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种遗规》之《养正遗规》
编者简介及《养正遗规》简介
陈宏谋(1696—1771),广西临桂(今桂林)人。字汝咨,号榕门,谥文 (一作文恭)。雍正元年(1723)进士,毕生为官,曾任江苏按察使、湖南巡抚、云南布政使等职,止东阁大学士兼工部尚书。外任30多年,历12省,研究各地民心风俗的得失利弊,分明兴革,逐条钩考,加之勤奋学习,遂成为学识渊博、编著甚丰的学者。主要编著有:《纲鉴正史约》(增订)、《司马文公年谱》(辑)、《三通序目》(录)、《甲子纪元》(辑)、《培远堂偶存稿》、《大学衍义辑要》(辑)、《大学衍义补辑要》(辑)、《吕子节录》(辑)、《女训约言》、《培远堂文集》、《手札节要》、《课士直解》、《培远堂文录》、《湖南通志》(监修)、《五种遗规》(辑)、《陈榕门先生遗书补遗》等,著作总集有《培远堂全集》和《陈榕门先生遗书》。
《五种遗规》,清陈宏谋辑。清代社会教育和蒙童教育教材,清末中学堂修身科教材。辑者有感于世上多有弊端,遂于公务之余,采录前人关于养性、修身、治家、为官、处世、教育等方面的著述事迹,分门别类辑为遗规五种:《养正遗规》、《教女遗规》、《训俗遗规》、《从政遗规》和《在官法戒录》,总称《五种遗规》。五种《遗规》的成书时间不同,《养正遗规》为乾隆四年(1739年),《从政遗规》、《教女遗规》、《训俗遗规》分别为乾隆七年七月、九月、十月,《在官法戒录》则为乾隆八年四月。合刻本《五种遗规》始行于乾隆八年,为南昌府学教授李安民集校本。各《遗规》单行本甚多,以单本形式收入各类丛书、类书亦甚多。而合刻本则不多,除李安民集校本外,尚有同治七年(1868年)的金陵书局本、楚北崇文书局本,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的浙江书局本等,并收入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上海中华书局辑《四部备要·子部·儒家》。共计十六卷,其中《养正遗规》二卷,《补编》一卷,《教女遗规》三卷,《训俗遗规》四卷,《从政遗规》二卷,《在官法戒录》四卷。除通行本外,另有一种刊本,去《在官法戒录》,改列陈宏谋晚年于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所辑的《学仕遗规》(四卷,《补编》四卷),主要有光绪十九年(1893年)上海洋布公所振华堂刊本和宣统二年(1910年)学部图书局本。
本书汇集了自汉迄清80位名人学儒的有关著述,其中以宋、明、清三代居多,还有自撰的《序》及按语、评语等,系统阐述了封建社会为人处世方方面面的要求、问题、楷模、借鉴。兹分述各《遗规》内容于次。
《养正遗规》辑录了朱熹的《白鹿洞书院揭示》、《沧州精舍谕学者》、《童蒙须知》,程端蒙、董铢的《朱子论定程董学则》,方孝孺的《幼仪杂箴》,程端礼的《朱子读书法》,吕得胜的《小儿语》,吕坤的《续小儿语》、《社学要略》,陆世仪的《论小学》、《论读书》,唐彪的《父师善诱法》,朱用纯的《治家格言》,等等。主要是有关养性、修身、儿童及青少年教育、读书和学习方法等方面的论述。每篇首均有陈宏谋所加按语,说明选辑的指导思想和该篇的具体作用。而《序》则集中表达了陈宏谋的中心思想。《序》开篇就说:“天下有真教术,斯有真人材。教术之端,自闾巷始;人材之端,自儿童始。大《易》以山下出泉,其象为蒙,而君子之所以果行育德者,于是乎在。故‘蒙以养正,是为圣功’,义至深矣。”这就是所谓“养正”之义,也是陈宏谋编辑本书的指导思想。陈宏谋认为《养正遗规》“凡所以笃伦理、砥躬行、兴道艺者,悉已引其端,由是以之于大学之途,庶几源洁流清,于世教不无少助乎!”
