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俗语:北(识)字掠无磨蜞
自清兵入关后,郑成功坚持在粤东和闽南沿海的反清武装斗争,
多次占领潮州沿海各县达十八年之久,清圣祖康熙无(1662)年,清朝吏部待郎(副部长)科尔坤,兵部待郎介山,平南王尚可喜等奉旨视察潮州,研究对会郑
成功办法,决定沿海建墩台七十三座以报智敌情,并迁沿海居民入内地五十里居住,以绝对郑成功部队的接济和帮助,另筑小堤为海界,不准出海界,违者斩首,由
于这做法,澄海除苏湾都之外都成无人区,后把苏湾并入海阳(潮安)县并撤消澄海县,这次潮州人称为”汇乡“的行动使几十万人民流离失所,辗转他乡,有的沿
街行乞,有的饿死路中。
传说汇乡前只是贴布告不准居民下海。否则以通敌论
处,澄海某乡有个蔡秀才约定与邻居阿牛同到海滩去掠蟛蜞,谁知出了寨门,看到一张官府告示、阿牛不识字就没有停下去看,蔡秀才略通文墨,不但看了还读给大
家听,当时布告都写得很罗嗦,就是官名也要一百多字,加上他又象读古文一样读得慢,故读完布告到海滩时,海潮涨了指导海滩淹没,一只蟛蜞也没抓到,这就是
潮州俗语:“北(识)字掠无爬蜞“的由来,喻学无所用。
那知蔡秀才看到别人掠有自己掠无,便怀恨在心,写了
一状告阿牛和乡亲们么自下海、对抗官府。澄海县新年好到状子,认为布告是朝庭刚出的,上有吏部和兵部待郎大印,居然有人敢当面对抗、昂然下海,此乃谋反大
事,急报潮州府,潮州府也认为是大案,知府不敢怠慢,快定和通判(法院院长)及师爷,同到澄海某乡面理此案以示对朝庭忠心,也好”督(杀)鸡教猴“,当时
澄海县城离潮州八十里,知府坐了两天轿,痔疮都颠得出血,汇同澄海知县到这个乡村。
海滩之下摆了三抬大轿,蔡秀才和阿牛及乡亲们都跪在
轿前,蔡秀才作为原告,讲得振振有词,把时间、地点、人秀都一一讲明,担阿牛和乡亲们都不承认,也不敢说没看告示不知道,朝庭王法非儿戏,都说没下过海,
澄海县叫差役到阿牛和乡亲们的家中搜查,扒掉灶,扣破鼎,但无搜到咸蟛蜞,因为荒年,大家都拿到市场卖掉和换米。俗话说:鸟飞有落毛,人行有脚迹。偏偏沙
滩上的脚印给潮水一涨一退都没有了,找不到证据就不能定罪,知府气得对蔡秀才吹胡子瞪眼睛。蔡秀才也吓得浑身发抖。
澄海知县也不知如何是好,此时阿牛问:大人,潮水来
时到寨边,潮水退时离三里,地块正(那里才)算海?这可把县官难住,不知如何回答,幸好师爷有经验,便说:海水浸着住(就)是海。阿牛说,那如有掠蟛蜞也
免落海。知府一看海水中真抓不到蟛蜞,便把气都出在蔡秀才身上,说由此证明他是诬告,吩咐重打四十大板,差役白走几天路,一点油水也没有,也真的打,把蔡
秀才打得鲜血直流,脚也被打拐,知府、通判和县官才忿忿而去。由于蔡秀才“一人杏(恨)人通乡里,故通乡里杏伊一人”,大家也不理他,他残废后得不到乡亲
同情便出去流浪,后来不知在地块(那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