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弄影剧社吧 关注:33贴子:1,072
  • 8回复贴,共1

【CV】普通话教程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进度娘


1楼2011-10-16 12:39回复
    此文来自色色~


    2楼2011-10-16 12:41
    回复
      古时候一般大家都说方言,也有普通话,叫官话,意思是说做官的人说的话,指的是京城的方言,
      普通话是北京话吗?
      作者:皮扎诺
      (本文仅作为问题以供讨论,发本贴的目的并不是要否定普通话或者要反对推普,而是要探讨语言上的事实。历史我们不能改变,但事实我们必须尊重,曲意的遗忘就是对历史的不尊重)
      [困惑]
      到过北京的人或者听过北京话的人都有这样的认识:北京话跟普通话不一样。普通话说得很好的人也有可能听不懂北京话,甚至电台的普通话播音员到了北京有时也同样会听不懂当地的北京话,这就是关于普通话和北京话的语言现实。这个事实说明了普通话和真正的北京话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然而各种书上却明明写着普通话是以北京话为脚本的,这给国人造成很大的困惑:普通话到底是不是北京话?普通话跟北京话到底是什么关系?
      为了弄清楚北京话和普通话的关系,很多人通过各种途径去寻找答案。希望能搞清楚这个国民生活中最基本的语言问题,希望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关于普通话和北京话的概念。事实上,普通话是不是北京话呢?这一点历史会告诉我们答案,因为普通话不是凭空出世的,它也是跟世界上其它所有语言一样,是从原始的语言一步一步地进化成长起来的。
      [普通话的定义]
      根据举世公认的普通话的定义,普通话以北京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现代白话文为规范语法的语言。
      但是,这个定义真的是那么铁定地正确吗?
      对这个定义,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反证去验证它的科学准确性。如果这个定义是正确的,那么,它反过来也应该是正确的,就是说,根据普通话的定义,用纯正的北京口音,以纯正的北方方言词汇,以标准的现代白话文语法说出来的必然就是普通话了。
      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完全依照普通话定义中的严格标准说出来的却仍然不是普通话!就是说,用纯正的北京口音,以纯正的北方方言词汇,以标准的现代白话文语法说出来的仍然不是普通话!即使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用标准的现代汉语白话文的语法说出来的话一样不等于是普通话。这一点是任何人都可以验证的,这就是事实。这就清楚地说明了普通话的定义不够严谨。
      那么,普通话到底是什么呢?这个问题值得我们重新去思考。这是普通话的定义给中国国民的一个困惑,有了这样的一个困惑,重新审定普通话到底是什么就应该了。
      


      3楼2011-10-16 12:43
      回复
        [400年前的北京话:下江官话]
        北京自建城以来经历过了许多个朝代的变迁,自古以来北京话有过多少变化?如何变化?这个问题直到现在还没有人真正考证过。从历史上讲,400多年前的明朝末年,从意大利来的传教士利马窦曾用罗马拼音记录了大量的当时的北京话,这些记录至今尚保存着。从利的记录中可以明白无误地看出:当时的北京话是有大量入声字并且没有zh、ch、sh等翘舌音的语言。这说明了当时的北京话不是现在的北京话,也不是现在的普通话,因为无论北京话还是普通话都不具备这些特征。同时也说明了北京话和普通话的历史都超不过400年,400年前的北京话是明朝的官话(考证为下江官话?)。利马窦的记录同时也彻底否定了所谓的入声在明代以前就已经消失的谎言。
        [北京出现第二语言:满语]
        满人入关进驻北京后,为了社区的安全及其它的政治目的,满人把紫禁城周围10里之内的汉人全部赶走而专属满人居住,这个范围称为北京的内城,而10里之外称为外城。于是,北京城出现了两个社群:满人社群和汉人社群,这是阶级、语言和居住地域等都十分分明的两个社群,北京城也就出现了两种语言:明朝官话和满语。任何语言都是跟人群一体的,当时北京的两种语言的地域差别是:内城说满话,外城说明朝官话。
        [满语的分化——满式汉语]
        我们分析一种语言以及这种语言的表达对象,是基于这样的一个语言学基本定理:语言与社会实践相一致。是社会实践决定语言而不是语言决定社会实践,就是说,一种语言有一种说法就必然有这种说法所表达的那种生活实践。打个比方,比如“椰子”这个词,如果满族人的满语中有“椰子”这个词,则满族人所生活的那种生活实践中必然有“椰子”这个果子的存在。
        在统治中国之前,满族人是一个北方的游牧山林民族,他们的生活环境是跟中原的生活环境完全不一样的,满语正是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之中形成的,并且是历史短暂的,而且满族人的生活历史也从来就没有经历过象中华几千年的那种发达的科技和艺术高级社会实践。这就决定了满语不具备表达中国境内生活实践和中华文化的能力。由于满语是一种北方民族的语言,满人草原、丛林的原始生活以及满族短暂的历史文化局限了满语的成熟水平。可以说,满语是一种比较原始的语言,不论它的发音、词汇以及语法等都十分的原始和不成熟,。对刚刚取得对中国统治权的满族人来说,即使在北京,满语也难以满足曰常生活使用的需要,北京的动植物、建筑、曰常用品等很多东西都是满人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这些东西用满语都很难描述和交流。在满人和汉人之间是这样,在满人跟满人之间也同样无法把曰常生活所碰到的东西表达清楚,至于象汉人的建筑工程用语、艺术语言、医学及其它科技用语等高级语言使用则更加无法表达,当时的形势是满语在北京面临无法交流的危机。面对有几千年历史的千锤百炼而成的汉语,满人虽然夺取了中国的政权,然而其语言却难以胜任统治中国的使命。但是满人作为中国的统治者却不得不面对要使用语言的生活政治现实。小至为了自己曰常生活的表达,大至为了统治中国的政治需要,满人都迫切需要一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周围生活的语言。改造满语已经是来不及了,满人除了学习和模仿汉语之外别无他法,因此,套用北京汉人的语言(包括词汇和语音)成了唯一的选择,于是第三种北京话出现了——满人学讲的蹩脚汉语(暂且把这种语言叫做满式汉语)
        


