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男女般配,婚姻强势弱势之类群众喜闻乐见的话题。最后许子东先生总结,其实钱多钱少,有名无名,都无所谓,人生就几十年,一转眼就过去了。最后的关键,还是细节。
问题正是在这里,什么细节?
婚姻与其说是一围城,不如说是一黑匣子。谁知道里头装的都是啥玩意儿?为何大家婚前不知己知彼呢?
今年早期,一位美国牧师请我帮他看一份给当地华人教会预备的婚前辅导问卷。问卷十分详细。比如“我们为什么要结婚?”“作为夫妻,我们要在生命中得到什么?”也有关于个人情商的问题,如“我对对方有信任,有不安全感吗?”还有关于双方家庭的,要双方反省各自家庭的优缺点。也有一些很具体,比如家务如何分担,闲暇时光如何度过?双方分别都有什么爱好?要不要分两个账户?家里谁去付账单?资产和负债分别是什么?想要孩子吗?要做什么样的家长?如何一起做决定?遇到矛盾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几大类又分几小类林林总总几十条,过一遍不亚于考一回G RE. 朋友问我如何看待这些问题?我说中国人比较含蓄,没这么直接公开讨论财产、家务、自我形象、家庭背景的问题,一定是旁敲侧击,拐弯抹角地讲。这些问题我们也一样不少。白种人也好黑种人也好黄种人也好,人性的弱点大家差不多。但是大部分时候,这些问题咱们不说,似乎是吵架的时候,才会翻腾出来。这位朋友说,这是美国牧师或者心理咨询师常问的一些问题,没什么大不了。但我还是建议他不要用这个问卷。
但是最近看到男婚女嫁的问题,大家在网络上讨论得很多,于是又想起了这个问卷,继而想起两国对待婚姻略有不同的心态来。
美国离婚率很高。不过大体上说,不好的就散了,好的好得不得了,像《中国式离婚》里描述的那种过又过不好,离又离不了的“亚婚姻”的情形,我看倒是不多。是不是跟这种透明、公开的表述有关呢?西方做科研的时候,总说要把一些概念细化(operationalize),对于感情问题,他们一样比中国更为细化。
另外,处理矛盾的方法,两国基本上也有一些差异。美国夫妇遇到婚姻的问题,真像我们电影里说的那样,会说:
“我们需要谈一谈。”
“我们需要理一理。”
而双方谈的时候,多半情况下也无非是问卷上的这些问题。中国人向来含蓄,不喜欢直白地表达爱,一曲《婚誓》的歌,阿哥阿妹说上半天,无非说着天上的鸟,水里的莲等等,把生物界的物种数了个遍,也不说“我爱你”。同样,面对婚内的矛盾,表达上也不像老美这样直白。所以很多时候吵架、怄气、冷战、热战、离婚、再婚,也云里雾里。爱,爱得稀里糊涂;散,有时候也散得不明不白。
生活很麻烦,结婚有风险,做人需慎重。婚前这种问卷,让人从细节处入手,思考婚姻生活的方方面面,也算是一小考。如果大家婚前都这么考一考,会不会以后少一些矛盾?或者是在遇到矛盾时,知道如何合理地去解决,而不是一哭二闹三上吊,女方回娘家,男方找小三。
或许大家会说,在我们这么含蓄的国度,什么都这么明摆着就没意思了。但我犹豫再三,还是决定贴出来放我博客上,心想作为一种文化差异拿出来分享也好。
出乎意料的是,很多读者十分赞同婚前将这些问题过一遍,倒没有我那些顾虑。如此看来,不是我落伍了,那就是时代进步了。
(南方都市报 2010年11月13日)
附:婚前思考题
基本问题
我们为什么要结婚?
作为夫妻,我们要在生命中得到什么?
你觉得我们在三,四十年后将会做什么?
你喝酒的频率高吗?
你打过人吗?
你是否觉得忠于对方非常重要?为什么重要或不重要?
你有犯罪纪录吗?
你愿意去做更换卫生间厕纸这类事吗?
