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之澈吧 关注:45贴子:12,132
  • 11回复贴,共1

【美文】这是我觉得最美的文章,大家进来看看吧~~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破碎的美丽 
有时候我甚至相信:只有破碎的东西才是美丽的。 
我喜欢断树残根,枯枝萎叶,也喜欢古寺锈钟,破门颓墙,喜欢庭院深深一蓬秋草,石阶倾斜玉栏折裂,喜欢云冷星陨月缺根竭茎衰柳败花残,喜欢一个沉默的老人穿着退色的衣裳走街串巷捡拾破烂,喜欢一个小女孩瘦弱的双肩背着花布块拼成的旧书包去上学。我甚至喜欢一个缺了口的啤酒瓶或一只被踩扁的易拉罐在地上默默地滚动,然后静止。每当看到这些零星琐碎的人情事物时,我总是很专注地凝视着它们,直到把它们望到很远很远的境界中去。 
我不知道它们曾经怎样美丽过,所以我无法想像它们的美丽。也因此,我深深沉醉于这种不可想象不可求源的美丽之中,挖掘着它们绚丽的往昔,然后,蓦然回首,将这两种生命形态拉至眼前,黯然泪下。这不可解释的一切蕴涵着多少难以诉说的风花雪月悲欢离合,蕴涵着多少沧桑世事中永恒的感伤和无垠的苍凉啊! 
我喜欢看人痛哭失声,喜欢听人狂声怒吼,喜欢人酒后失态吐出一些埋在心底发酵的往事,喜欢看一个单相思的人于心爱者的新婚之夜在雨中持伞默立。我喜欢素日沉静安然的人喋喋不休地诉说苦难,一向喜悦满足的人忽然会沮丧和失落,苍老的人忆起发黄的青春,孤傲的人忏悔错过的爱情。我喜欢明星失宠后凄然一笑,英雄暮年时忍痛回首,官场失意者独品清茶,红颜失去的佳丽对镜哀思。我喜欢人们在最薄弱最不设防的时候挖出自己最痛最疼的那一部分东西,然后颤抖,然后哭泣,然后让心灵流出血来。 
每当这时候,哪怕我对眼前的人一无所知,我也一定会相信:这个人拥有一个曾经非常美好现在依然美好的灵魂,他经历的辛酸和苦难,以及那些难以触怀的心事和情绪,是他生命中最深的印记和最珍爱的储藏。只有等他破碎的时候,他才会放出这些幽居以久的鸽子,并且启窗露出自己最真实的容颜。 
能够破碎的人,必定真正的活过。林黛玉的破碎,在于她有刻骨铭心的爱情;三毛的破碎,源于她历尽沧桑后一刹那的明彻和超脱;凡高的破碎,是太阳用黄金的刀子让他在光明中不断剧痛;贝多芬的破碎,则是灵性至极的黑白键撞击生命的悲壮乐章。如果说那些平凡者的破碎泄露的是人性最纯最美的光点,那么这些优秀灵魂的破碎则如银色的礼花开满了我们头顶的天空。我们从中汲取了多少人生的梦想和真谛啊! 
我知道,没有多少人能像我一样享受这种别致的幸福和欢乐,没有多少人知道这种破碎的美丽是如何细细密密地铺满我们门前的田野和草场,如同今夜细细密密的月光。 
是谁说过:一朵花的美丽,就在于她的绽放。而绽放其实正是花心的破碎啊。 

听说是乔叶的文章,好象乔叶很出名,我记得我在这里也有发过他的文章哎.....


