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谓“朴学”,其实是清朝史家针对宋明学者的空谈理论而做出的反思,核 心就是要关注显示问题。但是乾嘉学派把好经念歪了,变成关注故纸堆了。
历史学的史料和基础研究(包括局部问题-综合和通史问题)——历史哲学— —现实。
在历史学家的三个环节当中,宋明学者本来只关心第二个,一个是他们的历 史哲学和理论没有前面的支撑,另一个是他们没有关注现实问题,就是说缺乏两 头。
朴学的本意本应该是,往第三个环节走,关心现实问题。但是后来的实践却 往第一个环节走了,不但如此,他们还看不起第二个环节和第三个环节的学者。
这样的结果是:他们离现实比宋明学者更远。当然,史家也可以不经过历史哲学 ,直接关注现实,这样虽然层次不高,但是胜在更加直接快捷。
我的历史哲学其实基本上是初创完成了,而且是有一般历史的基础的。当然要想真正完成,还需要基础历史研究和历史哲学研究的很大功夫。我想,以后应该从第二个环节也就是历史哲学出发,需要第一个环节的那些内容,就去研究哪些内容,而不是一下子沉下去——只能进地狱无法出地狱的人是无法采到智慧的花朵的。如果想要做到这一点,最好就是当一个中学历史老师,或者是一个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或者就是一个公务员,而不是当一个大学老师,我的这些东西完全在课外完成,比如博客啊,我就不指着这个,然后用正常的工作和小说挣钱 ,当然如果能够发表就更好来了。因为如果要当大学老师,你必须把功夫完全用在第一个阶段上,而且必须完全避免谈及第二个阶段和第三个阶段,必须避免在第二个阶段用到别人在第一个阶段的成果。——我知道康德为什么拿不到教授的职位,他的学生的学生都是大教授了!当然我也有办法,就是自己在用功的时候按自己的办法,就是历史哲学需要什么基础研究就搞什么基础研究,然后基础研究的成果就发在学术期刊上,去赢得那帮主流学者的心。至于自己的历史哲学和反照现实,就在博客等其他媒介上发。当然如果我能够达到很高程度,也可以直接的发一些历史哲学和反照现实的东西。尽管使用这样的手段,照样也会引起主流学者的不满和争议,比如说不符合规范啊,不正规啊,比如说这个无法发表啊,但是这不失为一条比较好的路子。
历史学的史料和基础研究(包括局部问题-综合和通史问题)——历史哲学— —现实。
在历史学家的三个环节当中,宋明学者本来只关心第二个,一个是他们的历 史哲学和理论没有前面的支撑,另一个是他们没有关注现实问题,就是说缺乏两 头。
朴学的本意本应该是,往第三个环节走,关心现实问题。但是后来的实践却 往第一个环节走了,不但如此,他们还看不起第二个环节和第三个环节的学者。
这样的结果是:他们离现实比宋明学者更远。当然,史家也可以不经过历史哲学 ,直接关注现实,这样虽然层次不高,但是胜在更加直接快捷。
我的历史哲学其实基本上是初创完成了,而且是有一般历史的基础的。当然要想真正完成,还需要基础历史研究和历史哲学研究的很大功夫。我想,以后应该从第二个环节也就是历史哲学出发,需要第一个环节的那些内容,就去研究哪些内容,而不是一下子沉下去——只能进地狱无法出地狱的人是无法采到智慧的花朵的。如果想要做到这一点,最好就是当一个中学历史老师,或者是一个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或者就是一个公务员,而不是当一个大学老师,我的这些东西完全在课外完成,比如博客啊,我就不指着这个,然后用正常的工作和小说挣钱 ,当然如果能够发表就更好来了。因为如果要当大学老师,你必须把功夫完全用在第一个阶段上,而且必须完全避免谈及第二个阶段和第三个阶段,必须避免在第二个阶段用到别人在第一个阶段的成果。——我知道康德为什么拿不到教授的职位,他的学生的学生都是大教授了!当然我也有办法,就是自己在用功的时候按自己的办法,就是历史哲学需要什么基础研究就搞什么基础研究,然后基础研究的成果就发在学术期刊上,去赢得那帮主流学者的心。至于自己的历史哲学和反照现实,就在博客等其他媒介上发。当然如果我能够达到很高程度,也可以直接的发一些历史哲学和反照现实的东西。尽管使用这样的手段,照样也会引起主流学者的不满和争议,比如说不符合规范啊,不正规啊,比如说这个无法发表啊,但是这不失为一条比较好的路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