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江海晚报》副刊上登载的《唐闸的桥》一文后,作为老闸上人感到欣慰。金凤先生在《唐闸的桥》一文中仅数了闸港桥、石桥、唐闸大桥、疏航桥、北川桥、北市梢桥、裕稚港桥等七座老桥,其实唐闸镇上还有几座上世纪初至1949年解放前的老桥,笔者认为不能让后人忘记它们。
放工桥。这是张謇老先生创办大生纱厂时为方便工人上下班而造的便桥。它的位置在油脂厂西首对面的街上。这座桥是钢筋水泥结构,桥面不宽,可并行10余人,进出一部卡车。在日寇侵占南通后,在桥旁设了岗亭、炮垒,工人上下班要向日本守备队鬼子鞠躬,否则被甩“东洋跟头”,工人叫它“血泪桥”。国...min......党统治时对工人搜身的陋习还未改变,不论男女下班时全身上下要被搜查一遍,(由实业**执行)工人无可奈何地叫它“奈何桥”。解放后工人当家做主,社会地位变了,工人们称它“解放桥”。此桥目前依然存在,只是此段港闸河已被填没已无法通行。
南工房桥。位于通棉一厂原西北大门,此桥专为大生纱厂居住南工房的工人、职员所建。
西洋桥。位于唐闸西市街中段,它是张謇老先生在建造全国第一条民营公路时,将高岸街南首的木桥改建为水泥桥。桥上原有铁栏杆、铁索。花纹石上镌刻“西洋桥”三字。它是区别大洋桥而又位于唐闸西边的第三座“洋式”桥。故称西洋桥。西洋桥街两旁商贸发达日用百货、药店、小吃店、理发店、茶食店等近百家。目前仍是唐闸通向天生港和新开辟的大生路的要道口。
南憩亭桥。老桥是由阜生蚕厂职员业镜渠建造让路人憩闲和歇力的。位于南憩亭北端。现在的桥是城闸路改造时新建的。
在南憩亭桥河东曾有一座由麻石砌成的无木结构的古老的高桥,悬空在通扬河东的支流三里安河上(高6米多长15米左右),故称三里安桥。此桥和河流1958年被拆毁、填平。同时被毁的还有在桥下一群石人石马大陵墓。据说系清同治皇帝的奶妈朱氏之墓地。
赵家高桥。此桥文友印振华先生曾在《南通广电报》上介绍过。它是通向唐闸东北隅的唯一通道,木桥上原有一大匾曰“赵家高桥”。说它高是与乡间小桥相对比而言,其实并不高大,但它是石港、刘桥、陈桥、幸福等乡镇的乡民走向繁华的“小上海”唐家闸的必经之路桥。
在唐闸街道的周边还有李家桥、白龙庙桥、十里坊桥、新桥、五接桥等城乡搭界的木质桥八九座。有的已经拆毁、有的已经改建,然而唐闸每一座桥都有它的传说和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