1楼2006-05-24 21:22回复
    爱着 
    “爱不仅使爱者尊严高贵,而且使被爱者尊严高贵。”纪伯伦说。 
    当我们经历爱、体验爱、心里涌动爱时,心便因为爱而博大、而广阔、而温柔、而激情洋溢、而馨香弥漫。因此,感情将得到升华,心灵将得到净化,生活将被引向崇高。 
    爱着,便有按捺不住的热情向往,便有牵扯情怀的无限眷念。便如白帆张开,凌波踏浪而去;便如满月凌空,清辉盈羽而来。 
    爱着,看山,山有情;看水,水有意;看人,人美丽。入眼的景观,风丝柳片,草木花卉,枝枝叶叶总关情;雁归故里,鸟鸣深谷,羽翼声来,片片声声总动弦;细雨微扬,雨后初霁,丝丝线线总撩人. 
    爱着,是一种与自然的和谐,是一种理解了的和谐,是一种贴近,是一种深入。大千世界在爱的包容下,注入了心跳,输进了滚烫的血液。 
    爱着,超越了痛苦,使痛苦美丽;穿过忧伤,使忧伤美丽。它使仇恨更深刻,使愤怒更急迫。爱的呼唤之热烈,是对真善美呼唤的热烈;爱的仇恨之激扬,是对假恶丑的愤man(找不到这个字)。爱使人生更真实有力度,使爱更伟大。爱着,爱便是舟楫,是帆,是桥,将你从此岸送到彼岸,让你走向纯洁和成熟,走向美好的未来。爱不仅是力量,而且是手段和方式。 
    爱着,是诗,是各,是舞蹈,也是彩虹、梦幻。驾一朵爱的祥云,飞过万水千山,便不惧关山阻隔、汪洋腾浪,自由徜徉于天地之间,奏响的是黄钟大吕。 
    当人爱着的时候,爱使人朝阳般升起。温柔的恋情满怀的时候,便是世界如花朵般开放的时候,便是自己簇新簇亮复活和新生的时候。 
    爱,人类最美好的情感,是无比芳醇的精神体验,有爱的时候,便如饮玉液琼浆般醉着,美丽而飘逸。爱着,爱或者被爱,都将有尊严而且高贵。


    2楼2006-05-24 21:22
    回复
      乡村 
      整个天空一片蔚蓝。天上只有一朵云彩,似乎是在飘动,似乎是在消散。没有风,天气暖和——空气里仿佛弥漫着鲜牛奶似的东西! 
      云雀在鸣啭,大脖子鸽群咕咕叫着,燕子无声地飞翔,马儿打着响鼻、嚼着草,狗儿没有犬叫,温驯地摇尾站着。 
      空气里蒸腾着一种烟味,还有香草,并且混杂一点儿松焦油和皮革的气味。大麻已经长得很茂盛,散发出它那浓郁的、好闻的气味。 
      一条坡度和缓的深谷。山谷两侧各栽植数行柳树,它们的树冠连成一片,下面的树干已经龟裂。一条小溪在山谷中流淌。透过清澈的涟漪,溪底的碎石子仿佛在颤动。远处,天地相交的地方,依稀可见一条大河的碧波。 
      沿着山谷,一侧是整齐的小粮库、紧闭门户的小仓房;另一侧,散落着五六户薄板屋顶的松木农舍。家家屋顶上,竖着一根装上椋鸟巢的长竿子;家家门檐上,饰着一匹扬鬃奔马。粗糙不平的窗玻璃,辉映出彩虹的颜色。护窗板上,涂画着插有花束的陶罐。家家农舍前,端端正正摆着一条结实的长凳。猫儿警惕地竖起透明的耳朵,在土台上蜷缩成一团。高高的门槛后面,清凉的前室里一片幽暗。 
      我把毛巾铺开,躺在山谷的边缘。周围是整堆整堆刚刚割下、香得使人困倦的干草。机灵的农民,把干草铺散在木屋前面:只要再稍稍晒干一点,就可以藏到草棚里去!这样,将来睡在上面有多舒服! 
      孩子们长着卷发的小脑袋,从每一堆干草后面钻出来。母鸡晃着鸡冠,在干草里寻觅种种小虫。白唇的小狗,在乱草堆里翻滚。 
      留着淡褐色卷发的小伙子们,穿着下摆束上腰带的干净衬衣,蹬着沉重的镶边皮靴,胸脯靠在卸了牲口的牛车上,彼此兴致勃勃地谈天、逗笑。 
      我前面站着一个年老的农妇,她穿着新的方格子布裙子,蹬着新鞋子。 
      她张开晒黑的右手五指,托着一罐刚从地窖里拿出来的、没有脱脂的冷牛奶,罐壁上蒙着许多玻璃珠子似的水汽;左手掌心里,老妇拿给我一大块还冒着热气的面包。她说:“为了健康,吃吧,远方的客人!” 
      雄鸡忽然啼鸣起来,忙碌地拍打着翅膀;栓在圈里的小牛犊和它呼应着,不慌不忙地发出哞哞的叫声。 
      于是我想到:皇城里圣索菲娅教堂圆顶上的十字架,以及我们城里人正孜孜以求的一切,又算得了什么呢?


