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吧吧
关注: 1,093 贴子: 10,109

正法眼藏,涅槃妙心。

  • 目录:
  • 个人贴吧
全部
  • 5
    笺上佛法(5) ◎深刻的了解你的心,是修行佛法的关键。 障碍你修行的,是你的心;成就你修行的还是这颗心。 要善用其心。 ◎习气,不但难以断除,而且难以觉察。 粗重的习气起来,你尚且知道;微细的习气起来,你根本就没有办法觉察。 所以,修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嘴上讲讲理论——那叫打妄想修行。 而真实的修行,是时刻觉醒你心里起来的习气。 ◎学习佛法, 就两部分。 一是认识自己真心本体的存在。 二是放下对于虚幻事物的执
  • 2
    笺上佛法(4) ◎经云——在在处处则为有佛。 不要具象化的去体会,佛是在说“在在处处则为有心”。 “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当下就是空无自性。 ◎空——不是虚无。 对于事物来说,“空”就是没有实体性把捉。 对于佛菩萨的境界来说,“空”就是无相、无住的般若智慧。 佛菩萨的境界,其实也是众生本来应该有的境界。因为迷失,而不能自认。 ◎学习佛法,能够发现你的概念和逻辑思维意识心,就是捆绑你的牢狱
  • 3
    笺上佛法(3) ◎即心是佛 这是让我们体认自性本体。 ◎非心非佛 这是让我们在体认心体后,放下概念上和心里的执著。 ◎回归当下 就是心不追逐生灭的外境,要回光返照如如不动的清净自性。 ◎回光返照 “光”就是心体所现,“照”就是心体起用。心之光照,即为般若性德。 凡夫随照迁流,圣人摄照归体。 ◎生死束缚也在六根,解脱生死也在六根。是故,观音耳根一门圆通,即成无上正觉。 ◎无量法门,皆通心性。 修戒者,清净心现,戒相
  • 0
    笺上佛法(2) ◎妄——不在外边,在你的心里。 妄,与外境无关,都是你心的问题。 ◎学习佛法,不是要改变外在的事物和环境;而是要改变你坚固执着的观念。 ◎什么是烦恼习气? 就是你习惯了的“对”,习惯了的自我认同。 稍不顺意,心生嗔怨。 ◎分段生死和变异生死不一样 分段生死——是指一定要进入六道投胎而轮回的众生。 变异生死——是指已经了结了分段生死的圣人,还没有证入佛果前,微细的识心流注。 要注意,就算是凡夫位上
  • 3
    佛法修行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一、知见问题 就是学佛一定要有正知正见。 学佛如果没有正知正见,就算你有个事相上的皈依,就算你在事相上现了僧相,依然是外道,不是佛门中人。 正知正见有几个指标—— 1、彻底了悟佛陀所说的“无常”。 就是这个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缘起,都是空相,都是空性。没有实体可得。 任何事物变化到最后,就是空。 了解缘起性空的好处就是——你比较容易放下自己的执著。 但是,要注意,不能落入断灭见的顽空
  • 0
    佛为什么不能代替我们修行? 因为,佛没有办法把你内心的烦恼拿走。 每个人的烦恼,一定要自己解决,任何人(包括诸佛菩萨)也没有办法解决你的烦恼。 佛菩萨只是一个增上缘——给你指示修行的道路,加持你一下。 自己努力修行,才是亲因缘。 修行这件事情,如同吃饭,谁吃饭谁饱。 所以,先德们说:“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不得。” 自己努力才重要。 所以,在修行中,自力是第一位的,他力(佛力)是第二位的。你自己平时不处理你
  • 1
    滴味知禅 ◎禅靠悟,不能用修的。 ◎修行,就是断除执著的习气。 ◎因为,我们长劫轮回在生灭的世界,所以,名相和观念,无时不在,成为我们觉悟最大的障碍。 ◎虽然说,歇即是菩提,但是,我们真的歇不下来。 ◎愚公移山,世称大奇;学人空心,难如登天! ◎心自本空,奈何“着相”的习气,坚如磐石。 ◎心自本空,使心空心,心却成有;心自本净,使心取净,心却成染。 ◎你的生死与别人无关,所以,不要去盯着别人。 ◎自己心里的烦
