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郭嘉吧 关注:10贴子:211
  • 3回复贴,共1
    转至zcgtwx
先来讲一讲诸葛亮。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并不高,这是显而易见的,这里必须说明一下,火烧博望坡是刘备干的,白河用水估计是老罗根据韩信与田广、龙且之战改编的,赤壁一战中诸葛亮倒还起了点作用,不过诸葛亮只是将孙权激得心动而已,真正使孙权下定决心的还是周瑜和鲁肃。当然,这都不过是准备阶段而已,实际主持这场战局的是周瑜和程普,诸葛亮没有派上半分用场,诸葛亮和周瑜在这场战役中的作用就好比周瑜是一个大厨,作好了一道美味佳肴,而诸葛亮则是一个跑腿的,给大厨买来了原料,为大厨做菜作了准备工作——由此大家也应该知道谁的贡献最大吧!至于取西蜀嘛,大家都知道诸葛亮没出什么力,我也不用多说了。好了,言归正传,下面来谈一谈诸葛亮的几次北伐。  
公元228年,诸葛亮“扬声由斜谷道取眉,使赵云、邓芝为疑军,据箕谷,魏大将军曹真举众拒之。”由于“时魏人知蜀之有备,而不知亮也。”(由此也可知诸葛亮在当时多么无名)因而导致“南安、天水、永安三郡叛魏应亮,关中响震。”总的来说,由于诸葛亮在这次北伐前作了比较周密的准备,而魏国在刘备死后,便以为从此可以高枕无忧,没有作好备战准备,处于不利地位,所以”魏明帝西镇长安,命张邰拒亮,”“帝遣真督诸军军郿,”派出了以曹真为统帅,张邰为先锋的阵容,(而这时的司马懿,尚在宛城做荆洲刺使,无缘与诸葛亮交战,当然更不可能中什么离间计,)应该说这一次的形势对于诸葛亮是很有利的,尤其天水是凉洲郡治,储藏有大量军用物资,一旦占领,蜀军缺粮的情况可大大缓解,但诸葛亮此时行动缓慢,没能及时进驻三郡,导致其不得不与魏军在街亭决战,在选取作战大将方面,“时有宿将魏延、吴壹等,论者皆言以为宜令为先锋,而亮违众拔谡,统大众在前,”而这个马谡,正是刘备在死前曾对诸葛亮说过:“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诸葛亮虽号称信任刘备,但这次在紧要关头却把刘备的话抛在脑后。不幸的是,这次行动,“谡依阻南山,不下据城。郃绝其汲道,击,大破之。”与此同时,赵云、邓芝也在箕谷为曹真所破,只有王平不损一兵一卒,安然归来。在听到诸葛亮战败后,“司马宣王治水军于荆州,欲顺沔入江伐吴,诏郃督关中诸军往受节度。至荆州,会冬水浅,大船不得行,乃还屯方城。” 司马懿就这样因为枯水而失去了一次立功的机会。  
这一次北伐,诸葛亮以多打少(亮曰:“大军在祁山、箕谷,皆多于贼,而不破贼,乃为贼所破。”)以有备攻无备,却被打得大败,闹了个灰头土脸,不得不“上疏请自贬三等”,看似受到责罚,但实际上却是“为右将军,行丞相事,所总统如前。”——仍然是军政大权一把抓。而曹魏方面,张邰力战有功,加封千户。  
第一次北伐后,曹魏惊奇地发现原来自己的边境上的大患,除了东面的吴国外,还有西面的蜀国,于是对曹真委以重任,令其防备西方。曹真“以诸葛亮惩于祁山,后必出从陈仓,乃使将军郝昭等守陈仓,治其城。”提前九个月便预测到了诸葛亮的进攻方向,并作好了准备。228年冬,魏国东方的大将曹休接到吴将周鲂的降书,“休闻之,率步骑十万向皖以应鲂;帝又使司马懿向江陵,贾逵向东关,三道俱进。”不料周鲂乃是诈降,曹休被陆逊大破于石亭,司马懿也只得无功而返,诸葛亮得知这一消息后,又开始蠢蠢欲动,“十二月,亮引兵出散关,围陈仓,陈仓已有备,亮不能克。” 诸葛亮在明知陈仓有守军的情况下,仍选择从此出关,可见其军事水平之差。“亮自以有众数万,而昭兵才千馀人,又度东救未能便到,乃进兵攻昭,起云梯冲车以临城。昭于是以火箭逆射其梯,梯然,梯上人皆烧死;昭又以绳连石磨压其冲车,冲车折。亮乃更为井阑百尺以射城中,以土丸填堑,欲直攀城,昭又于内筑重墙。亮又为地突,欲踊出于城里,昭又于城内穿地横截之。昼夜相攻拒二十馀日。” 诸葛亮在自己的的兵力数十倍于敌军的情况下,却攻不下小小一个陈仓。这时“帝召张郃于方城,使击亮。”“帝自幸河南城,置酒送郃,问郃曰 :‘迟将军到,亮得无已得陈仓乎?’郃知亮深入无谷,屈指计曰 :‘比臣到,亮已走矣 。’”事实果然不出所料,张郃还没赶到,诸葛亮便已经粮尽退兵了。  



