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承吧
关注: 11 贴子: 160

传统中医师承报考相关问题及考点整理

  • 目录:
  • 职业考试
  • 1
    小儿营养不良分度: 一度:体重低于正常的15%—25% 二度:体重低于正常的25%—40% 三度:体重低于正常的40%以上
  • 1
     中医药作为我国的传统医学,也是国际医学体系的组成部分。曾经,中医药为华夏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了重大贡献。如今,在“一带一路”的倡议下正为促进人类健康发挥着积极作用。而这一切,源自于国家对中医药事业的重视。   提及国家对于中医药事业的重视,新中国成立开始便采取了系列措施。先是对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大胆创新,将中医药教育纳入院校教育;随后设置中医医师资格规范,以便规范中医师队伍,进而保证中医药事业
  • 1
     中医传承至今,构成现在的中医系统,和师承教育有着莫大的联系。正因如此,国家在大力扶持中医药开展的一起,高度注重师承教育在中医人才培养中的应用,而这便为非中医专业人员供给了走上中医执业之路的新途径。   先说说咱们颇为注重的中医师承新政策。从新政策的针对性极强,那就是在中医医术方面具有“才有所长”的中医人员,不过中医零根底人员只需经过中医师承方法学习一种特长中医医术,也是可以获取“中医执业医生资格
  • 0
    气血指人体内的气和血。 “气”的含义较广,包括人体内能运行变化的精微物质,或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均泛称为“气”,如水谷之气、呼吸之气、脏腑之气、经络之气等。 “血”主要指血液,为水谷精微所化生,由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成。 气与血各有其不同作用,而又相互依存,以营养脏器组织,维持生命活动。
    2812195 1-12
  • 0
    四诊(望、闻、问、切) “四诊”是指“望、闻、问、切”四种诊察疾病的基本方法,古称“诊法”。 四诊所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内容十分丰富,举凡人体所表现的一切现象,与生命活动有关的社会和自然环境等等,统统在诊察之列。 四诊具有直观性和朴素性的特点,在感官所及的范围内,直接地获取信息,医生即刻进行分析综合,及时作出判断。 小儿推拿网提示:四诊的基本原理是建立在整体观念和恒动观念的基础上的,是阴阳五行、藏象经络、
    2812195 1-11
  • 1
    1.5年师承,需要每周六个半天,你是否能有这么多时间去跟师,而且执行严格,起码保证3个半天才可以。 2.5年后拿到的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证书,虽然可以直接执业,但对诊疗范围和地域都会有限制,除非你只打算一直在所考城市就业生活。 3.3年政策执行的最早,解决了很多人的学历问题,这个政策会延续,毕竟以后还要考助理医师,这个是全国考试,都是拼的实力。 所以,综上所述,师承学习在当地可以选择5年师承考核(要有足有的时间成本
    戈薇蓝 1-7
  • 0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运行气血,协调阴阳;调节人体各部的通路。 经,有路径的含义。经脉贯通上下,沟通内外,是经络系统中的支干。 络,有网络的含义,络脉是经脉别出的分支,较经脉细小,纵横交错,遍布全身。
    2812195 1-5
  • 0