    温水湖 5-5
  • 0
    人生与生命的真相 生命像一个湖泊,生的时候就是从黎明开始,懵懂而萌动;继而光影四溢,鸟飞过来,拼命的想留住,但是,除了影子随涟漪而消散,了无痕迹;云空入水,树影挪移,至午而极。 随着残照霞红的最后一抹灿烂,夜来临了,就像人的死亡。 人死了,就像湖水因为没有日光而不能照见影子。但是,湖水还是湖水。性灵还是性灵。 凡夫不能了知的生命空白地带,就是生死隔着的地方。暂且称作“生命留白”吧。 那么,生命的真相是什
  • 1
    清净佛号起心间, 无边法喜不可言。 至诚恭敬声声唤, 极乐净土是家园。 心净方能佛土净, 自性盛开西方莲。 娑婆世界尘业谢, 花开顶礼弥陀前。 轻柔感得黄金软, 七宝行树妙音宣。 没足天花琉璃地, 尊尊化佛坐金莲。
    北地梵音 12-12
  • 1
    梵音佛学知识点滴谈(1) ◎什么是度众生? 就是用你的言语或者行为,引导别人,使得别人的心行发生转变。 ◎一个贪婪的人,在你的影响下,不再贪婪,或者减少了贪婪。这就是度众生。 ◎一个嗔恨心重的人,在你的影响下,减轻了嗔恨心,或者去除了嗔恨心。这就是度众生。 ◎在你的言行中,让他感悟到清净的自性。 这是终极救度。 …… ◎度众生,是一种方便的说法。 其实是众生——自度。 如果众生不从自心发生转变,佛菩萨亲来点化,
    北地梵音 10-15
  • 4
    梵音禅语(1) 讲道理的,都不是真实的修行人,最多也就是一个小修行人。 不讲道理的,才是真正的大修行人。
  • 3
    《楞严经》耳根圆通法门讲话 ◎在《楞严经》中,十方诸佛齐声对阿难说,让你困在三界六道的是你的六根,能够让你解脱的也是你的六根。 ◎我们之所以生死轮回无有止息,就是因为六根攀缘六尘而造成的。 所以,六根像六条绳索,把我们死死的绑缚在六道牢狱之中,不得出离。 ◎但是,六根既然是生死的“根”,那么同样,六根也是我们解脱生死的所在。 ◎怎么解脱生死呢? 六根中的任何一“根”,只要能够返元而回归清净自性,那么当下即
  • 1
    杯具啊,我们生生世世流浪于连连心念中,错失了佛的精髓,错失了佛的实相契入,美妙绝伦的当下瞬间,显现佛的全盘实相。我们早已无法接受,无法当下体会。我们天天口说当下,实则在思维当下,在“当下”的心念相中流转。我们不知,当下在于亲体,亲体当下是无念的,念起,当下则流失。亲体当下是无相的,因为当下无念自然无相,当下是无住的。无念无相无住,当下即是缘起性空。
  • 2
    说念头 念头,也叫心念。 心——就是心体;念——就是起念,就是作用。 念头有粗细之分。 粗重的念头,稍有修行的人都能够体会到的。 而细的念头就非常困难体会。 所以,教下也有“一念不觉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的说法。 宗门里的所讲的念头,更加微细,没有明心见性的人,根本没有办法体会。 佛陀当年没有办法,只有把这些微细的念头进行分类——分别、执著、妄想。 其实,分别是最粗重的念头;执著稍细一点,但是还是能够感知到
    shortwing 9-30
  • 8
    走进祖师堂(1) ◎祖师略传   有大禅师。法讳希运。住洪州高安县黄檗山鹫峰下。乃曹溪六祖之嫡孙。西堂百丈之法侄。独佩最上乘离文字之印。唯传一心更无别法。心体亦空万缘俱寂。如大日轮升虚空中。光明照曜净无纤埃。证之者无新旧无浅深。说之者不立义解不立宗主。不开户牖直下便是。动念即乖。然后为本佛。故其言简其理直。其道峻其行孤。四方学徒望山而趋。睹相而悟。往来海众常千余人。(唐 裴休) ◎《传心法要》听韵 ◎原文
  • 0
    梵音语韵(2) 我起心动念,总是为自己打算; 我的心里,驻扎着坚强的名相和观念; 我的心里,居住着七情六欲; 它们轮番争当我的主人; 所以,我有时高兴、有时悲伤, 有时高尚、有时卑劣…… 自从有了“我”, 我便在对立中活着; 对立中充满了取舍, 对立中充满了爱憎, 对立中充满希望, 对立中充满恐惧, 对立肢解着我的和谐统一, 对立幻化成痛苦的轮回 …… 小我成凡, 大我成贤, 无我成圣 …… 一个个念头如丝, 一个个观念如绳
