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心别苑吧 关注:9贴子:811
此楼只放山海经~相关~


IP属地:天津1楼2011-05-11 09:04回复
    《山海经》是先秦古籍,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地理书。它主要记述古代地理、物产、神话、巫术、宗教等,也包括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除此之外,《山海经》还以流水帐方式记载了一些奇怪的事件,对这些事件至今仍然存在较大的争论。最有代表性的神话寓言故事有,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鲧禹治水等。具体成书年代及作者不详。
    


    IP属地:天津2楼2011-05-11 09:05
    回复
      内容
             山海经
      《山海经》全书现存18篇,据说原共22篇 约 31000 字。共藏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5篇、大荒经4篇。《汉书·艺文志》作 13 篇,未把大荒经和海内经计算在内。全书内容,以五藏山经5篇和海外经4篇做为一组;海内经 4 篇作为一组;而大荒经5篇以及书末海内经1篇又作为一组。每组的组织结构,自具首尾,前后贯串,有纲有目。五藏山经的一组,依南、西、北、东、中的方位次序分篇,每篇又分若干节,前一节和后一节又用有关联的语句相承接,使篇节间的关系表现的非常清楚。《山经》主要记载山川地理,动植物和矿物等的分布情况;《 海经》中的《海外经》主要记载海外各国的奇异风貌;《海内经》主要记载海内的神奇事物;《荒经》主要记载了与黄帝、女娲和大禹等有关的许多重要神话资料。     
      该书按照地区不按时间把这些事物一一记录。所记事物大部分由南开始,然后向西,在向北,最后到达大陆(九州)中部。九州四围被东海、西海、南海、北海所包围。 古代中国也一直把《山海经》作历史看待,是中国各代史家的必备参考书,由于该书成书年代久远,连司马迁写《史记》时也认为:“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对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研究,均有价值参考。
      特点
           《山海经》奇书     
      《山海经》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奇书之一。
      它有如下几个特点:     
      第一,《山海经》[1]为述图之书。      刘锡城在《全像山海经图比较》(1)序言中指出:“东晋诗人陶渊明的“流观山海图”(《读山海经13首》)、学者郭璞的“图亦作牛形”和“在畏兽画中”的记载和论述,说明早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代,曾有“山海图”流行于世。而且据说《海经》部分是图在先、文后出,因而“以图叙事”的叙事方式,至少在战国时代就已形成一种文化传统”。马昌仪(2)也认为:“《山海经》的母本可能有图,它(或其中一些主要部分)是一部据图为文(先有图后有文)的书,古图佚失了,文字却流传了下来,这就是我们所见到的《山海经》。” 刘宗迪(3)写道:“《海经》的荒诞色彩和神话色彩,与这本书的特殊来历息息相关,这本书的来历在古代典籍中是独一无二的,简单地讲,这本书是述图之作,也就是说,我们今天看到的《海经》,先有图,后有书,书中的内容是对一幅图画中内容的写照。《山海经》中的文字多静态的刻画,而少动态的叙述,多记空间方位,而少间时间进程,其述图特点可谓一目了然,其实,前人早就注意到了这一点,最早指出这一点的是宋代学者朱熹,但前人在这一点上都有同一个误解,即认为整部《山海经》包括《山经》都是有述图的。实际上,像《山经》那样包罗万象的博物学知识是不可能在图中画出来的,更何况其中还记载了很多动物的声音、习性等等。这些内容又如何能用图画表现出来呢?除非古时候已经有了现在这样的多媒体技术。不过,《海经》所凭借的图画早就佚失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山海经》中都有插图,怪怪奇奇,琳琅满目,那只是后人根据书中的内容想象增补的,与我说的古图完全不是一回事”。
            第二,《山海经》保留了大量远古时期的史料。     
      《山海经》历来被大多数人认为“荒诞不经”。连敢于打破《尚书》束缚,将中国上古史推至炎黄二帝的史学家司马迁都说“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形成这种看法的原因似乎与《山海经》由图到文字的成书过程有关。例如《海外东经》记载“工虫在其北,各有两首。一曰在君子国北”。根据《山海经》先有图后有书的成书过程推测,《山海经图》上在君子国的北方画有一个彩虹的“虹”字,表示该地经常见到彩虹。当时的图像文字应该类似甲骨文的虹字,是彩虹的图像,两端有首(见熊国英著《图示古汉字》)。而后来古人根据《山海经图》著《山海经》时,时间已经过了几百年,而著者并不见得一定是文字学家,这时彩虹的虹字已经成为“工虫”的样子,因此将彩虹描述为工虫,并望文生义将其描述为“各有两首”,使后人无法知道到底叙述的是天边的彩虹呢,还是描写一只有两个头的怪物。所以就连司马迁也说“余不敢言之也”。      第三,《山海经》与东方夷族有关。      金荣权(4)在“帝俊及其神系考略”一文中指出:“帝俊在中国古代神话中是一个谜一般的神性人物,他的事迹既不为正史所载,也不为诸子所传,只见于《山海经》之中,尤其集中反映在“大荒”、“海内”两经之中。究其神系渊源与脉略,显不属于炎帝世系,也不隶属于黄帝世系,是与炎、黄两大神系并存的第三神系”。“关于帝俊在中国古代诸神中的地位,今天众说纷纭,然一般认为帝俊当是上古时代东方民族的祖先神,这种看法是一致的,因为《山海经》记载的帝俊活动地及其子孙之国大多在东方”。      徐旭生(5)说:“帝俊这个人物,在《山海经》里面,可以说是第一显赫的了。