      3楼2006-05-24 21:23
      回复
        感动是一种养分 
        常常有一些无法言说的感动。譬如看见果实坠地,从一棵树的手腕上,一枚青涩的苹果或一只熟透的蜜桃,冷不丁地跳到地上,在尘土中灼下一道轻痕,打下一个水印,或者连一点蛛丝马迹也不曾留下,可就在这一瞬间,它已深深地感动了我。 
        譬如看见一只鸟尕,在我的窗台上跳跃盼顾,抖动漂亮的羽毛冲着我叫了那么一声,甚至只有半声,尔后又匆匆飞走。譬如看见一个朋友久违的眼神和手势,看见一颗滚动在草叶上的露珠,被风摔碎之前的最后一次闪耀,看见一群蚂蚁抬着一只蜜蜂在大地上缓缓前进时表现出的那种小心谨慎与肃穆庄严......总之,感动我的有时是一种声音,一种复杂的隐喻了生命幻象的声音;有时是一种色彩,一种沉重的、负载了诸多情感信息的色彩;有时是一种状态,一种含蓄的超越了明示话语的状态。也有时候,感动我的竟是一种细微、寻常得极容易被人忽略的场景,正如一群蚂蚁抬着一只蜜蜂的残骸亦惨亦烈地向前移动,最终,它们几乎全部移进了我的内心,默化成一曲悲壮的挽歌和一场永久的仪式。 
        更多的时候,感动我的仿佛什么也不是,即使是,也仅仅只是事物的一粒元素而已。 
        不知道为什么会感动。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若是没有感动,我想我就会于不痛不痒之中丢弃自己。因为我知道,这个世界连一朵花一茎草一湖水一尾鱼和一条狗,都那么持久地拥有令人感动的特质。所有的生命几乎都离不开感动。如果对美视而不见,对春天无动于衷,那么还有什么理由在美和春天之间迈开双脚呢? 
        想一想,一朵花因为什么而鲜艳娇媚,一茎草因为什么而摇曳多姿,一湖水因为什么而清波荡漾,一尾鱼因为什么而跃出河面? 
        许多时候,我就是这样不可抗拒地被一些极小的事物感动,被极小的感动润泽着。只是,我好像从来没有留心将每一次感动的具体根由进行仔细地探究,一条一款地罗列起来,为诱发下一次感动埋好伏笔。我想,谁如果真愚蠢地对待感动的话,那他就不可能拥有更多的感动了。感动是不能提前准备的,如同做梦一样,因为也没有必要在事后对他做一番精彩的归纳、总结或者赏析。 
        常常被感动而充满激情的人是有福的。 
        我或许属于其中之一。故我想:我感动是由于我深爱着世上一切美好的事物,我甚至比别人更留意也更钟情与它们。而这些美好的事物也仿佛是我的朋友和亲人,也同样爱着、留意着、钟情着我。我们永远保持着那种和谐友善、亲密真挚的联系,保持着深沉的感情交流、碰撞与沟通。彼此间相互提醒、暗示。相互期许、关怀与给予。每一次小小的感动都会洗尽我灵魂中某个小小的斑点和污渍;每一次深深的感动都能斩断我性情中某一段深深的劣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感动使我的内心变得清洁、明亮、丰富而又宽敞,使我面对每一轮崭新的日出都能赢得一个全新的自我。 
        对于我,感动始终是一种崇高的养分,如同丰盈甘美的母乳;对于感动,我则始终是一个受益不尽的吮吸者,吸着母乳的精华渐渐长高、长大,健康、强壮,享有智慧与激情。 
        因此我敢说,一个人,只要他还能感动,就不至于彻底丧失良知与天性。只要能感动,即使将你放在生活的最边缘,你也决不会轻易放弃做人的资格以及与生俱来的发言权。