  • 1
    赋“闲”颂【原创】 赋“闲”颂 从生至死忙不休, 欲求平添多少愁? 苦乐交煎人生短, 无非爱恨与情仇。 忙完父母忙孩子, 忙完工作忙家务。 除非睡着身不动, 不然梦里也碌碌。 人生难得一字闲, 身动不碍心悠然。 识得缘起皆假象, 何必万般去纠缠? 心闲才知原无事, 人在清净菩提场。 无心只是不着物, 流水岂碍日月长。 随风只见云舒卷, 春来百花依然香。 万物不闹人自闹, 千劫也是梦一场。 如如心里如如事, 病无病者伤无伤。 终日
  • 6
    灵与肉的终极拷问 (1) ◎形而上 凡是有形体的东西,我们都能感受其存在。 但是,一旦超越了“形”体以后,我们就感觉到虚无和无从下手。 在哲学范畴,把这叫做“形而上”。 这个问题不是现在才有的,而是古已有之。 在中国,古老的《易经》中,谈到“相”与“理”。“相”就是形体,“理”没有形体,但是确实存在。 在佛教的各种经典中,谈到了“相”与“性”。“相”就是形体,“性”就是形而上的存在。 ◎世界的全体与人的全体完
  • 9
    如何正确的认识“禅净不二”? 答:许多学人因为这句话而发生知见错误。 他们误以为禅宗和净土宗的修行方法与境界是一样的。 其实,这句话只有放在佛的果位上讲,才没有错误。 否则,错得离谱! 1、首先你要有一个清楚的观念——禅宗是佛陀唯一以心传心的无上法门。是佛陀在灵山会上明确嘱咐“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法门。 也就是,禅宗与教下不共! 是在“教”之外,单独传承的。 那么,念佛法门属于教下,当然不能与禅宗相提并论了。 2
  • 1
    道家内丹修仙管窥 ◎古老的中国道家,性命双修,外借天地生机,辅以不同的药物机理,选师,选时,选地,选法。刻苦用功修行,以期登上仙位,得享永寿之乐,云游天宇之间。 ◎内丹修行 1、入静练习。通过数数、数息、观境等手段,让纷繁躁动的心逐渐趋于平静。 2、筑基,也就是得“真气”。 地点选于寂静无人之处。 心静。意守中丹田(膻中穴),观想有个鸡蛋大的热气团在此处逐渐现形成。 根基好的人,可在十日之间出现热气团(真气)
  • 1
    夜,在梦里。 梦,从静夜中醒来。 无边的宁静与繁星同在。 欲望,又等待在零点上,劫掠我的余生。 是与非,如同心中的两把利剑,伤害着别人,也伤害着自己。 人们心中无“道”,却奢谈“道德”。最后变成一只鞭子,可以用来抽打别人;也可以用来抽打自己。 自虐和虐人成为人们的恶习! 我们深入骨髓的奴性——表现为:身体是自己的,灵魂是别人的! 虽然,我们也知道“平平淡淡才是真”,却总是喜欢“重口味”!喜欢别人往我们的生活里撒盐
  • 0
    北地梵音 2019-05
    水 万劫净性 不改 湿润冷下 为用 土里是我 天上是我 血里是我 随用而在 我就是我 万劫净性不改 在天为云 江河为水 在空为气 行走为风 入万灵体中 不随万灵之体而殒 不增不减 从古至今 不来不去 不从谁生 亦不从谁灭 洪浪滔天不是己意 细流涓涓绝非善心 本自无心 善恶不生 流长去远 一路只是随缘 汇聚成海 滴水终成观澜 老子曾言 ——水近于道 是以颂
  • 0
    佛法的实修与解脱 ◎通过佛法的学习,明白了道理。从而影响了我们的心念和行为——发生了改变。 止恶向善,忏悔罪业,积功累德。 这样,似乎渐渐递进;但是,这算不上真实的修行佛法,更不能解脱生死。 ◎你病过吗? 人来到世间,没有人不生病的。 生病就苦——那一阵阵的痛苦,你能“空”掉吗?你能不被这病苦牵引吗? 我想,那些平时说得头头是道的,自以为是的,大话连篇的……统统不好使!统统用不上! 这只是病苦;如果是临死的时
    4-25
  • 0