    (一)治则的概念   治则,是治疗疾病时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它是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精神指导下而制定的治疗疾病的准绳,对临床立法、处方、用药、针灸等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二)治法的概念   治法,是在一定治则指导下制订的针对于疾病与证候的具体治疗大法、治疗方法及治疗措施。   (三)治则和治法的区别与联系   (四)治病求本是中医学治病的主导思想   1.治病求本的概念   治病求本,是指在治疗疾病时,必须辨析
    2812195 1-5
  • 0
    (一)治则的概念 治则,是治疗疾病时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它是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精神指导下而制定的治疗疾病的准绳,对临床立法、处方、用药、针灸等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二)治法的概念   治法,是在一定治则指导下制订的针对于疾病与证候的具体治疗大法、治疗方法及治疗措施。   (三)治则和治法的区别与联系   (四)治病求本是中医学治病的主导思想   1.治病求本的概念   治病求本,是指在治疗疾病时,必须辨析出疾
    2812195 1-5
  • 0
    手指麻木,病为风寒瘀阻手指经络,灸少商穴外关穴。 手腕以下至手指稍麻木,病因为风寒如表络,炙太渊穴,全肘以下至指稍刮痧。 肩周炎,手臂不能上抬,取条口穴,承山穴,强刺激,病因为寒入阳跷。 肩周炎,人老体衰,筋脉失养,致使肩关节运动障碍,刮痧活血肩周,点揉强刺激天宗穴3分钟。 打隔,因暴饮暴食造成隔肌痉挛,取足反射区脑垂体,胃食道,胸膈反射区。 打隔,病因为交感神经兴奋,造成食道收缩性反应,点揉足大趾腹中间
    2812195 1-3
  • 0
    01、 头冷痛,天热也得戴帽子,患者头部特别怕冷,一年四季都要戴帽子。病因为虚症,炙百会穴上星穴。 02、 头冷痛,前额痛,受寒时疼痛加重,头部畏风怕冷,常要戴帽子,天冷鼻塞呼吸不利,可分辩气味,天热时症状消失.病因为气虚血瘀,炙百会穴,上星穴,拨揉风府风池穴。 03、 头目昏沉,精神不振,全身无力,病因为心理压力过大,休息不到位,点揉后溪穴3分钟,后溪为督脉之会穴,上通头部可使人精神振作。 04、 偏头痛,为少阳胆经
    2812195 12-31
  • 0
      预防   一、预防与养生的概念及其关系   (一)预防的概念   预防(古代医家称之为“治未病”),就是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二)养生的概念   养生(古称“摄生”、“道生”、“保生”等),即调摄保养自身生命之意,是为了实现保健强身、预防疾病、延缓衰老的目的而进行的各种保健活动的总称。   二、预防的内容   (一)未病先防   1.概念   未病先防,是指在未病之前,采取各种措施,做好预防工作,
    2812195 12-29
  • 0
    苔质 1.薄厚苔 薄苔,多见于疾病初起,病邪在表,病情轻浅。 厚苔,主病邪入里,或食积痰湿,病情较重。 舌苔由薄转厚,提示邪气渐盛,或病邪入里,为病进。 舌苔由厚转薄,或由无苔复生薄白新苔,提示正气胜邪,或内邪消散外达,为病退。 2.润燥苔 润苔,为正常舌苔,是津液上承之征;病中见润苔,提示津液未伤。 滑苔,主水湿内停。 燥苔,见于热盛伤津或阴液亏耗的病证,提示津液已伤。亦有因痰饮、瘀血、阳气被遏等,致津液不能上蒸濡润舌苔而成。
    2812195 12-28
  • 0
    合谷、曲池、外关等穴位 功能:清热散风,宣通上焦 主治:头痛、腮肿、耳鸣、耳聋、吐血、鼻衄、手腕及指节疼痛,胸痛等。 方义:曲池性走而不守,合谷升散而上浮,外关为手少阳之络穴,八脉交会之一,又通阳维脉,故能清热散邪。三穴配合,为治头面、五官诸证属实者,确有效验。
    2812195 12-27
  • 0
    滞针是指在行针时或留针后医者感觉针下涩滞,捻转、提插、出针均感困难而病人则感觉剧痛的现象。 原因 患者精神紧张,当针刺入腧穴后,病人局部肌肉强烈收缩;或行针手法不当,向单一方向捻针太过,以致肌肉组织缠绕针体而成滞针。若留针时间过长,有时也可出现滞针。 现象 针在体内,捻转不动,提插、出针均感困难,若勉强捻转、提插时,则病人痛不可忍。 处理 若病人精神紧张,局部肌肉过度收缩时,可稍延长留针时间,或于滞针腧穴