      IP属地:天津3楼2011-05-11 09:06
      回复
        目录
        山海经
        山经     
        第一卷 《南山经》     
        第二卷 《西山经》     
        第三卷 《北山经》     
        第四卷 《东山经》     
        第五卷 《中山经》
        海经     
        第一卷 《海外南经》     
        第二卷 《海外西经》     
        第三卷 《海外北经》     
        第四卷 《海外东经》     
        第五卷 《海内南经》     
        第六卷 《海内西经》     
        第七卷 《海内北经》     
        第八卷 《海内东经》     
        第九卷 《大荒东经》     
        第十卷 《大荒南经》     
        第十一卷 《大荒西经》     
        第十二卷 《大荒北经》     
        第十三卷 《海内经》


        IP属地:天津5楼2011-05-11 09:16
        回复
          地域范围
               《山海经》的地域范围:《南山经》东起浙江舟山群岛,西抵湖南西部,南抵广东南海,包括今浙、赣、闽、粤、湘5省。      《西山经》东起山、陕间黄河,南起陕、甘秦岭山脉,北抵宁夏盐池西北,西北达新疆阿尔金山,《北山经》西起今内蒙、宁夏腾格里沙漠贺兰山,东抵河北太行山东麓,北至内蒙阴山以北。《东山经》包括今山东及苏皖北境。《中山经》为中原豫州河南西南巴蜀一带。《山海经》把巴蜀和中原同列为《中山经》体现了《周易》的西南得朋的华夏民族观念。      也有一说山海经中所述之处很多不在今天的中国境内。


          IP属地:天津6楼2011-05-11 09:20
          回复
            凡鹊山之首,自招摇之山,以至箕尾之山,凡十山,二千九百五十里。其神状皆鸟身而龙首。其祠之礼①:毛用一璋玉瘗(yì)②,糈(xǔ)用稌(tú)米③,一璧稻米,白菅为席④。
                 ①祠:祭祀。②毛:指祭祀所用的毛物,即猪、羊、狗、鸡等家养畜禽。璋:古时一种顶端作斜锐角形的玉器,是在举行朝聘、祭祀、丧葬时使用的礼器之一。瘗:埋葬。③糈:祭神用的精米。稌:稻米也有说是专指糯稻。④菅:茅草的一种,叶片线形,细长,根坚韧,可做刷帚。


            IP属地:天津9楼2011-05-11 10:05
            回复
                 又东三百四十里,曰谐@尧光之山,其阳多玉,其阴多金①。有兽焉,其状如人而彘(zhì)鬣(lié)②,穴居而冬蛰,其名曰猾褢(huái),其音如斫(zhuó)木,见则县有大繇(yáo)③。
                   ①金:这里泛指金属矿物质。以下同此。②鬣:牲畜身上刚硬的毛。③繇:通“徭”。
                   又东三百五十里,曰羽山①,其下多水,其上多雨,无草木,多蝮(fǔ)虫(huǐ)。
                   ①羽山:传说中的上古帝王祝融曾奉黄帝之命,将大禹的父亲鲧杀死在羽山,一说是鲧被帝舜杀死在羽山的,所以,这座山很有名。
                   又东三百七十里,曰瞿(qú)父之山,无草木,多金玉。
                   又东四百里,曰句余之山,无草木,多金玉。
                   又东五百里,曰浮玉之山,北望具区①,东望诸[囱比](pí)。有兽焉,其状如虎而牛尾,其音如吠犬,其名曰彘,是食人。苕水出于其阴,北流注于具区。其中多鮆(zī)鱼②。
                   ①具区:就是现在江苏境内的太湖,②鮆鱼:即鲚鱼,鮤鱼,头生长得很长而狭薄,大的有尺多长。
                   又东五百里,曰成山,四方而三坛,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雘(huò)。[门◎豕](zhuō)水出焉,而南流注于虖(hū)勺(shuò)。其中多黄金。
                   又东五百里,曰会(guì)稽(jì)之山,四方,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砆(fū)石①。勺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湨(jué)。
                   ①砆石:即碔砆,一种似玉的美石。
                   又东五百里,曰夷山,无草木,多沙石。湨(jué)水出焉,而南流注于列涂。
                   又东五百里,曰仆勾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草木,无鸟兽,无水。
                   又东五百里,曰咸阴之山,无草木,无水。
                   又东四百里,曰洵(xún)山,其阳多金,其阴多玉。有兽焉,其状如羊而无口,不可杀也①,其名曰[羊患](huān)。洵水出焉,而南流注于阏(é)之泽,其中多芘(zǐ)蠃(luó)②。
                   ①不可杀:这里杀是死的意思。不可杀就是不能死,意思是这种兽即使不吃东西也不能使它死去。②茈蠃:茈通“紫”。蠃通“螺”。茈蠃就是紫颜色的螺。
                   又东四百里,曰虖(hū)勺(shuò)之山,其上多梓枏(nán)①,其下多荆杞(qǐ)②。滂(pāng)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海。
                   ①梓:梓树,落叶乔木,生长较快。木材轻软,耐朽,供建筑及制家具、乐器等用。枏:即楠木树,常绿乔木,叶质厚,花小,核果小球形。木材富于香气,是建筑和制造器具的上等材料。②荆:即牡荆,落叶灌木,小枝方形,叶对生,掌状复叶。果实称为黄荆子,可供药用。杞:即枸妃,落叶小灌木,夏季开淡紫色花。果实是红色的,叫枸杞子,药用价值很大。
                   又东五百里,曰区吴之山,无草木,多沙石。鹿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滂水。
                   又东五百里,曰鹿吴之山,上无草木,多金石。泽更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滂水。水有兽焉,名曰蛊雕,其状如雕而有角,其音如婴儿之音,是食人。
                   东五百里,曰漆吴之山,无草木,多博石,无玉。处于东海,望丘山,其光载出载入,是惟日次①。
                   ①次:停歇。
                   凡南次二经之首,自柜山至于漆吴之山,凡十七山,七千二百里。其神状皆龙身而鸟首。其祠:毛用一璧瘗(yì)①,糈(xǔ)用稌(tú)。
              


