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吧 关注:239,406贴子:6,764,727

回复:有谁看过西游记吗?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下面看看威吓的效果吧。
    唐僧西天取经意味着如来佛大获全胜,有两点:南赡部洲向佛臣服,如来嫡系弟子封御弟唐三藏。泱泱中华帝国居然要向西方蛮夷磕头,阻力可想而知。大臣一听就按耐不住了。【唐王传旨,着太史丞傅奕选举高僧,修建佛事。傅奕闻旨,即上疏止浮图,以言无佛。表曰:西域之法,无君臣父子,以三途六道,蒙诱愚蠢,追既往之罪,窥将来之福,口诵梵言,以图偷免。且生死寿夭,本诸自然;刑德威福,系之人主。今闻俗徒矫托,皆云由佛。自五帝三王,未有佛法,君明臣忠,年祚长久。至汉明帝始立胡神,然惟西域桑门,自传其教,实乃夷犯中国,不足为信】。大唐帝国一朝大臣,鱼龙混杂,派系庞杂,自然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有反对西方的,当然也早有亲西方的,【时有宰相萧星,出班俯囟奏曰:“佛法兴自屡朝,弘善遏恶,冥助国家,理无废弃。佛,圣人也。非圣者无法,请置严刑。”】。李世民李氏家族自封为太上老君李耳的后裔,李氏子嗣向佛门臣服,自然是大逆不道,唐王压力很大。似乎,反西方派孝道伦理占了上方,【傅奕与萧星论辨,言礼本于事亲事君,而佛背亲出家,以匹夫抗天子,以继体悖所亲,萧星不生于空桑,乃遵无父之教,正所谓非孝者无亲。】。关键时刻到了,亲西方阵营拿出杀手锏,以地狱恐吓,【萧星但合掌曰:“地狱之设,正为是人。” 】,这是抓唐王的七寸,一抓一个准,立马奏效,现过现,李世民投降倒戈:【“卿之言合理。再有所陈者,罪之。”遂着魏征与萧星、张道源,邀请诸佛,选举一名有大德行者作坛主,设建道场,众皆顿首谢恩而退。自此时出了法律:但有毁僧谤佛者,断其臂。】。佛说,南赡部洲解放了!



32楼2011-06-10 22:21
回复
        杀龙王是引李世民下地狱,引李世民下地狱是恐吓他贷借阴款、超度阴魂。然后,贷借阴款一事引出建相国寺,超度阴魂一事引出大乘佛经。进一步,相国寺引出玄奘,大乘经引出唐僧西行。脉络清晰、环环相扣、滴水不漏,水到渠成。
        前述,欲攻大唐,先陷唐王;欲攻唐王,先斩龙王。泾河龙王亦非等闲之辈,系财政部长龙王敖顺的妹夫,九个儿子都非等闲。【第一个小黄龙,见居淮渎;第二个小骊龙,见住济渎;第三个青背龙,占了江渎;第四个赤髯龙,镇守河渎;第五个徒劳龙,与佛祖司钟;第六个稳兽龙,与神宫镇脊;第七个敬仲龙,与玉帝守擎天华表;第八个蜃龙,在大家兄处砥据太岳。此乃第九个鼍龙,因年幼无甚执事,自旧年才着他居黑水河养性,待成名,别迁调用,】。按理,即使是中了圈套,泾河龙王也不会不找敖顺等高官舅子,却去求风马牛不相及的旁人凡人。不是我军不努力,而是敌军太周密。这里,隆重推出西游规则第四条“一物降一物”。比如,唐僧紧箍咒降悟空,鸡神昴日星官灭蝎子精,观音甘露救人参圣果等等。回到泾河龙王,龙王是个急脾气:【龙王甚怒,急提了剑就要上长安城,诛灭这卖卦的。】【雨后发放众将班师。他又按落云头,还变作白衣秀士,到那西门里大街上,撞入袁守诚卦铺,不容分说,就把他招牌、笔、砚等一齐扌卒碎。】。一物降一物,敌军就安排个稳重家伙对付他,【那先生坐在椅上,公然不动。】。龙王病急乱投医,不是龙王弱智,而是佛家游戏规则吃得透啊。
        取经安排工作很周密、很到位,甚至微微末环节都考虑得很细致。举个例,为了确保唐僧内定取经人的专属权,专门派遣特工沙僧在流沙河等候其他西行取经的和尚。有一些冒失的和尚看到西方宣传单介绍,以为西天取经能升官发财,纷纷前往。殊不知,西行计划早有安排,团队人员早已内定。佛家只好安排特殊工作者在流沙河候着,正大光明不好做的事,沙僧来执行。不管三七二十一,反正不能有其他取经竞争者。沙僧向观音汇报工作,道:【又向前道:“菩萨,我在此间吃人无数,向来有几次取经人来,都被我吃了。凡吃的人头,抛落流沙,竟沉水底。这个水,鹅毛也不能浮。惟有九个取经人的骷髅,浮在水面,再不能沉。】。
    


