帅斌吧 关注:80贴子:3,610
  • 8回复贴,共1

韩国社会科教科书中的国家形象透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韩)权五铉 沈晓敏
【作者简介】   权五铉/韩国庆尚大学师范学院历史教育系副教授
沈晓敏/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副教授  
本文为韩国国家研究基金资助项目“中韩社会科中国家形象的比较研究”研究成果之一。


1楼2011-01-06 13:58回复
    社会科在帮助学习者形成对本国国家形象的
    认知和认同方面具有其他任何学科不可比拟的重
    要作用,这是因为社会科通过传授国家的历史、地
    理、政体、法律、经济发展状况等知识以及价值观
    念、思想意识等等,从时间、空间和社会结构等角
    度塑造和传播国家的形象。通过对一个国家社会
    科教科书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这个国家的社会
    科向学生传播了怎样一种国家形象,换句话说,我
    们可以预测这个国家的新一代公民将对自己的国
    家形成怎样一种认识和态度。此外,这一分析结
    果还可以用来与其他国家社会科教科书所描绘的
    该国国家形象进行比较,从而纠正对本国或对他
    国的片面认识,促进国际理解。
    本文主要分析和归纳韩国社会科教科书所塑
    造的韩国国家形象的特点,为以后的教科书中国
    家形象之国际比较提供依据和线索。笔者认为准
    确把握教科书中的国家形象,可以从以下四个角
    度进行考察:对国家形象的基本描绘、本国与他国
    的关系、国家形象的象征物、对国家的批判性评价
    的有无、国家愿景。在分析之前,有必要先了解韩
    国社会科的课程构成。
    本文以现行第七版中学社会科教科书为分析
    对象。中学社会科教科书分为《社会》教科书和
    《国史》教科书两类。本文选择使用率较高的三大
    出版社(志学社、教学社、图书出版阶石)的九本
    《社会》教科书和编纂委员会、国史编纂委员会与
    一种图书编纂委员会编撰的一本《国史》教科书进
    行分析。
    


    2楼2011-01-06 13:59
    回复
      一、韩国社会科的课程构成
      社会科的课程构成各国不尽相同,不同的课
      程构成决定了不同的学习内容和要求,由此也影
      响有关国家的学习内容的选择和组织。
      韩国社会科包含三个领域:一般社会、地理、
      历史。这三个领域在帮助学生构建心目中的国家
      形象方面分别发挥了不同的作用。地理领域通过
      让学生理解国土的地理环境特点,形成对本国形
      象的空间认识。历史领域通过让学生认识韩国历
      史发展与文化传统的特殊性,形成对本国形象的
      时间认识。“一般社会”则通过让学生综合理解韩
      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现象之基本原理,进而
      形成对国家的认识。这三个领域过去一直追求相
      互联系,构成一个高度整合的社会科课程,以帮助
      学生形成对祖国的综合认识(课程构成如图1所
      示)。
      图1   社会科课程构成
           不过,2009年公布的社会科课程标准加剧
      了社会科的分科倾向,各领域间的关联有所松弛,
      有助于形成综合理解的学习内容被弱化。从国家
      形象的学习来看,地理、历史、一般社会三个领域
      各自为政,塑造国家形象的某些侧面,缺少关于国
      家的综合性学习内容。
      各领域有关本国形象的学习在容量和内容编
      排方式上存在差异。在地理领域,有关国家形象
      的内容集中出现在特定的单元内。在历史领域,
      有关国家形象的学习内容贯穿于韩国历史的所有
      单元中。在一般社会领域,小学六年级有较多直
      接涉及国家形象的内容,而初中和高中更多地是
      间接触及国家形象。


      3楼2011-01-06 13:59
      回复
        二、各领域教科书对国家形象的基本描

             (一)地理领域
        在地理领域中,与国家形象关系最为密切的
        是初一的国土地理部分。该领域所展示的国家形
        象有以下三个特征:
        第一,国土尚未统一。强调朝鲜是韩国的一
        部分,最典型表述如:“终有一日将实现我国国土
        的统一”,[1]“终有一日与我们的另一半统一”。[2]
        第二,韩国是发展的,朝鲜则是停滞的。对于
        韩国所属的中部地区和南部地区,教科书通过列
        举这些地区各种产业的发展和国土开发方面的事
        例,展现了一个持续发展的国家形象。对该地区
        的描述,多使用“发达”和“发展”之类的词语。而
        在描述朝鲜所属的北部地区时,则强调其粮食严
        重短缺以及由封闭的体制带来的经济停滞,与韩
        国形成鲜明对比。这些描述让学生产生对朝鲜的
        消极印象。
        第三,韩国活跃于国际市场。南部地区涉足
        海洋领域,正在通过该区域的积极开发而进入国
        际市场。而北部地区受大陆文化影响,是与大陆
        往来的地区。


