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翔非吧 关注:14贴子:38
  • 4回复贴,共1

《中华孝道》预告合集(每日更新)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2月1日播出 中华孝道(一)孝经传世

  这是一部凝聚中国人亲情的经典,它塑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它虽然只有1800多字,却在历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这部经就是儒家的《孝经》,《孝经》是儒家经典中最薄的一本书,但它却承载着最厚重的一个字“孝”。
  《孝经》里讲,孝是什么?“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也”。天经地义,这个孝道,它的永恒性就像日月行天,江河行地一样,是永恒的,所以每一个人,比如说父亲,他要对待子女,要慈爱,子女要尽孝。这是什么?这是做生意的回报吗?不是,这是人的本性的自然流露。人就应当这样做,是应该这样做。这使我感觉,这个《孝经》真的很重要对我们。
  《孝经》谈的是孝的行为,谈的是如何尽孝,为什么要尽孝?那么这个《孝经》谈的内容,实际上是站在《孝经》之前的,就是先有孝,才有《孝经》。中国人无数个岁月,中国人在尽孝,在倡导这个家庭伦理,最后才形成了这部经典。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经》产生的年代,和现在相隔两千多年的光阴,它所谈到的晚辈如何对待长辈的做法,在今天还有价值吗?让我们以《孝经》为纲,以孝道为线索,一起穿越千年时光,从《孝经》产生之前中华民族最早的孝道谈起,来看看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前人是如何认识孝道,如何实践孝道的?回到今天,我们又应该如何传承中华民族的这种传统美德呢?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后朱翔非,做客《百家讲坛》,为您精彩讲述《中华孝道》第一集《孝经传世》。



1楼2011-01-28 12:03回复
    2月2日播出 中华孝道(二)孝的力量

      儒家提倡孝道,并且有一部专门讲述孝道的经典著作《孝经》,《孝经》通过孔子和学生曾参课堂对话的形式,在一问一答中,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凝聚人伦亲情的主题——孝。孝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塑造了我们这个民族的精神气质。
      现在我们说回来,孔子讲,说我讲的这个东西,你要知道,是最重要的。是你要进一步把它想好,要仔细听我来讲。孔子接下去就讲了,孝道有修养,从哪儿开始?孔子讲,从自己的身体开始。“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你的皮肤,你的头发,你的身体,都是父母给你的,你不要让它出现破损,不要让它被伤害,这是孝道的开始、开端。
      为什么?这个生命是父母给的,所以我要把它保护好。不这样简单,道理是这样的。我们这个生命固然是父母给的,父母这生命是哪儿给的呢?我们往上追寻,一代人是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再往上追,再一代人,再一代人,无数代的这样追下去,我们会追到哪儿啊?追到我们这个家族的之初,家族产生之源。还能再往上追吗?可以,再追那就追到浩瀚的宇宙了。是因为有了宇宙才有了人类,有了人类才有我们的这个家族,有了我们这个家族的历代列祖列宗才有了我们自己。那么追到了浩瀚的宇宙,宇宙给我们什么印象?宇宙让人敬畏,宇宙是伟大的。那么,落实到我们个人,我们这个渺小的身体,渺小的身体反过来讲也并不渺小,它反应了宇宙的力量。可是你这个宇宙的力量如此地伟大,你可以去伤害它,你可以随随便便来对待它吗?那不可以。儒家讲的是这个道理。
      那么,一个遵守孝道的人,在他的身上,会体现出一种什么样的品质呢?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朱翔非,为您讲述《中华孝道》第二集《孝的力量》。
    


    2楼2011-01-29 10:58
    回复
      2025-05-17 12:06:46
      广告
      2月3日播出 中华孝道(三)家有家风

