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到有关这首歌的新闻时,心里多少是疑惑的——“李谷一老师甘当绿叶,民歌《浏阳河》贯穿其中”,在如今各种新曲风横行、生怕不前卫的流行音乐界,在最近几年无数中国风、民族风已经刮到俗滥的时候,刚留美归来的周笔畅为什么会萌生这样的想法呢,将R&B与民歌结合?
听过之后,才知,这是怎样一个“情”字当头。
歌由情生
也许前几年笔畅还会因为母亲是唱民歌的,而不屑于听母亲的话;也许再早些时候,家乡,对于一个6岁就生长在改革前沿的深圳的孩子来说,只是一些模糊的色彩;然而,当周笔畅迈开脚步,去异国追寻自己钟爱的R&B的根源时,才发现,也许,故土那广袤的文化中才隐藏着真正的宝藏,而家早流淌在血液中,成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会是在怎样的一个场景,怎样的一种情思中想到了这样的创意,这样的一首歌呢?深梦中,仿佛听到了儿时妈妈的呼唤,自己正留连着阳光下的嬉戏,一睁眼,月圆,却怎么也照不亮心里的轻愁。还是某一日课堂上,提起家乡的歌,金发碧眼的老师眸子里闪着惊慕的光,在笔畅心里引起了微震。抑或只是每一个思念的夜晚,精巧的mp3里暖暖的播放着一首歌,那首歌可能正是《浏阳河》。
于是,笔畅在回国时,直奔香港,和制作人朱敬然分享自己的想法;于是,自然的想到原唱李谷一老师,竟得到了她的鼎力相助,倾情献声;于是,有了这首唱大爱的歌,由情而生的歌,属于周笔畅的歌。
唱由情长
一句清唱的“浏阳河,弯过了几道弯”拉开了歌曲的序幕,一段哼鸣之后,笔畅的声音为听者展开了一幅清丽的画卷,色彩柔和却不近重,构图并不繁杂却应全。副歌部分“浏阳河”优美的贯彻其中,没有一丝突兀。而引出副歌的“听你唱着”犹如串珠的线,几次的出现都有所不同,最初如喃喃自语,到声声呼唤,再转为寻觅到归宿般安然,直至情感的彻底释放。
“雨点找到了长江,回忆找到了主题歌”,而我们找到了笔畅的声音,那极致的温暖,包容着听者的心,也唤起了最深处的思念。但,并不感伤。当“一首歌是一条河”,我们也可以和笔畅一样“经过你那些的经过,更勇于不同”。这是一种充满希望的温暖,拥着浓浓的眷恋,更满载着对梦想的执著。
终末,当李谷一老师和周笔畅的声音交织在一起,水乳交融的背后是感动的,她降低了音域,她轻缓的和,两代音乐人在时间的河中相遇,在音乐的河中相携,不得不叹赏旋律的自然,声音的奇妙。首尾呼应的哼鸣出现,最后一个音符消失在耳际,好像杯边的一滴咖啡,意犹未尽。
不难想象笔畅在录这首歌时,眼前晃过一幕幕,心里饱含着的情感也随之喷薄而出,在感动别人之前,她先触动了自己,开口唱,以情带声,每一个听过的人怎能不产生心底的共鸣?
心由情动
这个秋天,因为有了这首歌,不会太悲凉。若有闲时,一杯茶,一本书,让它来温暖你的耳朵和心。
这个秋天,因为有了这首歌,可能会想家。中秋将至,遥望月,共赏菊,是不是伴着它给家里打个电话,一句问候。
这个秋天,因为有了这首歌,想起小时候。几多年前,大树下,溪水边,和着它唱,脑子里遥飘着记忆里最绚丽的物象。
这个秋天,因为有了这首歌,不会太失落。每刻静谧,想心事,许未来,一遍遍听它,逐渐坚定自己的路。
用情至深的一首歌,用心去听,不会错过属于自己的那份情感。
《浏阳河2008》,诞生在这样一个背景下,由80后极具代表性的她演唱,然后感动了一批人,那么,它被烙上年代的印迹,其实,并不为过。
《浏阳河2008》,周笔畅,开始对她的新专辑期待更多。
《浏阳河2008》,真真切切,一首最美的“情”歌。
作者: 飞鱼静寞粽 2007-9-11 17:51 回复此发言
--------------------------------------------------------------------------------
【浏阳河2008】《浏阳河2008》——最美的"情"歌
http://post.baidu.com/f?kz=261421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