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的绷带吧 关注:54贴子:1,091

[末终离] .. 小汐〗新闻材料汇报帖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喂熊


1楼2010-12-18 21:49回复
    8岁的“毛毯”布兰基特(Blanket)性格仍然稍显害羞,不过他透露,明年就将上学读书。


    2楼2010-12-18 21:50
    回复
      2005年10月,我到伦敦Michael下榻的饭店拜访时,第一次看到DumDum糖
      糖果数量实在是太多了,Michael说”为了随时可以给小孩子们吃,所以才准备那麼多”
      什麼都不了解的我说”Michael,你这麼有钱,给小孩子们更高级的糖果吃不是更好吗?”
      结果Michael跟平时不同,正色向我说明
      DumDum糖果的size对小孩来说刚好,种类丰富小孩子不会吃腻,且拥有悠久的历史可放心食用..等,Michael热心的告诉我这些事
      然后他说了下列的话(我尽可能翻出原意)
      如果我给了他们高级的糖果,下次想吃时自己没办法买吧!?如果是DumDum用零用钱就可以买到,在美国任何地方都有在卖
      听到Michael这番话,再次对他的专业感到佩服,给小孩子吃的糖果,包含了那麼多坚持与爱情,这就是Michael的本质.
      很多媒体与名人说Michael花钱方式过於异常,听到这番话有何感想?!他连小孩子的零用钱与糖果价位都考虑到了.
      确实有时候Michael会花大钱消费,但并没有给任何人添麻烦.对於一根只要几分美金的糖果都那麼讲究,出发点是满满的爱,我认为要确实评断这样的行为.
      一起吃糖果时,Michael对我说出道之前还是小小孩时很喜欢吃布满砂糖的甜甜圈,并不是常常都能吃到,还有经常用零用钱去买DumDum…等等的事.
      他问了我好几次”好吃吗”,不知为何我突然感到害羞,只能用点头来回答他
      那时候的糖果味道又甜又令人怀念


