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武宗吧 关注:170贴子:2,420
  • 5回复贴,共1

弘佛禁佛李德裕 (唐武宗禁佛时期的对文化的保护)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李德裕是会昌禁佛的主将,但他又曾经以佛教徒的身份创建一座宏制的江南寺院。这两件事发生在同一人身上,真让人难以置信。而李德裕建寺的历史过去鲜为人知,它的面纱是在上世纪60年代的一次考古中被轻轻揭开的—— 弘佛禁佛李德裕
     李德裕(787-850年)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同时又是武宗会昌禁佛的主持者。他曾于长庆二年至大和三年(822-829年)、太和八年至九年(834-835年)、开成元年至二年(836-837年)三刺润州(今镇江),前后长达10年左右,自述为“三守吴门”。在润州期间,不但政绩显著,关心朝政,而且对待佛教的观点和态度也颇为突出,表现出他与佛教之间多层面的立体关系。
     北固山创建甘露寺
    
°
      1960年4月,为了配合北固山甘露寺铁塔的修复,考古人员对塔基进行抢救性发掘,出土包括移藏上元(今南京)长干寺、禅众寺的舍利以及金棺、银椁等大批唐宋珍贵文物。其中,并出有两组李德裕亲笔题记的石刻:
      重瘗长干寺阿育王塔舍利题记石刻。方石一,10.6厘米见方,刻楷书五行,全文为“浙江西道都团练观察处置等使、润州刺史兼御史大夫李德裕以长庆乙已岁正月戊申日建塔。”石函一,盖阴刻楷书六行,全文为:“上元县长干寺阿育王塔舍利二十一粒,缘寺久荒废,以长庆甲辰岁十一月甲子,移置建初寺;分十一粒置北固山,依长干旧制造石塔,永护城镇,与此山俱。”长方形石一,长15厘米、宽11厘米,面刻楷书五行,全文为“李德裕敬造石塔,石函一、金棺一、银椁一、锦绣襥共十重,并自题石函底盖及此石,永充供养”。
      重瘗禅众寺舍利题记石刻。方石一,56厘米见方,刻楷书14行,全文为:“有唐大和三年乙酉岁正月廿四日乙已,于上元县禅众寺旧塔基下获舍利石函,以其年二月十五日乙丑重瘗藏于丹徒县甘露寺东塔下,金棺一、银椁一、锦绣襥九重,皆余之施也。余长庆壬寅岁穆宗皇帝擢自宪台,廉于泽国,星霜八稔,祗事三朝,永怀旧恩,没齿难报,创甘露宝刹,重瘗舍利,所以资穆皇之冥福也。浙江西道观察等使、银青光禄大夫、检校礼部尚书兼润州刺史、御史大夫李德裕记。”另外,还出有李德裕为禅众寺舍利石函盖的题记,内容与方石题记相似。
      以上石刻弥足珍贵,它为我们提供了关于李德裕造塔及创建甘露寺的年代、目的等诸多信息。
      李德裕时任润州刺史及浙江西道观察使等职。浙江西道统辖江南运河流域6州:润、常、苏、湖、睦、杭。治所驻润长达200余年之久。润州辖6县:丹徒、曲阿(丹阳)、延陵、金坛、句容、上元(江宁),而上元即是今南京,它是隋灭陈后将六朝都城行政降格为县,并由润州管辖。其时,浙江西道及润州的衙署都设在北固山前峰(即三国铁瓮城旧址),而官邸位于中、后峰。
      从上述石刻题记中可以得知,李德裕创建甘露寺是出于对佛教的信仰以及政治的双重需要。而作为名刹,通常都应该设有舍利塔。所谓舍利,即是佛家所称的佛骨,传为佛祖释迦牟尼谢世火化后的遗物,信徒们建塔予以供奉。因此,李德裕建寺之前,首先筹备建塔,而建塔又必须要有舍利。为此,李德裕于长庆四年(824年)至州属白下县长干寺,在其已经荒废的旧塔基内取得舍利。其中,以10粒移置白下建初寺,另11粒移于润州,瘗藏在北固山后峰新建的石塔之下。不久,李德裕又“施州宅后地,增拓基宇”,即将他的官邸后园辟为寺基,在北固山后峰南坡之上大兴土木,依山建寺。至宝历二年(826年)终于落成,因其年“三月己亥,甘露降北固山,李德裕建寺因以为名”,称甘露寺。



