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尽史微吧 关注:77贴子:2,450
  • 3回复贴,共1

【历尽史微】【唐朝】唐朝皇帝中的三位壮志未酬的皇帝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


1楼2011-02-11 14:24回复
    唐顺宗_永贞革新.短暂的中兴梦。
           昙花一现的改革,终究付诸东流
           唐王朝在经历了唐太宗贞观时期、武则天时期后,到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其政丅治军事上的强大、经济上的繁荣,也就达到了顶峰。在一片欣欣向荣的背后,也隐藏着巨大的危机。安史之乱使唐王朝几乎灭亡,从此走上下坡路。唐王朝的政丅治一统,被藩镇割据所取代,赫赫王权转到宦官手中,形成宦官专政的局面。这两个恶疾附着在唐王朝身上,难以根除。总的说来,唐中期以后的皇帝多是庸人,虽然有个别皇帝曾在一些朝臣的帮助下,试图清除这两个毒瘤,但终于由于根深蒂固,难以奏效。唐顺宗时期的“永贞革新”就是一次失败的政丅治改革。
           宦官是专制制度的伴生物,宦官被作为皇帝的家奴,服务于皇宫中。宦官作为一个集团,其成份相当复杂,他们多数是来源于社会下层,由于肉体被残害,所以心理上也常常是畸形的。众多的宦官集中在宫内,很容易结成集团。唐朝前期,宦官数量不多,地位也很低,无权过问军政大事。到唐玄宗时期,情况发生了变化,开元、天宝年间,宦官激增到3000人,仅五品以上的宦官就有1000人。宦官高力士尤其被重用,玄宗还委派宦官任监军,到藩国出使。安史之乱后,唐肃宗当皇帝得到了宦官的帮助,所以更加信任宦官,任用宦官李辅国掌握禁军,朝廷所有制敕,须经他押署,才能实行。到唐德宗时期,他刚愎自用,猜忌大臣、宿将,便依靠宦官丅。德宗设护军中尉2人,中护军2人,全由宦官充任,统率左右神策军、天威军等禁军。从此以后,宦官掌典禁军成为定制。从唐代宗时开始,还以宦官2人充内枢密使,掌管机密,传宣诏旨,权力很大。
           宦官有了武力作后盾,地位更加巩固,他们有权任免将相,地方上的节度使也多从禁军中选任,宦官势力日渐膨胀。
           皇帝和朝臣都要受到宦官的支配,因而非常不满。
           安史之乱被平定后,安史余部并没有被完全消灭,唐代宗为了敢得暂时的安定,把仍有较大实力的安史部将任命为节度使,同时在平定安史之乱的过程中,唐朝对内地掌兵的刺史也给以节度使的称号,到安史之乱平定以后,节度使数量已相当多。这些节度使都有一定的军事实力,大的占有十余州,小的也有三四州,自己任命官员,掌握本地赋税收入,父死子继,或者由部将拥立,完全独立于唐朝的政丅治体系之外。平时互相攻战,强大时就向唐王室发难,威胁唐王朝的安全。
           永贞元年(805年)正月,唐德宗死,太子李诵即位,这就是唐顺宗。他在东宫20年,比较关心朝政,从旁观者的角度对唐朝政丅治的黑暗有深切的认识。唐顺宗即位时已得了中风不语症,但还是立刻重用王叔文、王伾等人进行改革。
           王叔文,越州山阴人(今浙江绍兴)。王伾,杭州人,一个是棋待诏,一个是侍书待诏,原先都是顺宗在东宫时的老师,他们常与顺宗谈论唐朝的弊政,深得顺宗的信任。在顺宗即位后,他们和彭城人刘禹锡、河东人柳宗元等人一起,形成了以“二王刘柳”为核心的革新派势力集团。他们维护统一,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反对藩镇割据,反对宦官专权。王叔文、王伾升为翰林学士,王叔文兼盐铁副使,推韦执谊为宰相,柳宗元为礼部员外郎,刘禹锡为屯田员外郎,共同筹划改革事谊。
           他们围绕打击宦官势力和藩镇割据这一中心,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罢宫市、五坊使。唐德宗以来,宦官经常借为皇宫采办物品为名,在街市上以买物为名,公开抢掠,称为宫市。白居易《卖炭翁》诗就是对宫市的控诉。早在顺宗做太子时,就想对德宗建议取消宫市,当时王叔文害怕德宗怀疑太子收买人心,而危及太子的地位,所以劝阻了顺宗。永贞年间,宫市制度被取消。充任五坊(即雕坊、鹘坊、鹞坊、鹰坊、狗坊)小使臣的宦官,也常以捕贡奉鸟雀为名,对百姓进行讹诈。五坊使也被取消。这二项弊政被取消,因而人心大悦。
    


