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吧 关注:2,552贴子:18,473

【契丹】风云辽代之游牧民族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1-05-22 13:00回复

    契丹统治者十分重视畜牧业的发展,早在辽太祖时,就设立专门管理群牧的机构。所谓群牧,就是选择最好的草原建立国有的牧场,由政府设官统一管理。
         这幅《游牧生活住地小景》绘于内蒙古自治区昭乌达盟什克腾旗二八地辽代石棺内壁。在画面右侧有棵高大的树,四只天鹅展翅从四方扑向花朵。树旁横排3个毡帐,半圆形顶,有皮绳拴缚,其形状与今日的蒙古包很相似。左侧有3辆毡车,长辕、高轮、有毡棚,辕有木架支撑。车旁地上趴一小犬。车侧有4个契丹装束的人物。髡(kūn)发,身着短衣,脚穿黑毡靴,各背(bēi)一小口细颈似水皮囊形的壶。人前又有一猎犬。从自然景观看,画面为契丹人夏季草原“营盘”的生活写真。“营盘”是借用现代牧区的俗称,即住地、帐房之意。草原上的牧民每年迁牧两次。一次在开春之后,移到水草丰盛的地区,称“夏营盘”;一次在入冬之际,迁到沙窝或山岗下处可避风寒的地方,称“冬营盘”。
    


    2楼2011-05-22 13:02
    回复

      这幅《草原放牧图》绘于克什克腾旗二八地辽墓内壁。画长215厘米。画面由马、牛、羊组成的牧群,走在最前的是两匹鞍马,彩色鞍辔(pèi);鞍马之后是四匹散马,其中一匹黑花马,三匹白马;马后是牛群和羊群。牧人着典型的契丹装束,身着开襟大衣,腰系带,脚穿靴,手执牧鞭。画面的背景是远山,近路,一派浓浓的北方草原生活气息。
      


      3楼2011-05-22 13:03
      回复

        马具装配示意图
        (1)络头 (2)衔、镳 (3)缰   (4)胸带(攀胸) (5)马镫 (6)马鞍
        (7)障泥    (8)   蹀躞带   (9)鞧带
             内蒙古哲里木盟陈国公主墓墓道所绘牵马图中的马具装备很具代表性,该墓随葬2套共18副马具,据此可绘制出较为完整的马具装备图。契丹贵族的鞍具极讲究。鞍桥,有银质、有银鎏金(或錾金花);蹬有银、铜、铁鎏银、铁等不同质地。陈国公主墓2套马具有络头、衔镳(biāo)、缰、胸带(也叫攀胸)、鞍、鞯(jiān)(障泥)、蹬、蹀(dié)躞(xiè)带、鞧(qiū)带等。均用银片制,铁蹬也镀银;鞍上所錾的对称的龙、凤处所刻图案均鎏金。羁(jī)、鞧(qiū)、辔(pèi)上钉缀立雕白玉质的动物形饰件,障泥上绘出灵禽神兽和云纹。
        


        4楼2011-05-22 13:04
        回复

             这副包银木马鞍是在陈国公主墓出土的。鞍胎木质,鞍外侧均镶包着用薄银片打制的银饰,鞍饰薄银片外贴金凤纹和云纹,贴金已部分脱落。前桥银饰呈拱形,包于木鞍上,饰双凤纹和云纹,边缘饰云纹。后桥银饰呈八字形,亦包于木鞍上,纹饰与前桥相同。
          


          5楼2011-05-22 13:05
          回复

            陈国公主墓出土的这副鎏金银质鞍桥。马鞍上的6件桥饰。木质部分已腐朽。桥饰上錾刻精美花纹,有展翅的鸟40只,周围衬以卷草纹,以鱼子纹为地


            6楼2011-05-22 13:05
            回复

              陈国公主墓出土的镶玉银胸带和铁质鎏金马蹬。镶玉银胸带1副24件,环形,由2条长银带和2条短银带连成。上有鎏金铜带扣2件。2条小带一端各套马蹬带1条,带下垂挂马蹬。长、短带上有马形和狻(suān)猊(ní)形玉饰若干件。
              