        6楼2006-05-24 21:23
        回复
          月台 
          是起点也是终点, 
          是开始也是结束, 
          是欢聚也是离散, 
          是出发也是归宿。 
          从来没有一个地方,能汇集如许人流量;从来没有一个地方,能拥有如许悲欢离合。 
          从清晨到白昼,从黄昏到夜晚,从黑夜到黎明,数不清的脚印带着来自各地的泥土,重重叠叠。密密麻麻踩上去。有红色的来自山间,有褐色的来自田野,有黑色的来自城市,有白色的来自海滨。聚拢又散失,堆积又泻落,没有一粒种子能在这里生根,如同没有一双脚步会在这里驻留。原因—— 
          这只是流动的浮土, 
          这仅是过往的月台。 
          月台延展在任何一个城市与城市交接的地点,守望在任何一个城镇的边缘。它只是默默地伫立,纷扰不停的人们,为生活、为名利、为野心、为梦想……来来去去,忙忙碌碌。这是个制造离散的时代,列车频频靠站又走开,卸下一批乘客到月台上,又从月台上载起另一批。来的脚步掩盖了去的脚印,去的脚步也覆盖了来的脚印。轻快的脚步散播着欢聚的愉悦,沉重的脚步负载着如许离愁;从容的脚步踱向预定的目标,匆忙的脚步显示心情的迫切;迟缓的脚步缠绕于厌倦,悠闲的脚步只为一次探访。也有犹豫不稳的脚步,属于那迷失了自己的旅客。 
          多少次,我也曾被卸在站台上,多少次,我也曾从站台离去,我不知道自己的脚步又显示出什么?近年来,离别总多于团聚,失望总多于获得。寂寞、惆怅和那一份深沉的苍凉,常是我密切的旅伴。离去不是离去,心仍萦系于亲情;归来不是归来,浮土又焉能扎根? 
          人生旅程中有无数的月台,生命旅程中有无数的驿站。所有的台和站,只是供中途小憩,只是供转车再出发。别长期滞留,滞留不是宁静,将使灵魂腐蚀;别长期停顿,停顿不是安宁,将使生命萎靡。 
          是起点,但愿不是终点; 
          是开始,但愿不是结束; 
          是出发,归宿尚待寻求; 
          是离散,欢聚当可期待。 
          携着轻便的行李——装满信心和小小的愿望,我随时准备踏上人生的月台,只等待时间的列车到来,出发再出发!


          7楼2006-05-24 21:24
          回复
            食橘者 
            冬天的下午,太阳以漠然的神气遥遥地笼罩着大地,像某些曾经蔓烧过一夏的眼睛,现在却浑然遗忘了。 
            有一个老人背着人行道而坐,仿佛已跳出了杂沓的脚步的轮回,淡淡地坐在一片淡淡的阳光里。那老人低着头,很专心地用一把小刀在割橘子皮。那是『椪柑』类的橘子,皮很松,可以轻易地用手剥开,他却不知为什么拿着一把刀工工整整地划着,像个石匠。 
            每个橘子他照例要划四刀,然后依着刀痕撕开,橘子皮在他的手上盛开美丽如一朵十字科的花。他把橘肉一瓣瓣取下,仔细地摘掉经络,慢慢地一瓣瓣地吃,吃完了,便不急不徐地拿出另一个来,耐心地把所有的手续再重复一遍。 
            那天下午,他就那样认真地吃着一瓣一瓣的橘子,参禅似的凝止在一种不可思议的安静里。 
            这不就是生活吗?太阳切割着四季,四季切割着老人,老人无言地切割着一只只浑圆柔润的橘子。想像中那老人的冬天似乎永远过不完,似乎他一直还坐在那灰扑扑的街角,一丝不苟地,以一玄学家执迷的格物精神,细味那些神秘的金汁溢涨的橘子。


            8楼2006-05-24 21:24
            回复
              这篇文章是张晓风写的,我觉得很有味道 
              现在正是冬天,在午后暖暖的阳光下,你是否能放下一切繁重,只是像那个老人一样,不紧不慢. 
              不要说课业沉重、不要说工作繁忙、也不要说被那恼人的人际关系缠住。世界其实并不是你想像的那般不近人情,只要你在冬日暖人的阳光下晒晒,晒掉晦气,也许还能晒出一个全新、透彻的灵魂。