              IP属地:天津12楼2011-05-11 10:33
              回复
                凡西经之首,自钱来之山至于騩(guī)山,凡十九山,二千九百五十七里。华山冢也,其祠之礼:太牢①。羭(yú)山神也,祠之用烛,斋百日以百牺②,瘗(yì)用百瑜(yú)③,汤其酒百樽④,婴以百珪(guī)百璧⑤。其余十七山之属,皆毛牷(quán)用一羊祠之⑥。烛者,百草之未灰,白席采等纯之。
                     ①太牢:古人进行祭祀活动时,祭品所用牛、羊、猪三牲全备为太牢。②斋:古人在祭祀前或举行典礼前清洁身体以示庄敬。牺:古代祭祀时用的纯色的牲。牲是供祭祀用的整体的家畜。③瑜:美玉。④汤:通“烫”。⑤婴:据学者研究,婴是用玉器祭祀神的专称。珪:同“圭”,一种玉器,长条形,上端作三角状,是古时朝聘、祭祀、丧葬所用的礼器之一。⑥毛牷:指祀神所用毛物牲畜是整体全具的。
                     西次二经之首,曰钤(qián)山,其上多铜,其下多玉,其木多杻橿。
                     西二百里,曰泰冒之山,其阳多金,其阴多铁。洛水出焉,东流注于河①,其中多藻玉②。多白蛇。
                     ①河:古人单称“河”或“河水”而不贯以名者,则大多是专指黄河,这里即指黄河。但本书记述山川水流的方位走向都不甚确实,所述黄河也不例外,再加上黄河在古时屡次改道,所以,和今天所看到的黄河不尽一致。现在译“河”或“河水”为“黄河”,只是为了使译文醒目而有别于其它河流。以下同此。②藻玉:带有色彩纹理的美玉。
                     又西一百七十里,曰数历之山,其上多黄金,其下多银,其木多杻橿,其鸟多鹦[母鸟](móu)。楚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渭,其中多白珠。
                     又西北五十里,曰高山,其上多银,其下多青碧、雄黄①,其木多棕,其草多竹②。泾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渭,其中多磬石、青碧。
                     ①青碧:青绿色的美玉。雄黄:也叫鸡冠石,是一种矿物,古人常用作解毒、杀虫的药物。②竹:这里指低矮而丛生的小竹子,所以被当作草。
                     西南三百里,曰女床之山,其阳多赤铜,其阴多石涅(niè)①,其兽多虎、豹、犀、兕。有鸟焉,其状如翟(dí)而五采文②,名曰鸾鸟③,见则天下安宁。
                     ①石涅:据古人讲,就是石墨,古时用作黑色染料,也可以画眉和写字。②翟:一种有很长尾巴的野鸡,形体也比一般的野鸡要大些。③鸾鸟:传说中的一种鸟,属于凤凰一类。
                     又西二百里,曰龙首之山,其阳多黄金,其阴多铁。苕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泾水,其中多美玉。
                     又西二百里,曰鹿台之山,其上多白玉,其下多银,其兽多[牛乍](zuó)牛、羬(xián)羊、白豪①。有鸟焉,其状如雄鸡而人面,名曰凫(fú)徯(xī),其鸣自叫也,见则有兵②。
                     ①白豪:长着白毛的豪猪。②兵:军事,战斗。
                     西南二百里,曰鸟危之山,其阳多磬石,其阴多檀(tán)楮(chǔ)①,其中多女床②。鸟危之水出焉,西流注于赤水,其中多丹粟。
                     ①檀:檀树,木材极香,可作器具。楮:即构树,长得很高大,皮可以制做桑皮纸。②女床:据古人说是女肠草。
                     又西四百里,曰小次之山,其上多白玉,其下多赤铜。有兽焉,其状如猿,而白首赤足,名曰朱厌,见则大兵。
                     又西三百里,曰大次之山,其阳多垩(é),①其阴多碧,其兽多[牛乍](zuó)牛、麢(líng)羊。
                     又西四百里,曰熏吴之山,无草木,多金玉。
                     又西四百里,曰厎(zhǐ)阳之山,其木多[木稷-禾](jì)、枏、豫章①,其兽多犀、兕、虎、犳(zhuó)、[牛乍](zuó)牛②。
                     ①[木稷-禾]:即水松,有刺,木头纹理很细。豫章:古人说就是樟树,也叫香樟,常绿乔木,有樟脑香气。古代还有一种说法,认为二树在幼小时不可辨知而被人看作一种树木,其实,豫就是枕木,章就是樟木,生长到七年以后,枕、章才能分别。②犳:据古人讲是一种身上有豹子斑纹的野兽。
                     又西二百五十里,曰众兽之山,其上多[王雩](yǔ)琈(fú)之玉,其下多檀楮,多黄金,其兽多犀、兕。
                     又西五百里,曰皇人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雄黄①。皇水出焉,西流注于赤水,其中多丹粟。
                     又西三百里,曰中皇之山,其上多黄金,其下多蕙、棠(táng)①。
                     ①棠:这里指棠梨树,结的果实似梨而小点,可以吃,味道甜酸。
                     又西三百五十里,曰西皇之山,其阳多金,其阴多铁,其兽多麋(mí)、鹿、麋牛①。
                     ①麋:即麋鹿,毛色淡褐,背部较浓,腹部较浅,而雄性有角。因它的角像鹿角又不像,头像马头又不像,身子像驴身又不像,蹄子像牛蹄又不像,所以古人又称作“四不像”。
                     又西三百五十里,曰莱山,其木多檀楮,其鸟多罗罗,是食人。 


