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水王吧 关注:22贴子:334
  • 13回复贴,共1

『潜心读史』转载‖重读王莽之我是官二代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外戚权贵:西汉一朝不可克服的痼疾


1楼2011-02-13 15:31回复
    本文摘自:《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6卷第4期,作者:冯佳,原题:《西汉外戚与西汉政治》


    3楼2011-02-13 15:32
    回复
      外戚是历朝历代都有的现像,它对各朝各代的政治也会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这种影响的大小取决于外戚对权力的控制程度。在我国封建社会还处于上升阶段的西汉,根据时间顺序可将西汉外戚分为三个时期:前期、中期、后期。


      4楼2011-02-13 15:33
      回复
        汉高祖到汉武帝时期是外戚发展的前期,外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掌控了部分权力,但最终决定权仍牢牢握在皇帝手中,皇帝决定了这些外戚的一切,只要一句话就可以马上改变这些外戚的命运。总的来说外戚前期外戚的命运主要还是受皇帝控制。


        5楼2011-02-13 15:34
        回复
          汉惠帝死后,诸吕当政,无论他们掌握了多少权力,都要听命于吕后。前期外戚的这种受控制被支配特点在汉武帝身上表现的最为明显。他开始有意识的提拔或铲除外戚,以维护自己的统治,加强中央集权。“一方面,他陪植外戚势力以削夺、分割列候和守旧大臣的军政大权;另一方面,当外戚势力发展起来后,他又施展阴谋,用亲近外戚打击疏远外戚,用新外戚打击旧外戚”,文景时窦太后的从兄子窦婴凭借军功封为魏其侯,王太后的同母弟即汉武帝的舅舅田蚡封为武安侯。


          6楼2011-02-13 15:34
          回复
            汉武帝即位之初就任命窦婴为丞相,田蚡为太尉,此二人“俱好儒术”,上任后即实行改革,兴儒学,加强中央集权,他们“推豰赵绾为御史大夫,王臧为郎中令。迎鲁申公,欲设明堂,令列侯就国,除关,以礼为服制,以兴太平。举谪诸窦宗室无行者,除其属藕”,实际上这场改革是以推尊儒术,贬斥道家为理论先导的,这是因为这时候的黄老之学己由汉初的休养生息的指导思想蜕变为军功列侯、宗室贵族、诸侯王,及地方豪强势力维持发展其特权利益的理论,汉武帝是利用窦田二人通过改革从守旧派手中夺权。在窦太后死后,汉武帝又封田蚡为丞相,“当是时,丞相入奏事,语移日,所言皆听”,可见田蚡地位之高,权力之重,这也是汉武帝利用田蚡的丞相身份来摧抑折辱贵族大臣,以加强皇权。


            7楼2011-02-13 15:34
            回复
              在窦婴、田蚡之后汉武帝又封外戚“卫后弟青为大司马大将军,后姐子霍去病为大司马骠骑将军,于是外戚又日以宠贵”,让他们统帅三军,以实现皇权对军权的领导。另一方面,一旦当外戚的权势发展到有可能威胁皇权时,汉武帝就毫不留情的利用种种理由予以铲除,重新提拔新外戚,以保证自己对政权的控制。窦婴虽然曾帮助武帝实行改革,打击旧军功大臣,但他骄横跋扈,以威胁到皇权,因此汉武帝决心铲除他,于元光五年将窦婴弃市渭城。田蚡曾贵为丞相,但武帝越来越不能忍受田蚡的骄横专权,于是在田蚡死后不久就以罪夺其子之爵。以卫皇后为首的卫氏集团,随着卫青、霍去病对匈奴作战的节节胜利,卫氏的权势也达到顶峰,当时有歌谣曰“生男五喜,生女无怒,独不见卫子夫霸天下”,这当然是汉武帝所不愿到的,于是他便利用巫蛊之祸,杀死太子刘据与卫皇后,一举消灭了卫氏集团。


              8楼2011-02-13 15:35
              回复
                但在霍光辅玫的昭宣时期,除昭帝在位时间短,无所作为外,宣帝因为从小在民间长大,高才好学,因此很有主见,“宣帝始立,谒见高庙,大将光从骖乘,上内严惮之,若有芒刺在背”,说明宣帝已经对霍光专权不满,只是在当时对霍光还有顾忌,不敢表露,霍光一死,宣帝看时机成熟,马上对霍氏动,剥夺霍家的权力,改封霍光儿子霍禹为大司马,但冠小冠,无印绶,同时罢免其右将军屯兵官属,将原霍家执掌的胡越骑、羽林及两宫卫将屯兵,都改由自己的亲信许、史子弟代领,更借霍禹谋反一罪,一举诛灭霍氏。此后宣帝大权独揽,所以“车骑将张安世代光骖乘”,宣帝才能“从容肆体,甚安近焉”,说明宣帝已摆脱了外戚专权的威胁。
                


                11楼2011-02-13 15:36
                回复
                  =============================


                  13楼2011-02-13 15:37
                  回复
                    霍光辅政期间,独断专权,为让自己的权力更持久,毒死了宣帝许后,让宣帝另立他的小女为后,但霍光在昭宣时期,政自己出,成就了昭宣中兴,《汉书》称赞霍光是“受襁褓之托,任汉室之寄,当庙堂,拥幼君,……因权制敌,以成其忠。处废置之际,临大节而不可夺,遂匡国家安社稷……虽周公、阿衡,何以加此!”


                    15楼2011-02-13 15:38
                    回复
                      ====================================


                      17楼2011-02-13 15:38
                      回复
                        ===========================


                        19楼2011-02-13 15:39
                        回复
                          从西汉历史上看外戚上台是有一定原因的,在任何一个封建王朝内,都要有一个权利中心,皇帝一般是这个权力中心的核心人物,但当皇帝年幼或懦孔无法担任这个核心人物时,这个任务便会自然而然的落到与皇帝关系最亲的人身上,与皇帝关系最亲近的莫过于他的母亲与妻子儿女,当皇帝的母亲妻子成为这个权力中心的核心人物后,她们出于“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想法自然会提拔自己家里的人担任重要职务,掌握实权,这样便造成了外戚专权。即使即位的皇帝比较英明,但出于外戚与皇权是紧密相连的,是皇权的寄生体。因此只要有皇权存在,就必然有外戚掌权,而外戚作为皇亲国戚,在皇帝眼中自然要比那些非亲非故的大臣们来的放心信任,因此外戚便借助皇权发展起来,只要有一女入宫受宠,她的父兄子弟也可以得到重用。


                          20楼2011-02-13 15:39
                          回复


                            22楼2011-02-13 16:5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