针对当时世俗追慕科举功名、不务求实的风气,陈宏谋特意把《白鹿洞书院揭示》列在首篇,并加按语:“特编此为开宗第一义,使为父兄者,共明乎此,则教子弟,得所向方。自孩提以来,就其所知,爱亲敬长,告以此为人之始,即为学之基,切勿以世俗读书取科名之说汨乱其良知。”主张从小树立学习的正确方向,以“爱亲敬长”作为学、为人的出发点,自觉抵制不良社会风气的袭扰,成为“明人伦”的贤士。
陈宏谋还认为“立志”对于为学具有重要作用,而当时“世人所谓立志,志科名耳,志利禄耳……所夸材隽,不过泛滥于记诵词章,而不复知孝弟忠信为何事”。正如朱熹当年所指出的那样:“志不立之病,却在贪利禄,不贪道义;要作贵人,不要作好人。”因此辑录了朱熹的《沧州精舍谕学者》,“示以学之纲”,“正其志所向”,引导学者走上学为圣贤之路。
真正的“蒙养从入之门,则必自易知而易从者始”。朱熹的《童蒙须知》无疑是一个好的初阶。陈宏谋认为《童蒙须知》“凡一物、一则、一事、一宜,虽至纤至悉,皆以闲其放心,养其德性,为异日进修上达之阶。”因此,他大力呼吁社会各界重视此书,说:“吾愿为父兄者,毋视为易知而教之不严;为子弟者,更毋忽以为不足知而听之藐藐也。”
《朱子论定程董学则》为十岁以上儿童出就外傅应遵守的规范,乡塾、党庠通行,家教、私塾亦可仿行,这样“内外夹持,循循规矩,非僻之心,复何自入哉?”在训练学童掌握日常行为规范方面,方孝孺的《幼仪杂箴》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它从坐、立、行、寝、揖、拜、食、饮、言、动、笑、喜、怒、忧、好、恶、取、与、诵、书等20个方面简明扼要地归纳出做人的基本规范。在指导学童读书方法上,陈宏谋推重《朱子读书法》,采元代程端礼辑本录之。在儿童教材方面,陈宏谋对吕得胜父子的《小儿语》、《续小儿语》评价极高:“《小儿语》,天籁也;《续小儿语》,人籁也。天籁动乎天机,人籁餍乎人意,婆心益急矣。”
编者简介及《养正遗规》简介
陈宏谋(1696—1771),广西临桂(今桂林)人。字汝咨,号榕门,谥文 (一作文恭)。雍正元年(1723)进士,毕生为官,曾任江苏按察使、湖南巡抚、云南布政使等职,止东阁大学士兼工部尚书。外任30多年,历12省,研究各地民心风俗的得失利弊,分明兴革,逐条钩考,加之勤奋学习,遂成为学识渊博、编著甚丰的学者。主要编著有:《纲鉴正史约》(增订)、《司马文公年谱》(辑)、《三通序目》(录)、《甲子纪元》(辑)、《培远堂偶存稿》、《大学衍义辑要》(辑)、《大学衍义补辑要》(辑)、《吕子节录》(辑)、《女训约言》、《培远堂文集》、《手札节要》、《课士直解》、《培远堂文录》、《湖南通志》(监修)、《五种遗规》(辑)、《陈榕门先生遗书补遗》等,著作总集有《培远堂全集》和《陈榕门先生遗书》。
《五种遗规》,清陈宏谋辑。清代社会教育和蒙童教育教材,清末中学堂修身科教材。辑者有感于世上多有弊端,遂于公务之余,采录前人关于养性、修身、治家、为官、处世、教育等方面的著述事迹,分门别类辑为遗规五种:《养正遗规》、《教女遗规》、《训俗遗规》、《从政遗规》和《在官法戒录》,总称《五种遗规》。五种《遗规》的成书时间不同,《养正遗规》为乾隆四年(1739年),《从政遗规》、《教女遗规》、《训俗遗规》分别为乾隆七年七月、九月、十月,《在官法戒录》则为乾隆八年四月。合刻本《五种遗规》始行于乾隆八年,为南昌府学教授李安民集校本。各《遗规》单行本甚多,以单本形式收入各类丛书、类书亦甚多。而合刻本则不多,除李安民集校本外,尚有同治七年(1868年)的金陵书局本、楚北崇文书局本,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的浙江书局本等,并收入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上海中华书局辑《四部备要·子部·儒家》。共计十六卷,其中《养正遗规》二卷,《补编》一卷,《教女遗规》三卷,《训俗遗规》四卷,《从政遗规》二卷,《在官法戒录》四卷。除通行本外,另有一种刊本,去《在官法戒录》,改列陈宏谋晚年于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所辑的《学仕遗规》(四卷,《补编》四卷),主要有光绪十九年(1893年)上海洋布公所振华堂刊本和宣统二年(1910年)学部图书局本。
