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启吧 关注:86贴子:1,395
  • 14回复贴,共1

间接探讨高启风格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钱锺书先生在《谈艺录》评陈子龙:
“陈卧子大才健笔,足以殿有明一代之诗而无愧,又丁百六阳九之会,天意昌诗,宜若可以悲壮苍凉,上继简斋、遗山之学杜。”“乃读其遗集,终觉伟丽之致,多于苍楚。在本朝则近青邱、大复,而不同献吉;于唐人则似东川、右丞,而不类少陵。”
============
“在本朝则近青邱、大复,而不同献吉;于唐人则似东川、右丞,而不类少陵。”
因此建立一个相似关系:
高启(青邱)——何景明(大复)——陈子龙
李颀(东川),王维(右丞)——陈子龙
所以:李颀(东川),王维(右丞)——高启(青邱)——何景明(大复)——陈子龙。
这就是我认为高启的一些气势豪迈作品更像李颀的原因。唐人中气势豪迈的名家不少,如高适、岑参等人。太白的诗风格偏向于孤傲和狷狂甚至放诞,与其性格颇为吻合,后代名诗人中无此性格和风格者,但是在豪迈的风格上仍有部分交集。
当然,高启和王维以及陈子龙与王维并无太多相似。


1楼2010-12-07 15:08回复
    赵翼《瓯北诗话》则认为高启有神似李白者,同时也学习其他名家:
    李青莲诗,从未有能学之者,惟青丘与之相上下,不惟形似,而且神似。青莲乐府及五古,多主叙事,不著议论,盖用古人“意在言外”之法。此古诗正体也。青丘乐府及《拟古十二首》、《寓感二十首》、《秋怀十首》、《咏隐逸十六首》,亦只叙题面,不复於题内推究意义,发挥议论。如咏向长,则但说长之毕婚嫁、游名山。咏周党,则但说党之辞徵聘、乐田里。而一种迈往高逸之致,自见於楮墨之外,此正是学青莲处。七古内如《将进酒》、《将军行》、《赠金华隐者》、《题天池石壁图》、《登阳山绝顶》、《春初来》、《忆昨行》等作,置之青莲集中,虽明眼者亦难别择。昔司马子微谓青莲有仙风道骨;而青丘《赠陶篷先生》亦云:“谓予有仙契,泥滓非久沦。”盖二人实皆有出尘之才,故相契在神识间耳。然青丘非专学青莲者,如《游龙门》及《答衍师见赠》等作,骨坚力劲,则竟学杜。《太湖》及《天平山》、《游城西》、《赠杨荥阳》、《寄王孝廉乞猫》等作,长篇强韵,层出不穷,无一懈笔,则又学韩。《送徐七往蜀山书舍》,古体带律,奇峭生硬,更与昌黎之《答张彻》,如出一手。集中本有《效乐天体》一首,又《听教坊旧妓郭芳卿弟子陈氏歌》一首,亦神似长庆。《中秋玩月张校理宅》,又似李义山。《玉波冷双莲》及《凤台曲》、《神弦曲》、《秦筝曲》、《待月词》、《春夜词》、《黑河秋雨引》,又似温飞卿。《蔡经宅》及《书梦赠徐高士》、《赠李外史》等作,又皆似《黄庭经》。可见其挫笼万有,学无常师也。即如身当元季,沉沦江村,身未历殿陛,目未睹典章,一旦召修《元史》,列於朝班,其诗即典切瑰丽,虽贾至、岑参等《早朝大明宫》之作,不能远过。此非其天才卓绝,过目即吻契,而能若是乎?惜乎年仅三十九,遽遭摧殒,遂未能纵横变化,自成一大家。然有明一代诗人,终莫有能及之者。


    2楼2010-12-09 17:23
    回复
      惜乎年仅三十九,遽遭摧殒,遂未能纵横变化,自成一大家。
      ========
      这句话实际上与前面相矛盾,因为既然“未能纵横变化,自成一大家”,又如何能够与李白相上下?
      赵翼于明清诗人中仅推崇高启、吴伟业、査慎行等人,后来汪端推崇高启和吴伟业,可以说暗合或者继承了赵翼。赵翼去世的时候,汪端大约二十岁,也算很巧。但是后来,汪端认为吴伟业诗穠而无骨,复弃之,元明清三代诗人只留下高启一人,正因高启诗之风骨非吴伟业所能有。


