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郑州,存在这样一个群体,他们聚居在城中村,受过高等教育,处于“生存以上,生活以下”状态,但却始终坚守着梦想,一边憧憬一边奋斗,努力为自己的青春寻找一处安放之地。他们就是被人们称为所谓的“蚁族”!
深秋的郑州,天黑得越来越早。
傍晚6点多,街上霓虹灯亮了,到处都是蠕动的车辆,忙碌了一天的人们像急着回巢的鸟儿,拥挤着往前冲。
北环沿线的城中村也变得热闹起来。花园路上临近城中村的站牌,公交车一辆接一辆,一群群年轻的面孔从车上挤出来,融进附近的村庄里。
高程每天就在这庞大的人流中来回穿梭,在这个容纳700多万人的都市里,他渺小而又忙碌,就像一只蚂蚁。
【居住】
生存以上,生活以下
——“都习惯了,同学也都这样……”
马李庄,是北环汽配城附近的一个城中村。
傍晚是城中村最繁华的时候,卖麻辣烫、炒面、烤鱿鱼的小摊点随处都是,昏黄的灯光下,老板热情地招呼着刚从外面回来的人们。
这儿路很窄,楼挨楼,头顶上除了各色招牌,还有纵横交错的电线。
尽管村落拥挤、零乱,但“配套”还算齐全,超市、饭店、理发店、诊所、网吧、澡堂一应俱全。
楼道里,送煤气、修电脑的小广告随处可见。毕业两年多了,高程一直住在这里。
2007年的6月,他从学校扛来了被褥和电脑,同学俩人在这儿落脚。
这是一间7楼的一室一厅,房间三四十平方米。两张床并起来的“通铺”,一张桌子,一个折叠饭桌,一台会自动调台的电视,一个落满了灰尘的折叠储衣柜,凌乱而拥挤。
饭桌上放着没来得及扔的一次性餐盒。高程说,他常在楼下买饭,晚饭3块钱就能解决。
屋里没天然气没热水,卫生间狭小而阴暗,冬天洗脸洗头多用凉水。
“都习惯了,同学也都这样,有的会买个‘热得快’烧水。”高程说,夏天在卫生间冲凉,地面潮湿会生虫子,冬天就去外面的澡堂洗,一次五块钱。这样的房子每月210元,水电费和房租俩人均摊。
【创业】
为了生存,每天逼着自己拉业务
——“不想用人生最好的时间给别人打工”
高程大学是学设计的,他卖过空调,推销过牛奶,也在广告公司做过设计。
刚毕业时,他每月工资只有四五百元,勉强能生存。
高程说,不想用人生最好的时间给别人打工,2008年他决定单干,在21世纪社区租了个标间做办公室,搬了自己的电脑,从旧货市场挑了桌椅,公司就开张了。
公司只有他和同学俩人,他不仅要做设计,还要拉客户,管好钱。
为争取到更多业务,高程对目标群体采取地毯式轰炸,从北环附近的汽配大世界,到南三环附近的汽配城,他几乎每家都拜访过。从北环到南三环,这样的路有时他一天要来回跑两趟。
比起劳累,心理上的痛苦更折磨人。高程说,他是个内向的人,也没年龄优势,有老板根本不把他当回事,还有人为几块钱使劲压价。
“怕遇上难缠的客户,但为了生存每天早上我逼着自己出去。”高程说,刚开始拉业务常常很恐惧。
为保证公司运营,他要省吃俭用,要斤斤计较,“南三环汽配城从一端到另一端,坐摩的要6块钱,总舍不得”。
“收入不稳定,有时只有几百块钱,好时会两千多。”高程说,尽管挣的不多,但他是在为自己奋斗。
大学生创业听起来很美,但据省人保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仅2%,河南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仅1.5%,打工仍是绝大多数刚毕业大学生的第一选择。
【打工】
“我不干,其他人也会争着干”
——“加班从没发过加班费,更不用提三金和保险”
毕业一年多,晶晶换了三份工作。现在,她在一家装修公司做设计。
