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唐斌(田虎,抱犊山守将):与关胜是故友,武艺却未必够得上那么高,对于唐斌而言,有亮点也有不足,里应外合刺死竺敬是降宋第一功,西征之后几乎与孙安同时斩落等级别的山南守将堪称唐斌的亮点,但是死于縻貹和马勥的联手可见唐斌并非上等的好手,定位应在山士奇之下。
第77:吕师襄(方腊,润州枢密使):作为江南第一大州的统帅,吕师襄也算位高权重!作为方腊的八大王之一,吕师襄应当具备接近一流水准的实力,可是,当他二十余合被徐宁所杀,对他的定位就不宜过高了!比之钱振鹏尚能应付关胜几十合,吕师襄的速败让人费解。
第78:寇镇远(大辽,大辽国副先锋):与琼妖纳延打跑史进相比,寇镇远的实力有所不足,对抗孙立三十合稍稍处于下风,斗暗器没有占便宜之后惨遭击毙。寇镇远不如琼妖纳延来的货真价实。
第79:杨温(官军,十节度之江夏零陵节度使):杨温在节度使中的排位于韩存保之上,但是没有多少交手记录,对于杨将军,我们对他的定位只能限于横向对比其他的节度使。
第80:李从吉(官军,十节度之陇西汉阳节度使):与杨温相同,对于李从吉的定位只能做主观的推测和臆想,位列韩存保之后,李从吉勉强入围前八十。
第81:张清(梁山,马军八骠骑之一):对于张清,我们已经熟知他飞石的厉害,但是枪法上,张清是毫无疑问的二流水准,最后的丧命也是枪法不精所致。考虑到张清在对敌竺敬和节度使时的绝对劣势,只能把张清的排位放在80后!
第82:李逵(梁山,步军十大头领之一):李逵可能是书中杀人最多的猛将,他的勇猛更多的体现在乱军中排头砍去之上!若论技术活,他远不如燕青和焦挺,但是黑旋风多次掠断马腿杀死敌方座上将为步军头领争光的威风还是让我不得不在猛将的系列中算上他的名字。
第83:祝彪(民间,祝家庄三子):祝家三杰名气大于实战已有多次的证明,最了得的祝彪也只在李应的面前走了二十合不到。比起史文恭和苏定教出的曾头市五虎,祝彪比不了其中的任何一人,他是三子之中唯一有资格入围百强行列的。
第84:白钦(方腊,睦州指挥使):白钦本有“万夫不当之勇”的盛名,可是他的搭档景德在与真猛将的交手居然只走了十来回合,白钦本人也没有在于吕方的交手中占得多大便宜,就是与十节度的任何一人相比,白钦也没有任何优势。
第85:穆弘(梁山,马军八骠骑之一):对于穆弘的争论,在下不再多说,对于穆弘的八骠地位,争议大于认可,毕竟他的功绩实在可以忽略不计,把他定位于此也可以看出穆弘与八骠的其他武将相比,确实存在一定的差别。
第77:吕师襄(方腊,润州枢密使):作为江南第一大州的统帅,吕师襄也算位高权重!作为方腊的八大王之一,吕师襄应当具备接近一流水准的实力,可是,当他二十余合被徐宁所杀,对他的定位就不宜过高了!比之钱振鹏尚能应付关胜几十合,吕师襄的速败让人费解。
第78:寇镇远(大辽,大辽国副先锋):与琼妖纳延打跑史进相比,寇镇远的实力有所不足,对抗孙立三十合稍稍处于下风,斗暗器没有占便宜之后惨遭击毙。寇镇远不如琼妖纳延来的货真价实。
第79:杨温(官军,十节度之江夏零陵节度使):杨温在节度使中的排位于韩存保之上,但是没有多少交手记录,对于杨将军,我们对他的定位只能限于横向对比其他的节度使。
第80:李从吉(官军,十节度之陇西汉阳节度使):与杨温相同,对于李从吉的定位只能做主观的推测和臆想,位列韩存保之后,李从吉勉强入围前八十。
第81:张清(梁山,马军八骠骑之一):对于张清,我们已经熟知他飞石的厉害,但是枪法上,张清是毫无疑问的二流水准,最后的丧命也是枪法不精所致。考虑到张清在对敌竺敬和节度使时的绝对劣势,只能把张清的排位放在80后!
第82:李逵(梁山,步军十大头领之一):李逵可能是书中杀人最多的猛将,他的勇猛更多的体现在乱军中排头砍去之上!若论技术活,他远不如燕青和焦挺,但是黑旋风多次掠断马腿杀死敌方座上将为步军头领争光的威风还是让我不得不在猛将的系列中算上他的名字。
第83:祝彪(民间,祝家庄三子):祝家三杰名气大于实战已有多次的证明,最了得的祝彪也只在李应的面前走了二十合不到。比起史文恭和苏定教出的曾头市五虎,祝彪比不了其中的任何一人,他是三子之中唯一有资格入围百强行列的。
第84:白钦(方腊,睦州指挥使):白钦本有“万夫不当之勇”的盛名,可是他的搭档景德在与真猛将的交手居然只走了十来回合,白钦本人也没有在于吕方的交手中占得多大便宜,就是与十节度的任何一人相比,白钦也没有任何优势。
第85:穆弘(梁山,马军八骠骑之一):对于穆弘的争论,在下不再多说,对于穆弘的八骠地位,争议大于认可,毕竟他的功绩实在可以忽略不计,把他定位于此也可以看出穆弘与八骠的其他武将相比,确实存在一定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