    2812195 12-26
  • 0
    肝郁气滞证 (1)临床表现: 情志抑郁,善太息,胸胁或少腹胀满窜痛,或咽部异物感,或颈部瘿瘤,或胁下肿块,妇女见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痛经,甚则闭经,苔薄白,脉弦。病情轻重与情志变化有关系密切。 (2)辨证要点: 本证以肝气郁结,疏泄失职为主要病机:以情志抑郁、胸胁或少腹胀痛与气滞证并见为主要表现,多与情志因素有关。 2.肝火炽盛证 (1)临床表现: 头晕胀痛,痛热剧烈,面红目赤,口苦口干,急躁易怒,耳鸣如潮,甚或突发耳聋,失眠多梦,或胁肋灼
    2812195 12-24
  • 0
    痛痹 主症:肢体关节疼痛,痛势较剧,部位固定,遇寒则痛甚,得热则痛缓,关节屈伸不利,局部皮肤或有寒冷感,舌质淡,舌苔薄白,脉弦紧。 治法:散寒通络,祛风除湿。 方药:乌头汤加减。常用制川乌、麻黄、芍药、甘草、蜂蜜、黄芪。痛痹,关节发凉,疼痛剧烈,遇冷更甚,加附子、细辛、桂枝、干姜、全当归,温经散寒,通脉止痛。
    2812195 12-23
  • 0
    1、寻找合适的指导老师(副主任中医师及以上或执业中医师15年以上),并与指导老师签订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统一式样的师承关系合同,并经县级以上公证机构公证。完成以上工作后才为国家认同的中医师承人员。 2、以师承方式学习中医知识的人员必须具备以下条件: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热爱中医药事业,无不良或不诚信行为记录。挂名收徒的中医指导老师同时带教师承人员不得超过四名。
    2812195 12-18
  • 0
    1、跟师学习时间自公证之日起计算,师承人员跟师学习的形式、内容,由省中医药管理局制定。 2、申请参加出师考核的师承人员,填写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统一式样的《传统医学师承出师考核申请表》,并经核准其指导老师执业的卫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审核同意后,向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提出申请。 3、出师考核由省中医药管理局具体组织实施。出师考核内容应当包括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
    2812195 12-18
  • 0
    【植物形态】二年生草本植物,基生叶莲座状排列,短。先端为白色附属物,半圆形,边缘有流苏状,中央有1针状尖头。茎生叶线形至倒卵形,长1.9~3厘米,宽0.2~0.5厘米,先端长尖。花茎高10~20(~40)厘米。总状花序或圆锥状花序。苞片线形,花梗长达1厘米。萼片长圆形,长1~3厘米,花瓣红色或白色,长卵状披针形或针形,雄蕊短于或几与花瓣等长,花药紫色。蓇葖果长圆形,种子多数,卵形。花期8~9月,果期9~20月。 【产地分布】生于海拔16
    2812195 12-16
  • 0
    1、来源 卷柏科植物卷柏的全草。 2、别名 石莲花、回阳草、九死还魂草、见水还阳草。 3、植物状态 多年生常绿草本,高5~ 15厘米,全株呈莲座状。主茎粗壮,短或长,直立,圆柱形,通常单一,棕褐色,顶端分枝丛生,辐射开展,下部生大量须根;分枝扁平,多回羽状叉分,干时拳卷,湿润则张开。营养叶2型,侧叶和中叶各2列,交互着生,上面深绿色,下面苍绿色;侧叶斜展,长卵圆形至卵状矩圆形,顶端急尖并具长芒,边缘微有细齿;中叶2行
    2812195 12-15
  • 0