“小公司没专门做设计的。”晶晶说,前几天有个小区交房,老板给了她一份单子,1300户业主的电话要挨个打一遍。
深秋的郑州,天黑得越来越早。
傍晚6点多,街上霓虹灯亮了,到处都是蠕动的车辆,忙碌了一天的人们像急着回巢的鸟儿,拥挤着往前冲。
北环沿线的城中村也变得热闹起来。花园路上临近城中村的站牌,公交车一辆接一辆,一群群年轻的面孔从车上挤出来,融进附近的村庄里。
高程每天就在这庞大的人流中来回穿梭,在这个容纳700多万人的都市里,他渺小而又忙碌,就像一只蚂蚁。
【居住】
生存以上,生活以下
——“都习惯了,同学也都这样……”
马李庄,是北环汽配城附近的一个城中村。
傍晚是城中村最繁华的时候,卖麻辣烫、炒面、烤鱿鱼的小摊点随处都是,昏黄的灯光下,老板热情地招呼着刚从外面回来的人们。
这儿路很窄,楼挨楼,头顶上除了各色招牌,还有纵横交错的电线。
尽管村落拥挤、零乱,但“配套”还算齐全,超市、饭店、理发店、诊所、网吧、澡堂一应俱全。
楼道里,送煤气、修电脑的小广告随处可见。毕业两年多了,高程一直住在这里。
2007年的6月,他从学校扛来了被褥和电脑,同学俩人在这儿落脚。
这是一间7楼的一室一厅,房间三四十平方米。两张床并起来的“通铺”,一张桌子,一个折叠饭桌,一台会自动调台的电视,一个落满了灰尘的折叠储衣柜,凌乱而拥挤。
饭桌上放着没来得及扔的一次性餐盒。高程说,他常在楼下买饭,晚饭3块钱就能解决。
屋里没天然气没热水,卫生间狭小而阴暗,冬天洗脸洗头多用凉水。
“都习惯了,同学也都这样,有的会买个‘热得快’烧水。”高程说,夏天在卫生间冲凉,地面潮湿会生虫子,冬天就去外面的澡堂洗,一次五块钱。这样的房子每月210元,水电费和房租俩人均摊。
【创业】
为了生存,每天逼着自己拉业务
——“不想用人生最好的时间给别人打工”
高程大学是学设计的,他卖过空调,推销过牛奶,也在广告公司做过设计。
刚毕业时,他每月工资只有四五百元,勉强能生存。
高程说,不想用人生最好的时间给别人打工,2008年他决定单干,在21世纪社区租了个标间做办公室,搬了自己的电脑,从旧货市场挑了桌椅,公司就开张了。
公司只有他和同学俩人,他不仅要做设计,还要拉客户,管好钱。
为争取到更多业务,高程对目标群体采取地毯式轰炸,从北环附近的汽配大世界,到南三环附近的汽配城,他几乎每家都拜访过。从北环到南三环,这样的路有时他一天要来回跑两趟。
比起劳累,心理上的痛苦更折磨人。高程说,他是个内向的人,也没年龄优势,有老板根本不把他当回事,还有人为几块钱使劲压价。
“怕遇上难缠的客户,但为了生存每天早上我逼着自己出去。”高程说,刚开始拉业务常常很恐惧。
为保证公司运营,他要省吃俭用,要斤斤计较,“南三环汽配城从一端到另一端,坐摩的要6块钱,总舍不得”。
“收入不稳定,有时只有几百块钱,好时会两千多。”高程说,尽管挣的不多,但他是在为自己奋斗。
大学生创业听起来很美,但据省人保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仅2%,河南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仅1.5%,打工仍是绝大多数刚毕业大学生的第一选择。
【打工】
“我不干,其他人也会争着干”
——“加班从没发过加班费,更不用提三金和保险”
毕业一年多,晶晶换了三份工作。现在,她在一家装修公司做设计。
“小公司没专门做设计的。”晶晶说,前几天有个小区交房,老板给了她一份单子,1300户业主的电话要挨个打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