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选定舞蹈家杨丽萍不是一时的兴起,更不是偶然,我们要有一个适龄女子与众不同的美貌,还要有与梅超风这个人物相当的手的奇特表现力。非杨丽萍莫属。 从影片完成之后的结果来看,这样为一个人物所做的反复思忖、推敲太有必要了,比较准确地把人物从内在、到外貌、到动作设计统一了起来。遗憾的是没有从梅超风这个人物的成功突破点蔓延到其他的人物,以至留下不小的遗憾。比如老顽童,现在反思,他在我们拍摄的《射雕》里面只被外在地造型了一下,演员的许多“劲头”没处使,因为如果我们没有给出好的设想,设计,演员也就无处发挥。实际上老顽童是被描写成武功最高的家伙,他的双手互搏,利用他凡事都“玩儿”的奇特个性,双手装扮不同“对手”,创出了两只手两套拳,征服了江湖。这样的“拳路”,都需要时间做充分的准备,设计的武打既要有趣好看,又要符合老顽童的个性,那对人物的塑造会让人过目不忘,又充分合理。还有像老顽童的七十二套空明拳,欧阳峰的蛤蟆功,甚至郭靖成年以后的人物性格转变,个性的丰富化,的确都缺乏“讨论”,缺乏前期文化准备的推敲。 反思这些,归根结底,当然还是责任在我。好在来日方长,我还要继续将武侠拍下去,我还有“更正”、做到让自己、也让他人满意的机会。 第一部分武侠三部曲(4) 《射雕英雄传》让我觉得非常不满足的,是武打对于人物性格的塑造表现不充分。唯一接近完美的是梅超风,也有几场个别的戏出类拔萃,比如哲别射箭,他与博尔术“箭术”决斗的场面,都拍得极有力量感,超越了原作文字给予读者的想像。能够给予观众出乎预料的、超越了人们能够“一般想到”方面的想像,我认为就是成功,《哈里波特》与《魔戒》的成功就是基于超出一般人思维的想像。但是《射雕》里有近百个人物、穿梭(江湖)活动的上千个场景,一个人物的完美,某几场戏的魅力,无力于整部作品的拨冗向上。对于这方面的反思,于我也不仅然是“事后诸葛亮”,“纸上谈兵”,我们已经面临第四部金庸武侠剧《神雕侠侣》的实战,总结与归纳先前的得失经验,与以后人物设计的尽可能尽善尽美,休戚相关。 《神雕侠侣》中的很多人物都是继《射雕英雄传》的故事发展而来,是《射雕》的“人物成熟——长大”版,像郭靖,黄蓉,虽然已经退为“二线角色”,主要再讲的是下一代的新故事,但是这二位脍炙人口的“角”也不容忽视。还有像东邪(黄药师)、西毒(欧阳峰)、南帝(段黄爷)、北丐(洪七公)、中神通、王重阳、柯镇恶、邱处机、老顽童、英姑、裘千仞……等等,无不各自拥有奇特、神秘的武功,失去对“他们”武功的设计和把握,就是失去了这些精彩的人物,也构不成一部新武侠片的经典绝伦,内心依旧会怅然若失。 像“北丐”洪七公。打狗棒是他的形象标志,“身怀绝技”是他的身份,而在《射雕英雄传》里,洪七公最显著的身份——丐帮极典“打狗棒”的功夫没有“魅力”展现,没有得以充分的发挥,没有让观众头昏眼花好几个月对此念念不忘。他的打狗棒功夫表现得“常人常意”,很“行活”,说的刻薄些洪七公的武打摆设在其他人物的身上也无偿不可,没有什么大的“不行”。“洪七公”只在与黄蓉,与郭靖相处时的言语往来上,塑造了这个人物,那属于文戏,而洪七公这样的人的魅力,是必须以“武戏”来展现他的江湖之侠义的。 以洪七公为例,在即来的《神雕侠侣》中,怎么在“打狗棒”的打法设计上找回弥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