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动漫吧 关注:9贴子:687
  • 8回复贴,共1

〓小知识〓日本动漫项目管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0-12-30 10:33回复
    一般来说,首先整合到执行计画中的是不使用计算机的工作人员。这里所谓的「不使用计算机」—— 是指公司外部的剧本作家或是角色设定的原作家等人。这些公司外部的原作者们其实在草案完成的同时,企划人员(PLANNER)便开始与他们不断沟通协调,并开始撰写剧本或是绘制人物造形的工作。为什么是这样的流程呢?那是因为纸上作业的工作是必须在程序设计工作开始之前就必须完成的。所以这些公司外部的原作者的工作都必须在其它工作人员前完成。
      
    接下来是将程序设计人员(PROGRAMMER)整合到执行计画中。虽然说在企划书撰写的同时,企划人员(PLANNER)已经不断地与设计人员(PROGRAMMER)沟通协调游戏内容、表现方式等,但是设计人员(PROGRAMMER)真正忙碌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在初期,程序设计人员(PROGRAMMER)会是先撰写整个游戏系统的主要程序,比如说主角的动作、画面显示系统等。程序设计在游戏制作工作前期,就是建立游戏系统的基础。这样的工作如果以绘画的世界来比喻的话,就是准备绘画用纸、准备画具以及颜料、然后描绘出图画的轮廓。前期工作尽可能将细节的部分完全去除,而以游戏系统基本根基以及骨干程序为主。为什么是这样的是制作流程呢?事实上很多游戏在企划阶段会遇到有如「有办法将企划人员脑海里所企划的事物表现出来吗?」「自己所想的真的会好玩吗?」,为了证明这些疑虑,企划人员就可以藉由程序设计人员先期所制作出来实际会动作的画面来判断。这样的试作游戏在日本被称之为「PROTOTYPE」。这样的「PROTOTYPE」可以先期验证游戏是否真的好玩,如果验证结果是确定的,那整个游戏的制作便可以朝完整版的工作继续进行下去。
      
    有时候依据情况的需要,程序设计人员不会先直接撰写游戏程序,而是先制作「工具(Tool)」、「编辑器(Editor)」等开发用的工具。这就好比在盖房子之前,先把锯子等工具做好是一样的意思。把工具、编辑器等程序都准备好,当游戏制作到后期时对于动作编辑、地图编辑等的工作便可以很有效率地进行。
      
    图形设计人员(GRAPHIC DESIGNER)的工作几乎是与程序设计人员同时进行的。在日本游戏制作公司里,图形设计人员大多都是使用相同的CG专用开发计算机来制作游戏图像。所以所有图形设计人员的桌面上都是摆着相同CG专用开发计算机,那样的场面看起来是很壮观的。
      
    虽说是制作映像的资料,不过游戏中的CG并不是只是一张大张的图画而已,而是分为很多不同的组件(Part)。比如说,角色人物的话就专门绘制角色人物,或是建筑物的话就专门绘制建筑物。这些各自负责自己所分配到部分的图形设计人员,最后就会将一开始就准备好的原画逐一制作组合成3DCG。
      
    3DCG的制作,首先会先从制作以多边形(Polygon)组合起来的立体对象开始。在日本,像这样的立体图像制作工程被称之为「Modeling」,而从事这样工作的专业人员则被称之为「Modeler」。这些专业工作人员几乎都是使用3DCG专用的开发工具来完成「Modeling Data」,但是这样的Modeling Data只是一种拥有线条而没有颜色的图像,称之为「模型的线架构(Wire Frame)」。而接下来的工作是将颜色、材质、灯光等贴上,这样的工作称之为「贴图(Texture Mapping)」。接下来,这个有形状又有颜色的图像数据便要再被加入称之为「Animation Pattern」的动作资料,这样就成为会活动的3DCG。在目前的动画科技里,也加入了可以将人类的动作转换成计算机资料的「动态捕捉系统(Motion Capture)」以及可以将真实物体外型转换成计算机模型的「3D扫描系统(3D Scanner)」。
      
    接下来是音乐制作的部分。相对于图形制作的团体工作,音乐制作是属于比较个人性质的工作。游戏音乐的作曲负责人在游戏草案完成的时候,便要开始配合游戏加入音乐的影像(Image)。这个时候并还没有开始作曲,而是仅止于思考整个音乐风格的走向,是要摇滚风格比较好呢?还是要古典风格比较好呢?这段时间可以说是音乐作曲家的摸索时期。企划书的完成,接下来便是将游戏画面体地呈现给作曲家,「到底用什么样的曲子比较好?」「曲子长度要制作几分几秒的比较好?」,这些问题在此时也渐渐明确化。所以大部分的作曲家都是在这个时期开始进行音乐旋律的制作。接下来,负责音乐的人员就要实际操作一个个已完成的游戏画面,依据游戏要表达的意念配上适当的音乐音效。
    


    5楼2010-12-30 10:34
    回复
      2025-05-11 20:52:02
      广告
      为什么游戏音乐要配合着一边操作画面来进行编曲呢?这是因为游戏的场面会依照玩家的意念与偶发的状况而有所不同,这是与电影、广告不同。比如说「GAME OVER」的曲子在何时连接什么样的曲子是最可以表示玩家的心情?玩家在什么样的场面之下最可以感到紧张的气氛?这些都是需要音乐创作人员实际去操作游戏、实际去感受游戏,然后再慢慢地调整出游戏音乐的曲调、曲子与曲子之间的连接,甚至是出现的时机、长度等。所以说制作游戏的音乐其实也是件十分辛苦的工作。
        
      