                IP属地:天津16楼2011-05-11 10:42
                回复
                  又北百八十里,曰单张之山,其上无草木。有兽焉,其状如豹而长尾,人首而牛耳,一目,名曰诸犍,善咤①,行则衔其尾,居则蟠其尾②。有鸟焉,其状如雉,而文首、白翼、黄足,名曰白鵺(yé),食之已嗌(yì)痛③,可以已痸(zhì)④。栎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杠水。
                       ①咤:怒声。这里是大声吼叫的意思。②蟠:盘曲而伏。③嗌:咽喉。④痸:痴病,疯癫病。
                       又北三百二十里,曰灌题之山,其上多樗柘①(zhé),其下多流沙,多砥。有兽焉,其状如牛而白尾,其音如訆(jiào)②,名曰那父。有鸟焉,其状如雌雉而人面,见人则跃,名曰竦(sǔ)斯,其鸣自呼也。匠韩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泑泽,其中多磁石③。
                       ①柘:柘树,也叫黄桑,奴柘。落叶灌木,叶子可以喂蚕,果子可以食用,树皮可以造纸。②訆:同“叫”。大呼。③磁石:也作“慈石”,一种天然矿石,具有吸引铁、镍、钴等金属物质的属性。俗称吸铁石,今称磁铁石。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就是利用磁石制做成的。
                       又北二百里,曰潘侯之山,其上多松柏,其下多榛(zhēn)楛(hǔ),其阳多玉,其阴多铁。有兽焉,其状如牛,而四节生毛,名曰旄牛。边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栎泽。
                       又北二百三十里,曰小咸之山,无草木,冬夏有雪。
                       北二百八十里,曰大咸之山,无草木,其下多玉。是山也,四方,不可以上。有蛇名曰长蛇①,其毛如彘豪,其音如鼓柝(tuō)②。
                       ①长蛇:传说有几十丈长,能把鹿、象等动物吞入腹中。②鼓:击物作声。柝:是古代巡夜人在报时间时所敲击的一种木梆子。
                       又北三百二十里,曰敦薨(hōng)之山,其上多棕、枏,其下多茈草。敦薨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泑泽。出于昆仑之东北隅,实惟河原。其中多赤鲑(guī)①。其兽多兕、旄牛,其鸟多鸤鸠②。
                       ①赤鲑:身体呈流线型,有小圆鳞,口大而斜,锥状牙齿,是一种冷水性的经济鱼类。②鸤鸠:即尸鸠,也就是布谷鸟。
                       又北二百里,曰少咸之山,无草木,多青碧。有兽焉,其状如牛,而赤身、人面、马足,名曰窫(zhá)窳(yǔ),其音如婴儿,是食人。敦水出焉,东流注于雁门之水,其中多[鱼市][鱼市](péi)之鱼①,食之杀人。
                       ①[鱼市][鱼市]:据古人说就是江豚,黑色,大小如同一百斤重的猪。
                       又北二百里,曰狱法之山。瀤(huái)泽之出焉,而东北流注于泰泽。其中多[鱼巢](zǎo)鱼,其状如鲤而鸡足,食之已疣。有兽焉,其状如犬而人面,善投,见人则笑,其名山[犭军](hún),其行如风,见则天下大风。
                       又北二百里,曰北岳之山,多枳棘刚木①。有兽焉,其状如牛,而四角、人目、彘耳,其名曰诸怀,其音如鸣雁,是食人。诸怀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嚻水,其中多鮨(yì)鱼,鱼身而犬首,其音如婴儿,食之已狂②。
                       ①枳棘:枳木和棘木,两种矮小的树。枳木像橘树而小一些,叶子上长满刺。春天开白花,秋天成果实,果子小而味道酸,不能吃,可入药。棘木就是丛生的小枣树,即酸枣树,枝叶上长满了刺。刚木:指木质坚硬的树,即檀木材、柘树之类。②狂:本义是说狗发疯。后来也指人的神经错乱,精神失常。
                       又北百八十里,曰浑夕之山,无草木,多铜玉。嚻水出焉,而西北流注于海。有蛇一首两身,名曰肥遗,见则其国大旱。
                       又北五十里,曰北单之山,无草木,多葱韭。
                       又北百里,曰罴差之山,无草木,多马①。
                       ①马:指一种野马,与一般的马相似而个头小一些。
                       又北百八十里,曰北鲜之山,是多马。鲜水出焉,而西北流注于涂吾之水。
                       又北百七十里,曰堤(tí)山,多马。有兽焉,其状如豹而文首,名曰狕(yāo)。堤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泰泽,其中多龙龟①。
                       ①龙龟:也有把龙龟看作是一种动物的,即龙种龟身的吉吊。 


