的东西,比如空间运动这玩意明显违反观察常识,一般人绝对想不到,而他竟然非常坚定。作为一个普通人,你让他构建科学大厦,建立体系很难的,但一些常识,碎片的东西,留心的人都会讲出来的。
                然后开始批评,你以前也是搞科学的,现在也见人下菜,瞧不起这瞧不起那,没有一点谦逊务实的态度。张祥前哪怕99%错的,那1%对你们有启发,也是很大的功劳,直接就一棒子打死,全盘否定,甚至连读都懒得读。
                相反,李论科学就比严伯钧会做人,该反驳反驳,讲事实讲依据,实事求是,张哪怕都错又咋了中国地大物博,张又没砸你饭碗,又没杀你父母,这么容不得沙子?
                总之一句话,做人重要,学问次之。做人都有问题,成绩再好,学问再高,成就也高不到哪里去。


                IP属地:天津9楼2025-02-11 14:10
                回复
                  作者:夷人(北京大学 化学生物学博士) 来源:知乎
                  那个严先生,不知是何方神圣,但我知道这类人一抓一大把,且不做评论罢。
                  至于张祥前先生,其理论如何,或可商榷批判,但以他的教育水平及知识结构,能够说出那一套东西,本身就极为难得,再加上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我认为张先生确实经历了常人未能理解的东西。他的UFO/外星人案例,与孟照国先生的一样,至少在事情发生与否上,都是可信的。这一点,是基本的逻辑判断。
                  另外,在今日这样的环境中,你所看到的东西,都是别人故意给你看的,否则它很快就会被抹去。十年前,为什么张先生火不了,直到今日才火?这并不只是抖音的功劳。
                  所以,没有无缘无故的爆火,张先生现在被公众所知,就算不是有关单位有意促成,至少也是默认。与之同理,《三体》之类科幻作品的流行,亦有大环境的促成因素。
                  世界在变,人心也当变,时至今日,如果你的脑子里依然是一副科学教的思维,连神仙也救不了你。如斯坦福大学医学院教授Garry Nolan所言,且让怀疑论者留在阴暗潮湿的洞穴里,我们自己需要走出去,进入蓬勃生长的热带草原。