      3楼2010-12-09 17:28
      回复
        回复:3楼
        惜乎年仅三十九,遽遭摧殒,遂未能纵横变化,自成一大家。
        ========
        这句话实际上与前面相矛盾,因为既然“未能纵横变化,自成一大家”,又如何能够与李白相上下?
        “李青莲诗,从未有能学之者,惟青丘与之相上下,不惟形似,而且神似。”
        此处“相上下”是指“相比较”的意思吧。


        4楼2010-12-12 14:37
        回复
          一楼的推论似乎不大成立。
          若说高启与李颀诗风相近,请用诗来比较,这样完全根据前人的推论来得出结论,站不住脚吧?
          -------------
          况,否定一半的结论,肯定一半的结论,似乎不让人信服吧?


          5楼2010-12-12 14:41
          回复
            即使我贴出李颀的全部诗歌,也仍然可以说高启诗歌不像李颀。
            实际上,我也认为陈子龙诗歌不像高启,只是都与李颀等人有一定相似点。
            即使如此,我仍然认为,依据钱钟书绝对比依据王国维要靠谱无数倍。
            昨天下午我在南京古籍书店看到中华书局一套丛书,其中有王国维的《人间词话》的注解评析,注解者显然是站在王国维的角度上,但是在很多地方都不得不承认王国维说的一些话纯属意气用事,不能服人。话虽委婉,却足以说明王国维那些断言连他的粉丝都不能认同。比如评价白居易和吴梅村诗歌成就的那一节,注解者认为,不能以典故多少来评价诗歌成就之优劣,认为王国维的评价显然是不客观的,意气用事的成分昭然若揭。
            原文待我买回那本书之后扫下来传上来,有图有真相。这也是我看到的所有人间词话的注解本中第一次对王国维这些观点进行反省的著作,而且不是出自我这样一种激烈反对王国维的人的手中,而是出自由衷推崇王国维的学者手中,因为想依靠骂王国维而在中华书局出书,至今为止是不可能的。


            6楼2011-01-18 01:23
            回复
              对于王国维对周邦彦和姜夔的贬低,注解者也提出不同意见。注解者在赞扬王国维境界说的同时,也认为王国维对纳兰性德评价过高。
              这本书我昨天没有买,因为我恰好没带现金。


              7楼2011-01-18 01:28
              回复
                不错,以他的眼光,唐代之后就没有诗歌,宋代之后没有词。
                身在元明之交的高启情何以堪。
                当然,也是有例外的,比如王国维就认为自己的词是欧阳修以来最杰出的词,这点我很佩服,因为一个人可以这样夸自己,实在非常有趣。
                这些天都没有时间弄图,昨天晚上把这事情办了。图在这里:
                http://hi.baidu.com/疏星当照江南寒/blog/item/2c95c1eca799693d2cf5343a.html


                9楼2011-02-26 22:34
                回复


                  10楼2011-02-26 22:35
                  回复
                    点击看大图。


                    11楼2011-02-26 22:35
                    回复
                      “诗之三百篇、十九首,词之五代、北宋,皆无题也。非无题也,诗词中之意,不能以题尽之也。自《花庵》、《草堂》每调立题,并古人无题之词亦为之作题。如观一幅佳山水,而即曰此某山某河,可乎?诗有题而诗亡,词有题而词亡。然中材之士,鲜能知此而自振振者矣。”
                      ======
                      看来李白杜甫等人都杯具了,因为他们的诗歌大部分有题目。高启的诗歌有多少是无题的?吧主能不能帮我统计一下然后告诉我?不然高启也要杯具。


                      12楼2011-02-26 22:38
                      回复
                        我的观点,高启的诗词是不能和唐宋大家比,但较之明清,无人能出其右


                        15楼2012-02-19 17:35
                        回复
                          都说唐宋大家,后代诗词不足观。但我很想问,唐宋有几个大家?充其量不过十数人而已。除去这些人,像元遗山,高青丘,钱牧斋,吴梅村难道称不得大家?至少也是诗歌史上前二三十名人物。


                          IP属地:北京16楼2014-06-21 22:02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