1楼2011-01-02 15:55回复
    随后,在229年春、230年,诸葛亮两次分别派遣陈式、魏延出击,由于没有诸葛亮在前线自作聪明、碍手碍脚,两人均发挥出了自己的水平,陈式攻下了阴平、武都二郡,魏延则大破费耀、郭淮。取得了诸葛亮自己所不能取得的战果。  
    231年2月,“亮帅诸军入寇,围祁山,以木牛运。于时大司马曹真有疾,帝命司马懿西屯长安,督将军张郃、费曜、戴陵、郭淮等以御之。”本来一直被曹真压制住的司马懿终于有了机会与诸葛亮一决高下。  
    让我们看看司马懿是怎样行动的吧:“司马懿使费曜、戴陵留精兵四千守上邽,馀众悉出,西救祁山。张郃欲分兵驻雍、郿,懿曰 :‘料前军能独当之者,将军言是也。若不能当而分为前后,此楚之三军所以为黥布禽也 。’遂进。”这是司马懿有生以来第一次统帅如此大军作战,(司马懿只是因为替曹丕出过不少主意,才深得其信赖,进而成为顾命大臣,他本身并无多少作战经验)立功之心急切,再加上本身指挥能力就不高,出现冒进之心,结果被魏延、吴班打败,死伤三千人。但他能马上吸取教训——既然自己不能象曹真那样以野战破敌,那便采取步步为营之法,将诸葛亮挡在门外。果然,诸葛亮对此招毫无办法,6月时粮草吃尽,不得不再度败退,这时的司马懿,还远未达到后来的统御水平,一时间得意忘形,命令张郃前去追击,身经百战的张郃劝他说:“兵法有曰,归兵勿追” 司马懿却强迫张郃前往,张郃无奈之下只得奉命追击,不料遭受埋伏,一代名将就这样被乱箭射死。其实,若说诸葛亮的克星,还非张郃莫属,若是曹真尚在,张郃何以会死,魏军又何需靠粮多获胜?只可惜曹真已于3月初病逝于长安。而在领兵能力并不出众的司马懿带领下,魏军的获胜办法日趋消极。  
    最后的时刻终于来临,234年2月,诸葛亮调动“大众十万由斜谷入寇,遣使约吴同时大举。”“诸葛亮至郿,军于渭水之南。司马懿引军渡渭,背水为垒拒之”,这时的司马懿已有与诸葛亮对阵的经验,他对手下诸将说:“亮若出武功,依山而东,诚为可忧;若西上五丈原,诸将无事矣 。”而弱于军事的诸葛亮果然进军五丈原,这一次,司马懿不再贸然出击,而是继续监守不动。诸葛亮百般挑战,司马懿毫不理会,诸葛亮想打打不了,想退又不甘心,于是也分兵屯田,企图继续与司马懿对抗,却不幸于8月间逝世,伐魏之举也烟消云散。这一仗中,双方都力图扬长避短:诸葛亮想野战,司马懿想城战,而最终以司马懿顶住压力、坚壁清野而成功取胜。  
    其实,与曹操、周瑜、陆逊相比,司马懿与诸葛亮都只能在政治上与他们相提并论,在军事上,他们甚至弱于同时代的魏延、张郃、曹真等人,因此,在关注北伐名将时,请不要老在这两人身上做文章,毕竟,与三国前期开疆辟土的英雄相比,他们都不过是没落时期的豪杰罢了。
    


    2楼2011-01-02 15:55
    回复
           另一个 没马甲...
      我先声明,我不是哪一派的,我中立。诸葛确实帮刘备管理了蜀国几十年,业绩是不容质疑的。而且当初在帮刘备制定发展战略的时候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可是大家不要忘记了,不是诸葛一个人有才能,看的出来天下形式,吴国的鲁肃也看出来了,而且也制定了一个内容相似的三分天下的战略给孙权。而对于真正起到扫平西蜀道路的,是关羽,张飞等将领。诸葛亮只是制定战略,不是战术。
      相反,郭家做为曹操的军师,早就帮曹操制定了先稳北方,然后图谋中原的打算,这是正确的战略思想。其他的刘备跟孙权下面的人没这个想法吗?先拿北方?当然有,可惜没这个实力。而且攘外必先安内,郭嘉是死在征乌桓的时候,能明白这个道理,很显然郭嘉的战略就是先安定北方。这点可以肯定。
      大家都说拿业绩来说好坏,那好办。诸葛帮刘备坐稳西蜀,郭嘉帮曹操灭掉袁绍统一北方,西蜀能跟北方相比?那个时期的经济,政治中心都在北方,而且人口也都集中在北方。相比西蜀,北方的情况更复杂。郭嘉有能力平定北方,不如诸葛定西蜀强?
      作为军师而言,郭嘉随军出征,不光在指定战略,而且战术也安排的很多。相比而言的话,诸葛要逊色不少。但诸葛搞了几十年内政,成绩是有目共睹的。光看他挑选姜唯,让他死后蜀国苟延残喘了几十年才被灭就能看出来。
      所以说两个人不能相比。不是一样的人。本人更喜欢郭嘉,三国第一军师,就是死的太年轻了。不然肯定帮曹操统一天下了。枪杆子里出政权,诸葛再牛,也不可能帮刘备统一,所以才说出隆中三分天下后,对如何平定天下躲躲闪闪的很模糊,似乎当时他也不知道怎么办。所以他的军事才能比不上郭嘉。而郭嘉虽然没有说出怎么统一天下,但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他想说的话,先统一北方再图谋天下。有北方的基业在手,统一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事实证明果然是北方统一了天下。这就说明郭嘉的战略一开始就是考虑的怎么取天下,而不是诸葛的分天下。这就明显看出差距了。
      哎~天生郭奉孝,三国第一军师。内政无敌诸葛亮。怎么比?虽然我不是魏派,但郭嘉的分量确实比诸葛亮的要重。诸葛被神话了啊。
      成王败寇,我们只看结果,事实胜于雄辩,最后魏国赢得了整场比赛的胜利。而奠定基础,起决定性作用的,就是郭嘉。 


      3楼2011-01-02 15:58
      回复
        what?大侃三国?


        IP属地:山东4楼2011-01-03 11:1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