    2楼2011-02-11 14:25
    回复
      永贞革新运动被扼杀,唐朝政丅治更加黑暗,从此唐朝又创了一个新的恶例,每个皇帝都把自己任用的人当作私人,继位的皇帝对前帝的私人,不论是非功过,一概予以驱除。宦官拥立皇帝,朝官分成朋党,本来就有相沿成习的趋势,在唐宪宗以后,都开始表面化了。
               唐宪宗_元和中兴.再次的辉煌。
      人们常常用诸如“汉唐雄风”、“治隆唐宋”之类的成语来形容唐朝的辉煌。的确,一个拥有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王朝是非常令人佩服和向往的。然而,唐玄宗天宝末年,胡人安禄山发动的安史之乱,把整个唐朝从金壁辉煌的顶峰拉到了凄凉悲惨的地狱。从此以后,唐朝陷入了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混乱局面之中,难道唐朝就再也不能回复到以前了吗?公元805年,安史之乱43年后,唐宪宗李纯在内忧外患中登上了皇帝宝座。
             唐宪宗李纯自幼就聪明机敏,有一次,他的祖父唐德宗把他抱在膝上问道:“你是谁的儿子,坐在我怀里?”李纯回答:“我是第三天子。”这让德宗听了感到非常惊奇。李纯即位后,追思祖先的辉煌,很想有一番作为,以图中兴唐室。
             当时唐朝的藩镇割据已经严重的影响了政令的畅通和国家的统一,势力最大主要有两个地区:一个是互为奥援的河朔三镇,一个是飞扬跋扈的淮西地区。为了振兴大唐,唐宪宗开始了艰难的削藩战争。元和四年,朝廷开始讨伐河朔三镇中的成德镇,虽然无功而返,却使得三镇中的魏博开始归顺朝廷。元和九年,唐宪宗又开始讨伐淮西地区,经过三年艰苦的战争,成功的攻破蔡州,活捉淮西节度使吴元济。元和十四年,河朔三镇中的成德和卢龙也迫于压力归顺朝廷,唐宪宗的削藩战争取得了巨大的胜利。
             在军事上进行削藩的同时,唐宪宗在政丅治经济上也采取了很多措施,并且厉行节俭。这时候元和朝名相名将辈出,人才济济,宪宗知人善任,驭下有术,在他统治的十五年间,唐朝犹如一个久病之人忽然得到了灵丹妙药,逐渐焕发出了久违的光芒。
             就在大家沉浸在“元和中兴”的繁荣表象下的时候,元和十五年正月,唐宪宗李纯被被心怀怨恨的宦官所弑杀,谁也不会想到,这次大唐所焕发出的光芒,竟然只是无奈的回光返照。唐宪宗驾崩仅仅二年后,河朔三镇相继复叛,唐朝重又陷入藩镇割据和朋党相争的局面,从此再也没有从堕落的泥潭中走出… …
            唐武宗_会昌中兴.力复祖业。
              唐宪宗死后唐朝的各种社会矛盾即重新出现,继位唐穆宗及唐穆宗长子唐敬宗,一个能力平庸一个玩乐之主,穆敬二宗在位时期唐朝社会矛盾激化。唐敬宗死后唐穆宗第三子唐文宗继位,唐文宗虽然有心振兴,但因其个性懦弱,能力有限。最终改革失败,在甘露之变中一败涂地。唐文宗本身也被宦官幽禁,唐朝的社会矛盾也达到了自安史之乱后的又一个高峰。大唐开成五年(即公元840年)唐文宗在宦官的幽禁下郁郁而终,宦官仇士良撕毁文宗遗诏,另外矫诏拥立唐穆宗第五子唐文宗弟颖王李瀍(后改名李炎)即位,即是唐武宗。
              公元840年正月唐武宗在宦官仇士良的拥立下顶着萧瑟的寒风在他的哥哥唐文宗的灵柩前即位,在武宗之前因穆,敬,文三宗的无为导致在唐武宗即位之时唐朝的各种社会矛盾已经发展到了高峰,唐武宗背负着他父兄留下的孽债和他祖父唐宪宗未完成的遗愿登上了大唐帝国那高处不胜寒的鼎峰,唐武宗从唐文宗失败的教训中吸取了经验,他知道要想压制宦官,就必须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宰相中枢,并恢复中书省的职能,而这个宰相的最好人选无疑就是李德裕,会昌年间一段君臣共治的会昌改革业已开启,会昌改革可以说是对当时存在的社会矛盾都做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4楼2011-02-11 14:27
      回复
        有关于唐朝的史料。。。加精。。


        7楼2011-02-11 15:0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