              9楼2006-05-24 21:24
              回复
                人生如诗 
                我以为,从生物学角度看,人的一生恰如诗歌。人生自有其韵律和节奏,自有内在的成长与衰亡。人生始于无邪的童年,经过少年的青涩,带着激情与无知、理想与雄心,笨拙而努力地走向成熟。后来人到壮年,经历渐广,收益也渐大。及至中年,人的紧张得以舒缓,人的性格日渐成熟,如芳馥之果实,如醇美之佳酿,更具容忍之心。此时处世虽不似先前那么乐观,但对人生的态度趋于和善。再后来就是人生迟暮,内分泌系统活动减少。若此时吾辈已经悟得老年真谛,并据此安排残年,那生活将和谐、宁静,安详而知足。终于,生命之烛摇曳而终将熄灭,人生开始永恒的长眠,不再醒来。 
                人们当学会感受生命韵律之美,像听交响乐一样,欣赏其主旋律、激昂的高潮和舒缓的尾声。这些反复的乐章对于我们的生命都大同小异,但个人的乐曲却要自己去谱写。在某些人心中,不和谐音会越来越刺耳,最终竟然能掩盖主曲;有时不和谐音会积蓄巨大的能量,令乐曲不能继续,这时人们或举枪自杀或投河自尽。这是他最初的主曲被无望地遮蔽,只因他缺少自我教育。否则,常人将以体面的运动和进程走向既定的终点。在我们多数人的胸中常常会有太多的断奏或强音,那是因为节奏错了,生命的乐曲因此而不再悦耳。我们应该如恒河,学她气势恢弘而豪迈地缓缓流向大海。 
                人生有童年、少年和老年,谁也不能否认这是一种美好的安排。一天要有清晨、正午和日落,一年要有四季之分,如此才好。人生本无好坏之分,只是各个季节有各自的好处。如若我们持此种生物学的观点,并循着季节去生活,除了狂妄自大的傻瓜和无可救药的理想主义者,谁能说人生不能像诗一般度过呢?莎翁在他的一段话中形象地阐述了人生分七个阶段的观点,很多中国的作家也说过类似的话。奇怪的是,莎士比亚并不是虔诚的宗教徒,也不怎么关心宗教。我想这正是他的伟大之处,他对人生秉着顺其自然的态度,他对生活之事的干涉和改动很少,正如他对戏剧人物那样。莎翁就像自然一样,这是我们能给作家或思想家的最高褒奖。对人生,他只是一路经历着、观察着离我们远去了。


                10楼2006-05-24 21:24
                回复
                  爱情试纸 
                  这是很久以前发生在上海的一件事情。 
                  她是位容貌娟秀、心性灵巧的富家小姐。追求她的人很多。几乎每天都有人给她送花,请她吃饭。可她却总是拿不定主意去选择谁。她总觉得那些人缺了点什么,而他们所却的,正是她所要的。 
                  暮春的一天,她去游园。同去的还有一位相对而言她比较中意的追求者。他们在一片开阔的草地上散了一会儿步,她有点饿。他便为她去买食物。 
                  她一个人在草地上慢慢地走着。 
                  不远处站着一个卖香烟的青年小贩。他一边经营着自己的生意,一边偷偷地瞟着她。她没有在意,总是被这样的目光包围着,早已司空见惯了。 
                  这时,天忽然下起了雨。雨下得非常急,小石子般砸下来。那位陪同者还没有回来,她怔了怔,一时间竟不知该如何应付这场雨。草坪周围是湖水和小树,无处可避。 
                  那位小贩也正在手忙脚乱地收拾东西,但他在慌乱之中也没有忘记关注她。她那无助的如小鸟般的神态,深深地拨响了他内心最柔软的那根琴弦,可是——他也没有遮雨的东西。 
                  他无意中看见了那张垫在香烟下的大油纸,油纸是他用来给香烟遮雨的。可是如果把油纸拿走,他的香烟怎么办呢? 
                  那种犹豫仅仅激荡在一瞬间,他飞快地抽出油纸,跑到她面前,遮住了她的身体。 
                  她吃惊地望着他,默默地接受了他的好意。 
                  雨下了很长时间,可是他们都感到很短。 
                  雨停之后,他为她揭去了那层油纸。她拍拂着头发上的香烟屑,平淡而温和地道了声“谢谢”。待他离开后,她默默地追随着他的身影,看到了那些被雨水摧残得不堪目睹的香烟。 
                  那是他的所有财产。 
                  她忽然明白了:她想找的就是这种在关键时刻可以为她倾其所有的男人。这些香烟就是这个小贩的所有积蓄,而她日日所见的鲜花、金银和钻石,不过是那些公子的轻薄装饰。这些宝物的价值,远远不如那张薄薄的、坚韧的油纸。 
                  那是一张爱情试纸。 
                  然而她清楚地知道:她的爱情是不能和一个小贩有什么密切联系的。尽管他有禁得起考验的爱情试纸,可他终究只是个小贩。 
                  她还是和一位富家公子结了婚。 
                  婚后的她为妇为母,又几经战乱,却始终坦然地承受着所有的磨难和挫折。她那平静温和的笑容仿佛浸透了一种久远的爱情。那种爱情,却不是丈夫折射给她的。 
                  是的,是那个小贩。虽然那个小贩仅仅给予了她一刻,可是这一刻在缺乏爱情的年代,似乎也可以源远流长地延展一生。