      3楼2010-12-18 21:53
      回复
        死亡大事记


        4楼2010-12-18 21:57
        回复
          2


          5楼2010-12-18 21:58
          回复
            3


            6楼2010-12-18 21:59
            回复

               
              “我不想任何人说,纪录片的内容是人为的,”奥特加解释道,“我希望它能诚实、原生态地反映杰克逊生前的工作状态。”
              奥特加的决定,无疑给自己和工作人员布置了一份工作量浩大的作业。尽管影片延至10月底上映,但他们需要把100多小时的视频内容,精简成111分钟。好在彩排全程都有高清晰的摄像机拍摄,省去了后期的加工过程。不过,他们还得每周7天、每天14个小时地“加快车”。
              “我们花了六个星期,来干通常需要九个月干的活儿。”制片人兰迪·菲利普说道。
              上映后,冷静、平实的《就是这样》得到了普遍的好评。“这是一部举重若轻的纪录片,并没有渗透导演技巧方面的用心,但也正是这种故意和技巧背道而驰的手法,让这部纪录片滋生了一种罕见的温暖。”《完全电影》杂志评论道。
              当仁不让的导演人选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就是杰克逊遗嘱的一部分——即把他最后彩排的四个月展现给歌迷。而我理应担起责任。因为,除了我,还有谁呢?”奥特加说道。
              杰克逊去世后,当索尼公司提出要制作一部关于杰克逊的纪录片时,奥特加并不十分赞同:“我的直觉是:时间太赶,感情上也没有做好准备。”
              听说索尼开始接洽其他导演后,奥特加主动揽下了导演的活儿。他不能容忍外人的介入。在他看来,“那些不了解最后这段经历的人”,不该染指迈克尔·杰克逊的“遗产”。
              奥特加确实是最适合的人选。作为杰克逊复出50场演唱会的总导演,他陪伴杰克逊走完了最后的岁月。
              奥特加,艾美奖得主,舞美指导出身,曾执导过帕特里克·史威兹(刚去世的《人鬼情未了》男主角——编注)的“辣身舞”,和麦当娜《物质女孩》MV里的舞蹈;作为演唱会导演,他曾执导过杰克逊1992·1993年的“危险之旅”演唱会和1996·1997的“历史之旅”演唱会;而作为电影导演,他把《歌舞青春》变成了迪士尼历史上最赚钱的系列产品之一。奥特加熟知怎么执导音乐电影,他熟知迈克尔·杰克逊。
              年轻时,奥特加便认识了比他小8岁的杰克逊。当时,杰克逊和几个哥哥还在加州环星剧院做表演,而奥特加是剧院里的一名小学徒。“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我正准备参演一部名叫《奥利弗》的音乐剧。”奥特加回忆道。
              一天下午,从排练大厅走出来的奥特加,迎面遇见了当时已经是剧院小明星的杰克逊。奥特加有些发愣,杰克逊主动微笑看向他打招呼:“嗨,我叫杰克逊。”
              从那以后,有着许多共同爱好的两人便成为了朋友。“我们谈剧院、谈音乐、谈身边的人、谈环境、谈电影、谈历史,谈旅游。”奥特加说道,“他真的是一个很有趣人,爱笑,爱讲故事。”两人当时也许都未曾想到,他们今后还会成为工作上的伙伴。
              1992年到1993年在世界各地办“危险之旅”巡回演唱会的杰克逊,正处于事业的巅峰。而奥特加有幸作为演唱会的总导演,全程见证了“流行天王”的征服世界之旅。和“就是这样”相比,“危险之旅”要朴素很多,没有辅助性的视频背景,没有太多的道具和噱头,然而杰克逊在舞台上的举手投足,已足以让台下几万歌迷狂热不已,甚至夸张到每隔几分钟都有歌迷因晕厥被担架抬出去。
              奥特加还记得,两年前的一天,杰克逊给奥特加打了个电话。当时,奥特加正在排练《歌舞青春》的舞剧。两人一起进餐,一起开会。
              “我是迈克尔,你好,”在通话中杰克逊重复了五遍,“就是这样吧,这将成为我的最后演唱会。”
              “就是这样,” 奥特加说“你应该就用‘就是这样’来命名你的演唱会,这种感觉很完美。” 
              2009年5月,“就是这样”演唱会正式提上日程,两人开始一起商讨演唱会细节。每天,杰克逊都会说,“‘就是这样’有更特殊的意义,它是一种战斗的号令。我们必须认识到,致力于给世界带回更多的爱是多么的重要。”
              奥特加坚信,杰克逊一直在为这个名称找寻更多背后的意义。
              最震撼的演唱会
              一天早上,杰克逊给奥特加打了电话,激动地说:“维多利亚瀑布!”
              “那可在非洲。”奥特加有些不解。
              “所以我们才需要它!”原来,杰克逊希望能把维多利亚瀑布做成3D特效的大屏幕上,而他则站在瀑布前唱歌。
              如果杰克逊没有去世,那么“就是这样”演唱会,会是奥特加最完美的作品——大屏幕的3D特效视频、挑战地心引力的特技、贯穿头尾的环保主题,还有一批顶尖音乐人的加盟。
              计划中,杰克逊会吊上钢索,升至两层楼高,俯瞰成千上万的歌迷,然后作360度的旋转和飞翔——他的彼得·潘梦想终成现实。即便是杰克逊的舞台服装,也是史无前例的。“我们在衣服纤维里加入了新的技术,”奥特加说道,“科技上的突破,让我们能在他的衣服里放视频和灯光。”
              最重要的是,杰克逊跳着他的“月球步”回来了。虽然年过50岁,体型消瘦的吓人,但当杰克逊跳起舞时,他的威风依旧不减当年。排练经典歌曲《Billie Jean》时,他来了一段长达半分钟的即兴独舞。一曲结束,台下的年轻伴舞们犹如朝圣般地欢呼和膜拜。
              随着“月球步”一同回归的,还有杰克逊的全情投入。演唱会准备前期,杰克逊、奥特加和演唱会的舞美师崔维斯·佩恩达成可口头协议,要互相监督对方的健康情况。然而,没有人能真正监督好“工作狂”杰克逊。他经常为了演唱会的工作而熬夜,大到概念,小到细节。“他甚至还设计门票。”佩恩说道。
              在《就是这样》里,杰克逊对伴奏里每个音符的执着,对舞台效果的完美追求,让观众们仿佛又看到了鼎盛时期的杰克逊。事实上,自1996·1997的“历史之旅”演唱会以后,他没有好好在舞台上唱过歌了。


              8楼2010-12-18 22:02
              回复
                前几天,我们一直在排练歌曲和舞蹈,构思魔术,还拍摄了短片。6月25日这个特殊的日子,迈克尔将会亲身演绎这个魔术,他将在《Beat it》的音乐中降临到舞台上,与我们合作的,正是大卫科波菲尔的那一班人。
                我们的设想是,当迈克尔前一曲结束时,他站在一个喷火装置上,当火焰熄灭时,他也不见了。同时,在另一个观众头顶上的舞台上,迈克尔出现了!我们真的非常兴奋。副编舞托尼·特斯塔暂时代替迈克尔的位置,伴舞和魔术的工作人员都已就绪,只等迈克尔到来后,可以对他说:“看吧,让我们幻想成真吧!”


