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5莲池大师《竹窗随笔》选录
-
2是以学道的人不可片刻忘失般若智。
-
3是以学道的人不可片刻忘失般若智。(莲池大师《竹窗随笔》选录)
-
3是以学道的人不可片刻忘失般若智。(莲池大师竹窗随笔)
-
5《唯识名词白话新解》于凌波居士著
-
4善恶千端无有无,便是南无大迦叶(《一华一叶一世界》选录)
-
3慈照云: 无行无愿,空住阎浮; 有行有愿,真入无为
-
5圆因师《听经札记》选录
-
2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
-
23但求心与佛合。不须致力于见境界……
-
2才不致于走错走偏了路而不自知
-
2圆因师《莲池警策》选录
-
2《莲池警策》选录
-
3圆因师《莲池警策》选录
-
2《莲池警策》选录
-
3这说的是四种涅槃中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
-
2《莲池警策》选录
-
0毗舍浮佛偈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迦叶佛偈一切众生性清净,从本无生无可灭。即此身心是幻生,幻化之中无罪福。释迦牟尼佛偈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
6明朝初年,洪焘梦游铁围山。洪焘问领路的绿衣人:“我此生寿禄如何?”绿衣人从袖中取出一卷档案,只见洪焘名下有百行记录。字小如蚊,无法全部看清。其中一行写道:“本应官至‘参政’,但因奸淫一女,被降为‘转运副使’。”洪焘不禁惊呼“如何是好”,绿衣人说:“现世的福寿比较容易保住,但死后是否入恶道却非常不好说,要看你在余生是否完全遵守五戒。”洪焘醒后痛切忏悔,从此尽力行善。后来,获封“端明殿学士”。 清朝初
-
5此则自取过愆,非如来咎。(省庵大师开示)
-
3如世间讲伦常,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佛法所说的更彻底更园満……
-
3圆因师《听经札记》选录
-
3
-
3
-
3放吓裑心无人我,个中何事用思量
-
48何如及早回头看,松柏青青耐岁寒
-
3爱不重不入娑婆,念不起不生业累。
-
3●凡属危险大病,多由宿世现生杀业而得。必须戒杀吃素,及复至诚念佛,及念观音,则必可速愈。除此治法,断难痊愈。
-
9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
-
5忏云师开示节录
-
5得了欲界定的人,在入定之后,身就跟云跟烟一样的,非常空虚和清净,不过还是感觉有身,这个是欲界的定。
-
6现在要讲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这个六结,有的学佛十年,弍十哖,都搞不清楚,六结有二个:一个是六根之结,一个是六结之境。
-
3弘一大师、忏云师开示节录
-
3娑婆念佛,极乐标名,一心不乱,上品位登。
-
3《茅蓬札记》圆因琺师集录
-
2水月镜花皆幻相,知君有日悟归程
-
3
-
3《茅蓬札记》圆因琺师集录
-
3无心始体无心道,体得无心道也休
-
3《西方确指》
-
3孙中山先生说佛教
-
3《灵峰宗论卷二之三1О560页》
-
3十大愿王导归极乐
-
2《茅蓬札记》圆因琺师集录
-
15印光大师曾示:五阴魔境,唯想阴,末法时期,最为普遍……
-
10太虚大师《塄卝严经研究》节录
-
3改过一途,三世诸佛,证菩提之通津也。
-
11莫如见一切女人,皆作亲想、怨想、不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