    2、滞针 滞针是指在行针时或留针后医者感觉针下涩滞,捻转、提插、出针均感困难而病人则感觉剧痛的现象。 原因 患者精神紧张,当针刺入腧穴后,病人局部肌肉强烈收缩;或行针手法不当,向单一方向捻针太过,以致肌肉组织缠绕针体而成滞针。若留针时间过长,有时也可出现滞针。 现象 针在体内,捻转不动,提插、出针均感困难,若勉强捻转、提插时,则病人痛不可忍。 处理 若病人精神紧张,局部肌肉过度收缩时,可稍延长留针时间,或于
    2812195 12-14
  • 0
    1、晕针 晕针是在针刺过程中病人发生的晕厥现象,这是可以避免的,医者应该注意防止。 原因 患者体质虚弱,精神紧张,或疲劳、饥饿、大汗、大泻、大出血之后或体位不当,或医者在针刺时手法过重,而致针刺时或留针过程中发生此现象。 现象 患者突然出现精神疲倦,头晕目眩,面色苍白,恶心欲吐,多汗,心慌,四肢发冷,血压下降,脉象沉细,或神志昏迷,仆倒在地,唇甲青紫,二便失禁,脉微细欲绝。 处理 立即停止针刺,将针全部起出
    2812195 12-14
  • 0
    苏木 【来源】 本品为豆科植物苏的干燥心材。 【产地】 主产于广西、云南、台湾、广东等地。 【采收加工】 多于秋季采伐,除去白色边材,干燥。 【性状鉴别】 药材 呈长圆柱形或对剖半圆柱形,表面黄红色至棕红色,具刀削痕,常见纵向裂缝。质坚硬,断面略具光泽,年轮明显,有的可见暗棕色、质松、带亮星的髓部。气微,味微涩。 【性味归经】 甘、咸、微辛,平。归心、肝、脾经。 【功效】 活血祛瘀,消肿止痛。 【主治病证】 (1)血
    2812195 12-12
  • 0
    1.独参汤(《医方考》) 人参以较大剂量(10~15克),水煎浓汁,顿服或分服。有益气固脱之功,主治大出血或创伤后的虚脱,重危病人,元气虚弱之面色苍白,神倦乏力,肢冷腹泻,汗多气喘,或血崩不止,脉微细者。近代许多制剂,系从独参汤剂型改革而成,例如人参酒、人参精、人参口服液。参主含皂苷,已知有20多种,对人体的多方面机能(尤其是神经、体液、免疫、代谢等)及体力(包括肌力、组织修复力等)有增强与调节的功效。 2.
    2812195 12-12
  • 0
    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 针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通常指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针灸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治疗疾病的手段。它是一种“内病外治”的医术。是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作用,以及应用一定的操作法,来治疗全身疾病的。针灸疗法是祖国医学遗产的一部分,也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民族医疗方法。 针灸特点: 针灸疗法在临床上,按中医
    2812195 12-11
  • 0
    (1)风水相搏证 主症:眼睑浮肿,继则四肢及全身皆肿,来势迅速,多有恶寒,发热,肢节酸楚,小便不利等症。偏于风热者,伴咽喉红肿疼痛,舌质红,脉浮滑数;偏于风寒者,兼恶寒,咳喘,舌苔薄白,脉浮滑或浮紧。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行水。 方药:越婢加术汤加减。常用麻黄、杏仁、防风、浮萍、白术、茯苓、泽泻、车前子、石膏、桑白皮、黄芩。风水相搏证,若风寒偏盛,去石膏,加苏叶、桂枝、防风祛风散寒;若风热偏盛,可加连
    2812195 12-11
  • 0
    根茎类中药 人参: 顶有芦头盘节状,味苦带甘气清香;假货商陆味淡麻,断面还有同心环。 黄连: 表面披鳞叶,味苦色黄褐,质坚易折断,断面纹理显。 三七: 三七铜皮铁骨身,皮色灰褐疙瘩形;味苦回甜皮易离,切面木部显花心。 白前: 根茎细长节明显,折断中空似鹅管;节上须根弯而细,勿与白薇相混乱。 皮类中药: 由外向内包括周皮和皮层、初生和次生韧皮部等部分 丹皮: 丹皮卷筒状,灰褐或紫棕,内有结晶沟,清热有活血。 肉桂: 肉桂
    2812195 12-10
  • 0
