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顺宗_永贞革新.短暂的中兴梦。
昙花一现的改革,终究付诸东流
唐王朝在经历了唐太宗贞观时期、武则天时期后,到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其政丅治军事上的强大、经济上的繁荣,也就达到了顶峰。在一片欣欣向荣的背后,也隐藏着巨大的危机。安史之乱使唐王朝几乎灭亡,从此走上下坡路。唐王朝的政丅治一统,被藩镇割据所取代,赫赫王权转到宦官手中,形成宦官专政的局面。这两个恶疾附着在唐王朝身上,难以根除。总的说来,唐中期以后的皇帝多是庸人,虽然有个别皇帝曾在一些朝臣的帮助下,试图清除这两个毒瘤,但终于由于根深蒂固,难以奏效。唐顺宗时期的“永贞革新”就是一次失败的政丅治改革。
宦官是专制制度的伴生物,宦官被作为皇帝的家奴,服务于皇宫中。宦官作为一个集团,其成份相当复杂,他们多数是来源于社会下层,由于肉体被残害,所以心理上也常常是畸形的。众多的宦官集中在宫内,很容易结成集团。唐朝前期,宦官数量不多,地位也很低,无权过问军政大事。到唐玄宗时期,情况发生了变化,开元、天宝年间,宦官激增到3000人,仅五品以上的宦官就有1000人。宦官高力士尤其被重用,玄宗还委派宦官任监军,到藩国出使。安史之乱后,唐肃宗当皇帝得到了宦官的帮助,所以更加信任宦官,任用宦官李辅国掌握禁军,朝廷所有制敕,须经他押署,才能实行。到唐德宗时期,他刚愎自用,猜忌大臣、宿将,便依靠宦官丅。德宗设护军中尉2人,中护军2人,全由宦官充任,统率左右神策军、天威军等禁军。从此以后,宦官掌典禁军成为定制。从唐代宗时开始,还以宦官2人充内枢密使,掌管机密,传宣诏旨,权力很大。
宦官有了武力作后盾,地位更加巩固,他们有权任免将相,地方上的节度使也多从禁军中选任,宦官势力日渐膨胀。
皇帝和朝臣都要受到宦官的支配,因而非常不满。
安史之乱被平定后,安史余部并没有被完全消灭,唐代宗为了敢得暂时的安定,把仍有较大实力的安史部将任命为节度使,同时在平定安史之乱的过程中,唐朝对内地掌兵的刺史也给以节度使的称号,到安史之乱平定以后,节度使数量已相当多。这些节度使都有一定的军事实力,大的占有十余州,小的也有三四州,自己任命官员,掌握本地赋税收入,父死子继,或者由部将拥立,完全独立于唐朝的政丅治体系之外。平时互相攻战,强大时就向唐王室发难,威胁唐王朝的安全。
永贞元年(805年)正月,唐德宗死,太子李诵即位,这就是唐顺宗。他在东宫20年,比较关心朝政,从旁观者的角度对唐朝政丅治的黑暗有深切的认识。唐顺宗即位时已得了中风不语症,但还是立刻重用王叔文、王伾等人进行改革。
王叔文,越州山阴人(今浙江绍兴)。王伾,杭州人,一个是棋待诏,一个是侍书待诏,原先都是顺宗在东宫时的老师,他们常与顺宗谈论唐朝的弊政,深得顺宗的信任。在顺宗即位后,他们和彭城人刘禹锡、河东人柳宗元等人一起,形成了以“二王刘柳”为核心的革新派势力集团。他们维护统一,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反对藩镇割据,反对宦官专权。王叔文、王伾升为翰林学士,王叔文兼盐铁副使,推韦执谊为宰相,柳宗元为礼部员外郎,刘禹锡为屯田员外郎,共同筹划改革事谊。
他们围绕打击宦官势力和藩镇割据这一中心,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罢宫市、五坊使。唐德宗以来,宦官经常借为皇宫采办物品为名,在街市上以买物为名,公开抢掠,称为宫市。白居易《卖炭翁》诗就是对宫市的控诉。早在顺宗做太子时,就想对德宗建议取消宫市,当时王叔文害怕德宗怀疑太子收买人心,而危及太子的地位,所以劝阻了顺宗。永贞年间,宫市制度被取消。充任五坊(即雕坊、鹘坊、鹞坊、鹰坊、狗坊)小使臣的宦官,也常以捕贡奉鸟雀为名,对百姓进行讹诈。五坊使也被取消。这二项弊政被取消,因而人心大悦。
