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吧 关注:16,846贴子:570,028
  • 4回复贴,共1

失落的“文艺复兴”——中国近代文明的曙光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在我国历史上有没有发生如欧洲曾发生过的文艺复兴,乍一听,可能有点匪夷所思,因为直到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西方列强凭着坚船利炮轰开国门的时候,中国还是一个闭关锁国的国度,封建的土地关系仍然占着主导地位,没有近代工业和科学技术,更没有近代民主和近代文化,男人头上拖着一条长辫子,女人缠着小脚,“文艺复兴”谈何说起?
资本主义萌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表现就是人的觉醒,追求自由、平等和人的解放,批判封建禁锢和神学崇拜,反禁欲主义。这类富有鲜明特征的表现,西方在介绍14、15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是,都有大书特书的内容。在我国,类似的表现也曾有过描述,例如《通史》“泰州学派的思想及其阶级性和人民性”一章中说:
王艮用百姓的“下”代替统治阶级的“上”,用“地”代替“天”又把劳动人民的家常事作为“圣人之道”,而把正宗的圣人之“道”斥为异端,这里就有对封建主义破坏的进步意义。(第二节,第98页)
在评论王艮的《王道伦》一文说:
王艮认为残暴的君主应该推翻可“伐”,可“易位”。但是“一姓的天下”不可取.......虽然主要还是承袭了民为贵君为轻的民主思想,但....他敢于讨论“**”,是可取的
(王艮的思想)承认人我平等,承认百姓日用知道。(具有)为了实现人人快乐平等的政治思想(第二节,第980页)


1楼2011-08-01 09:47回复
    又认为王艮 《鳅鳝赋》一片中写了:
    在封建笼纲里,人民像鳝(鱼)一样复压缠绕,奄奄若死。(第二节,第988页)
    泰州学派是16世纪首先出现的反理学和封建礼教的异端。虽然在介绍他们的思想体系时,《通史》甚深的认为他们只是“一定程度上达标了被压迫、被剥削的阶级的利益”,但这也就产生了一个疑问,既“代表”着自身身份问题,他们是“被压迫被剥削”者自身,还是另一种人?以自由,平等身份要求从封建樊笼“中获得解放,对反封建主义的性质看,他们应该就是侯先生《中国早期启蒙思想史》中所说的”在十六世纪开始“的”资本主义幼芽“在上层建筑领域的代表,他们是中国的人文主义者。
    在小农经济条件下的小生产者是不可能产生这样的思想的,尤其是他们的利欲之爱的"人性之体".如《通史》介绍的,王艮宣扬 “百姓日用”,饥思食,渴思饮,男女之爱的“人性之体”
    ,“当然既要掀翻天地,“把封建统治阶级从宝座上推翻下来”。这样的异端,不应该属于小生产者可能产生的体系。


    2楼2011-08-01 10:11
    回复
      欧洲的文艺复兴,除了在人文主义者的思想表现,又是以文学、艺术、雕塑、绘画的辉煌成就表现出来的。那么16世纪的中国是否也有类似的表现呢?这样的文化创造,是不应该、也不可能像清剿思想一样被轻易抹去和埋葬掉的,他们应该仍然活在我们的文化遗存中,仍散见于我国的文学、戏剧、美术、绘画等各个门类的历史记述中。就像是一顶皇冠被打落了,它上面镶嵌缀饰的和珠玉散落一地一样,经历岁月,人们已经不知道这些珠玉是从这顶皇冠上散落下来的。我们从明代文学史都记述着一场复古主义的诗文运动,从唐宋派开始,从**派到竟陵派,从16世纪初的嘉靖年间到天启年间,延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反复古主义者用文学发展观来张扬个性主义的大旗,批判统治文坛的复古模拟,丧失自我,最终结束了守旧派的统治。**派的“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代表了这场运动的思想核心。
      这场斗争,几乎牵动了整个文坛,参加者除上述三派,还有思想家文学评论家李贽,学者焦竑、文学家戏曲家徐渭和汤显祖等人。此外我们还发现,其中大多数人不是王学(王阳明心学)的信徒就是李贽的追随者,他们是叛逆色彩很浓的一些人。这些人从心学发展到唯意志论
      ,其中,李贽和**三袁的诗文集,乳清以后还遭到焚毁,在现在的文学批评体系中,**排的诗文仍被认为缺乏对社会重大问题的关心而遭到冷遇,打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却曾大受青昧,《袁中郎全集》在遭禁毁三百年后又在五四诗人和散文家手中得以重印,耐人寻味


      3楼2011-08-01 10:40
      回复
        清朝入关 启蒙思潮经历了一次惨痛的回旋,被湮没无知了。事实上,从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到龚自珍,清代的启蒙只是明中叶至明末启蒙思潮的延续和复苏,其中,王羲之本人就是王学和泰州学派的(也被称作王左心学)的继承者......
        .....3...好长好长的一本书,有兴趣可以看一下,写的挺好的,一段失落的文明
        选自《失落的“文艺复兴”——中国近代文明的曙光》 卢兴基/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4楼2011-08-01 10:53
        回复
          没人????自己坐沙发


          5楼2011-08-01 10:5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