              7楼2011-05-22 13:06
              回复

                   这组铜质鎏金马具辔饰是在赠卫国王墓出土。这是马具辔饰最完整的一组。这里摆放的是凸形节约与六角形辔饰。凸形节约铸制,中部有团龙戏珠纹隆起,背面有铜钉6个,焊于铜板上,中夹皮革,长9.4、宽9.2厘米。六角形辔饰,在辔饰的一个边上有方环,饰上有龙纹装饰,背部有铜钉4个焊于铜背上,长5.4、宽2.2厘米。
                


                8楼2011-05-22 13:07
                回复

                  辽卫国王墓出土的鎏金铜铃与带扣。铜铃皆用于马项串铃,出土时一部分铜铃仍串联在皮带上。
                  


                  9楼2011-05-22 13:08
                  回复

                    陈国公主墓出土的这副彩绘银质障泥。障泥设于马鞍之下,垂悬马腹两侧障尘档泥之用。用薄银片打制而成。略呈半圆形,上部微凹,有两个带孔,穿有铜条,中部有一条接缝,是用两片银片焊接而成的。障泥下部有彩绘朱雀三只,每只雀前有一火焰珠,其周边绘有云纹作陪衬。障泥边缘绘蓝色宽带,内填云纹。障泥长59、宽66、厚0.05厘米。
                    


                    10楼2011-05-22 13:08
                    回复

                      辽的手工业,随着农业与牧副业的发展,逐渐成为社会的独立生产部门。
                           这件铜制犁范1972年于辽宁省北镇县发现,同时出土的还有铁镰、铁斧等。这件翻铸铜犁的铜范,重有13公斤。图为子母合范的母范部分,通长41.5厘米。这件范由注口、罨(yǎn)口等三部分组成。注口作漏斗形。范的外部呈半圆形,也有一个横着的把手,作为提拿铜范用。犁是犁耕具的一个部件,它位于犁铧的前部,是翻土、碎土的农具。
                      


                      11楼2011-05-22 13:09
                      回复

                        (1)是铁铲。分器身、銎(qiōng)裤二个部分,身如铲形,在器身的两侧各有一个向内卷曲的耳部。
                             (2)是铁削铲。分器身与裤二部分。裤下横接一个横扁的弧形铲背,直刃。刃宽12厘米。这是修马掌的工具。
                             (3)是铁斧。形状与现代斧很相近,由顶、身、刃三部分组成,通长11厘米,斧身有一长方形安柄的方孔。
                             (4)是铁锉。T字形,扁柱形柄,柄横长6.5、竖柄长6厘米。锉身扁宽,一面平,另一面微鼓,方头。锉宽1.7-2.2厘米,通长20厘米。
                             (5)-(7)是铁凿。第一件,凿身细长,筒形裤;第二件,刃部呈弯刃形,有筒形裤;第三件,刃部形如一个小形铲,刃身卷边,裤筒形。
                        


                        13楼2011-05-22 13:11
                        回复

                          1)是铁锁。锁、钥匙1套,锁上带一门环。长19.6厘米。
                               (2)是铁刀。形状如常见的尖角平刃切菜刀,柄已残断。
                               (3)是铁勺。分勺与柄两部分,勺为扁平微凹而圆形。
                               (4)是铁剪刀。形式为弹簧转曲长方形交叉开合式。结构可分为剪刀刃、握手、弹簧三部分,尾部为弹簧圈,也是全器的动力部分。手握剪刀中部,借用弹簧的张力,一张一弛的进行工作。
                          


                          14楼2011-05-22 13:12
                          回复

                            口径24、高34厘米。口沿有两个环状小耳,上有提梁,底口锻接处有扁圆形铆钉,下有三个扁方形的足。
                            


                            15楼2011-05-22 13:12
                            回复

                              “大康通宝、元宝”是辽道宗耶律洪基大康元年(公元1075年)铸。分通宝、元宝二品。平钱,隶书,右旋读,无背文。通宝直径2.4.厘米,重约3.9克;元宝直径2.3厘米,重3.5克。
                              


                              17楼2011-05-22 13:1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