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尔人的火葬
畏惧死亡,并非畏惧死亡本身。
而往往由于一生之中有太多漏洞般无法补救的缺憾,以及心中有太多未被爱填满的罅隙。
因此,活着的每个人,都深负不可见的重任。
那是对爱从生根发芽的幼稚到最终成熟的理解,亦是用爱去化解满腹的恨,自我救赎的过程。
--读《大地之灯》有感
人们都说这里是佛国净土,次大陆上的世界遗产聚宝盆,是凡世离天堂最近的圣地,喜马拉雅脚下的一朵红莲,超度迷津的泅渡口岸,它风情万种,它返璞归真……而这里至今仍保持着君主世袭的体制和男尊女卑的思想,这里的繁华,只是富裕对于贫穷的睥睨。
“周围依然是对葬礼毫不关心的流动的人潮,即使亲人中也不见有人悲伤。他们只是漠然站立良久……他点起火,燃烧渐渐剧烈。一股白烟在众人面无表情的注视之中升腾起来……像是简单地在煮一锅水……”
很难想象这便是尼泊尔传统的火葬。在闹市的河边,就地烧掉死者的尸体,没有悲伤的表情,没有亲人的泪水,只有面无表情的路人和拍照的游客。
时隔一年《大地之灯》中很多情节已记不太清,而尼泊尔人面对死亡的麻木与残酷却一直难以忘却。人们以为佛国的人民都是禅的悟道者,他们处于贫困和不幸之中的麻木和无奈被旅人们描述并升华为经过宗教救赎的精神超度,仿佛是一种至高境界—也的确是一种至高境界。因为他们除了顺受和滞待生命的时时刻刻,已经没有其他的心态可以用来匹配这般贫弱无着的生存。因此即使面对死亡,也都只能报以超乎寻常的淡然和平静。就像圣河的水裹着一抔抔骨灰,裹着满是细菌的废水,裹着臆想中的神圣洁净,无声无息的流淌。相比之藏族人的天葬,后者更多的是对大自然的景仰和对生死的超脱,而前者却是对命运的屈服和对死亡的麻木,就如同同样是佛教,藏民虔诚的信仰着,而尼泊尔人却卑微的依赖着—贫穷落后的国度,依赖宗教的臆想和超脱。
后记:你怕死亡?
难道你不怕?
不,我不怕,我只怕这无可回避的生活。
畏惧死亡,并非畏惧死亡本身。
而往往由于一生之中有太多漏洞般无法补救的缺憾,以及心中有太多未被爱填满的罅隙。
因此,活着的每个人,都深负不可见的重任。
那是对爱从生根发芽的幼稚到最终成熟的理解,亦是用爱去化解满腹的恨,自我救赎的过程。
--读《大地之灯》有感
人们都说这里是佛国净土,次大陆上的世界遗产聚宝盆,是凡世离天堂最近的圣地,喜马拉雅脚下的一朵红莲,超度迷津的泅渡口岸,它风情万种,它返璞归真……而这里至今仍保持着君主世袭的体制和男尊女卑的思想,这里的繁华,只是富裕对于贫穷的睥睨。
“周围依然是对葬礼毫不关心的流动的人潮,即使亲人中也不见有人悲伤。他们只是漠然站立良久……他点起火,燃烧渐渐剧烈。一股白烟在众人面无表情的注视之中升腾起来……像是简单地在煮一锅水……”
很难想象这便是尼泊尔传统的火葬。在闹市的河边,就地烧掉死者的尸体,没有悲伤的表情,没有亲人的泪水,只有面无表情的路人和拍照的游客。
时隔一年《大地之灯》中很多情节已记不太清,而尼泊尔人面对死亡的麻木与残酷却一直难以忘却。人们以为佛国的人民都是禅的悟道者,他们处于贫困和不幸之中的麻木和无奈被旅人们描述并升华为经过宗教救赎的精神超度,仿佛是一种至高境界—也的确是一种至高境界。因为他们除了顺受和滞待生命的时时刻刻,已经没有其他的心态可以用来匹配这般贫弱无着的生存。因此即使面对死亡,也都只能报以超乎寻常的淡然和平静。就像圣河的水裹着一抔抔骨灰,裹着满是细菌的废水,裹着臆想中的神圣洁净,无声无息的流淌。相比之藏族人的天葬,后者更多的是对大自然的景仰和对生死的超脱,而前者却是对命运的屈服和对死亡的麻木,就如同同样是佛教,藏民虔诚的信仰着,而尼泊尔人却卑微的依赖着—贫穷落后的国度,依赖宗教的臆想和超脱。
后记:你怕死亡?
难道你不怕?
不,我不怕,我只怕这无可回避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