        4楼2011-01-06 14:00
        回复
          (二)历史领域
          涉及国家形象的学习内容主要在国史部分,
          该领域主要通过阐述历史事件以及对历史的评价
          塑造国家形象,实际上反映的是国家过去的形象。
          韩国初中历史教科书在塑造国家形象时,突出了
          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韩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即韩国
          民族是以朝鲜半岛为生活舞台的民族。强调悠久
          历史可以引发对本国本民族文化的自豪感。虽然
          “单一民族”这种表述已经不直接出现,但是很多
          课文的表述仍然将韩国塑造为一个单一民族的国
          家,典型的表述如:“我们民族的特点是黄皮肤,黑
          头发,属于蒙古人种,语言属于土耳其语、通古斯
          语和蒙古语等阿尔泰语系”。[3]此外,教科书随处
          可见以“我们民族”作为句子主语的表述,这也给
          学生深深注入了单一民族的印象。
          第二,韩国是一个抵抗外国侵略、战胜殖民统
          治、实现独立的国家。历史教科书在每个时代都
          列举了韩国不屈不饶抵抗外国势力入侵的事例,
          将韩国塑造成一个具有不屈不挠的抵抗精神与独
          立意志的国家。
          第三,韩国在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中努力保持
          自主自强精神。例如,关于新罗统一“三国”的那
          段历史,教科书评价道:“新罗击退唐朝侵略、实现
          国家统一的事实表现出新罗人的自主自强性
          格。”[4]对于拒绝西方和日本的通商建交政策,教
          科书评价道:“虽然较晚接收西方新文明是个问
          题,但其具有抵抗外部侵略的自主性质”。[5]这种
          评价表明,编写者把自主性作为评价历史事件和
          历史事实的重要标准,从而树立起韩国在漫长的
          历史长河中始终保持自主自强的形象。
          第四,韩国有过强大的国力,进行过领土扩
          展。教科书对韩国曾经有过的增强国力、对外扩
          张领土等历史事件给予高度评价。例如,四世纪
          前后百济进入中国辽西、山东地区以及日本九州
          地区,将活动舞台拓展至国外;[6]五世纪末高句
          丽展开的了一系列征服活动,如占据韩半岛中部
          地区与满州地区,大振东北亚强国之威势。[7]这
          些内容让学生认识到韩国不只是一味遭受外国势
          力侵略,时而也开展活跃的海外活动,提升了国际
          地位。
          第五,韩国积极吸收和传播先进文化,民族文
          化具有独创性和卓越性。例如,教科书阐述了韩
          国自主吸收中国等国家的先进文化,然后将其发
          展成为本土文化,并传播至日本的事实。尤其是
          高度评价了“训民正音”(韩文),称其为具有科学
          独创性的优秀文字。这些内容让学生认识到韩国
          是一个拥有独创性文化和高水平文化的国家。