    33楼2011-06-10 22:22
    回复
          梦斩龙王,魂游地狱,操纵印记、导演痕迹,处处可见,清晰明了一个局,故事拍得很生动。如来是制片人,观音是总导演,主要演员龙王、太宗、唐僧是内定的,还有袁守诚、崔判官等配角,加上魏征、萧星、张道源等音响、摄影渲染,还有一些导演助理,南极星君是一个。由他送金蝉投胎。【“满堂娇,听吾叮嘱。吾乃南极星君,奉观音菩萨法旨,特送此子与你。异日声名远大,非比等闲。】。
          西游大片的故事是这样开始的,佛教高层会议上,如来提出平天下的方略。【我观四大部洲,众生善恶,各方不一。东胜神洲者,敬天礼地,心爽气平;北巨芦洲者,虽好杀生,只因糊口,性拙情疏,无多作践;我西牛贺洲者,不贪不杀,养气潜灵,虽无上真,人人固寿;但那南赡部洲者,贪淫乐祸,多杀多,正所谓口舌凶场,是非恶海。我今有三藏真经,可以劝人为善。”诸菩萨闻言,合掌皈依,向佛前问曰:“如来有那三藏真经?”如来曰:“我有《法》一藏,谈天;《论》一藏,说地;经一藏,度鬼。三藏共计三十五部,该一万五千一百四十四卷,乃是修真之经,正善之门。我待要送上东土】。翻译:东胜神洲(悟空的家乡)是个好地方,‘我’西牛贺洲(佛的地盘,也是须菩提祖师上班的地方,还是八戒等的家乡)是个好地方,但‘那’南赡部洲(李世民的国土)不是个好地方。初看这句话时,容易误会,以为大唐帝国是东胜神洲,后面发现原来贞观之治的大唐盛世居然是令人不齿的南赡部洲。伤心啊,赶紧整改吧。 “有三藏真经,可以劝人为善。”
          再翻译明白点,南赡部洲现在不是我佛势力范围,用三藏真经去解放他们吧。
      (后面再细聊其中搞怪之处,敌土南瞻部洲一个妖怪没有,妖怪全在上方宝地西牛贺洲候着呢!)
      