                  IP属地:天津22楼2011-05-11 10:51
                  回复
                    又北百二十里,曰松山。阳水出焉,东北流注于河。
                         又北百二十里,曰敦与之山,其上无草木,有金玉。溹(suǒ)水出于其阳,而东流注于泰陆之水;泜(dǐ)水出于其阴,而东流注于彭水;槐水出焉,而东流注泜泽。
                         又北百七十里,曰柘山,其阳有金玉,其阴有铁。历聚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洧水。
                         又北三百里,曰维龙之山,其上有碧玉,其阳有金,其阴有铁。肥水出焉,而东流注于皋泽,其中多礨(lěi)石①。敞铁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大泽。
                         ①礨石:礨的本义是地势突然高出的样子。礨石在这里指河道中的大石头高出水面许多,显得突兀。
                         又北百八十里,曰白马之山,其阳多石玉,其阴多铁,多赤铜。木马之水出焉,而东北流注于虖(hū)沱(tuó)。
                         又北二百里,曰空桑之山,无草木,冬夏有雪。空桑之水出焉,东流注于虖沱。
                         又北三百里,曰泰戏之山,无草木,多金玉。有兽焉,其状如羊,一角一目,目在耳后,其名曰[羊东][羊东](dòng),其鸣自訆。虖沱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溇(lóu)水。液女之水出于其阳,南流注于沁水。
                         又北三百里,曰石山,多藏金玉。濩濩(huò)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虖沱;鲜于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虖沱。
                         又北二百里,曰童戎之山。皋涂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溇液水。
                         又北三百里,曰高是之山。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虖沱。其木多棕,其草多条。滱(kòu)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又北三百里,曰陆山,多美玉。[炎阝]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
                         又北二百里,曰沂(qí)山。般(pán)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
                         北百二十里,曰燕山,多婴石①。燕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①婴石:一种像玉一样的带有彩色条纹的漂亮石头。
                         又北山行五百里,水行五百里,至于饶山。是无草木,多瑶、碧,其兽多橐(tuó)橐①,其鸟多鹠(liú)②。历虢(guó)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其中有师鱼③,食之杀人。
                         ①橐駞:就是骆驼。②鹠:即鸺鹠,也叫做横纹小鸮,头和颈侧及翼上覆羽暗褐色,密布棕白色狭横斑。③师鱼:即鲵鱼,就是前面所说的人鱼。
                         又北四百里,曰乾(gān)山,无草木,其阳有金玉,其阴有铁,而无水。有兽焉,其状如牛而三足,其名曰(獂)〔豲〕(huán)其鸣自詨。
                         又北五百里,曰伦山。伦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有兽焉,其状如麋,其川在尾上①,其名曰罴。
                         ①州:古人注“州”为“窍”。上窍谓耳目鼻口,下窍谓前阴后阴。这里的窍是指后阴而言,就是肛门的意思。
                         又北五百里,曰碣石之山。绳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其中多蒲夷之鱼①。其上有玉,其下多青碧。
                         ①蒲夷之鱼:古人认为就是冉遗鱼,它的形体似蛇,有六只脚,眼睛像马的眼睛,人吃了它的肉就不会做恶梦。
                         又北水行五百里,至于雁门之山,无草木。
                         又北水行四百里,至于泰泽。其中有山焉,曰帝都之山,广员百里,无草木,有金玉。
                         又北五百里,曰錞于毋(wú)逢之山,北望鸡号之山,其风如[风力/力力](lì)①。西望幽都之山,浴水出焉。是有大蛇,赤首白身,其音如牛,见则其邑大旱。
                         ①[风力/力力]:急风的样子。 


                    IP属地:天津26楼2011-05-11 11:02
                    回复
                      凡北次三经之首,自太行之山以至于无逢之山①,凡四十六山,万二千三百五十里。其神状皆马身而人面者廿(niàn)神②。其祠之:皆用一藻茝(zhǐ)瘗之③。其十四神状皆彘身而载玉④。其祠之:皆玉,不瘗。其十神状皆彘身而八足蛇尾。其祠之:皆用一璧瘗之。大凡四十四神,皆用稌(tú)糈米祠之。此皆不火食。
                           ①无逢之山:即上文所说的錞于毋逢山。②廿:二十。③藻:聚藻,一种香草。茝:香草,属于兰草之类。④载:通“戴”。
                      右北经之山志,凡八十七山,二万三千二百三十里。
                      