                  IP属地:天津10楼2025-02-11 14:15
                  收起回复
                    作者:Johnny 来源:知乎
                    从信息论的角度看,张祥前写的《果克星球奇遇》信息密度极大,从简单直白,平铺直叙的文字中不断迸发出,一个个出人意料,惊人,震撼的“点子”。而且,没有一般科幻小说常有的违和、刻意、不真实感,基本都是逻辑自洽的,的确是一次游记!
                    1,所有的描述,的确就像一个游客,走马观花看到,听到,摸到,闻到,感觉到的,以及外星“导游”介绍的。而且,连缺陷都是如此真实,比如,张说保证不了事件的时间先后顺序,因为记忆会模糊。
                    2,不夸张的说,这种读书的感觉,只有看《三体》的时候才有。但是,三体描述的外星世界细节很少,比如说没有明确外星人长什么样,只说可以脱水,基本都是宏观层面的描述。一篇文章或者小说如何显得真实呢?只能是:描述感官细节,通过对人物、场景、物品等感官细节的生动描述,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文章所描绘的情境。例如,通过描述一个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的细节,可以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这个人物的特征和情感。用上面的定义来审视一下,张所描述的《果星》,则是细节极其饱满,丰富多样,细致入微,比如:外星人的高矮胖瘦,身体颜色,眼睛,鼻子,头发,表情,语言,动作,神态等等,甚至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和味觉等感官描写都有。宏观的也有,但都是外星人口述的,比如:时间空间原理,社会演变,道德法律等等。
                    3,对外星科技,产品,建筑,社会,身体的描述,是我看到的所有科幻小说都无法比拟的,包括《三体》,也包括哪些专门写外星人的书籍,比如《海奥华预言》之类的。而且,论科幻的点子数量和震撼程度,与三体,或者海奥华也是不相上下,甚至更全面深入,更身临其境。比如:飞碟原理,时间空间本质,人工场扫描,运动网,信息网,虚拟化,时空冰箱,人体工厂,寄生人,穿墙而过的原理,当然还有最令人惊讶的、大篇幅描述的社会演变,两性关系,加上直接的交媾体验描写!这些是其他所有书籍难以望其项背,开天辟地性质的!试问:和外星人的云雨之欢,“还有谁?”(请想象画面:功夫电影,冯小刚)
                    4,张所描述的各种"异想天开",他都基本给出了一个科学角度的解释。而且解释都比较简单直接,这种简单直接,也完全符合,他作为一个农民/地球人类/欠发达文明/游客/被实验者,来到异星异世界“一月游”的背景和前提。比如说,开篇说到的“穿墙而过”。崂山道士也能穿墙,看看是怎么解释的:主要涉及仙人,传授穿墙术,道,术,法,发功等等,这么这么就穿墙了。这里面涉及的概念/实体/方法/理论,那都是老子说的“玄而又玄,众妙之门”,大白话的意思是“散了吧,这都不是你们人类能够理解的”。再看看张解释的人如何能够穿墙而过,简直天壤之别,张的解释明显在科学范围内,目前人类的确做不到,但是,也不是不可理解,完全没有哪些“玄而又玄”。详细解释不赘述,看他的书,张的书里,遍地都是与“穿墙而过”类似的解释。
                    5,最让人惊掉下巴的,是《果星》里大篇幅的两性媾合体验描写。这些描写没有文字工作者/文学家们/作家们/写手们的华丽辞藻、隐喻、暗示、联想等等。真的是一个农民直白的体验描写,更像是一个小学生流水账式的郊游总结。关键是,为什么要写这些,也是如此的合理,环环相扣。因为:外星科技如此发达,每个人已经完全没有物资匮乏的概念,且已经实现“长生不老”(注意这里长生不老的概念与秦始皇追求的完全不同),人的追求已经全部转到体验、新奇、刺激这类精神层面上,他们日常就是玩,所谓玩就是寻求新鲜,刺激,体验,人类身体最大的刺激是什么?没错,是性,且性的目的不是生育。为此,外星人不惜改造男女身体,与稀有的地球人进行媾合体验,这是一个很新鲜很吸引人的买卖,不是吗?外星人绑架过去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把张作为数据采集对象,获取这些数据,虚拟化,买卖。张只是一个实验对象,他只能体验看到这些,也就只能写这些。地球上,我们现在就可以用一堆的相机对一个美女进行360度拍照,然后,三维重构一个虚拟女友,做一些羞羞的游戏,动画和小电影,这和外星人做的事情,好像是一个模式。
                    6,《果星》一定程度上,回答了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终极趋势是什么。比如说:当社会主义真的做到物资极其丰富,人人按需分配,社会,国家会变成什么样呢?道德会变成什么样呢?人类的交通方式会变成什么样?物资极大满足的个人,婚姻,子女,财产会变成什么样呢?人类的身体怎么进化呢?人还需要依靠吃东西获取能量吗?不需要劳动的人类,每天都在干什么?我们现在的互联网,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元宇宙还存在吗?会变成什么样呢?甚至说,宇宙,时间,空间,心灵的终极真理是什么呢?
                    7,《果星》一定程度上,也可能是相对友好的外星人,无意之间给人类指了指未来发展方向,这种指引也许不是故意为之,只是对实验对象表示一下小小的感谢,顺嘴说说,不费事也不全面,不负责,懂不懂全看造化。举个例子:你写了一篇童话故事准备发表,从公园里玩耍的小孩子中随机找了一个,让给提提意见听听想法,事后,聊天中,小孩子说到他的梦想也想当作家,你随口给说了说应该先看什么书,有哪些好书,养成什么样的好习惯,最好上什么学,最终能够变成什么样的大作家,等等。小孩子能听懂你说的吗?也许能,也许不能,长大后真的成为作家,如果还能回忆起来有这么回事,兴许有所感慨。
                    8,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刘慈欣的三体中,云天明用三个童话故事,就能够给人类指明了发展方向,可惜,人类还是未能从针眼画师中,领悟出二维化攻击。张的《果星》,从信息论的角度看,包含如此高密度的信息量,那些反驳、不信、愤怒,甚至嘲讽,谩骂张的人,建议审视一下自己的言论和文字,到底能够提供多大的信息量呢?有多大的独特性呢?哪些下意识的反应,是你真正内心的映射吗?还是只是思维惯性而已?
                    有人肯定会说,科幻小说不能套用在现实世界中,比如说,用三体来映射现实社会就不合适。但是,如果假定一下前提,宇宙的终极目的是经历并体验所有的可能,每一个人,以及每一个人的每一个念头都来自于那个终极的唯一,现实、科幻、想象,从长周期看,兴许没有那么大的区别。


                    IP属地:天津11楼2025-02-11 14:27
                    回复
                      作者:水边耕夫 来源:知乎
                      我看有个“善欢喜”的评论是很中肯的,也是很有见地的(“张祥前说的是真的 看了他的理论,感觉他是忘记了很多些细节的东西。然后只记得一点大方向,只能硬凑出一套理论。感觉大方向是对的。非常有研究价值”)。怎么说呢,本人和张祥前先生交流过多次,他的事情本身应该是靠谱的,虽然是些奇特的经历;他的理论,或者说外星人暗示他的思想(也就是放鹅时那个更高级生命植入他脑中的东西),确实是些颠覆性的科学范式革命思想,是非常宝贵的;不过很遗憾,他丢掉很多了高级生命赋予他的原汁原味理论,后来他自己通过自学拼凑了一套所谓的“统一场论”,则是泥沙俱下、沙里藏金的混合物了,有点理论功底的人就能看出其中明显的破绽,真是不足一论,如安静哈博士等都说得很清楚了。但是我还是要说,张祥前看似混杂凌乱的理论中,藏着金子般的好东西(这个肯定不是他的原创),希望明眼人能发掘出其中的宝贵理论内核,绝对是石破天惊的宝物啊
                      胡楮智评论:水边耕夫和不才的观点一致,要想认知张祥前老师的理论,必须会淘金,只有淘去里面的沙子,才能得到惊天动地的真金。


                      IP属地:天津12楼2025-02-11 14:37
                      收起回复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5-02-11 15:09
                        回复
                          绝大部分的黑子乱黑,槽点太多,本身思考得很浅还根本不听解释。打着科学的名义其实最是反智。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5-02-11 15:43
                          回复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5-02-11 18:55
                            回复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5-02-28 09:1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