      35楼2011-06-10 22:30
      回复
            本事二、‘万劫不老长生’。悟空费尽心血,十数个年头,不学术、流、静、动,要的就是长生不老,祖师终于传给他,【悟空道:“师父昨日坛前对众相允,教弟子三更时候,从后门里传我道理,故此大胆径拜老爷榻下。”祖师听说,十分欢喜,暗自寻思道:“这厮果然是个天地生成的,不然,何就打破我盘中之暗谜也?”悟空道:“此间更无六耳,止只弟子一人,望师父大舍慈悲,传与我长生之道罢,永不忘恩!”祖师道:“你今有缘,我亦喜说。既识得盘中暗谜,你近前来,仔细听之,当传与你长生之妙道也。”悟空叩头谢了,洗耳用心,跪于榻下。】。很羡慕,但幸福感只停留了一回,第三回里就有牛头马面来勾魂,孙猴子这时才明白,寿长只与地狱的文件有关,与修行完全无关,祖师传与的长生之妙道是瞎掰忽悠人的。寿长不但与修行完全无关,与蟠桃、人参果、老君仙丹等补品也没多少关系。因为悟空即使吃了灵丹妙药以后,依然是可能小命不保的,关键时还得求靠观音的‘救命草’保命。【行者扯住菩萨不放道:“我不去了,我不去了!西方路这等崎岖,保这个凡僧,几时得到?似这等多磨多折,老孙的性命也难全,如何成得什么功果!我不去了,我不去了!”菩萨道:“你当年未成人道,且肯尽心修悟;你今日脱了天灾,怎么倒生懒惰?我门中以寂灭成真,须是要信心正果。假若到了那伤身苦磨之处,我许你叫天天应,叫地地灵。十分再到那难脱之际,我也亲来救你。你过来,我再赠你一般本事。”菩萨将杨柳叶儿摘下三个,放在行者的脑后,喝声:“变!”即变做三根救命的毫毛,教他:“若到那无济无主的时节,可以随机应变,救得你急苦之灾。” 】。后来悟空被大鹏怪装入宝瓶,悟空差点玩完,几近毙命时,靠的是救命毫毛才脱难,可见当年须菩提传的长生不老术是不管用的。【说不了,孤拐上有些疼痛,急伸手摸摸,却被火烧软了,自己心焦道:“怎么好?孤拐烧软了!弄做个残疾之人了!”忍不住吊下泪来,这正是:遭魔遇苦怀三藏,着难临危虑圣僧。道:“师父啊!当年皈正,蒙观音菩萨劝善,脱离天灾,我与你苦历诸山,收殄多怪,降八戒,得沙僧,千辛万苦,指望同证西方,共成正果。何期今日遭此毒魔,老孙误入于此,倾了性命,撇你在半山之中,不能前进!想是我昔日名高,故有今朝之难!”正此凄怆,忽想起菩萨当年在蛇盘山曾赐我三根救命毫毛,不知有无,且等我寻一寻看。即伸手浑身摸了一把,只见脑后有三根毫毛,十分挺硬,忽喜道:“身上毛都如彼软熟,只此三根如此硬枪,必然是救我命的。” 】。


        38楼2011-06-10 22:34
        回复
              本事三、‘筋斗云,一纵十万八千里’。电视剧里悟空多显摆,一个筋斗,搜一下,无影无踪。《西游记》原著可不是这么写的,书中原话:【一筋斗就有十万八千里路哩!”大众听说,一个个嘻嘻笑道:“悟空造化!若会这个法儿,与人家当铺兵,送文书,递报单,不管那里都寻了饭吃。” 】。看吧,筋斗云小儿科,不过送文书的鸟本领,同学们都不以为然,没当回事的。后面悟空还大大窝囊在这个破本事上,连如来的小小手掌都没跳出去。
              那么,悟空学艺难道真一无是处吗?当然不是!西天取经一路降妖伏魔,基本靠的是孙悟空,一路上悟空的本事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和锻炼。注意,这种本事并不是舞刀弄枪的匹夫之勇,个人英雄主义舞刀弄枪是征服不了各路妖怪的。悟空征服妖怪主要靠的是智力而不是武力,靠的是手腕而不是拳头,靠的是计谋而不是棍棒。比如,悟空演戏堪称一流。另外,大多数妖怪悟空是依靠他人之力解决的,这也是本事! 借他人之力可不那么轻松简单,也并不因为你血统高人家就一定屁颠屁颠来帮你。事实上,敷衍搪塞远比实际出工出力容易得多,老总如果不想出面时,他秘书就可以打发你了。但如果人家头头们不怕麻烦、不辞辛劳,心甘情愿大老远跑来出手帮助你,证明你真有能耐,有头脑,明白事理,融会贯通领悟了其中道道。【行者道:“若是天魔,解与玉帝;若是土魔,解与土府。西方的归佛,东方的归圣。北方的解与真武,南方的解与火德。是蛟精解与海主,是鬼祟解与阎王。各有地头方向。我老孙到处里人熟,发一张批文,把他连夜解着飞跑。”】。悟空知道遇什么样的困难该请什么样的神仙,知道请什么样的神仙该用什么样的方法。每次请神都请得动,请得动真神那就是天大的本事!
          