IP属地:江苏1楼2011-02-08 21:09回复

          李德裕在润州十年,对于取缔私度僧尼,保护国家役赋对象,抑制寺院经济的膨胀;打击妖僧滋事惑众,欺骗民众、聚敛钱财;铲除打着佛教等旗号的野庙、山房,维护社会治安等,都作出了重要贡献,为调整国家与佛教的关系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保留佛教艺术瑰宝
        
          李德裕主持的会昌禁佛,在全国共取消寺院四千余所,“收僧尼还俗二十六万余人为两税户”,此举为国家与佛教关系的平衡起到拨乱反正的作用。当时也并不是取消一切佛寺及僧尼,而是实施保留少而精的政策。会昌五年(845年)中书门下奏请,“诸上州国忌日官吏行香于寺,其上州各为寺一所。”而润州属上州,在十万户州之列,所保留的佛寺当是李德裕创建的甘露寺,这在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中有明确记载,在会昌中“唯甘露(寺)不毁”。甘露寺不仅被保存下来,而且还将州内各寺的名画集中于甘露寺保管。这一史实在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有翔实的记载:
          “先是宰相李德裕镇浙西,创立甘露寺,惟甘露不毁。取管内诸寺画壁置于寺内,大约有:顾恺之画《维摩诘》在大殿外西壁。戴安道《文殊》在大殿外西壁。陆探微《菩萨》在殿后面。谢灵运《菩萨》六壁在天王堂外壁。张僧繇《神》在禅院三圣堂外壁。张僧繇《菩萨》并《神》在文殊堂外壁。展子虔《菩萨》两壁在大殿外。韩干《行道僧》四壁在文殊堂内。陆曜《行道僧》四壁在文殊堂内前面。唐凑《十善十恶》在三门外两头。吴道子《僧》二躯在释迦道场外壁。吴道子《鬼神》在僧伽和尚南外壁。王陁子《须弥山海水》在僧伽和尚外壁。”
          以上,共记录有11位画家,35壁(幅)画作,内容基本上是佛教题材,有菩萨、文殊、维摩诘、行道僧、神、鬼、十善十恶以及须弥山海水等。画家时代从东晋至唐代,而即使是属于唐代的画家,他们的绘画活动也都是早在李德裕创建甘露寺之前。由此可证,这些作品绝大多数原不是甘露寺所有,确是从别处寺院中移置于此。这中间,如顾恺之的《维摩诘》,显然是取自上元(南京)瓦官寺,而其余作品当是从润州地区内各寺院择优收集。其中,许多名画在甘露寺被保存了较长时间,直至北宋时苏轼游甘露寺时,还见壁上画有“僧繇六化人,霓衣挂冰纨。隐见十二叠,观者疑夸漫。破板陆生画,青猊戏盘跚。上有二天人,挥手如翔鸾。”可见历经二百余年之后,陆探微、张僧繇的名画还能得以保存,这不能不说是李德裕的功劳。
          会昌时期甘露寺的聚宝之举,体现了李德裕重视佛教艺术珍品,意将甘露寺打造成一座历代名画“博物馆”的良苦用心,这在我国艺术史上也是开创了一项奇迹。
          题图为甘露寺远景
          瘗藏禅众寺舍利题记。
          日本画僧雪舟画作中的蒜山渡。
          瘗藏长干寺舍利题记。
    


    IP属地:江苏3楼2011-02-08 21:09
    回复


      IP属地:江苏4楼2011-02-08 21:11
      回复


        IP属地:江苏5楼2011-02-08 21:11
        回复


          IP属地:江苏6楼2011-02-08 21:12
          回复


            IP属地:江苏7楼2011-02-08 21:1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