                      IP属地:天津27楼2011-05-11 11:03
                      回复
                        中次五经薄山之首,曰苟(床)[林]之山,无草木,多怪石。
                             东三百里,曰首山,其阴多榖、柞(zuò)①,其草多[艹/术](zhú)、芫②。其阳多[王雩]琈之玉,木多槐。其阴有谷,曰机谷,多[鸟犬](dì)鸟,其状如枭而三目,有耳,其音如(录)[鹿],食之已垫③。
                             ①柞:柞树,也叫蒙子树、凿刺树、冬青,常绿灌木,初秋开花,雌雄异株,花小,黄白色,浆果小球形,黑色。②[艹/术]:即山蓟,是一种可作药用的草,又分为苍[艹/术]、白[艹/术]二种。苍术是多年生直立草本植物,可以入药。白术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状茎可以入药。芫:即芫华,其实是落叶灌木,因树形矮小,被看作草。花可以药用,根可以毒死鱼。③垫:一种因低下潮温而引发的疾病。
                             又东三百里,曰县[属刂](zhū)之山,无草木,多文石。
                             又东三百里,曰葱聋之山,无草木,多[广夆](bàng)石①。
                             ①[广夆]石:即玤石,是次于玉石一等的石头。
                             东北五百里,曰条谷之山,其木多槐桐,其草多芍药、亹(mén)冬①。
                             ①芍药:多年生草本植物,初夏开花,与牡丹花相似,可供观赏,而根茎可以入药。亹冬:俗作门冬,有两种,一是麦门冬,也叫沿阶草,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须根常膨大成纺锤形,可以作药用;二是天门冬,也叫天冬草,多年生攀援草本植物,地下有簇生纺锤形肉质块根,可以作药用。
                             又北十里,曰超山,其阴多苍玉,其阳有井①,冬有水而夏竭。
                             ①井:井是人工开挖的,泉是自然形成的,而本书记述的山之所有皆为自然事物,所以,这里的井当是指泉眼下陷而低于地面的水泉,形似水井,故称。
                             又东五百里,曰成侯之山,其上多櫄(chūn)木①,其草多(芃)[艽](jiāo)②。
                             ①櫄木:据古人说,这种树与高大的臭椿树相似,树干可以作车辕。②艽:就是秦艽,一种可作药用的草。
                             又东五百里,曰朝歌之山,谷多美垩(è)。
                             又东五百里,曰槐山,谷多金锡①。
                             ①锡:这里指天然锡矿石,而非提炼的纯锡。以下同此。
                             又东十里,曰历山,其木多槐,其阳多玉。
                             又东十里,曰尸山,多苍玉,其兽多麖(jīng)①。尸水出焉,南流注于洛水,其中多美玉。
                             ①麖:鹿的一种,体型较大。
                             又东十里,曰良余之山,其上多榖柞,无石。余水出于其阴,而北流注于河;乳水出于其阳,而东南流注于洛。
                             又东南十里,曰蛊尾之山,多砺石、赤铜。龙余之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洛。
                             又东北二十里,曰升山,其木多榖、柞、棘,其草多薯藇(yǔ)蕙①,多寇脱②。黄酸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其中多璇(xuán)玉③。
                             ①薯藇:也叫山药。它的块茎不仅可以食用,并且可作药用。蕙:一种香草。②寇脱:古人说是一种生长在南方的草,有一丈多高,叶子与荷叶相似,茎中有瓤,纯白色。③璇玉:古人说是质料成色比玉差一点的玉石。
                             又东二十里,曰阳虚之山,多金,临于玄扈之水。
                             凡薄山之首,自苟林之山至于阳虚之山,凡十六山,二千九百八十二里。升山,冢也,其祠礼:太牢,婴用吉玉。首山[鬼申](shén)也①,其祠用稌、黑牺太牢之具、蘖(nié)酿②;干儛③,置鼓;婴用一璧。尸水,合天也,肥牲祠之;用一黑犬于上,用一雌鸡于下,刉(jī)一牝羊④,献血。婴用吉玉,采之,飨之。
                             ①[鬼申]:神灵。②蘖酿:蘖,酒曲,酿酒用的发酵剂。蘖酿就是用酒曲酿造的醴(lǐ)酒。这里泛指美酒。③干儛:古代在举行祭祀活动时跳的一种舞蹈。干,即盾牌,是古代一种防御性兵器。儛,同“舞”。干儛就是手拿盾牌起舞,表示庄严隆重。④刉:亦作“刏”。划破,割。 