          39楼2011-06-10 22:35
          回复
                人与人交往是有不少规矩的,比如人家帮你办事,你装憨不还人请,下次谁还会理你。即使皇亲贵胄也必须通晓‘规矩’、照规矩办事。悟空由幼年到少年,再到成佛的成长过程中,灵台方寸山的斜月三星洞影响非常大,功不可没名不虚传。可以说悟空在这里学到了真正的一生受益的真本事,这个本事就是“规则”之道,晓悟规则、尊重规则、运用规则。
                三星洞也和其他学校一样,提供学生正果之道的课程 ,【祖师道:“‘道’字门中有三百六十旁门,旁门皆有正果。不知你学那一门哩?”悟空道:“凭尊师意思,弟子倾心听从。”祖师道:“我教你个‘术’字门中之道如何?”悟空道:“术门之道怎么说?”祖师道:“术字门中,乃是些请仙扶鸾,问卜揲蓍,能知趋吉避凶之理。”     祖师又道:“教你‘流’字门中之道如何?”悟空又问:“流字门中是甚义理?”祖师道:“流字门中,乃是儒家、释家、道家、阴阳家、墨家、医家,或看经,或念佛,并朝真降圣之类。”     祖师道:“教你‘静’字门中之道如何?”悟空道:“静字门中是甚正果?”祖师道:“此是休粮守谷,清静无为,参禅打坐,戒语持斋,或睡功,或立功,并入定坐关之类。”     祖师道:“教你‘动’字门中之道如何?”悟空道:“动门之道却又怎么?”祖师道:“此是有为有作,采阴补阳,攀弓踏弩,摩脐过气,用方炮制,烧茅打鼎,进红铅,炼秋石,并服妇乳之类。” 】。
                但是,除了正版的学术课程,除了严密的铭文法典,更重要的是,斜月三星洞还教导现实生活的务实之道,不上台面的地下规则。悟空一到三星洞,【那祖师即命大众引孙悟空出二门外,教他洒扫应对,进退周旋之节】。
            


            40楼2011-06-10 22:36
            回复
                  作为一个社会人,我们明白,现实为人不仅要知道杀人偿命、欠债还钱的大道理,还要谙习不成文的约定俗成的社会行为下的种种小规矩。此类规矩可能不起眼,却往往能办大事。后人取了个新名词,潜规则。名门正派不屑一顾,圣人君子视若无,但它们处处存在,影响我们的生活、行为、决策。如果能掌握到位、了然于胸,自然事半功倍、逢凶化吉。
                  滑头祖师教授不谙世事毛头小子,真是费劲心思步步引导。【祖师道:“若要长生,也似壁里安柱。”悟空道:“师父,我是个老实人,不晓得打市语。怎么谓之‘壁里安柱’?”】、【悟空道:“这般也能长生么?”祖师道:“也似窑头土坯。”悟空笑道:“师父果有些滴。一行说我不会打市语。怎么谓之‘窑头土坯’?”】、【悟空道:“似这等也得长生么?”祖师道:“此欲长生,亦如水中捞月。”悟空道:“师父又来了。怎么叫做‘水中捞月’?”】
                  悟空这方面有天分、醒水早、悟性高。【祖师闻言,咄的一声,跳下高台,手持戒尺,指定悟空道:“你这猢狲,这般不学,那般不学,却待怎么?”走上前,将悟空头上打了三下,倒背着手,走入里面,将中门关了,撇下大众而去。】。你知道须菩提什么意思吗,一般人哪个弄得明白啊,但悟空醍醐灌顶:【原来那猴王已打破盘中之谜,暗暗在心。所以不与众人争竞,只是忍耐无言。祖师打他三下者,教他三更时分存心;倒背着手走入里面,将中门关上者,教他从后门进步,秘处传他道也。】。〔作个记号,西游规则第五条“走后门好办事”〕
                  斜月三星洞学院的精髓正在于此,以潜规则之道强化、训练、体验潜规则,学生了然顿悟。
              


              41楼2011-06-10 22:37
              回复
                    原来祖师传授长生术是只个噱头(长生纯属无稽之谈),重点不在教的内容,而在其授课的过程。点拨的手法本身, 悟‘空’的方式才是真正的要点。既然是‘空’,当然不会是摸得着看得见的实物东西,而是指大千世界万事万物生生相克、生生相依的规则。它无影,却无处不在,它无形,却刺穿人心。【无体之体即真体,无相之相即实相。非色非空非不空,不来不向不回向。】。
                (    插一句,悟空的‘空’也不是世上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空’。后面将提到,孙悟空是实干家,不逃避现实。)
                    作者要我们大伙悟‘空’,源于很多话不便明言。不过作者担心后人愚笨,于是常常小心提醒、处处点拨,关键要点更是千叮嘱万嘱咐,用心良苦,煞费苦心,要我等切勿错过、切勿漏过。
                


