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汉朝罗马的实力之争,在这个贴吧里实在是甚嚣尘上,诸位争论不休而莫衷一是,有的辩驳非常精彩,也有的争论明显偏离了常理。下面我就一些集中争论的问题,作出基于个人见解的回答:
第一,可以说是最基本的是非观,也就是中国古代史书的可信度。
我们对于汉朝历史的了解大多都来源于《史记》、《汉书》、《后汉书》,这些以本国文字写成的信史,本身为我们最大限度地探究和复原汉朝历史图景提供了可能,乃是国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它们的存在,使我们的祖先不至于像某些游牧民族,如匈奴,因为缺乏文字而只能活跃在汉朝、罗马等文明国家的史籍之中。
但是偏偏有一些是非之徒,要用历史虚无主义和怀疑论的观点去评判这些史书。甚至还捏造一些本不存在的东西。在此引述其言:
“(中国)史官就是为皇帝歌功颂德的人”
“不过那个扯匈奴右8万骑兵的也是搞笑。也不看看匈奴一共才多少骑兵。”
“不过史记里非常无敌的吹嘘杀伤数万”
“司马大人估计压根就没见过多少骑兵。动不动就数万骑兵的。但他的史记却写了很多很多几万乃至几十万的骑兵……果然不愧为YY的始祖。”
“匈奴人用手中的刀砍断了汉朝士兵的剑,而罗马人的短剑轻松砍断了匈奴人的刀”
首先纠正你一个常识错误,详细描述李陵和匈奴浚稽山之战的是《汉书》,司马迁只是在《史记。李将军列传》中记述了百余字而已。
言归正传,关于匈奴“八万骑兵”的记载是不是搞笑的问题,我们以现代人的眼光略作推演即可知:匈奴极盛时代的疆域,并非中学历史书上大致所绘的,仅仅是今日蒙古国的那一部分。匈奴在公元前二世纪初达到极盛,其时匈奴马踏东胡,西诛月氏,西域五十余国(相当于城邦)慑服,其疆域涵盖今蒙古国大部,内蒙大部,新疆准格尔盆地(本是匈奴日逐王领地,公元前119年漠北决战后,单于庭乃迁徙至此),河南地(今宁夏和陕北地区),河西地(今甘肃全境),总面积约360万平方公里。
在此基础上,我们做个简单比较:西方史记载,高卢在凯撒征服前拥有300万人口,高卢大致涵盖今日法国全境,约60万平方公里。那时的高卢远不如今日法国人烟稠密,以300万人口除以60万平方公里,约5人/平方公里。考虑到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地广人稀的特点,我们假设匈奴人口密度比原始-奴隶社会的高卢还要低9倍,那么匈奴人口密度是5/9=0.556人/平方公里,乘以我刚才所说的360万平方公里,得匈奴有人口200万。匈奴天生是马背民族,惯以肉类、乳品为食,在与恶劣环境的抗争中繁衍生息,民风强悍。况且恶劣的自然环境本身即意味着一种自然选择,能够生存下来的大多都是体质优良的青壮年。30%以上的男性(假设男性占一半即100万)能够成军是相当合理的。所以史籍记载匈奴“控弦之士三十万”,绝非虚言!
第一,可以说是最基本的是非观,也就是中国古代史书的可信度。
我们对于汉朝历史的了解大多都来源于《史记》、《汉书》、《后汉书》,这些以本国文字写成的信史,本身为我们最大限度地探究和复原汉朝历史图景提供了可能,乃是国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它们的存在,使我们的祖先不至于像某些游牧民族,如匈奴,因为缺乏文字而只能活跃在汉朝、罗马等文明国家的史籍之中。
但是偏偏有一些是非之徒,要用历史虚无主义和怀疑论的观点去评判这些史书。甚至还捏造一些本不存在的东西。在此引述其言:
“(中国)史官就是为皇帝歌功颂德的人”
“不过那个扯匈奴右8万骑兵的也是搞笑。也不看看匈奴一共才多少骑兵。”
“不过史记里非常无敌的吹嘘杀伤数万”
“司马大人估计压根就没见过多少骑兵。动不动就数万骑兵的。但他的史记却写了很多很多几万乃至几十万的骑兵……果然不愧为YY的始祖。”
“匈奴人用手中的刀砍断了汉朝士兵的剑,而罗马人的短剑轻松砍断了匈奴人的刀”
首先纠正你一个常识错误,详细描述李陵和匈奴浚稽山之战的是《汉书》,司马迁只是在《史记。李将军列传》中记述了百余字而已。
言归正传,关于匈奴“八万骑兵”的记载是不是搞笑的问题,我们以现代人的眼光略作推演即可知:匈奴极盛时代的疆域,并非中学历史书上大致所绘的,仅仅是今日蒙古国的那一部分。匈奴在公元前二世纪初达到极盛,其时匈奴马踏东胡,西诛月氏,西域五十余国(相当于城邦)慑服,其疆域涵盖今蒙古国大部,内蒙大部,新疆准格尔盆地(本是匈奴日逐王领地,公元前119年漠北决战后,单于庭乃迁徙至此),河南地(今宁夏和陕北地区),河西地(今甘肃全境),总面积约360万平方公里。
在此基础上,我们做个简单比较:西方史记载,高卢在凯撒征服前拥有300万人口,高卢大致涵盖今日法国全境,约60万平方公里。那时的高卢远不如今日法国人烟稠密,以300万人口除以60万平方公里,约5人/平方公里。考虑到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地广人稀的特点,我们假设匈奴人口密度比原始-奴隶社会的高卢还要低9倍,那么匈奴人口密度是5/9=0.556人/平方公里,乘以我刚才所说的360万平方公里,得匈奴有人口200万。匈奴天生是马背民族,惯以肉类、乳品为食,在与恶劣环境的抗争中繁衍生息,民风强悍。况且恶劣的自然环境本身即意味着一种自然选择,能够生存下来的大多都是体质优良的青壮年。30%以上的男性(假设男性占一半即100万)能够成军是相当合理的。所以史籍记载匈奴“控弦之士三十万”,绝非虚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