        6楼2011-10-16 12:47
        回复
          [内城北京话的发展——落地生根,形成“国语”]
          “满清官话”形成后,随着满清政权在地域上的延伸,操着“满清官话”的八旗贵族也就从北京的皇家内城走向中国的每一个角落,于是各地的第一行政长官的口音又成了当地的标准口音。并在当地的上流社会向平民社会不断地渗透壮大,最终使“满清官话”成为中国的“国语”。
          从地域上来讲,中国的北方是满人活动的主要地区,也是满语化程度最高的地区。而南方的个别地区,象两广、福建等地则由于“山高皇帝远”而受到较少的影响,这也是南方诸语言读唐诗宋词比普通话更压韵更亲切的根本原因,也是清代中国没有著名诗人的根本原因。
          有一点要说明的是,mandarin是从北京内城绕过北京外城直接向全中国渗透而形成满清的“国语”的,所以,北京的外城话并不是真正的“国语”——普通话,虽然“外城北京话”一直受“内城北京话”的影响并不断演变,但是,正如北京的内城贵族和外城平民百姓是两个互不相容的两个社群一样,“外城北京话”和“内城北京话”是跟阶级差别一致的互不相同的两种语言。所谓的“北京话”一直是两种:“外城话”和“内城话”,而各地方所称谓的“北京话”实际是指“内城话(即mandarin)而不是外城汉人所说的“北京话”。外城汉人所说的“北京话”实际是对中国其它方言没有影响的小语种。
          (普通话对汉民族语言的影响)
          [内城北京话的发展——汉语代表语言地位的确立]
          mandarin经过满清王朝200多年在中国的统治,再经过孙中山政权对“国语”地位的表决,再经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宪法上“国家代表语言”条文制订,普通话——汉语代表语言地位已经是坚不可摧。
          (朝代变革和国语的承传)
          [内城话北京话在北京的消失]
          从语言史上讲,普通话不是北京话,而只是北京的内城话,随着满清王朝的解体,北京内城的贵族群体也就在北京城里消失了,因而普通话的真正母体在北京城也已经不复存在了。把普通话硬说成是什么北京话,这在100多年以前可能还有一半正确,但是在今天还这样说大错特错了,因为“北京话”这个概念变了,已经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北京话”了。
          [普通话话系]
          普通话是满式汉语,但满式汉语并不就等于是普通话,普通话是满式汉语的一种而已,满式汉语是一个大语种,各地满城的“普通话”是普通话的次方言。满人入主中国后所形成的满式汉语并不是单纯的一种口音,由于满人分布于全国各地,因而所形成的满式汉语多种的,这是因为语言是社会生活实践的产物,但是,这些各地满城的“普通话”是以北京的普通话为核心的,这同样基于社会生活实践决定语言。由于各地满城的汉语受当地方言影响程度和各地方言本身差异程度的不同,各地满城的汉语对普通话的差异不一定就比传统汉语方言对普通话的差异小。所以,用各地满城的汉语作为普通话的自然语民是缺乏依据的。
          一句话:世界上已经不存在普通话的自然语民!
          [普通话定义上的困惑]
          大凡世界上的语言有两种:自然语言和人工语言
          [概念]
          人工语言是在严格的语言学理论的指导下,由某个人或某集体设计出来的语言;
          自然语言是一定区域的语民在社会实践过程中自然形成的语言。
          [例子]
          人工语言:如世界语;
          自然语言:世界上大多数的语言都是自然语言。
          [比较]
          1,人工语言是先有理论后有语言,而自然语言是先有语言后有理论;
          2,人工语言的前提是必然存在它的设计者,而自然语言的前提是必然存在它的语民。
          3,大凡一种语言的定义如下:
          人工语言的定义是如下的格式:
          以XX音为标准音,以XX方言为基础方言,以XX文为规范语法,由XX(人的姓名)设计出来的语言;
          自然语言的定义是如下的格式:以XX区域的语民所说的方言为标准的语言。
          4,世界上几乎所有语言都是自然语言,世界语是人工语言。
          