                42楼2011-06-10 22:38
                回复
                      【祖师闻言,咄的一声,跳下高台,手持戒尺,指定悟空道:“你这猢狲,这般不学,那般不学,却待怎么?”走上前,将悟空头上打了三下,倒背着手,走入里面,将中门关了,撇下大众而去。】。须菩提点拨暗示悟空的细节,话里隐话,实是作者煞费苦心在点拨提示我等读者。作者担心我们看不懂,怕我们一不留神错过关键,所以挖空心思故意安排的场景。
                  这种类似的点拨提示,《西游记》里很多,历历在目。
                      比如,上面梦斩龙王章节提到过的两个秀才拼诗,就是在暗示阴谋。
                      再比如,【鬼王道:“久闻大王招贤,无由得见,今见大王授了天箓,得意荣归,特献赭黄袍一件,与大王称庆。肯不弃鄙贱,收纳小人,亦得效犬马之劳。”猴王大喜,将赭黄袍穿起,众等欣然排班朝拜,即将鬼王封为前部总督先锋。鬼王谢恩毕,复启道:“大王在天许久,所授何职?”猴王道:“玉帝轻贤,封我做个什么弼马温!”鬼王听言,又奏道:“大王有此神通,如何与他养马?就做个齐天大圣,有何不可?” 】。赭黄袍,即天子所穿的袍服,因颜色赭黄,故称。联系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故事,孙悟空称‘齐天大圣’正是大不韪犯上之罪,作者明白无误千真万确的高调注解,良苦用心。只有玉帝假装看不出,故意看不出,不追究。
                      又比如,悟空被聘弼马温,即是【高迁上品天仙位,名列云班宝箓中。】。作者担心我们误会髙迁‘天箓’是夸张的修饰,于是在后面二郎神战悟空得胜回朝时明确补述,‘天箓’的确意味着很高的地位,是可以面圣的高级职位。【康、张、姚、李道:“兄长不必多叙,且押这厮去上界见玉帝,请旨发落去也。”真君道:“贤弟,汝等未受天箓,不得面见玉帝。教天甲神兵押着,我同天王等上界回旨。你们帅众在此搜山,搜净之后,仍回灌口。待我请了赏,讨了功,回来同乐。” 】。
                      另比如,太上老君炫耀他的武器金刚琢时,提到【当年过函关,化胡为佛,甚是亏他】。作者这是暗示‘胡’与‘佛’的渊源,进而揭示‘猢狲’(尚未教化的‘胡孙’)与‘佛孙’的关系。顺便提一下,在很多汉语方言中,‘胡’与‘佛’读音完全相同。
                  


