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洪武 转载自西安古兵学研究会网站
十几年来,关于《孙武兵法》82篇真伪的争辩甚至争讼,一直就没有间断过,口诛笔伐不绝,不仅学术界对此十分关注,就连诸多兵法爱好者亦对此倾注了大量 的精力。有人据理力争,有人坐山观虎斗,有人仿佛如“庄周梦蝶”般亦真亦幻,有人左右徘徊,有人举棋不定。在这里,我们姑且不讨论这82篇是真、是假,仅根据已经公开的《孙子兵法》82篇手抄本中的《火攻》与今本的《孙子兵法》13篇中的《火攻》的文字内容,从多角度进行一下比较分析,希望通过本文能使参加这场会影响到中国兵学乃至世界军事思想史的事件的人们“愿乐欲闻”。
一、在内容上,82篇比13篇在论述“火攻战法”方面,更为全面、系统
无论是82篇还是13篇的《火攻》,均开宗明义地讲述“五火”:火人、火积、火辎、火库、火队。然而,对这“五火”的进一步阐述,如“五火”的基本概念是什么、具体战法是什么,13篇中少有提及,相比之下,82篇却以沉重的笔墨予以论述。
82篇《火攻》指出:“火人者,火击敌之军营也。”“火积者,火击敌之后军粮营也。”“火辎者,火击敌之革车也。”“火库者,火击敌之藏库也”“火队者,火击敌之卒队也。”将什么是“五火”准确无误地表达出来。
关于“五火”的战术效果,82篇中指出:火人,“火付凶顽,灭其生力,拔其营盘。故无生力者,敌之势坂必亡也”;火积,“故无粮草者,敌之不战自亡 也”;火辎,“故无辎重者,敌之不战自退也”;火库,“故无委货者,敌之不战自乱也”;火队,“降灭士卒,敌之不战自弱也”。
关于“五火”的具体战法,82篇中也分别进行讲述:火人的战法为“击军五分,两焚两收一待变。先外后内,外发内放,尽力焚之,趁乱击之,握势拔之。 亡者不屈,降者不杀”。火积的战法为“击军五分,一焚两收,一伏一待。焚择外内,因地为之。处高内之,处下外之,伏者必死阻,收者必速决,待者必速从,焚 者必尽之”。火辎的战法为“击军四分,一迎一,一焚一收。以速为理,迎者以甲兵者以略甲盯。迎者,胶之而战,使敌不得救后也;焚收分而中,杀散士卒,收战 马。得而得之,不得而尽焚之”。火库的战法为“使间入城,赇库吏,收内士,外内以应,伺机焚之。密而用之,用而成之;不密而败之,败而死之”。火队的战法 为“击军四分,两焚两收。焚分左右,收分前后,吾伏高之,敌入下之。左右弩火发之,乱而攻之,前后夹之,一举灭之。亡者不屈,降者不杀”。
从对“五火”的明确概念,到“五火”的战术功效;从“五火”的具体战法,到“五火”的具体战法的注意事项,均给予了准确的表达,其理论的完整性、可操作性跃然纸上。
在论述火攻中的“因”“具”“日”“燥”等方面,82篇与13篇几乎完全相同,在“火发与外”和“火发与内”方面,82篇明确比13篇更加详细,并 且明确提出了火攻时“握向”这一最为关键的环节,“吾迎而勿背,使敌背而勿迎”。三国的火烧赤壁中,如果孙刘联军没有掌握好“风向”,燃起的大火势必回向 烧着自己而无法将曹军付之一炬,可见在火攻中“握向”的重要性,而这么重要的内容在13篇中竟不能提及。另外,82篇文中的“静而观之”“乱而攻之”“能 拔之拔之,不能则止之”“有能而从之,不能而止之”,从语言风格上,与今本《孙子兵法》13篇甚为相合。
相比之下,13篇就显得十分单薄,单就“火攻战法”而言,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与82篇比较而言,真真切切地一个是“瘦骨嶙峋”、一个是“脑满肠肥”。