                9楼2010-12-18 22:07
                回复
                  tom's toy玩具店.
                  埃里似乎像保姆一般,每次与杰克逊一家出行也像三个孩子一般带着花哨的面具.


                  10楼2010-12-18 22:14
                  回复
                    2009年4月28日 - “流行音乐之王”迈克尔·杰克逊(Michael Jackson)今天身着鲜艳的红绿搭配,与子女们妖娆现身在洛杉矶梅尔萝斯大道的Ed Hardy时装店里购物。 
                    有意思的是,Ed Hardy品牌的设计师Christian Audigier正是天王的朋友,而且他逛店身穿的衣服也正是出自该设计师之手。 
                    杰克逊的三个孩子则戴着漂亮的面具示人。在猪流感肆虐的今天,杰克逊的外科手术口罩显得更合时宜。


                    11楼2010-12-18 22:19
                    回复
                      2009年3月28日 - “流行音乐之王”迈克尔·杰克逊(Michael Jackson)于今天正式聘请亚特兰大传奇演唱会推广人——莱昂纳德·罗(Leonard Rowe)担任他的新经纪人。罗取代了杰克逊之前的神秘经纪人托梅托梅医生(Dr. Tohme Tohme)。


                      15楼2010-12-18 23:42
                      回复
                        Erica Knight与Alexander McQueen
                        Alexander McQueen,(本名:Lee Alexander McQueen,1969年3月17日-2010年2月11日)是英国著名的服装设计师,有坏孩子之称,被认为是英国的时尚教父。
                        Erica knight (本名:Erica Queen Knight,1986年8月29日生.美澳中三国混血.有着十六分之一中国血统.是美国著名的歌手,经济学家,企业家.
                        Erica本身便是一个鬼才与天才的结合体,但是她却出奇的能与Alexander合得来.不管是年龄还是其他方面的不同,似乎都影响不了这一对知己奇妙的友情.
                        "亚历山大大帝".
                        Erica总是这么称呼Alexander,对于他杰出的设计才能,奈特是相当佩服的,并且从不吝啬于对亚历山大的夸奖.“可怕顽童”和“英国时尚界流氓”都可以清楚的诠释奈特与亚历山大的友情."可怕顽童?英国时尚界流氓?忘了这些幼稚的绰号吧,亚历山大大帝比这些真实得多!"
                        亚历山大的反叛个性也表现于不屑中产阶级的矫情造作,所以他的衣衫,总是在尊贵中隐现堕落气质.奈特向往自在,并不在乎他人对自己衣着的看法,她喜欢贵族的气质,又钟爱于平民阶层的简约.也许就是这点,让奈特一眼看中这位鬼才设计师的惊人天赋.使这两个不同国家,不同年龄,不同思维的人成为了极度要好的朋友.并且他们之间的来往也并没有多少人知道.甚至连他们具体相识的年份也只能大概确定在八十年代.
                        亚历山大16岁时离开学校,并开始成为萨维尔巷裁缝服装店“安德森与谢泼德的学徒,随后他到“Gieves & Hawkes”和知名剧场服装品牌“Angels & Bermans”工作。在他在意大利米兰为设计师罗密欧·纪礼工作时,奈特曾经专门坐飞机从美国飞往意大利拜访亚历山大,那是他们第一次相遇.
                        "一个奇妙的元素.没有人比她更狂野而浪漫,即使这些完全不在她的气质上体现.献给埃里卡小姐."
                        第一次相遇后,亚历山大在送给奈特的服装上这么写道.
                        在事业与追求上,两个人相似的出人意料,可是在其他的方面,奈特与亚历山大的差异天差地别.两人的共同之处只限于时尚的范畴.奈特是鬼才与天才的混合体,她要的是自由与自然,这些自由自在包括绝大部分狂野,不羁,不畏舆论.但是绝不存在暴露与其他有关与性的元素.关于精神,她可以很性感,可是绝对没可能在身体或镜头前体现,她很现实.而亚历山大是决计的不同,是彻彻底底的鬼才.他的设计总是妖异出位,充满天马行空的创意,极具戏剧性。他的作品常以狂野的方式表达情感力量、天然能量、浪漫但又决绝的现代感,具有很高的辨识度.他就是那种不合时宜,为爱而活的浪漫主义者.
                        对于1996年,取名为“包屁者”的超低腰牛仔裤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包屁者"翌日多份报章的时装报导之头条,亚历山大大胆创新的设计很快便令其品牌成为英国年青人追棒的对象.可当时亚历山大的好友奈特却意外的没有表示对"包屁者"任何的支持.
                        随着亚历山大越发妖异的作品,奈特也似乎越发的不理解.在日益增多的不合与分歧之中,亚历山大与奈特的友情便像大海中的一只孤舟,越发飘渺而模糊不清.
                        但亚历山大对这段友谊并没有忘却,在他生命的最后一段时光,他将最后的设计swan song送给了他最美的模特.奈特.