                  43楼2011-06-10 22:39
                  回复
                        另有一个明证,说明古佛与悟空渊源相当深不可测。与唐僧饱读经书相比,孙悟空几乎就是一文盲,但是,悟空对燃灯古佛的《多心经》造诣却远胜于唐僧。
                        取经前期,【行经一个多月,忽听得水声振耳,三藏大惊道:“徒弟呀,又是那里水声?”行者笑道:“你这老师父,忒也多疑,做不得和尚。我们一同四众,偏你听见什么水声。你把那《多心经》又忘了也?”唐僧道:“多心经乃浮屠山乌巢禅师口授,共五十四句,二百七十个字。我当时耳传,至今常念,你知我忘了那句儿?”行者道:“老师父,你忘了‘无眼耳鼻舌身意’。我等出家人,眼不视色,耳不听声,鼻不嗅香,舌不尝味,身不知寒暑,意不存妄想——如此谓之祛褪六贼。你如今为求经,念念在意,怕妖魔不肯舍身,要斋吃动舌,喜香甜嗅鼻,闻声音惊耳,睹事物凝眸,招来这六贼纷纷,怎生得西天见佛?”三藏闻言,默然沉虑】。徒弟教训师傅,也算千古奇闻了。
                        取经中期,【师徒们都笑不合口。正欢喜处,忽见一座高山阻路。唐僧勒马道:“徒弟们,你看这面前山势崔巍,切须仔细!”行者笑道:“放心,放心!保你无事!”三藏道:“休言无事。我看那山峰挺立,远远的有些凶气,暴云飞出,渐觉惊惶,满身麻木,神思不安。”行者笑道:“你把乌巢禅师的《多心经》早已忘了?”三藏道:“我记得。”行者道:“你虽记得,这有四句颂子,你却忘了哩。”三藏道:“那四句?”行者道——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 三藏道:“徒弟,我岂不知?若依此四句,千经万典,也只是修心。”行者道:“不消说了。心净孤明独照,心存万境皆清。差错些儿成惰懈,千年万载不成功。但要一片志诚,雷音只在跟下。似你这般恐惧惊惶,神思不安,大道远矣,雷音亦远矣。且莫胡疑,随我去。”那长老闻言,心神顿爽,万虑皆休。】。注意,乌巢禅师传唐僧的《多心经》时,并无四句颂子。这猴子再天才,也不可能一股脑拍拍脑袋无中生编什么颂子,而且还出口成章吟诗一首注解,   弓虽!!
                        取经后期,【却说唐僧四众,餐风宿水,一路平宁,行有半个多月。忽一日,见座高山,唐僧又悚惧道:“徒弟,那前面山岭峻峭,是必小心!”行者笑道:“这边路上将近佛地,断乎无甚妖邪,师父放怀勿虑。”唐僧道:“徒弟,虽然佛地不远。但前日那寺僧说,到天竺国都下有二千里,还不知是有多少路哩。”行者道:“师父,你好是又把乌巢禅师《心经》忘记了也?”三藏道:“《般若心经》是我随身衣钵。自那乌巢禅师教后,那一日不念,那一时得忘?颠倒也念得来,怎会忘得!”行者道:“师父只是念得,不曾求那师父解得。”三藏说:“猴头!怎又说我不曾解得!你解得么?”行者道:“我解得,我解得。”自此,三藏、行者再不作声。旁边笑倒一个八戒,喜坏一个沙僧,说道:“嘴脸!替我一般的做妖精出身,又不是那里禅和子,听过讲经,那里应佛僧,也曾见过说法?弄虚头,找架子,说什么晓得,解得!怎么就不作声?听讲!请解!”沙僧说:“二哥,你也信他。大哥扯长话,哄师父走路。他晓得弄棒罢了,他那里晓得讲经!”三藏道:“悟能悟净,休要乱说,悟空解得是无言语文字,乃是真解。” 】。画蛇添足的废话不多唠叨,古佛独步天下的绝技,悟空却早心领神会,二者密切关系各位自己掂量,古佛是与唐僧亲近,还是与悟空亲近,想想,自然豁然开朗。这里,唐僧顿然省悟。
                    


                    46楼2011-06-10 22:43
                    回复
                           另外,还有一个神仙,菩提祖师,可能也是燃灯古佛的化身。悟空有次自报家门:【 一点诚心曾访道,灵台山上采药苗。那山有个老仙长,寿年十万八千高。 老孙拜他为师父,指我长生路一条。】。十万八千岁,如来的弟子须菩提应该没这么大年龄。那么就是祖师冒用须菩提的名字了。这么高资历的老干部,极其可能,只怕就是古佛。
                          


                      47楼2011-06-10 22:49
                      回复
                            还有,在佛的地盘,居然有人胆敢传播《黄庭》(《黄庭经》早期道家上清派奉此经为主要经典之一),不可思议!回头想想,倒有可能古佛故意掩饰身份的烟雾弹,古佛经常与老君等论道,聊聊《黄庭》亦无可非议,如此而已吧


