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4,423贴子:73,961
  • 8回复贴,共1

第三帝国的经济政策(数据应该会看吧)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对第三帝国的研究,不能仅限于战争和政治。第三帝国的经济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研究内容。
     与英国、法国和美国相反,德国在和平时期就已经为战争做好了全面准备。因此在整个战争的前半个时期,它根本不用在经济方面做什么特别的努力或动员,也不必完成那些痛苦的和平经济向战时经济的转变工作。只有在闪电战失败、不得不对军事资源实行全面动员之后,德国的“战争经济”时期才真正开始。
     一个国家战时的经济政策、经济计划与其技术成就有密切的关系。早在1916年,也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就首次试图发展与战略需求相适应的经济控制手段。这些手段都是一步步凑合起来的,并没有一个整体的计划。由于这些经济控制手段决定了每一个工业部门得到的原料和资源的数量,所以这些相关的控制部门就取得了对整个德国经济进行组织、分配和操纵的重要权力。在第三帝国成立之后,其重整军备政策是在考虑了过去的经验教训之后制定出来的,因此能够比一战时期更加完善地及时完成经济生产向战争方面转变的计划。下面将对第三帝国各个时期的经济做一些简单的回顾。
  
一、1933年到1936年,前期的战争努力
     在1919年凡尔赛条约之后,德国国防军就在为德国的重新武装而秘密努力,但是直到希特勒上台时为止,德国的总体经济政策都是建立在和平国家通常的那些经济需求上的。希特勒上台之后,德国经济开始向总体化的重整军备目标转变。这样的转变,是与纳粹德国的外交政策密切相关的。而纳粹德国的外交政策又是由希特勒在《我的奋斗》中所明确阐明的长远目标所决定的。纳粹德国的外交政策可以从以下两个政治口号中得到精辟的概括:一个是“扩张领土”,另外一个是“征服生存空间”。在德国1936年的“四年计划”和1937年的《霍斯巴赫会议记录》(注)中,都详细地对这些目的做了解释。
     这些外交政策的基础,是以项雄心勃勃的军备计划。到了1936年,德国的军备力量已经赶上、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过了英国、法国等国的军备力量。到了战争爆发的时候,纳粹德国的累计军费开支已经达600亿帝国马克,所占国家年度财政预算的比例从1932年的4%增加到了1938年的50%,相当于德国该年国民生产总值的17%。同在1938年,英国的军费开支仅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美国为1%(见下表)
年度
1933
1934
1935
1936
1937
1938
1933—1938年的平均值
德国
   
   
   
   
   
   
   
金额(10亿帝国马克)
1.9
4.1
6.0
10.8
11.7
17.2
8.6
占国民生产总值百分比
3
6
8
13
13
17
10%
英国
   
   
   
   
   
   
   
金额(10亿英镑)
0.1
0.1
0.1
0.2
0.3
0.4
0.2
占国民生产总值百分比
3
3
2
5
7
8
4.7%
美国
   
   
   
   
   
   
   
金额(10亿美元)
0.5
0.7
0.9
1.0
1.0
1.0
0.8
占国民生产总值百分比
1
1
1
1
1
1
1%



1楼2011-01-02 19:50回复
    1美元= 2.5帝国马克,1英镑=4美元,1934年时1盎司黄金价格为35美元。
    (摘自卡罗尔·贝雷尼塞:《总体战的设计》)
         由于德国中央政府的财政资产(步包括各州和行政区)在1933年到1939年之间只能负责军费开支的三分之二,所以为了担负如此庞大的开支,就必须建立起新的财政程序和财政制度。
         德国政府为了不让公众看到政府为了重整军备而负担着巨额的债务,发行了一种“冶金研究所证券”。“冶金研究所”是一个纯属虚构的机构,它的资本由各主要军火生产厂家提供。德国政府用这种证券偿付军火购置费用,而在德意志银行的担保下,这种证券交到军火生产商手中后将不兑现,或尽量把兑现期延后,利息由政府支付。这就相当于德意志银行向政府提供了一笔规模巨大的信贷。在1937—1938财政年度快结束时,已经发行的冶金研究所证券面值达120亿帝国马克,到战争爆发时实际兑现的只有15亿帝国马克。到了1939年,军火生产商手中到期兑现的冶金研究所证券由不付利息的国库券代替现金支付。这样,德国政府(独裁者)就控制了德意志银行和德国的全部信贷权。
         以下是德国政府1933年到1939年9月的收入和开支情况汇总:
         国内税收、海关关税和其他来源         818亿帝国马克
         冶金研究所证券                                     105亿帝国马克
         税收债券                                                   31亿帝国马克
         短期信贷                                                   69亿帝国马克
         长期信贷                                                 167亿帝国马克
         总计                                                       1190亿帝国马克
         =======================================
         军费开支                                                 600亿帝国马克
    