    要正确的认识佛法与科学 ◎缘起的生活进入了科学时代,许多学习佛法的人,在知见上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甚至,一些非常有名的出家人和“居士”,都在大谈特谈——说什么佛法就是科学。从而把许多学人引入歧途!诚可怜愍! 今,不避鄙陋,留文匡正之。使后来者有择法眼,不至于误入歧途,成佛教罪人,灭正法眼藏。是为盼!至祷之! ◎科学的实质与特点 1、实质就是把缘起的物质现象作为研究对象。 以物质现象为研究对象,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
  • 0
    修行佛法的本质 ◎关于“真理” 自古以来,全世界的人,都在寻找真理。 但是,没有谁敢说他找到了真理。 简单的讲,真理就是事实真相。或者叫本来面目。 ◎佛陀的真理 1、佛陀发现了缘起与无常。 就是所以的事物,或者叫现象界,都是缘聚缘散的,都是无常的。包括我们的身体,总是要坏灭。 2、生命充满了苦难。 ◎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求不得、怨憎会、五阴炽盛。 ◎三苦——苦苦、坏苦、行苦。 3、不生不灭的灵觉自性。 佛
  • 1
    陌生人在路上 行走在陌生的路上 陌生的人熟悉了 熟悉的人陌生了 漫漫长路上 我们笑着哭着 生着死着 历经坎坷 无非诗酒情泪 一生坦途 终是逝水远流 认识别人的是凡夫 认识自己的是觉者 在路上 自己才是自己最陌生的人 长路无直 大圆往返 误以为有去无回的直路 起点就是终点 路途就是家园 沿路有六个大园 进去 出来 犹在路上 将时间踩出厚茧的你 陌生着自己 陌生着远路
  • 6
    梵音小语(1) ◎如果没有欲望,每个人都是道德高尚的人。 ◎不要想做救世主,因为你没有这个能力。还是先救救自己吧,如何脱离轮回的苦海。 ◎起点就是终点。 所以,善良是自己的善良;邪恶是自己的邪恶。包容是自己的包容,计较是自己的计较。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意识在修行中扮演的就是这个角色。 许多人修行了一辈子,其实还是在玩脑筋急转弯。 在意识心里打转,是不能成就的。 ◎一个人“悟”而不彻——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在
  • 5
    见心歌 见是见,闻是见, 见闻觉知都是见。 且于见中觅‘不见’, 觅到不见是真见。 见是真,真是见, 见到真时莫真见, 若要真见是不见。 东也见,西也见, 见东见西总不见。 见此是,见彼是, 见此见彼都不是。 周身遍观十方界, 当体一照歇即现。 一刹歇,一刹见, 耳目知觉无头面。 无高下,无深浅, 平川等同妙高巅。 莫言圣,莫言凡, 起足落足同一般。 身外何偿存一物, 心生诸缘念念间。 摸尽全象全无物, 全无物处耳鼻全。 老汉聊
  • 85
    《道德经》直解(1) 缘起序 老子是中国古代的圣人。 唯一流传后世之著作,就是这部五千多字的《道德经》。弥足珍贵。 或有人问:历代注解《道德经》的人与文字,何止千百万?你又何必多事? 确实,多事不如无事。 奈何悲乎一代圣人之宝文,横遭歧义,错愕颇多。恐时日越久,圣义越隐,渐至不显。则呦呦众生,丧尽指路明灯,吾不忍也。 中华自古以来,乃为“道”之故乡,慕道修道者,如毛似栗。 然,时至今日,众生皆是——自出娘胎睁
  • 7
    “天人合一”辨误 作为道家修行的最高境界,不但为实修者所重视,也成为世俗文人雅士的口头语。 又因为圣人的经典几乎为后人所曲解,经历沧桑岁月的变迁,以讹传讹,修行者失去圭臬,以“误”为是,蹉跎一生,诚可怜愍。 为后世修行者进阶有目,不至于误入歧途,故作是辩。 ◎后世对于“天人合一”的认知误区 认为通过修行,人体和上天可以合二为一。 ◎辨误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天人合一”里的“天”,指的是什么? 然后,我们才能
  • 0
