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禁吧 关注:2,637贴子:28,296

于禁之败,非战之罪,略谈军事天灾“水淹七军”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于禁七军被大水所淹,有没有主观上的过失呢?讨论一下。
0、首先需要澄清,这场大洪水没有任何人有过预见了。这类决堤大水,就是放在今天,也是难以预报的。
1、有人拿温恢来说这次洪水,好象是有人预知到了。
来看一下《温恢传》,温恢说的是:水季到了,关羽很可能乘着有利时机进攻曹仁,曹仁没有远备,很令人担心。
从这段话,温恢之所以作出了“关羽有可能乘着雨季来进攻”的正确分析,基于以下几点:
一、关羽水军作战特点,因为水军大船的机动需要,必须到水季才能充分发挥其优势;如果水位不够,则水军发挥不出优势。
二、当时曹仁军队数量少,且魏军主力东移与孙权作战,曹仁军队已成为“悬军”的态势。
有人说什么温恢已经认识到今年要发大水且决汉水堤,莫非温恢是龙王爷的亲戚?
2、关羽也没有预见到这场洪水。
关羽的荆州军中,精锐是水军,水军在水季出征,水道通畅,进退自如,具有很大的优势。相反,如果在旱季出征,则汉水水位低,水道也可能不通畅,不利于水军作战。而且,《三国志》《张郃传》里也讲了,汉水在冬季枯水期时,是不能通航的。当然也就更不能用水军作战了。
所以,根据关羽使用水军出征襄樊来臆测关羽“猜”到今年有决堤大水并预先作了准备,分明是闹笑话。
3、问题还在于,就算于禁看到连天大雨,开始提心河水决堤,也只有硬着头赌概率(不决堤的概率)了。当时,于禁军和关羽军已经摆开了作战,当时的战场条件,几万人能临时找到既不被淹,又能抗击关羽军队的屯军地方吗?或者,难道为防洪水来淹就撤军?


IP属地:上海1楼2011-02-07 19:41回复
    4、有人讲了一个意见,要求于禁看到连天大雨,就停止作战,动员全军制作船具(而且此人还煞有介事地设计了一种叫作筏的船具),这是十分可笑的想法。第一、大雨决堤这类小概率事件,是谁也无法预料的;第二、何况当时两军交战不容你去搞这类活动;第三、且也没有足够的材料和工具;第四,再退一步,就算作了几只阀漂在水面,也无法与关羽的精锐水军在水面作战。这样的水具有什么用呢?
    有人硬要给于禁安上罪名,说什么大将就应该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其实,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人,也不一定要具备根据连天大雨就能判断汉水决堤这类事,20世纪的人都还有因无法预料而被决堤所淹没呢。
    5、洪水决堤之后,淹没了战场,由于关羽有水军的数百艘战船,所以,军队能退到船上,也能退到高地上,兵员、军资损失较小;于禁的军队没有战船,只能寻岗地、树枝等出露于水面的地形分散躲避,军资也损失殆尽。要命的是,关羽出动水军进攻,于禁军分散在各类高处,失去抵抗力,全军投降了。


    IP属地:上海2楼2011-02-07 19:41
    回复
      6、根据投降的人数三万余人判断,于禁军真正被水淹死的人是很少的。可见,水淹过程不是瞬间完成的,更不是楼上某位所臆想的“凭空五六丈”。事实是,关羽军和于禁军绝大多数都找到了避水之处。
      于禁在这种情况下率全军投降,按军事通例,不应该受过多责备,与其军事威名也无损,仍然比著名的“优点有一些,但主要集中于次要方面;缺点倒不少,且都集中于主要方面”的“名将”关羽,要强不少。
      7、综上所述,关羽对于禁的胜利,纯系于禁军的军事灾难而已。正因为如此,魏国官方,或各类军史书籍,都把这次失败作为“天灾”看待。
      8、今有网络蜀派,硬要yy什么“关羽水淹七军”,把对方的一场军事灾难意淫为己方的“伟大胜利”(也难怪,咱关同志就这么点荣耀,乘对方灾难来取得“大胜”。要挺关,不意淫怎么行啊),听起来就和那帮“民科”人士整天在宣称“爱因斯坦相对论错了”差不多,实属一桩上不了台面的笑话。


      IP属地:上海3楼2011-02-07 19:42
      回复


        4楼2011-02-07 19:42
        回复
          战争本来就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几乎所有的战役都没有摆脱此范围之外
          顺便说一下,我对中国的二十四史一向持轻蔑态度,所有的“名将”我很少认同


          IP属地:浙江5楼2011-02-07 19:52
          回复


            IP属地:新疆6楼2011-02-07 21:19
            回复
              我想加精!你们有什么意见吗?可以说说!


              7楼2011-02-07 22:47
              回复


                8楼2011-02-08 13:14
                回复
                  没有意见。


                  9楼2011-02-08 14:25
                  回复


                    10楼2011-02-11 14:45
                    回复
                      楼主是转的吧


                      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14-10-19 16:56
                      回复
                        当年孟明适战败晋军 降了 可后来他一雪前耻打拜了晋国军队 文则也许和他一样 他不想死 他只想留着自己的命为曹魏多做些贡献 谁知后来孟德死了 丕子 他没有曹操收翔张秀的忍心 所以后来文则觉得 自己跟了曹操30多年 曹操还信任自己让他统帅7军但他确降了觉得自己对不起曹操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4-10-23 21:36
                        回复
                          自己写的就精了呗


                          IP属地:辽宁13楼2014-10-26 11:52
                          回复
                            历史记载极少其实有些自己想想也知道:
                            1、于禁不可能为了“莫须有”的洪水而放弃有利地理位置。
                            2、从于禁前半身战绩来看完全是个合格名将,贪生怕死与其极其不符。
                            3、自青州兵作乱不怕曹操误会、回国赞辱他的虞翻(虞翻确实有才)不怕嘲笑、为士兵投降也情理之中(不怕被后人所不齿)。
                            4、看到他投降的画被气死更能说明他不是一个只为贪生怕死的人。
                            5、救援曹仁时众将皆在,独遣于禁可见对于禁的肯定。
                            6、于禁若真降了蜀、吴可出过一计、打过一仗?(以他的才能和知道魏国的许多军事机密会没价值?)
                            7、在吴与孙权并马而骑,完全又是硬骨不屈的体现。
                            8、三国演义为小说请以三国志为参照


                            来自iPhone客户端15楼2015-01-22 21:55
                            收起回复
                              于禁的作战实力和指挥才能在三国志里是获得了肯定的,但是面对这样的天灾人祸,再好的才能也没办法,可能当时水淹之后关羽还做了斩首行动,这都未可知。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6-08-22 22:5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