    2楼2011-01-02 19:50
    回复

      (1)1936/1942年德国各主要军事工业部门产量情况对比表(单位:万吨)
      产品
      1936
      1942
      增加百分比
      碳氢化合物
      179
      626
      250%

      9.8
      26
      168%
      合成橡胶
      0.07
      9.6
      13600%
      炸弹
      1.8
      30
      1567%
      火药
      2 .0
      15
      650%

      1921.6
      2048.0
      6%

      6.14
      4.11
      -24%

      1.3
      3.0
      103%
      合成化学制品
      2.58
      11.93
      363%
      (迪特马尔·佩钦纳,《自给自足的政策》)
      (2)工业投资增长情况
      1928
      1934
      1935
      1936
      1937
      1938
      1939
      制造业
      金额(百万帝国马克)
      1717
      700
      1221
      1637
      2208
      2952
      3596
      数值(1928年为100)
      100
      49
      86
      116
      156
      209
      256
      消费品工业
      金额(百万帝国马克)
      698
      360
      415
      522
      635
      739
      836
      数值(1928年为100)
      100
      52
      60
      75
      91
      106
      120
      (来源同上。需要注意的是,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导致各国的工业投资额均大幅度下降)
           尽管军工企业得到了绝大部分的投资,但是消费品工业的投资也得到了小幅度的增长。德国政府担心消费品的短缺将会导致不可收拾的局面。
           德国工业投资结构在1938年和1939年的改变说明,经济体系的负担日益加重,需要政府不断地加以调整,以便使各个部门之间出现的不平衡得到纠正。虽然经济上出现了这种状况,但是人们不能因此推理说,因为军备开支如此之高,所以战争是不可避免的。纳粹思想的唯物力论造成了生产状况的极度紧张,国家经济结构的变化使社会压力逐渐增大,同时也使战争的诱惑力增大。同样,德国那种以备战为基础的经济恢复和经济建设,存在极其危险的局限性。即使社会公众舆论未对这种战争经济动员加以阻碍,这种经济也只有在不断爆发危机的情况下才能进一步向前发展。
        
      三、1939年到1945年:战争经济的确立
           战争爆发伊始,德国与其软弱而无准备的邻国相比,在战争物资的储备方面享有优势,从而获得极大的好处。这样就使得他们得以利用闪电战战术,在连续两年的时间里接连取得胜利。但这并不意味着纳粹德国在战争准备上的那些愿望和目标得到了实现。尽管德国的大部分资源均划归军用,但是它的战争机器并未能如它的宣传鼓动人员所说的那样,成为不可抗拒的巨人。1939年之前,德国有两种互相矛盾的倾向处于不稳定的平衡之中。一种倾向是搞战争经济。另外一种倾向是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纳粹党在表面上是团结一致的,但是在对这两个倾向的看法和应该采取的办法上存在严重的分歧。最后由希特勒拍板决定,为了避免民心低落,在德国进入战争之前的一个阶段,必须使德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同时德国也得以借这个机会大量囤积非武器方面的战争物资——到开战时,德国已经储备了足够全国食用两年多的粮食、糖,27万吨猪油、腌肥肉和黄油,以及大量的饲料用燕麦、玉米。同时,德国军方还囤积了很多皮革、布匹和丝绸(可以用来制作降落伞等战争物资)。这些都是战前的努力成果。事实上,与英国在1940年窘迫的处境相比,德国人民的生活在该年达到了战时的最高水平。从被占领国家运来的大量农产品、肉类和奢侈品繁荣了德国的市场,被占领国家支付的巨额占领费更使得德国得以将这些国家的消费品市场搜刮一空。而英国却不得不对基本民生物资实行严格的配给制度——肉、蛋、糖和水果的消费量分别下跌了27%、56%、35%和56%,糖果、黄油、茶叶和咖啡的配给量几乎是零。1940年到1945年出生的整整一代英国孩子在1946年之前没有见到过香蕉。
      


      5楼2011-01-02 19:50
      回复
        数据的排版太乱了........


        9楼2011-01-02 20:14
        回复
          很抱歉筒子们 这个嘛……版排的不好了
          大家将就吧   数据我重排一下 望给精…………


          10楼2011-01-03 13:34
          回复
            重整了下,用截图形式发来:
            军费的:
            军工产量的:
            工业投资:
            劳动力:
            占领费:
            最后最重要的 军火生产:
            


            11楼2011-01-03 15:46
            回复
              点击看大图


              12楼2011-01-03 15:47
              回复
                个人觉得元首的经济手段比罗斯福的新政更具灵活性,全面。


                IP属地:上海13楼2011-01-04 21:56
                回复
                  13l 这话我爱听


                  14楼2011-01-08 09:0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