昙花一现的改革,终究付诸东流
唐王朝在经历了唐太宗贞观时期、武则天时期后,到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其政丅治军事上的强大、经济上的繁荣,也就达到了顶峰。在一片欣欣向荣的背后,也隐藏着巨大的危机。安史之乱使唐王朝几乎灭亡,从此走上下坡路。唐王朝的政丅治一统,被藩镇割据所取代,赫赫王权转到宦官手中,形成宦官专政的局面。这两个恶疾附着在唐王朝身上,难以根除。总的说来,唐中期以后的皇帝多是庸人,虽然有个别皇帝曾在一些朝臣的帮助下,试图清除这两个毒瘤,但终于由于根深蒂固,难以奏效。唐顺宗时期的“永贞革新”就是一次失败的政丅治改革。
宦官是专制制度的伴生物,宦官被作为皇帝的家奴,服务于皇宫中。宦官作为一个集团,其成份相当复杂,他们多数是来源于社会下层,由于肉体被残害,所以心理上也常常是畸形的。众多的宦官集中在宫内,很容易结成集团。唐朝前期,宦官数量不多,地位也很低,无权过问军政大事。到唐玄宗时期,情况发生了变化,开元、天宝年间,宦官激增到3000人,仅五品以上的宦官就有1000人。宦官高力士尤其被重用,玄宗还委派宦官任监军,到藩国出使。安史之乱后,唐肃宗当皇帝得到了宦官的帮助,所以更加信任宦官,任用宦官李辅国掌握禁军,朝廷所有制敕,须经他押署,才能实行。到唐德宗时期,他刚愎自用,猜忌大臣、宿将,便依靠宦官丅。德宗设护军中尉2人,中护军2人,全由宦官充任,统率左右神策军、天威军等禁军。从此以后,宦官掌典禁军成为定制。从唐代宗时开始,还以宦官2人充内枢密使,掌管机密,传宣诏旨,权力很大。
宦官有了武力作后盾,地位更加巩固,他们有权任免将相,地方上的节度使也多从禁军中选任,宦官势力日渐膨胀。
皇帝和朝臣都要受到宦官的支配,因而非常不满。
安史之乱被平定后,安史余部并没有被完全消灭,唐代宗为了敢得暂时的安定,把仍有较大实力的安史部将任命为节度使,同时在平定安史之乱的过程中,唐朝对内地掌兵的刺史也给以节度使的称号,到安史之乱平定以后,节度使数量已相当多。这些节度使都有一定的军事实力,大的占有十余州,小的也有三四州,自己任命官员,掌握本地赋税收入,父死子继,或者由部将拥立,完全独立于唐朝的政丅治体系之外。平时互相攻战,强大时就向唐王室发难,威胁唐王朝的安全。
永贞元年(805年)正月,唐德宗死,太子李诵即位,这就是唐顺宗。他在东宫20年,比较关心朝政,从旁观者的角度对唐朝政丅治的黑暗有深切的认识。唐顺宗即位时已得了中风不语症,但还是立刻重用王叔文、王伾等人进行改革。
王叔文,越州山阴人(今浙江绍兴)。王伾,杭州人,一个是棋待诏,一个是侍书待诏,原先都是顺宗在东宫时的老师,他们常与顺宗谈论唐朝的弊政,深得顺宗的信任。在顺宗即位后,他们和彭城人刘禹锡、河东人柳宗元等人一起,形成了以“二王刘柳”为核心的革新派势力集团。他们维护统一,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反对藩镇割据,反对宦官专权。王叔文、王伾升为翰林学士,王叔文兼盐铁副使,推韦执谊为宰相,柳宗元为礼部员外郎,刘禹锡为屯田员外郎,共同筹划改革事谊。
他们围绕打击宦官势力和藩镇割据这一中心,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罢宫市、五坊使。唐德宗以来,宦官经常借为皇宫采办物品为名,在街市上以买物为名,公开抢掠,称为宫市。白居易《卖炭翁》诗就是对宫市的控诉。早在顺宗做太子时,就想对德宗建议取消宫市,当时王叔文害怕德宗怀疑太子收买人心,而危及太子的地位,所以劝阻了顺宗。永贞年间,宫市制度被取消。充任五坊(即雕坊、鹘坊、鹞坊、鹰坊、狗坊)小使臣的宦官,也常以捕贡奉鸟雀为名,对百姓进行讹诈。五坊使也被取消。这二项弊政被取消,因而人心大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