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根本教义
此所谓根本教义,顾名思义,乃是佛教教义的基础或原则。佛陀悟道之前的
印度,没有这样的思想,佛教的悟道,便是开发了自有地球的人类历史以来,从
未发现过的真理,这个真理,便是说明宇宙人生的存在及其变迁的原理,明乎其
中的道理之后,便可循著此一道理的轨迹,走向超脱的境界。
所以,当释迦世尊成道之后,最初说出的教法,即是从其大觉智慧之中流露
出来的根本教义。但是,佛陀在世,一共度过了四十多年的传道生涯,在此漫长
的岁月之中,他遇到了各式各样的个人和群众,也经历了好多文化背景和风俗语
言并不相同的环境,为了适应各种不同的对象,便以种种不同的角度和方式,宣
说他的教法。然而,宣说的角度和方式虽有不同,却是为了同一个原则,站在同
一个基础,那便是佛陀的根本教义。
印度宗教的梵天和人类
在佛陀以前的印度宗教,认为宇宙万物均系梵天所生,在祭师阶级的婆罗门,
优势独占的情形下,又将人类的产生,分为四个等级:由梵天的头上生出职业的
宗教师婆罗门族,由肩上生出武士及王者阶级的刹帝利族,由腿上生出农工及商
业阶级的吠舍族,由足上生出奴隶贱民阶级的首陀罗族。此系出于四吠陀(Veda)
中最早出现的梨俱吠陀(Rg-veda)所收的<原人歌>,这也就是说,人类,由于
神的造作,有始以来就是不平等的;人类唯有畏神和敬神,并向神献祭之外,不
可能自行解决任何问题。尤其对于被征服的奴隶阶级,称为「一生族」,他们没
有信奉宗教的权利,被置于神的眷顾之外,当他们死了之后,再没有转生的机会。
至于其他三种阶级,称为「再生族」,同在神的眷顾之下,尚有死后再生的权利;
这种不平等的宗教思想,虽然指出了宇宙的起源和人间的现象,但却无以证明它
的真实性和合理性。
佛陀的教法——四圣谛
佛陀的教法如何呢?不用说,佛陀是经过了印度原有宗教思想的薰染,而再
予以审察的结果,开出了新鲜合理而伟大的智慧之花,那便是以「四圣谛」
(catursatya)——四种转凡夫为圣人的真理。虽然,在这四条真理之中,没有告
诉我们宇宙的起源为何?但却为我们解答了宇宙的存在以及人生的价值问题,更
为我们说明了人生的归向以及达到永恒目的的实践方法。事实上,整个的宇宙,
便是一个无限的存在,我们对于空间的大小和时间的长短,产生出分辨的认识,
乃是由于我们在无限的存在之中,自我局限于有限的存在之故,假如摆脱时间和
空间的范围,当下便进于无限的存在,和整个的宇宙相等。
至于,在此无限的宇宙之中,何以会产生了有限感觉的凡夫众生?这是一个
哲学问题。佛陀对此,没有加以解释,仅谓「法尔如是」,也就是说自然如此的。
因为有了凡夫众生,始有宇宙之存在的感受,故也可说,凡夫众生,并非来自宇
宙的分裂,或所谓上帝的创造,乃是本来就有的,无法追究其起源的;因为宇宙
本身,没有时空的界限,存在于宇宙中的凡夫众生,亦无时空的起点可求,所谓
起迄和来往,仅是凡夫众生的幻觉,不是宇宙本体的真相。所以释迦世尊,不谈
宇宙和人生的创始,并且坚决否认上帝创造世界之说。佛陀只教我们如何从有限
存在的凡夫众生,转变而成无限存在的大解脱者,凡夫众生的忧悲苦恼和生老病
死,均系由于对于种种幻景的贪求、嗔拒、无智慧,故被幻景所左右,以致身陷
于幻景的有限之中。由此可见,我们所感受的有限存在,并非真实的存在,乃是
虚幻的存在。佛陀的教法,便是指点我们:循著一定的方法,从迷幻的有限之中
走出来。具体的说,便是「苦、集、灭、道」的四圣谛法,现在,分别而又一贯
地将之介绍如下:
苦圣谛是佛陀的本体论
苦圣谛,略名「苦谛」(duhkha),上面已说到,观宇宙本来是无限的存在,
也无所谓有什么宇宙本体论的必要,若一涉及宇宙本体观念,便不是无限,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