                        16楼2010-12-18 23:49
                        回复
                          圣诞节:
                          圣诞大餐吃火鸡的习俗始于1620年。这种风俗盛于美国。英国人的   圣诞晚宴
                          圣诞大餐是烤鹅,而非火鸡。澳大利亚人爱在平安夜里,全家老小约上亲友成群结队地到餐馆去吃一顿圣诞大餐,其中,火鸡、腊鸡、烧牛仔肉和猪腿必不可少,同时伴以名酒,吃得大家欢天喜地.
                          举行唱圣诞歌大赛
                          《铃儿响叮当》(Jingle Bells)《平安夜》(Silent Night)《听啊,天使唱高声》(Hark! the Herald Angels Sing)
                          圣诞节送礼物已经接近成为一个全球通行的习惯了.神秘人物带给小孩子们礼物的概念衍生自圣尼古拉斯,尼古拉斯是一位4世纪生活在小亚细亚的好心主教。荷兰人在圣尼古拉斯节(12月6日)模仿他送礼物.在北美洲,英国殖民者把这一传统溶入圣诞假期的庆祝里,而Sinterklaas也就相应的成为圣诞老人或者称为Saint Nick(圣尼克)的人物了。在英籍美国人的传统中,圣诞老人总是快活的在圣诞前夜乘着驯鹿拉的雪橇到来,他从烟囱爬进屋内,留下给孩子们的礼物,吃掉孩子们为他留下的食物,(牛奶和饼干)。他在一年中的其他时间里忙于制作礼物和监督孩子们的行为并记录下来。
                          


                          18楼2010-12-19 11:27
                          回复
                            狄更斯在《双城记》里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而在尼采眼里,上帝也早在百年前死去。是的,这就是我们的世界,众生迷失,英雄凋谢,信仰破碎一地。而今天,又一位英雄永远的离开,又一种信仰被疼痛包裹。他走了,如他孑然一身的来到世界般孑然而去,宠辱恩爱、情仇怨恨,所有的美丽和丑陋,都化作一粒粒埃土没入永恒的凡尘,只留下一首首无法忘怀的天籁,一个个难以复制的舞姿。如果你还记得他,你一定记得他,而他,却已经成了一个传奇。
                                 “浮生如梦能几何,浮生复更忧患多。无人与我长生术,洛川春日且长歌。”在听到MJ去世时,这首唐诗慕然浮现在我的脑海。你知道,世界纷扰,红尘多忧,你我早已没有古人这般闲庭信步的意境,这是一个梦,难以企及,但谁会没有梦想呢?哪怕如MJ这样的巨星也不例外。
                                  与MJ不同的是,他有足够的物质基础去构建他梦中的世界,城堡,游乐园,大象......以及所有他心中的童话与期盼,而我们却只能把理想的种子深埋,期待有一天会生根发芽,长成苍天大树,而这一切又那么遥不可及。对么?不对,我们是如此肤浅的看待他,如此浅薄的对待自己,而从未直抵心灵的深处。不疯魔不成佛,为了你的梦想,你大可以疯狂一些。如MJ裂帛的歌喉,如他桀骜的舞步,如他站在众生面前,俯瞰人间的眼神。而如今,MJ已不在了,这会给一些人带来悲痛,亦会唤醒一些沉睡的梦。
                                 你是否记得第一次看到MJ的表演?机械舞?太空步?还是仿若脱离地球引力,让牛顿难堪的四十五度前倾? 那一刻,在你的内心深处,是否会萌生一个祈愿,如他般震撼整个世界?成为一段神话?让无数人为你癫狂?我相信你一定会有。在那些无数撼动你心灵的瞬间,你一定会看见自己年少时的梦睁开双眼,对着你启齿亲笑。那么多的理想和憧憬,一定都还在吧?在你眼前、在睡梦中,她们还在一次次重复吧?你知道,她们从来不曾在你心中消失。她们也许萌发在一句漫不经心的话语里、一段轻柔的曲子中、一张定格的胶片上,也许会是来自MJ,或者你内心暗自的希翼。
                                 如今,MJ走了,那些梦想的蓝本,也早已遗落在生命的路途上。但是你知道,除了屈服和死亡,没有什么能够熄灭梦想的火光。


                            19楼2011-01-25 15:55
                            回复
                              20楼2011-01-26 18:3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