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菩萨吧 关注:1,004,946贴子:2,641,204
  • 3回复贴,共1

佩戴佛珠的数量佛说校量数珠功德经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1-04-30 22:35回复
    最近身边很多朋友开始佩戴佛珠,对于佛珠的数量,查询了一些资料。
    请众师兄指教
    以下为搜索的内容:
    颗数有1080、108、54、36、42、27、21、18、14颗(以上都是除去母珠后子珠的数量)。
    佛说校量数珠功德经
    大唐天竺三藏宝思惟译
    尔时文殊师利法王子菩萨摩诃萨。为欲利益诸有情故。以大悲心告诸大众言。汝等善听我今演说。受持数珠校量功德获益差别若有诵念诸陀罗尼及佛名者。为欲自利及护他人。速求诸法得成验者。其数珠法应有如是须当受持。若用铁为数珠者。诵掏一遍得福五倍。若用赤铜为数珠者。诵掏一遍得福十倍。若用真珠珊瑚等为数珠者。诵掏一遍得福百倍。若用木槵子为数珠者。诵掏一遍得福千倍。若求往生诸佛净土及天宫者。应受此珠。若用莲子为数珠者。诵掏一遍得福万倍。若用因陀啰佉叉为数珠者。诵掏一遍得福百万倍。若用乌嚧陀啰佉叉为数珠者。诵掏一遍得福千万倍。若用水精为数珠者。诵掏一遍得福万万倍。若菩提子为数珠者。或用掏念或但手持。数诵一遍其福无量。不可算数难可校量。诸善男子其菩提子者。若复有人手持此珠。不能依法念诵佛名及陀罗尼。此善男子但能手持随身。行住坐卧所出言语若善若恶。斯由此人以持菩提子故。得福等同如念诸佛诵咒无异。获福无量。其数珠者。要当须满一百八颗。如其难得或为五十四。或二十七或十四亦皆得用。此即数珠法相差别。诸善男子。以何因缘我今独赞用菩提子获益最胜。诸人善听。我为汝等重说昔因。过去有佛出现于世。在此树下成等正觉。时一外道信邪倒见毁谤三宝。彼有一男忽被非人打杀。外道念言我今邪盛。未审诸佛有何神力。如来既是在此树下成等正觉。若佛是圣树应有感。即将亡子卧着菩提树下。作如是言。佛树若圣我子必苏。以经七日诵念佛名。其子乃得重苏。外道赞言。诸佛神力我未曾见。佛成道树现此希奇。甚大威德难可思议。诸外道等悉舍邪归正发菩提心。信知佛力不可思议。诸人咸号为延命树。以此因缘有其二名。应当知之。我为汝等视其所要。说此语已。佛言善哉善哉文殊师利法王子。如汝所说一无有异。一切大众闻此持珠校量功德。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2楼2011-04-30 22:37
    回复
      转载而已


      4楼2011-04-30 22:49
      回复
             (五)三十六颗
             无确切的含义,通常皆认为是为了便于携带,遂三分一百零八颗成三十六颗,其中蕴含有以小见大的义理,故与一百零八颗相同。
             (六)二十七颗
             表示小乘修行四向四果的二十七贤圣位,即前四向三果的“十八有学”与第四阿罗汉果的“九无学”。
             十八有学:1、随信行,2、随法行,3、信解,4、见至,5、身证,6、家家,7、一间(一种),8、预流向,9、预流果,10、一来向,11、一来果,12、不还向,13、不还果,14、中般涅盘,15、生般涅盘,16、有行般涅盘,17、无行般涅盘,18、上流色究竟。[16]
             九无学:1、退相,2、守相,3、死相,4、住相,5、可进相,6、不坏相,7、不退相,8、慧解脱相,9、俱解脱相。[17]
             (七)二十一颗
             表示十地、十波罗蜜、佛果。“十地”见“五十四颗”一段,“十波罗蜜”见“弟子珠”一段的介绍,兹不赘述。而“佛果”指达到最究竟成佛的果位。
             (八)十八颗
             俗称“十八子”,此中所谓“十八”指的是“十八界”,即六根、六尘、六识。
             六根:1、眼界,2、耳界,3、鼻界,4、舌界,5、身界,6、意界;
             六尘:1、色尘,2、声尘,3、香尘,4、味尘,5、触尘,6、法尘;
             六识:1、眼识,2、耳识,3、鼻识,4、舌识,5、身识,6、意识。[18]
             (九)十四颗
             表示观音菩萨与十方、三世、六道等一切众生同一悲仰,令诸众生获得十四种无畏的功德。十四无畏:
             1、使众生返照自性,获得解脱;
             2、使众生旋转知见,苟遇火难,火不能烧;
             3、使众生旋转观听,虽遇大水所漂,水不能溺;
             4、使众生入于罗刹鬼国,鬼自灭恶;
             5、使众生六根消复,临当被害,刀段段折坏;
             6、菩萨明照十方,使众生不受药叉、诸幽冥所害;
             7、使众生不受虚妄声尘系缚;
             8、使众生行于险路如行坦途,遇贼不受劫;
             9、使性多淫者,不生色念;
             10、使怀忿记恨之人不生瞋恚;
             11、使一切昏钝无善心之人远离痴暗;
             12、使无子众生,欲求男者,令得生男;
             13、使无子众生,欲求女者,即得生女;
             14、使众生持观音名号者,所得福德与恒河沙数无异。[19]


        6楼2011-04-30 22:5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