                        IP属地:天津36楼2011-05-11 11:18
                        回复
                          中次六经缟(gǎo)羝(dí)山之首,曰平逢之山,南望伊洛,东望谷城之山,无草木,无水,多沙石。有神焉,其状如人而二首,名曰骄虫,是为螫虫①,实惟蜂、蜜之庐②。其祠之,用一雄鸡,禳而勿杀③。
                               ①螫虫:指一切身上长有毒刺能伤人的昆虫。②蜜:也是一种蜂。③禳:祭祀祈祷神灵以求消除灾害。
                               西十里,曰缟羝之山,无草木,多金玉。
                               又西十里,曰廆(guī)山,多[王雩]琈之玉。其阴有谷焉,名曰雚(guàn)谷,其木多柳、楮,其中有鸟焉,状如山鸡而长尾,赤如丹火而青喙,名曰鸰(líng)[要鸟](yào),其鸣自呼,服之不眯。交觞(shāng)之水出于其阳,而南流注于洛;俞随之水出于其阴,而北流注于谷水。
                               又西三十里,曰瞻诸之山,其阳多金,其阴多文石。[氵射](xié)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洛;少水出其阴,而东流注于谷水。
                               又西三十里,曰娄涿(zhuō)之山,无草木,多金玉。瞻水出于其阳,而东流注于洛;陂(bēi)水出于其阴,而北流注于谷水,其中多茈石、文石。
                               又西四十里,曰白石之山。惠水出于其阳,而南流注于洛,其中多水玉。涧水出于其阴,西北流注于谷水,其中多麋(méi)石、栌丹①。
                               ①麋石:麋,通“眉”,眉毛。麋石即画眉石,一种可以描饰眉毛的矿石。栌丹:栌,通“卢”。卢是黑色的意思。卢丹即黑丹沙,一种黑色矿物。
                               又西五十里,曰谷山,其上多榖,其下多桑。爽水出焉,而西北流注于谷水,其中多碧绿①。
                               ①碧绿:据学者研究,可能指现在所说的孔雀石,色彩艳丽,可以制做装饰品和绿色涂料。
                               又西七十二里,曰密山,其阳多玉,其阴多铁。豪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洛,其中多旋龟,其状鸟首而鳖尾,其音如判木。无草木。
                               又西百里,曰长石之山,无草木,多金玉。其西有谷焉,名曰共谷,多竹。共水出焉,西南流注于洛,其中多鸣石①。
                               ①鸣石:古人说是一种青色玉石,撞击后发出巨大鸣响,七八里以外都能听到,属于能制做乐器的磬石之类。
                               又西一百四十里,曰傅山,无草木,多瑶、碧。厌染之水出于其阳,而南流注于洛,其中多人鱼。其西有林焉,名曰墦(fān)。谷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洛,其中多珚(yān)玉①。
                               ①珚玉:玉的一种。
                               又西五十里,曰橐(tuō)山,其木多樗,多[木备-亻](béi)木①,其阳多金玉,其阴多铁,多萧②。橐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其中多修辟之鱼,状如黾(měng)而白喙③,其音如鸱(chī),食之已白癣。
                               ①[木备-亻]木:古人说这种树在七、八月间吐穗,穗成熟后,像似有盐粉沾在上面。②萧:蒿草的一种。③黾:青蛙的一种。
                               又西九十里,日常烝(zhēng)之山,无草木,多垩。潐(qiáo)水出焉,而东北流注于河,其中多苍玉。菑(zī)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
                               又西九十里,曰夸父之山,其木多棕枏,多竹箭,其兽多[牛乍]牛、羬羊,其鸟多鷩(biē),其阳多玉,其阴多铁。其北有林焉,名曰桃林,是广员三百里,其中多马。湖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其中多珚玉。
                               又西九十里,曰阳华之山,其阳多金玉,其阴多青、雄黄,其草多薯藇,多苦辛,其状如橚(xiāo)①,其实如瓜,其味酸甘,食之已疟。杨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洛。其中多人鱼。门水出焉,而东北流注于河,其中多玄[石肃](sǔ)。[糹昔](jí)姑之水出于其阴,而东流注于门水,其上多铜。门水(出)[至]于河,七百九十里入雒(luò)水。
                          


                          IP属地:天津37楼2011-05-11 11:20
                          回复

                                 ①橚:同“楸”。楸树是落叶乔木,树形高大,树干端直。夏季开花,子实可作药用,主治热毒及各种疮疥。
                                 凡缟羝山之首,自平逢之山至于阳华之山,凡十四山,七百九十里。岳在其中①,以六月祭之,如诸岳之祠法,则天下安宁。
                                 ①岳:高大的山。
                                 中次七经苦山之首,曰休与之山。其上有石焉,名曰帝台之棋①,五色而文,其状如鹑卵。帝台之石,所以祷百神者也,服之不蛊。有草焉,其状如蓍(shì)②,赤叶而本丛生,名曰夙条,可以为簳(gǎn)③。
                                 ①帝台:神人之名。棋:指博棋,古时一种游戏用具。②蓍:蓍草,又叫锯齿草,蚰蜒草,多年生直立草本植物,叶互生,长线状披针形。古人取蓍草的茎作占筮之用。③簳:小竹子,可以做箭杆。
                                 东三百里,曰鼓钟之山,帝台之所以觞(shāng)百神也①。有草焉,方茎而黄华,员叶而三成②,其名曰焉酸,可以为毒③。其上多砺,其下多砥。
                                 ①觞:向人敬酒或自饮。这里指设酒席招待。②成:重,层。③为毒:除去毒性物质。
                                 又东二百里,曰姑媱(yáo)之山。帝女死焉,其名曰女尸,化为[蘨-系](yáo)草,其叶胥(xū)成①,其华黄,其实如菟丘②,服之媚于人③。
                                 ①胥:相与,皆。②菟丘:即菟丝子,一年生缠绕寄生草本植物,茎细柔,呈丝状,橙黄色,夏秋开花,花细小,白色,果实扁球形。③媚于人:这里指女子以美色讨人欢心。媚是喜爱的意思。
                                 又东二十里,曰苦山。有兽焉,名曰山膏,其状如(逐)[豚],赤若丹火,善詈(lì)①。其上有木焉,名曰黄棘,黄华而员叶,其实如兰,服之不字②。有草焉,员叶而无茎,赤华而不实,名曰无条③,服之不瘿。
                                 ①詈:骂,责骂。②字:怀孕,生育。③无条:与上文所述无条草的形状不一样,属同名异物。
                                 又东二十七里,曰堵山,神天愚居之,是多怪风雨。其上有木焉,名曰天匾(biān),方茎而葵状,服者不瘿(yē)①。
                                 ①瘿:食物塞住咽喉。
                                 又东五十二里,曰放皋之山。明水出焉,南流注于伊水,其中多苍玉。有木焉,其叶如槐,黄华而不实,其名曰蒙木,服之不惑。有兽焉,其状如蜂,枝尾而反舌,善呼,其名曰文文。
                                 又东五十七里,曰大[非/古](kǔ)之山,多[王雩]琈之玉,多麋玉①。有草焉,其状叶如榆,方茎而苍伤②,其名曰牛伤③,其根苍文,服者不厥④,可以御兵。其阳狂水出焉,西南流注于伊水,其中多三足龟,食者无大疾,可以已肿。
                                 ①麋玉:据古人说,可能就是瑂玉,一种像玉的石头。②苍伤:就是苍刺,即青色的棘刺。③牛伤:如同说牛棘。④厥:古代中医学上指昏厥或手脚逆冷的病症,即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手脚僵硬冰冷。
                                 又东七十里,曰半石之山。其上有草焉,生而秀①,其高丈余,赤叶赤华,华而不实,其名曰嘉荣,服之者不[畏]霆②。来需之水出于其阳,而西流注于伊水,其中多鯩(lún)鱼,黑文,其状如鲋,食者不睡。合水出于其阴,而北流注于洛,多(téng)鱼③,状如鳜(guì)④,居逵(kuí)⑤,苍文赤尾,食者不痈,可以为瘘(1òu)⑥。
                                 ①秀:草类植物结实。这里指不开花就先结出果实。②霆:响声又震人又迅疾的雷。③鱼:也叫瞻星鱼,体粗壮,亚圆筒形,后部侧扁,有粗糙骨板。④鳜:鳜鱼,也叫鯚花鱼、桂鱼,体侧扁,背部隆起,青黄色,有不规则黑色斑纹,口大,下颔突出,鳞小,圆形。⑤逵:四通八达的大路。这里指水底相互贯通着的洞穴。⑥瘘:人的脖子上生疮,长时间不愈,常常流脓水,还生出蛆虫,古时把这种病状称作瘘。
                            