    诊断要点 (1)头晕目眩,视物旋转,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甚则仆倒。 (2)严重者可伴有头痛、项强、恶心呕吐、眼球震颤、耳鸣耳聋、汗出、面色苍白等表现。 (3)多有情志不遂、年高体虚、饮食不节、跌仆损伤等病史。 治疗原则 眩晕的治疗原则是补虚泻实,调整阴阳。虚者当滋养肝肾,补益气血,填精生髓;实证当平肝潜阳,清肝泻火,化痰行瘀。 证治分类 (1)肝阳上亢证 主症:眩晕,耳鸣,头目胀痛,口苦,失眠多梦,遇烦劳
    2812195 12-10
  • 0
    1、来源 唇形科植物广防风的地上部分。 2、别名 土防风、抹草、秽草、落马衣、假紫苏、马衣叶、豨莶草、四方茎、臭草、臭苏头、鸭儿蔑、大篾草、大羊古骚。 3、植物状态 一至二年生直立草本,高1~2米。茎方形,多分枝,密被白色茸毛。叶对生,草质,阔卵形至卵形,先端渐尖或短尖,边缘有不规则的齿,基部近圆形,两面均有茸毛,具细小腺点。花轮生,下部为腋生,上部可排到顶端而成长总状花序;萼管状,5裂,裂片三角状披针形,内外均
    2812195 12-9
  • 0
    沉香 【来源】 本品为瑞香科植物白木香含有树脂的木材。 【产地】 主产于广东、海南、广西、福建。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收,割取含树脂的木材,除去不含树脂的部分,阴干。 【性状鉴别】 药材 呈不规则块状、片状或盔帽状,有的为小碎块。表面凹凸不平,有刀削痕,偶有孔洞,可见黑褐色树脂与黄白色木部相间的斑纹、孔洞及凹窝。表面多呈朽木状。质较坚实,断面刺状。气芳香,味苦。 【性味归经】 辛、苦,温。归脾、胃、肾经。 【
    2812195 12-9
  • 0
    流行性腮腺炎   定义: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以腮腺肿痛为特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病机:邪毒壅阻足少阳经脉,与气血相搏,凝滞于耳下腮部。   病位:肝胆   临床表现   前驱表现:中低度发热(38℃)或不发热,头痛、厌食、肌痛等。   腮腺肿痛:   时间:持续7~10天,一侧肿痛, 2 ~3天后对侧肿痛。病程7~12天。   部位:以耳垂为中心,向周围扩大。   性质:边缘不清,触之有弹性、触痛及热感,无波动
    2812195 12-8
  • 0
    含 义:以祛湿药为主组成,具有化湿利水、通淋泄浊等作用,治疗水湿病证的一类方剂。   分 类:化湿和胃、清热祛湿、利水渗湿、温化水湿、祛风胜湿 ←五类   注 意:常配伍理气之品,以求气化则湿亦化   49、平胃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苍术 — 燥湿运脾 主治:湿滞脾胃证   厚朴 — 行气燥湿 口淡无味,脘腹胀满,舌苔白腻   陈皮 — 行气燥湿,健脾和胃 病机:湿困脾胃,运化无力,气机不畅   甘草 — 益气和胃,调和诸
    2812195 12-8
  • 0
    (一)组方原则   1.君药   即对处方的主证或主病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它体现了处方的主攻方向,其药力居方中之首,是方剂组成中不可缺少的药物。其用量也较作为臣、佐药应用时要大。   2.臣药   意义有二:一是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和主证的药物;   二是针对兼病或兼证起治疗作用的药物。它的药力小于君药。   3.佐药   意义有三:一为佐助药,即协助君、臣药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二为佐制药,即用以
    2812195 12-7
  • 0