          5楼2011-01-06 14:00
          回复
            (三)一般社会领域
            在一般社会领域,与国家形象直接有关的内
            容并不多见,主要有以下三处涉及。
            第一,初二“个人与社会的发展”单元中有关
            民族文化的部分。其中阐述道:“应继承和发扬传
            统的固有的民族文化,为世界文化发展做贡献。”
            这可使学生产生韩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文化
            传统以及高水平文化的国家的印象。[8]第二,初
            三“民族政治与市民参与”单元中有关韩国民主政
            治之发展课题的部分。各版本教科书对此的阐述
            略有不同。志学社版把减少矛盾与社会整合、增
            加福利与保障人权、加强政府决策能力与提升市
            民意识等作为政治发展的课题。教学社版把韩国
            民主政治的问题归为,以特定人物为中心的政党
            结构与政党地区主义、从政者的贪污腐败以及国
            会内部的争端等。阶石版高度评价了韩国民主政
            治的发展历程以及市民们为实现民主化所作的努
            力,把各种制度的民主化改革、提高民主市民的素
            质等作为民主政治的发展课题。但是,三者反映
            的国家形象有一个共同点,即:韩国的民主政治获
            得了发展,但仍有许多有待解决的课题。
            第三,初三“现代社会的变化与应对”单元中
            有关韩国社会之变迁与发展的部分。对此,阶石
            版列举了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断裂、短期内急
            剧的社会变动及社会变动的复杂性等特点。教学
            社版强调了飞跃式经济发展带来的社会急剧变
            化。志学社列举了短期内急剧发展的工业化和以
            工业化为基础的民主社会与信息社会的发展。这
            三个版本都试图让学生认识到,韩国随着经济的
            短期飞跃发展,社会发生了急剧变化。
            此外,该领域教科书还将韩国描绘成一个追
            求实质性法制主义的国家,一个以实现民主主义
            政治为理想的国家,一个以私有财产和自由竞争
            为基础的市场经济的国家,一个正经历信息化、国
            家化、多元化和开放化等变化的国家。
            显然,在以展现韩国现实社会状况为宗旨的
            “一般社会领域”中,国家形象不同于历史领域那
            样展现的是令人自豪的一面———悠久的、高水平
            的文化。它要让下一代国民理解国家在政治、经
            济等方面的发展课题,并准备着为实现国家和社
            会的发展目标而努力。


            6楼2011-01-06 14:04
            回复
              (二)国史教科书中的象征物
              笔者对各版国史教科书中出现的地图、遗迹、
              遗物、人物、民族纪实画和现实照片等各种类型的
              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出以下四类用以象征国家的
              事物。
              第一,地图:有关对外抗争、领土扩张、对外贸
              易、国家领土与行政区域等方面的地图。这类地
              图出现的频率较多,表现了韩国历史上频繁遭受
              外国侵略与韩国人民对侵略者的反抗,以及对外
              领土扩张带来的国力提升、活跃的对外活动和国
              家领土变迁等事实。
              第二,国旗、国花和先祖像。在有关韩国国旗
              太极旗的内容中,教科书列示了最早制成的太极
              旗照片。还在16处照片和资料中使用了太极旗
              或太极图案。在有关国花木槿花的内容中,设有
              专栏介绍独立运动家南宫木意普及木槿花的运动。
              与未直接提及太极旗和木槿花的社会科其他领域
              的教科书相比,可以看出国史教育对教授国家象
              征的重视。此外,教科书还呈现了韩民族之先祖
              檀君的画像以及祭祀檀君的堑星坛之照片。由于
              无法确定檀君是否为实存人物,因此以想像画的
              形式展现檀君形象。这个形象具有强化单一民族
              意识,凸现历史悠久性的作用。
              第三,民族纪实画:以展现历史场景为特点的
              民族写实画,象征性地体现了韩国人民反抗外国
              侵略的不屈精神。在七幅民族纪实画中,有六幅
              是有关对外抗争的图画,其中有五幅还被用作大
              单元、中单元的导入图。
              第四,新闻照片:现代史部分有较多有关民主
              化过程与南北关系改善的照片,反映了韩国追求
              民主化与国家统一的意愿。……


              9楼2011-01-06 15:15
              回复
                (二)韩日关系中的国家形象
                在教科书中,日本被塑造为韩国文化的吸收
                者、频繁的侵略者、国家主权的掠夺者、高压的殖
                民统治者。在日本这面镜子的折射下,韩国形象
                呈现出两面性,并相应地让学生产生两种情感:一
                方面,为韩国是一个拥有灿烂文化的国家而感到
                自豪;另一方面,为国家曾遭受侵略与殖民统治而
                产生屈辱感。同时,教科书对于韩国抵**本的
                侵略和殖民统治、保卫国家主权以及独立运动方
                面,运用大量篇幅进行阐述,从而塑造一个摆脱屈
                辱的历史、实现独立自主的国家之形象。


                10楼2011-01-06 15:15
                回复
                  看看


                  来自手机贴吧12楼2018-10-17 19:3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