      6楼2010-12-30 10:35
      回复
        协调、协调、再协调
          
        完整的企划书、完整的制作小组、完整的制作流程,但许许多多问题还是会伴随着整个游戏制作过程。而且随着各部门工作的进行,麻烦问题会越来越多,也越来越严重。
          
        比如说常常遇到的就是与内存相关的问题。虽然说目前的游戏主机的内存已经比以前多了许多,但是毕竟还是有所限制。所以游戏制作计画一开始时,一般来说便会开始进行各部分内存大小的分配工作,如图形使用○○M、主程序使用○○M、音乐使用○○M。不过随着制作工作的进行,往往都会有超出原本内存容量设定的问题产生。原因有很多,比如企划书阶段时期计算错误、开发小组能力不足、某部门开发小组需要更大的内存容量来表现游戏效果...等。这个时候制作人(PRODUCER)或是监制(DIRECTER)便必须明确地的判断。是否还有其它多余的内存容量可以分配?是否削减哪个部分的内存容量?是否变更成其它规格?解决的方式虽然有很多种,不过与内存相关的麻烦问题是任何一组游戏制作小组都会遇到的烦恼!


        7楼2010-12-30 10:35
        回复
          接下来常见的便是不断循环的「可能」与「不可能」这样的问题。在游戏制作现场中,我们常常会听到「可能」与「不可能」这两句话。经大家讨论之后,企划人员将一个新的创意写入企划书中后,理论上就应该会是可行的。但是实际作业的时候,程序设计人员又常会出现「这种新创意是不可能做到」的遗憾。上述的事件对游戏制作现场的人员来说都是家常便饭,常常发生的状况。企划人员会说:「这是可以办到的吧!你一定要做出来!」,程序设计人员会说「不可能!我做不出来!」,两部门人员间的紧张火爆气氛也就时而发生。协调处理这样的问题(包括组员间相处人际关系)也都是制作人或是监制十分重要的工作。
            
          除此此外,**了这么多位工作人员的大型制作工作,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协调问题都是层出不穷。「应该可以再可爱一点」、「我要一种无形的感觉」、「运用比较有速度感的反应方式」......在游戏制作现场中,在开发小组的成员之间,像上述那样十分抽象的语言可说是随时都可以听到。因此,发言者的想法与听到话语的人的理解程度有微妙的差异,甚至是文不对题也都是时有所闻。在游戏开发过程中,光是要让所有制作小组成员制作出来的作品保持一定的风格就是一件相当费力的工作。
            
          其实制作过程中遇到麻烦也不全都是不好的事,有时也会遇到让人觉得高兴的麻烦。比如说,游戏制作到一半的时候,突然有人说「如果这样做的话一定会更好玩!」。从企划书阶段之后经过几个月,也实际制作出会动的画面之后,上述的情况就常常会发生。不过是不是要采用预定以外的创意?如果采用了,那既定的工作时间又要从新排定,这对于整个制作小组就会是个大麻烦。当一个很好的新点子、新创意突然浮现脑海的同时,一大堆麻烦的工作调整问题也随之而来,这就是游戏制作工作。游戏制作工作到了后半段时期,有许多麻烦的问题也会随着分解到各个制作人员的身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也就相对成为每位工作人员工作的一部分。有游戏开发经验的人员采用负责人在面试的时候,常会说:「游戏制作人员必须要有很强的抗压力」。其理由为何,相信也就不需多作解释了。
            
          


          8楼2010-12-30 10:36
          回复
            各部分完成后进入测试工作
            当开发人员最辛苦的时期结束的时候,也就是游戏各部分都完成的时候。完成的所有资料会全部集中到主程序设计人员的手上。图形资料、音乐资料、剧本等文字资料,再加上其它细部的的程序资料,都是在这个阶段完成整合。如果是角色扮演游戏、射击游戏、战略仿真游戏等,其游戏中角色的各种设定数值也都市在这个阶段中加入。这样也就完成游系的试玩版。
              


            9楼2010-12-30 10:36
            回复
              最初完成的试玩版,在日本一般称作「α版」,使用这个版本制作人员可以进行简单的Test Play。当然在试玩的过程中,如果有不正常的错误就会马上进行修正,


              10楼2010-12-30 10:37
              回复
                即使整个游戏制作过程经过十分严密配置,但是因为是各部门分工合作,所以还是会出现看得到树却看不到森林这样的缺失。


                11楼2010-12-30 10:38
                回复
                  2025-05-11 20:46:02
                  广告
                  像这样将树木一颗颗地修正,使其看起来像是一片森林,便是试玩版中必要的修正工作。
                    
                  将「α版」中各部分所有的错误、不合理的地方加以修改之后,再一次将所有资料整合,这个试玩版便被称作「β版」。这个版本中的内容基本上与玩家将来在市面上买到的版本内容是一模一样的。不过由人类做出来的软件不会是十全十美没有任何错误的。这样的错误在程序设计人员间被称作「BUG」。因此接下来的工作便是找出这些躲在程序中的「BUG」,并加以修正去除。假设游戏中所有会出现的任何状况,从游戏讯息一个文字的小小错误到会导致游戏当机的重大错误,都必须一点一滴仔仔细细去找出隐藏其中的「BUG」。这样的工作也被称作「Debug」,一般会由开发小组所有组员或是公司外部的工读人员,甚至会动员到公司其它部门的工作人员。不论是多么辛苦所制作出来的游戏,只要游戏中出现任何一点小小的错误而导致当机,便成了没有用的「不良品」。虽然对开发人员而言,游戏制作流程到了Debug之前的阶段是算是可以松口气的时候,但是接下来的Debug工作却也是最后最重要的大工程。经过上述的过程之后,就到了游戏软件的最终版本「Master」,接下来就是等候压片量产。
                  


                  12楼2010-12-30 10:3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