                            IP属地:天津38楼2011-05-11 11:20
                            回复

                                   又东五十里,曰少室之山,百草木成囷(qūn)①。其上有木焉,其名曰帝休,叶状如杨,其枝五衢(qú)②,黄华黑实,服者不怒。其上多玉,其下多铁。休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洛,其中多[鱼帝](tì)鱼,状如([执/皿])[盩zhòu]蜼(wěi)而长距③,足白而对,食者无蛊疾,可以御兵。
                                   ①囷:圆形谷仓。②衢:交错歧出的样子。③盩蜼:据古人说是一种与猕猴相似的野兽。
                                   又东三十里,曰泰室之山。其上有木焉,叶状如梨而赤理,其名曰栯(yū)木,服者不妒。有草焉,其状如[艹/术](zhú),白华黑实,泽如蘡(yīng)薁(yǔ)①,其名曰[蘨-系]草②,服之不昧③。上多美石。
                                   ①蘡薁:一种藤本植物,俗称野葡萄。夏季开花,果实黑色,可以酿酒,也可入药。②[蘨-系]草:与上文所述[蘨-系]草的形状不一样,当是同名异物。③昧:昏暗。引申为眼目不明。
                                   又北三十里,曰讲山,其上多玉,多柘(zhé)、多柏。有木焉,名曰帝屋,叶状如椒①,反伤赤实②,可以御凶。
                                   ①椒:有三种,一种是木本植物,即花椒;一种是藤本植物,即胡椒;一种是蔬类植物。这里指花椒,枝干有针刺,叶子坚而滑泽,果实红色,种子黑色,可以入药,也可调味。②反伤:指倒生的刺。
                                   又北三十里,曰婴梁之山,上多苍玉,錞于玄石①。
                                   ①錞:依附。
                                   又东三十里,曰浮戏之山。有木焉,叶状如樗而赤实,名曰亢木,食之不蛊。汜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其东有谷,因名曰蛇谷,上多少辛①。
                                   ①少辛:即细辛,一种药草。
                                   又东四十里,曰少陉(xīng)之山。有草焉,名曰[艹/冈](gāng)草,叶状如葵,而赤茎白华,实如蘡(yīng)薁(yǔ),食之不愚。器难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役水。
                                   又东南十里,曰太山。有草焉,名曰梨,其叶状如(荻)[萩:qiū]而赤华①,可以已疽。太水出于其阳,而东南流注于役水;承水出于其阴,而东北流注于役[水]。
                                   ①萩:一种蒿类植物,叶子是白色,像艾蒿却分杈多,茎干尤其高大,约有一丈余。
                                   又东二十里,曰末山,上多赤金。末水出焉,北流注于役[水]。
                                   又东二十五里,曰役山,上多白金,多铁。役水出焉,北注于河。
                                   又东三十五里,曰敏山。上有木焉,其状如荆,白华而赤实,名曰蓟(jì)柏,服者不寒。其阳多[王雩]琈之玉。
                                   又东三十里,曰大騩(guī)之山,其阴多铁、美玉、青垩。有草焉,其状如蓍(shī)而毛,青华而白实,其名曰榖,服之不夭,可以为腹病。
                              


                              IP属地:天津39楼2011-05-11 11:2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