自我形象
你如何描述自己?
你觉得我怎样看你?
我易妒忌吗?
问题正是在这里,什么细节?
婚姻与其说是一围城,不如说是一黑匣子。谁知道里头装的都是啥玩意儿?为何大家婚前不知己知彼呢?
今年早期,一位美国牧师请我帮他看一份给当地华人教会预备的婚前辅导问卷。问卷十分详细。比如“我们为什么要结婚?”“作为夫妻,我们要在生命中得到什么?”也有关于个人情商的问题,如“我对对方有信任,有不安全感吗?”还有关于双方家庭的,要双方反省各自家庭的优缺点。也有一些很具体,比如家务如何分担,闲暇时光如何度过?双方分别都有什么爱好?要不要分两个账户?家里谁去付账单?资产和负债分别是什么?想要孩子吗?要做什么样的家长?如何一起做决定?遇到矛盾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几大类又分几小类林林总总几十条,过一遍不亚于考一回G RE. 朋友问我如何看待这些问题?我说中国人比较含蓄,没这么直接公开讨论财产、家务、自我形象、家庭背景的问题,一定是旁敲侧击,拐弯抹角地讲。这些问题我们也一样不少。白种人也好黑种人也好黄种人也好,人性的弱点大家差不多。但是大部分时候,这些问题咱们不说,似乎是吵架的时候,才会翻腾出来。这位朋友说,这是美国牧师或者心理咨询师常问的一些问题,没什么大不了。但我还是建议他不要用这个问卷。
但是最近看到男婚女嫁的问题,大家在网络上讨论得很多,于是又想起了这个问卷,继而想起两国对待婚姻略有不同的心态来。
美国离婚率很高。不过大体上说,不好的就散了,好的好得不得了,像《中国式离婚》里描述的那种过又过不好,离又离不了的“亚婚姻”的情形,我看倒是不多。是不是跟这种透明、公开的表述有关呢?西方做科研的时候,总说要把一些概念细化(operationalize),对于感情问题,他们一样比中国更为细化。
另外,处理矛盾的方法,两国基本上也有一些差异。美国夫妇遇到婚姻的问题,真像我们电影里说的那样,会说:
“我们需要谈一谈。”
“我们需要理一理。”
而双方谈的时候,多半情况下也无非是问卷上的这些问题。中国人向来含蓄,不喜欢直白地表达爱,一曲《婚誓》的歌,阿哥阿妹说上半天,无非说着天上的鸟,水里的莲等等,把生物界的物种数了个遍,也不说“我爱你”。同样,面对婚内的矛盾,表达上也不像老美这样直白。所以很多时候吵架、怄气、冷战、热战、离婚、再婚,也云里雾里。爱,爱得稀里糊涂;散,有时候也散得不明不白。
生活很麻烦,结婚有风险,做人需慎重。婚前这种问卷,让人从细节处入手,思考婚姻生活的方方面面,也算是一小考。如果大家婚前都这么考一考,会不会以后少一些矛盾?或者是在遇到矛盾时,知道如何合理地去解决,而不是一哭二闹三上吊,女方回娘家,男方找小三。
或许大家会说,在我们这么含蓄的国度,什么都这么明摆着就没意思了。但我犹豫再三,还是决定贴出来放我博客上,心想作为一种文化差异拿出来分享也好。
出乎意料的是,很多读者十分赞同婚前将这些问题过一遍,倒没有我那些顾虑。如此看来,不是我落伍了,那就是时代进步了。
(南方都市报 2010年11月13日)
附:婚前思考题
基本问题
我们为什么要结婚?
作为夫妻,我们要在生命中得到什么?
你觉得我们在三,四十年后将会做什么?
你喝酒的频率高吗?
你打过人吗?
你是否觉得忠于对方非常重要?为什么重要或不重要?
你有犯罪纪录吗?
你愿意去做更换卫生间厕纸这类事吗?
自我形象
你如何描述自己?
你觉得我怎样看你?
我易妒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