本书汇集了自汉迄清80位名人学儒的有关著述,其中以宋、明、清三代居多,还有自撰的《序》及按语、评语等,系统阐述了封建社会为人处世方方面面的要求、问题、楷模、借鉴。兹分述各《遗规》内容于次。
《养正遗规》辑录了朱熹的《白鹿洞书院揭示》、《沧州精舍谕学者》、《童蒙须知》,程端蒙、董铢的《朱子论定程董学则》,方孝孺的《幼仪杂箴》,程端礼的《朱子读书法》,吕得胜的《小儿语》,吕坤的《续小儿语》、《社学要略》,陆世仪的《论小学》、《论读书》,唐彪的《父师善诱法》,朱用纯的《治家格言》,等等。主要是有关养性、修身、儿童及青少年教育、读书和学习方法等方面的论述。每篇首均有陈宏谋所加按语,说明选辑的指导思想和该篇的具体作用。而《序》则集中表达了陈宏谋的中心思想。《序》开篇就说:“天下有真教术,斯有真人材。教术之端,自闾巷始;人材之端,自儿童始。大《易》以山下出泉,其象为蒙,而君子之所以果行育德者,于是乎在。故‘蒙以养正,是为圣功’,义至深矣。”这就是所谓“养正”之义,也是陈宏谋编辑本书的指导思想。陈宏谋认为《养正遗规》“凡所以笃伦理、砥躬行、兴道艺者,悉已引其端,由是以之于大学之途,庶几源洁流清,于世教不无少助乎!”
针对当时世俗追慕科举功名、不务求实的风气,陈宏谋特意把《白鹿洞书院揭示》列在首篇,并加按语:“特编此为开宗第一义,使为父兄者,共明乎此,则教子弟,得所向方。自孩提以来,就其所知,爱亲敬长,告以此为人之始,即为学之基,切勿以世俗读书取科名之说汨乱其良知。”主张从小树立学习的正确方向,以“爱亲敬长”作为学、为人的出发点,自觉抵制不良社会风气的袭扰,成为“明人伦”的贤士。
陈宏谋还认为“立志”对于为学具有重要作用,而当时“世人所谓立志,志科名耳,志利禄耳……所夸材隽,不过泛滥于记诵词章,而不复知孝弟忠信为何事”。正如朱熹当年所指出的那样:“志不立之病,却在贪利禄,不贪道义;要作贵人,不要作好人。”因此辑录了朱熹的《沧州精舍谕学者》,“示以学之纲”,“正其志所向”,引导学者走上学为圣贤之路。
真正的“蒙养从入之门,则必自易知而易从者始”。朱熹的《童蒙须知》无疑是一个好的初阶。陈宏谋认为《童蒙须知》“凡一物、一则、一事、一宜,虽至纤至悉,皆以闲其放心,养其德性,为异日进修上达之阶。”因此,他大力呼吁社会各界重视此书,说:“吾愿为父兄者,毋视为易知而教之不严;为子弟者,更毋忽以为不足知而听之藐藐也。”
《朱子论定程董学则》为十岁以上儿童出就外傅应遵守的规范,乡塾、党庠通行,家教、私塾亦可仿行,这样“内外夹持,循循规矩,非僻之心,复何自入哉?”在训练学童掌握日常行为规范方面,方孝孺的《幼仪杂箴》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它从坐、立、行、寝、揖、拜、食、饮、言、动、笑、喜、怒、忧、好、恶、取、与、诵、书等20个方面简明扼要地归纳出做人的基本规范。在指导学童读书方法上,陈宏谋推重《朱子读书法》,采元代程端礼辑本录之。在儿童教材方面,陈宏谋对吕得胜父子的《小儿语》、《续小儿语》评价极高:“《小儿语》,天籁也;《续小儿语》,人籁也。天籁动乎天机,人籁餍乎人意,婆心益急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