                  11楼2006-05-24 21:25
                  回复
                    “了” 
                    一日,一位热爱中文的朋友忽然提出了一个新颖有趣而又新鲜独特的看法。 
                    他认为“了”这个字,是方块字里最具震撼力的。 
                    笑问缘由,他一丝不苟地说:“它是中文里的过去式——它一出现,事情便往往过去了,追悔、追叹、追泣,全都没用。” 
                    细细一想,果然。 
                    莞尔之余,深受启示。 
                    走了、完了、断了、死了。了、了、了、了。 
                    斩钉截铁,掷地有声。 
                    “了”。它一现身,天大的事都成了明日黄花,没有商榷的可能,没有转圜的余地,更没有重新再来的机会;就算你是西楚霸王再世,具有拔山之力道、盖世之气势,也没有办法力挽狂澜。 
                    “了”。它大模大样地坐在字里行间,神气而威严,深沉而肃穆。它的出现,代表了大局已定,标志了大势已去,一切的一切,都画上了一个“戛然而止”的句号。它让你惊、让你痛、让你惧、让你悲。 
                    “了”。它是“文学的警钟”,教人学会珍惜之道。惜物、惜人。 
                    爱过了,纵有一日,物碎了、人亡了,那情,永不逝,在心上。


                    12楼2006-05-24 21:25
                    回复
                      一日朱槿 
                      看见我门口种着一棵深红色的朱槿花,朋友同我娓娓说起朱槿花的习性。 
                      “每天早上花便开了,那朵在白日里绽放得鲜艳夺目的花,待太阳落山,就随着夕阳沉静地凋谢了。” 
                      “只开一天而已吗?”我从来不知道朱槿花的绚丽仅仅局限于12个小时。 
                      “哦。”朋友点头,“一个大白天。” 
                      “可是每天都有好多花呀。”每日清晨为家人开门关门之际,看到一束明艳照人的红花,我还以为昨天前天大前天的旧花和今天的新花一起携手相约,沸沸腾腾地盛开绽放。 
                      原来竟是误解。 
                      原来每一朵昨天的花在今天已经飘落凋零了。 
                      寂然无声的告别,正如所有过去的岁月。 
                      有一种痛楚的感觉,像海浪排击着心的礁石。 
                      “且别伤心。”朋友察言观色,对我微笑,“明天太阳东升,又有好多新的花跟着阳光盛开。” 
                      “但它们都不是原来的那一朵。” 
                      我感慨,对着这一日盛放变零落坠地的花。 
                      “这样才好。起码我就是从这里领悟了‘珍惜’。”朋友看着花,看见了时间的无情流逝。 
                      转瞬间的美和亮,没有展延的时间。难怪古人说:“花开甚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为什么我们总是漫不经心?总要等到鲜花残败衰减,无言地离开了枝,落了土,才惋惜慨叹,才懊恼后悔? 
                      事实上,生命中所有的良辰美景,何尝不是一日朱槿?


                      13楼2006-05-24 21:25
                      回复
                        呵呵这些文章真的很好哦!


                        15楼2006-05-26 12:3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