        在现代社会,人们都很重视对孩子的教育,那么,在家庭教育中,如何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家风呢?在中华文明几千年的历史上,有一些重视孝道的家族繁荣昌盛,这些家族在家风的培养上,可以给我们提供什么借鉴呢?
        中国传统的家族文化非常重视孝道,以孝治家,培养孩子养成孝敬长辈、悌爱兄长这样一个良好的家风。但具体到实践中,家长们怎么做,才能让孩子形成良好的家风呢?这个问题不仅我们现代人关心,古人同样也关心。孔子就注意到了这个问题,那么,孔子在《孝经》中,是怎么谈这个问题的呢?
        如何培养一个良好的家风,这实际上是我们学习《孝经》,学习历史的最关心的问题了。我跟很多人在探讨这个问题,孔夫子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所以孔夫子特别谈一个家庭,父母二人在教育子女上要有一个分工。那么,在家庭里父母有什么分工呢?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大家族,比如魏晋时期的王家、谢家。他们依靠政治地位,拥有了显赫的名声。但时过境迁,这些家族很快就衰败下去了。有一首诗说“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正是这些家族的写照。但历史上还有一些家族,他们遵守《孝经》的准则,以孝义传家,历经岁月的变迁,依然繁荣昌盛,比如历史上的江南郑氏家族,历经宋、元、明、清,依然绵延不绝。那么,这样的家族,他们是怎样遵守孝道的传统,他们又是怎样培养良好的家风呢?而时代发展到今天,这些传统的家庭教育,在今天还有价值吗?北京师范大学史学所博士后朱翔非,做客百家讲坛,为您讲述《中华孝道》第三集《家有家风》。
      


      3楼2011-01-29 10:59
      回复
        2月5日播出 中华孝道(五)非常底线

          孝是人类共同的天性,是每个人内心里流淌出来的一种感情,一个人如果无视亲情与孝道,为了实现自己的野心不择手段,这样的人,就算他有很高的才华,但他最终会是什么结局呢?我们今天的人们,从中又能得到什么借鉴呢?
          孔子讲,孝道是这个社会是最重要的文明标志,一定要讲孝道,讲亲情。所以,孔子说,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你对你的亲人不爱,你爱别人,假的!违背道德的做法。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违背礼法,这个现象在历史上也很多,但是为人所不耻,我跟家里关系不好,我对待父母不孝顺,但是我就对一个大人物特孝顺,人家瞧不起你。
          孔子在《孝经》中讲到了这些人,他们都应当遵守自己的道德底线,都要讲孝道。孔子还要讲,从一个人个人的修养,怎么样一点一点扩充到整个社会中去?对社会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一个人来到世间,他想实现自己的报复和理想,这本来无可厚非,但如果这个人不择手段,为了博取功名利禄,无视人伦亲情,做出骇人听闻的事情,这最终会给他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呢?或者一个人以尽忠为借口,说自己无暇尽孝,这种做法对吗?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后朱翔非,做客《百家讲坛》,为您精彩讲述《中华孝道》第五集《非常底线》。
        


        5楼2011-01-30 10:14
        回复
          2月6日播出 中华孝道(六)人际的温情

            孔子在《孝经》中说,“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之父者也”。也就是讲,如果在家里讲孝道,那么逐渐地扩展,就是整个的天下,人们都会对自己的长辈,对父辈尊重、孝顺。所以这是一个逐层扩展的这样一种教化的效果。儒家特别看中这一点,所以后来儒家有一个代表人物大儒孟子,他也继承了这个。孟子有句名言,叫“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也就是说,我对待别人就像对待我自己的亲人一样,像对待我的老人,对待我的孩子一样,那这样呢,一个人他既能够在自己的家庭里面恪守孝道,他又能够在社会上表现出他良好的修养。这是儒家的主张。 实际上,这种逐层扩展的人伦的观念,最后当然就会波及到一些陌生人,到整个社会上去。
            而在现代社会,随着生活的发展,人们交际的范围扩大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多,越来越频繁,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跟别人相处呢?而两千多年前,儒家从孝道的角度,也谈到了人际间应该具有的一种相互关系,那么,儒家认为人与人之间应该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呢?跨越了两千多年的光阴,儒家的说法还有价值吗?今天的人们,还能从中吸取有益的成分吗?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朱翔非,做客《百家讲坛》,为您精彩讲述《中华孝道》第六集《人际的温情》。
          


          6楼2011-01-31 15:1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