    学习佛法中一些问题的补充回复 1、关于“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 我们首先要明白什么是“真人”? 见到真相的人,叫做真人。也就是见道的人才能称得上是“真人”。 真人之“相”,就是真相,就是我们的真心,就是大道本身。 真相无相——他怎么给你露? 凡是能露给你看的“相”,就是缘起之相。 所以,这句话的本意是说——即使是悟道的人,也没有办法把这个“道”的“相”拿给你看。 而很多人,却拿着这句话去勘验别人——仿佛是在
    北地梵音 12-26
  • 19
    《金刚经》拾要(1) 《金刚经》者,佛祖心脉之文字舍利,众生开悟之无上宝典也! 大道至简。是故,《金刚经》文简义赅,无繁冗赘述,一言一偈,足可明心。 道,不在言;言,可见道。若无方便,难达究竟。 是故,不避啰嗦,法海拾珍,以耀人目。或可触动灵机,豁开正眼,则一生修行事毕。垂手入尘,和光随缘,何其自在也。 至诚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发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服其心? 北地梵音颂曰: 把手捏来劈头问,掀开一部金刚经
    北地梵音 11-23
  • 1
    “心”与“物”,“迷”与“悟” ◎这些问题,不仅仅是普通人的问题,也是哲学与宗教的问题。 而且,非常重要。如果不能搞清楚,就会落入混乱与模糊、痛苦与迷茫、恐惧与无奈。 ◎知见(观念)——决定着一个社会、一个国家、每个人的命运走向。 邪知邪见,就会把人带入歧途、灾难、痛苦和无尽的轮回。 正知正见,就会把人带入正路、快乐、觉悟、和永恒的解脱。 ◎真与假 连世俗的人都懂得追求永恒。因为,在他心里,“真”的特征应
    tantq123 3-3
  • 3
    梵音语韵(1) 那个发怒的,肯定不是我; 那个生气的,肯定不是我; 那个骄傲的,肯定不是我; 那个看不起别人的,肯定不是我; 那个自以为是的,肯定不是我; 那个用谎言欺骗的,肯定不是我; 那个为了功名忙忙碌碌的,肯定不是我; 那个被情欲煎熬的,肯定不是我; …… 我的本质是清净无为的,却不能执著有一个清净无为; 我的本质里没有死亡,但是,不妨碍显示死亡; 我的本质里没有富贵,但是,不妨碍显示富贵; 我的本质里也没有
  • 2
    文字发不上来。点击二三楼的链接进行阅读。
  • 7
    当寺院和僧人富有到——让世俗人眼红的时候,佛教也许正在面临新的劫难。
  • 3
    佛陀的伟大 佛陀的伟大——就在于,他告诉了我们真理。 众生因为迷失了真理而落入苦难的轮回之中,不能止息。 在世间,现在的人们最崇尚的是“科学”。 因为—— 科学的精神就是追求真理,或者事实真相。 但是,科学过于偏重于物质的研究,虽然给人类带来许多的利益和方便;但是,永远无法见到真理。 佛陀的伟大之处就在于—— ◎他告诉我们,所有的外在的物质现象都是缘起的幻象。 所有的物质都是生、住、异(变异)、灭的过程。 其
  • 15
    问:《楞严经》前五卷里所讲的“开悟”,与禅宗祖师讲的开悟是否一样? 答:不一样。 禅宗祖师所讲的开悟,是证悟境界。也就是,是佛的境界。所以,禅宗祖师说“一悟即至佛地”。 禅宗祖师说的“开悟”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的开悟,是没有了生灭对待的开悟。 百丈禅师说:“迥脱根尘,灵光独耀”。 而《楞严经》的前五卷,无论是“七处征心”,还是“八还辨见”;无论是“十番显见”,还是“六根、六尘、十八界,非因缘,非自然,非和
  • 2
    原文: 师谓休曰。诸佛与一切众生。唯是一心。更无别法。此心无始已来。不曾生不曾灭。不青不黄。无形无相。不属有无。不计新旧。非长非短。非大非小。超过一切限量名言。纵迹对待。当体便是。动念即乖。犹如虚空。无有边际。不可测度。唯此一心即是佛。 (恭录于黄檗断际禅师的《传心法要》) 释译: 黄檗断际禅师对裴休开示说—— 诸佛与一切众生,其实,都是真心显现的虚幻的影子。除了这真心影现的所谓“法”,再也没有别的什么“
  • 0