                        48楼2011-06-10 22:52
                        回复
                               考虑燃灯古佛神龙见首不见尾的一贯风格,秉性难易,他藏手藏脚的交待嘱咐保密身份也就不奇怪了。【祖师道:“你这去,定生不良。凭你怎么惹祸行凶,却不许说是我的徒弟,你说出半个字来,我就知之,把你这猢狲剥皮锉骨,将神魂贬在九幽之处,教你万劫不得翻身!” 】。
                               “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其实也有深意。“灵台”,在《辞海》和《辞源》中有一种解释,指‘心’,因为“心有灵智能任持也”,所以称心为灵台。“方寸”的本意是‘一寸见方’,引申为‘心’,‘心为方寸之地’。“斜月”是指心字的斜钩一画,“三星”是‘心’字的三个点画。 总结,“灵台方寸,斜月三星”实际上指的就是“心”,引申为佛教的“一心”。一心在佛教有许多名字:真如、自性、法身、实相、佛性、法性、如来藏、圆成实性、本来面目、本地风光、大圆镜智等。一心的真谛不可思议,即禅宗的‘动念即乖、心行处灭’。
                               孙悟空有个外号叫“心猿”,“第十四回 心猿归正 六贼无踪”【行者的胆量原大,那容分说,走上前来,叉手当胸,对那六个人施礼道:“列位有什么缘故,阻我贫僧的去路?”那人道:“我等是剪径的大王,行好心的山主。大名久播,你量不知,早早的留下东西,放你过去。若道半个不字,教你碎尸粉骨!”行者道:“我也是祖传的大王,积年的山主,却不曾闻得列位有甚大名。”那人道:“你是不知,我说与你听:一个唤做眼看喜,一个唤做耳听怒,一个唤做鼻嗅爱,一个唤作舌尝思,一个唤作意见欲,一个唤作身本忧。”悟空笑道:“原来是六个毛贼!你却不认得我这出家人是你的主人公,你倒来挡路。把那打劫的珍宝拿出来,我与你作七分儿均分,饶了你罢!”】注意这六个毛贼,分别暗指‘眼、耳、鼻、舌、身、意’,原来是‘六根’。六根又作六情,指六种感觉器官,或认识能力。悟空自称是它们的主人公,即感觉的发源地‘心’。心无旁念,自然六根清净。心猿归正 六贼无踪。
                               更有意思的是,灵台方寸山是个‘心’,斜月三星洞又是个‘心’。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连在一起,不就是‘多心’的意思吗? ‘心猿’与“多心经”的渊源不言自明(更多深层含义后面再慢慢道来),不得不感叹作者安排巧妙精致。
                               还有,西游记里佛院都叫‘寺庙’,道院都叫‘观宇’,只有妖怪的宿舍才叫做‘洞’。但悟空的母校,斜月三星洞,居然数个“洞”??【 猴王听说,只得相辞。出深林,找上路径,过一山坡,约有七八里远,果然望见一座洞府。】这样掩饰,更说明古佛欲盖弥彰,教授悟空歪理,非“正道”。
                          


                          49楼2011-06-10 22:53
                          回复
                                但是大圣盗蟠桃的事实已经确凿无疑,脱不了爪爪了。
                                继而,赤脚大仙又接力忽悠一把,众人拾柴火焰高嘛。猴子越陷越深,钩子越钩越牢:【   那里铺设得齐齐整整,却还未有仙来。这大圣点看不尽,忽闻得一阵酒香扑鼻,急转头见右壁厢长廊之下,有几个造酒的仙官,盘糟的力士,领几个运水的道人,烧火的童子,在那里洗缸刷瓮,已造成了玉液琼浆,香醪佳酿。大圣止不住口角流涎,就要去吃】。酒飘香,客未到,经不起,顶不住,没办法,口流涎,只欲食。不是猴子不把持,只怪‘鱼饵’诱惑太强悍。于是一发不可收拾,只好酒后肇事逃逸。
                            


                            53楼2011-06-10 22:58
                            回复
                                  小不点变成肉中刺眼中钉,玉帝按奈不住了,只好摆明了下猛药,让猴子去管桃子。【 一日,玉帝早朝,班部中闪出许旌阳真人俯囟启奏道:“今有齐天大圣日日无事闲游,结交天上众星宿,不论高低,俱称朋友。恐后闲中生事。不若与他一件事管,庶免别生事端。”玉帝闻言,即时宣诏。那猴王欣欣然而至,道:“陛下,诏老孙有何升赏?”玉帝道:“朕见你身闲无事,与你件执事。你且权管那蟠桃园,早晚好生在意。” 】。猴子管桃子不出事才奇怪怪,那是烟鬼见鸦片,挡都挡不住,【唐僧道:“徒弟啊,又来猜了。”行者道:“放心,等我再去看看。”又嘤的一声飞将去,还从板缝儿钻进去,见是一个桃子,正合他意,即现了原身,坐在柜里,将桃子一顿口啃得干干净净,连两边腮凹儿都啃净了,】,【八戒听说,与沙僧微微冷笑道:“还不知他是会吃桃子的积年哩!”】
                              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猴子偷桃。
                                  前面侧引旁论,兜了半斤废话,玉帝一而再再而三给悟空下套,他得有个目的,得有个动机。不可能无缘无故,无端抽风。各位大侠可能早忍不住要问,为什么呢?堂堂高天上圣大慈仁者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为什么费这么多神,几次三番跟只小毛猴过不去?
                              


                              56楼2011-06-10 23:0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