    朱砂 【功效】镇心安神,清热解毒。 【主治病证】 (1)心火亢盛之心神不安、胸中烦热、惊悸不眠,癫狂,癫痫。 (2)疮疡,咽痛,口疮。 磁石 【功效】镇惊安神,平肝潜阳,聪耳明目,纳气平喘。 【主治病证】 (1)心神不宁,心悸失眠,惊风癫痫。 (2)肝阳上亢,头晕目眩。 (3)耳鸣,耳聋,目昏。 (4)肾虚喘促。 龙骨 【功效】镇惊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收湿敛疮。 【主治病证】 (1)心神不安,心悸失眠,惊痫,癫狂。 (2)肝阳上亢之烦躁易怒、
    2812195 12-7
  • 0
    钩藤 【来源】 本品为茜草科植物钩藤、大叶钩藤、毛钩藤、华钩藤、或无柄果钩藤的干燥带钩茎枝。 【产地】 主产于四川、云南、贵州等省。东北及华北各地亦产。 【采收加工】 立冬后至次年清明前采挖,立即洗净,蒸透,敞开低温干燥。 【性状鉴别】 药材 呈椭圆形或长条形,略扁,皱缩,稍弯曲,表面黄白色至淡黄棕色,有纵皱纹及由点状突起(潜伏芽)排列而成的横环纹多轮,顶端有红棕色至深棕色鹦嘴状的芽苞或残留茎基;底部有圆脐形
    2812195 12-6
  • 0
    通草 【来源】 本品为五加科植物通脱木的干燥茎髓。 【产地】 主产于贵州、云南、四川、湖北等地。 【采收加工】 秋季选择生长3年以上的植株,割取地上茎,切段,捅出贿心,理直,晒干。 【性状鉴别】 药材 呈圆柱形,表面白色或淡黄色,有浅纵沟纹。体轻,质松软,稍有弹性,易折断,断面平坦,显银白色光泽。中部有空心或半透明圆形薄膜,纵剖面薄膜呈梯状排列,实心者少见。气微,味淡。 【性味归经】 甘、淡,微寒。归肺、胃经。
    2812195 12-6
  • 0
    2015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执业药师资格认证中心发布《执业药师徽章佩戴管理规范》,其中表示徽章的设计、监制与发放均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执业药师资格认证中心负责。 徽章是代表执业药师身份、级别的特有标识,要自觉爱护,妥善保管,避免丢失和损坏,对破损、污损、褪色的徽章要及时更换。配备执业药师的单位应将执业药师佩戴徽章的行为纳入日常管理,并严格把关。 1、一级徽章 一级徽章中的五片银杏叶全部为绿色。凡取得执
    2812195 12-5
  • 0
    热烘疗法是在病变部位涂药后,再加热烘的一种治疗方法。 热烘疗法是近代在涂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外治法,它借助热力的作用,使局部气血流畅,腠理开疏,药力渗入,从而达到活血祛风以减轻或消除痒感、活血化瘀以消除皮肤肥厚等治疗目的。 【操作方法】依据病情,选择适应的药膏,将药膏均匀极薄地涂于患部,然后用电吹风吹烘(或火烘)患部,每日1次,每次约20分钟,视皮肤病变部位大小可适当增减时间,烘后即可将所涂药物擦去。 【
    2812195 12-5
  • 0
    晕针是在针刺治疗中病人发生的晕厥现象。处理要点:可分五个步骤进行救治。 1.立即停止针刺,并将已刺之针迅速全部起出。 2.将患者扶至空气流通之处,让患者头低脚高位平卧,松开衣带,且要注意保暖。 3.症状轻者静卧休息,给予温开水或糖水,即可恢复。 4.在上述处理的基础上,可针刺人中、素髎、内关、涌泉、足三里等穴,或温灸百会、气海、关元等。尤其是艾灸百会,对晕针有较好的疗效,可用艾条于百会穴上悬灸,至知觉恢复,症状消退。 5.经以上处理,
    2812195 12-3
  • 0
    【来源】 本品为兰科植物铁皮石斛的茎。 【产地】 主产于广西、贵州、云南、江西、安徽。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收,鲜用者除去根和泥沙;干用者采收后,除去杂质,用开水略烫或烘软,再边搓边烘晒,至叶鞘搓净,干燥。 【性状鉴别】 药材 铁皮枫斗: 呈螺旋形或弹簧状,通常为2~6个旋纹。表面黄绿色或略带金黄色,有细纵皱纹,节明显,节上有时可见残留的灰白色叶鞘。质坚实,易折断,断面平坦,灰白色至灰绿色,略角质状。气微,味
    2812195 12-2
  • 0