    梵音训(10) 1、现在的人,心灵鸡汤灌多了——开口闭口,什么“正能量”“负能量”;其实,自己一直就在争斗之中! 正、负相较,斗在其中。 2、让你心灵回归宁静的——才是你生命中最需要的。你不要搞错! 3、过多的欲望,会毁了你的。 4、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树没种一棵,草没养一苗,一味的索取! 想想,你为这个世界贡献了什么?! 而你,过度消耗的、浪费的又有多少?! 5、一个人一辈子,心里的贪嗔痴,身体的杀盗淫,嘴巴的妄语、
  • 3
    梵音训(8) 1、不要抱怨,你看到的一切,你遇见的一切,都是你的心。 2、你有强梁之心,才会看到盗贼纷起,抢夺频发。 3、淫心萦怀,才会脂粉纷扰。 4、因果世界,自因自果。何必一再教唆别人跟着你犯浑?! 5、出现在你眼前的是无量劫业力因果的叠加和累积。哪里是你个肉眼凡夫能看清的? 6、我们看到一个人得到了癌症,却看不到这个人得癌症前无数原因的累积! 7、生命很短,不用来觉悟,而是用来抱怨,用各种办法教唆别人生起不平和争
  • 0
    在许多邪师净空的粉丝的贴吧和论坛里,他们把净空邪师于许多佛教界名人的合影拿来说事——以为这样就能证明邪魔净空的清白;岂知释欲盖弥彰!越涂越黑! 我用一个例子就给他们全否了—— 比如死了的王琳,活着的时候,和他合影的名人多了去了!这就能说明他不是个骗子和神棍?! 国家照样法办他·!证明他虽然和许多名人合过影,依然是个神棍和骗子! 净空邪魔也是一样的——无论他和谁合过影,都无法改变他是邪师魔道的本质! 想通
  • 1
    梵音训(7) 1、佛法在中国的一个窘境就是,各大乘宗派的弘法僧才太少。致使现在的佛法几乎都是边缘佛法,连方便佛法也算不上。 2、几乎所有的寺院都在组织信众,搞水陆法会,放生,救助贫困,照顾矜寡老人,最多了,在一起念念佛号。 他们几乎都在做着慈善机构的工作。 3、这不是佛陀出世的本怀。 佛陀出世,主要是通过讲经说法,让大家回归自己清净的自性,从而彻底止息轮回。 而不是在善恶之间不停的取舍,舍恶行善,最多也只是积
    H慧海H 5-11
  • 2
    梵音训(5) 1、对于禅宗根性的人而言,无论是求法,还是求佛,都是多余的,都是妄想,都是障碍。 2、在学习佛法的过程中,为什么一直在强调“无常”,强调“缘起性空”呢? 其实,道理很简单——一个人,能认识虚假的同时,也就同时认识了真实。 所以,识假,只为辨真。 3、那么,为什么不直接说“真”呢?何必绕个弯儿呢? 因为,真心,真如 ,佛,道,如来藏(同体异名)……是无法用语言传达的。 所以,真实的佛法,只能靠每一个修
  • 1
    梵音训(3) 1、《金刚经》里佛陀明确开示:无有法名阿耨菩提,亦无有法如来可说。 佛陀说法,实属无奈——不得不落入言诠,第二义諦借步说话,设立接引众生的权巧方便。 2、但是,有的人劣根性很重! 跑到禅宗吧说什么“不倒单”是开悟的重要标志。 自己没有大彻大悟,就老老实实用功。 自以为悟——就自误! 自误——也就算了;居然跑来误导别人。这样的罪业你也打算背啊?! 3、开悟,和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毫无关系! 开悟——是心的问
  • 0
    梵音训(2) 1、越虚幻的东西,往往看起来越实在。 所以,才具有非常大的迷惑性。众生之所以如此坚固的执著这个世界,就是这个原因。 2、愚痴的人,一定是等到物坏事散、人死知亡以后,才能稍微体会一点无常的道理。 3、彻底了解了无常,你才有学佛的资格。 否则,你只是从这事相,执著到另一个事相。 行善和念佛——这是方便法,是好事。 但是,那还是事相上的执著! 弃恶从善、舍此生彼——从实质上讲,那还是轮回! 4、记得:凡是有相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会员: 会员

目录: 个人贴吧

友情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