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价值
【采集】秋季采挖根,除去残茎,洗净切片晒干。 【性味】甘,平。 ①《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性平,味甘。 有小毒。 ②《云南中草药选》:甘微辛,平。 功用主治-黄花菜的功效 养血平肝,利尿消肿。 治头晕,耳鸣,心悸,腰痛,吐血,衄血,大肠下血,水肿,淋病,咽痛,乳痈。 ①《昆明民间常用草药》:补虚下奶,平肝利尿,消肿止血。 ②《云南中草药选》:镇静,利尿,消肿。 治头昏,心悸,小便不利,水肿,尿路感染,乳汁分泌不足,关节肿痛。 ③《云南中草药》:养血补虚,清热。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炖肉。 外用:捣敷。 【选方】①治腰痛,耳鸣,奶少:黄花菜根蒸肉饼或煮猪腰吃。 (《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②治小便不利,水肿,黄疸,淋病,衄血,吐血:黄花菜根三至五钱,水煎服。 (《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③治月经少,贫血,胎动不安,老年性头晕,耳鸣,营养不良性水肿:摺叶萱草根端膨大体一至二两,炖肉或鸡服。 ④治大肠下血:摺叶董草根端膨大体十个,水煎服。 ⑤治肺热咳嗽,腮腺炎,咽喉肿痛:摺叶萱草根端膨大体五钱,水煎服。 (③方以下出《云南中草药》) ⑥治乳痈肿痛,疮毒:黄花菜根捣敷。 (《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⑦治小儿疳积黄花菜叶三钱,水煎服。 (《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近代中外学者对黄花菜的药用价值更有进一步发现,如日本学者把黄花菜称
“健脑菜”:我国《营养学报》曾评价黄花菜,具有显著地降低动物血清胆固醇的作用。人们知道,胆固醇的增高是导致中老年疾病和机体衰退的重要因素之一,能够抗衰老而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的蔬菜并不多,而黄花菜恰恰相反恰恰相反具备了这些特点。 常吃黄花菜还能滋润皮肤,增强皮肤的韧性和弹力,可使皮肤细嫩饱满、润滑柔软,皱褶减少、色斑消退、增添美容、黄花菜还有抗菌免疫功能,具有中轻度的消炎解毒功效,并在防止传染方面有一定的作用。 黄花菜是近于湿热的食物,疡损伤、胃肠不和的人,以少吃为好,平素痰多,尤其是哮喘病者,不宜食用。 小结: 黄花菜 原名“萱草”。因其含苞待放时花蕾细长而像金针,故又得名“金针菜”。一名“忘忧草”、“安神菜”。日本人称其为“绿葱茶”。 来源:系百合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摺叶萱草的根。 文献:唐代诗人白居易有“杜康能解闷,萱草能忘忧”的诗句。 《本草求真》中载“萱草味甘,而微凉,能去湿利水,除湿通淋,止渴消烦,开胸宽膈,令人平气和无忧郁”。《本草图说》载其“安五脏,补心志,明日”。 性味:甘,平。 营养成分:每100克干黄花菜中含蛋白质10.1克,脂肪1.6克,碳水化合物62.6克,比西红柿和大白菜高10倍。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和所含的热量与大米相似,维生素A的含量比胡萝卜高1.52~2倍。此外,粗纤维、磷、钙、铁及矿物质的含量也很丰富,黄花菜、木耳、香菇和玉兰片称为干菜的“四大金刚”,对人体健康颇有益处。 功能主治:养血平肝,利尿消肿。主治头晕,耳鸣,心悸,腰痛,吐血,衄血,大肠下血,水肿,淋病,咽痛,乳痈等。还可作为病后或产后的调补品。 食疗功效: 1、有健脑抗衰功能:日本保健专家列举的八种健脑食物中,居首位者便是黄花菜。他说:“黄花菜对预防老年人智力衰退,是一种良药。” 2、降低动物血清胆固醇作用:是预防高血脂和延缓机体衰老的佳蔬。 黄花菜的营养价值很高。每百克含蛋白质14.1克,钙463毫克,磷173毫克,以及多种维生素,特别是胡萝卜素的含量最为丰富。 3、还有清热、利湿、利尿、健胃消食、明目、安神、止血、通乳、消肿等功能。 其花、茎、叶、根都可入药。黄花菜常与黑木耳等斋菜配搭同烹,也可与蛋、鸡、肉等做汤吃或炒食,营养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