    来源】 本品为毛茛科植物牡丹的干燥根皮。 【产地】 主产安徽、四川、河南及山东等省。主为栽培品。 【采收加工】 秋季采挖根部,除去细根和泥沙,剥取根皮,晒干或刮去粗皮,除去木心,晒干。前者习称连丹皮,后者习称刮丹皮。 【性状鉴别】 药材 连丹皮: 呈筒状或半筒状,有纵剖开的裂缝,略向内卷曲或张开。外表面灰褐色或黄褐色,有多数横长皮孔样突起及细根痕,栓皮脱落处粉红色;内表面淡灰黄色或浅棕色,有明显的细纵皱纹,常
    2812195 12-2
  • 0
      汗出异常:   汗出异常是指非生理状态下的出汗或无汗,是中医内科疾病中较常见的症状之一。   其基本病机是津液的生成、敷布失常所致。通过分析汗出异常的性质,有助于判断疾病的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和疾病的轻重等。临床时应了解汗量多少、汗的粘稠度、汗出时间、汗出部位及主要兼症等情况。   无汗:兼见恶寒重,发热轻,头身疼痛,脉浮紧者,为外寒束表;若在发热过程中无汗,兼皮肤干皱无弹性,舌红绛者,为邪热人
    2812195 12-1
  • 0
    补气药1.人参功效: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安神增智。2.西洋参功效:补气养阴,清热生津。3.党参功效:补脾肺气,补血,生津。4.太子参功效:补气健脾,生津润肺。5.黄芪功效:补气健脾,升阳举陷,益卫固表,利尿消肿,托毒生肌。6.白术功效:健脾益气,燥湿利尿,止汗,安胎。7.山药功效:益气养阴,补脾肺肾,固精止带。8.甘草功效:补脾益气,祛痰止咳,缓急止痛,清热解毒,调和诸药。 补阳药1.鹿茸功效:补肾阳,益精血,强筋
    2812195 12-1
  • 0
    弹法:弹法是指在留针过程中,医者用手指轻弹针尾或针柄,使针体微微振动的方法。 操作要点: ①进针后刺入一定深度。 ②以拇指与食指相交呈环状,食指指甲缘轻抵拇指指腹。 ③弹叩针柄:将食指指甲面对准针柄或针尾,轻轻弹叩,使针体微微震颤。也可以拇指与其他手指配合进行操作。 ④弹叩数次。 注意事项: ①针刺深度要合适。针刺过浅则容易被弹叩出针。 ②弹叩时要手指灵活,用力均匀,力度适中,轻轻弹叩,以针身微微颤动为度,
    2812195 11-29
  • 0
    循法:循法是指在针刺前或针刺后留针过程中,医者用手指顺着经脉的循行径路,在腧穴的上下部轻柔循按的方法。 操作要点: ①确定腧穴所在的经脉及其循行路线。 ②循按或拍叩,用拇指指腹,或第二、三、四指并拢后用第三指的指腹,沿腧穴所属经脉的循行路线或穴位的上下左右进行循按或拍叩。 ③反复操作数次,以穴周肌肉得以放松或出现针感或循经感传为度。 注意事项: ①医者宜用指腹而非指尖进行循按或拍叩。 ②循按时用力要轻柔、
    2812195 11-29
  • 0
    感冒 1、葱豉汤《肘后备急方》加味:(荆防葱豉苏叶杏) 葱豉汤原助汗方,同煎葱豉代麻黄,莫云二味皆平易,升散通阳效力彰。 2、新加香薷饮《温病条辨》 新加香薷朴银翘,扁豆鲜花一起熬,暑温口渴汗不出,清热化湿又解表。 3、葱白七味饮《外台秘要》 麦冬干地劳水添,葛根生姜葱豉选,产后出血兼外感,养血解表七味痊。 咳嗽 4、清金化痰汤《统旨方》 桑白栀芩肺热清,瓜蒌橘桔草贝苓,麦冬知母肺阴养,清中有养化痰灵。 5、沙参麦冬
    2812195 11-28
  • 0
    一、山楂、神曲、麦芽: 共性为消食化积; 差异为山楂主消肉食、并有行气散瘀的作用,神曲主助金石药的消化、并略兼带解表之功,麦芽主消米面一切诸果食积、并有回乳及一定疏肝的作用。 二、泽泻、泽兰、泽漆: 共性为利水; 差异为泽泻主泄相火,泽兰主活血化瘀、通经消肿,泽漆主化痰止咳、散结。 三、茯苓、赤茯苓、茯神: 共性为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差异为茯苓主偏于健脾安神,赤茯苓主健脾安神力弱、但能泻热行水、治膀胱湿热
    2812195 11-28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会员: 会员

目录: 职业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