十几年来,关于《孙武兵法》82篇真伪的争辩甚至争讼,一直就没有间断过,口诛笔伐不绝,不仅学术界对此十分关注,就连诸多兵法爱好者亦对此倾注了大量 的精力。有人据理力争,有人坐山观虎斗,有人仿佛如“庄周梦蝶”般亦真亦幻,有人左右徘徊,有人举棋不定。在这里,我们姑且不讨论这82篇是真、是假,仅根据已经公开的《孙子兵法》82篇手抄本中的《火攻》与今本的《孙子兵法》13篇中的《火攻》的文字内容,从多角度进行一下比较分析,希望通过本文能使参加这场会影响到中国兵学乃至世界军事思想史的事件的人们“愿乐欲闻”。
一、在内容上,82篇比13篇在论述“火攻战法”方面,更为全面、系统
无论是82篇还是13篇的《火攻》,均开宗明义地讲述“五火”:火人、火积、火辎、火库、火队。然而,对这“五火”的进一步阐述,如“五火”的基本概念是什么、具体战法是什么,13篇中少有提及,相比之下,82篇却以沉重的笔墨予以论述。
82篇《火攻》指出:“火人者,火击敌之军营也。”“火积者,火击敌之后军粮营也。”“火辎者,火击敌之革车也。”“火库者,火击敌之藏库也”“火队者,火击敌之卒队也。”将什么是“五火”准确无误地表达出来。
关于“五火”的战术效果,82篇中指出:火人,“火付凶顽,灭其生力,拔其营盘。故无生力者,敌之势坂必亡也”;火积,“故无粮草者,敌之不战自亡 也”;火辎,“故无辎重者,敌之不战自退也”;火库,“故无委货者,敌之不战自乱也”;火队,“降灭士卒,敌之不战自弱也”。
关于“五火”的具体战法,82篇中也分别进行讲述:火人的战法为“击军五分,两焚两收一待变。先外后内,外发内放,尽力焚之,趁乱击之,握势拔之。 亡者不屈,降者不杀”。火积的战法为“击军五分,一焚两收,一伏一待。焚择外内,因地为之。处高内之,处下外之,伏者必死阻,收者必速决,待者必速从,焚 者必尽之”。火辎的战法为“击军四分,一迎一,一焚一收。以速为理,迎者以甲兵者以略甲盯。迎者,胶之而战,使敌不得救后也;焚收分而中,杀散士卒,收战 马。得而得之,不得而尽焚之”。火库的战法为“使间入城,赇库吏,收内士,外内以应,伺机焚之。密而用之,用而成之;不密而败之,败而死之”。火队的战法 为“击军四分,两焚两收。焚分左右,收分前后,吾伏高之,敌入下之。左右弩火发之,乱而攻之,前后夹之,一举灭之。亡者不屈,降者不杀”。
从对“五火”的明确概念,到“五火”的战术功效;从“五火”的具体战法,到“五火”的具体战法的注意事项,均给予了准确的表达,其理论的完整性、可操作性跃然纸上。
在论述火攻中的“因”“具”“日”“燥”等方面,82篇与13篇几乎完全相同,在“火发与外”和“火发与内”方面,82篇明确比13篇更加详细,并 且明确提出了火攻时“握向”这一最为关键的环节,“吾迎而勿背,使敌背而勿迎”。三国的火烧赤壁中,如果孙刘联军没有掌握好“风向”,燃起的大火势必回向 烧着自己而无法将曹军付之一炬,可见在火攻中“握向”的重要性,而这么重要的内容在13篇中竟不能提及。另外,82篇文中的“静而观之”“乱而攻之”“能 拔之拔之,不能则止之”“有能而从之,不能而止之”,从语言风格上,与今本《孙子兵法》13篇甚为相合。
相比之下,13篇就显得十分单薄,单就“火攻战法”而言,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与82篇比较而言,真真切切地一个是“瘦骨嶙峋”、一个是“脑满肠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