          7楼2011-10-16 12:49
          回复
            [困惑]
            根据上面普通话的定义,普通话应该属于“人工语言”,因而,普通话这种“人工语言”应该具有它的设计者和设计时间。那么,普通话到底是由谁设计出来的?是什么时候设计出来的?
            [人工语言?]
            普通话不是现在的北京话,也不是什么人工语言。因为100年前的中国完全不具备创造一种象普通话这样的“人工语言”的学术能力,实践中也没有任何个人或任何语言学家群体是真正的普通话之父,在中国的近代语言学者们要努力创造中国的国语——普通话之前,满清的统治者们如:道光、慈禧等就已经能说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真正的普通话之父就是他们——满清北京内城的皇亲贵族。
            [普通话的定义]
            实际上,普通话是自然语言而不是人工语言,这一点在全世界都几乎没有什么争议。然而目前的普通话定义却仍然使用人工语言的定义方法,学术上的这种张冠李戴未免有有意误导中国的国民之嫌!这说明了即使不谈普通话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普通话的定义也不正确,普通话必须重新定义。
            [如果普通话是自然语言]
            任何自然语言的考证都离不开说这种语言的语民,考证自然语言史离不开语民迁移史。普通话今天已经是全国人民的共同语言,然而普通话不是没有历史的语言。
            最初的说普通话的语民到底是那些人?普通话语民从何而来?
            放眼现在全中国各地的收录记载在方言学中的方言没有一种是普通话,而普通话却实实在在地存在于官方语言中,把历史的时间向前一点可以找到溥仪和满清的皇亲国戚都是说的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没有语音体系级别的差异),这说明了在全国的汉语方言语民中,满清的皇亲国戚是唯一可以确实考证到的普通话语民。唯一可信的解释也正是普通话是满清的皇亲国戚所说的一种语言,这是唯一可以考证的普通话形成的历史线索,理所当然的是它们必然是形成普通话的语民。
            但是问题来了,满清的皇亲国戚在400年前的满人入关以前并不是说汉语的,为什么满清的皇亲国戚会说不同于任何汉语方言的语言?这就是历史的奥妙所在!
            [普通话和北京话]
            明白了普通话的历史,普通话的概念也就清晰了,其它的“满语”、“官话”、“国语”、“普通话”、“北京话”和“mandarin”、“汉语”、“方言”这些概念也就不会搞混淆了。从历史上看,普通话从来就不是现在的北京话,普通话有它自己的历史。而现在的北京话虽然跟普通话比邻并一直受普通话的影响和向普通话不断靠拢,但它从来就没有真正跟普通话成为一体过,说这两种话的人也从来都是生活在两个鲜明不同的社会,所以它们是有区别的。


            8楼2011-10-16 12:49
            回复
              这些考证说明了普通话的出现是在清朝末年或者更远的时代,然而,凭当时中国的语音理论水平和白话文发展水平都与普通话的定义不相符。根据当时这样的理论水平如何能设计出普通话定义中的那种语言来?假设普通话是被设计出来的,则普通话必然会有具体把它设计出来的某个人或某个群体,然而普通话到底是谁设计出来的始终没有一个说法。而普通话是自然语言而不是人工语言,这一点已经是全世界的共识,而作为自然语言的语民,条条证据都指向满清的统治者——满族人。
              [基本思路]
              为什么说普通话是“满人学说的汉语”而不是“受满语影响而形成的汉语”?要点如下: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普通话”、中华民国的“国语”和满清的“国语”是同一口音的一种语言而不是不同的*语种*;
              2,满清的“国语”的最纯正的口音是满族人——中国的统治者群体的口音,满族人是满清“国语”的正统语民;
              3,满语是满族人入关以前的主要语言,满语是满族人的母语,满人母语的更替说明,满清的“国语”是满族人学习而会说的汉语。
              实际上,要论证普通话是什么语种,最重要的应该是判断普通话的语民而不是普通话语音特征。
              [400年前的北京话:下江官话]
              北京自建城以来经历过了许多个朝代的变迁,自古以来北京话有过多少变化?如何变化?这个问题直到现在还没有人真正考证过。从历史上讲,400多年前的明朝末年,从意大利来的传教士利马窦曾用罗马拼音记录了大量的当时的北京话,这些记录至今尚保存着。从利的记录中可以明白无误地看出:当时的北京话是有大量入声字并且没有zh、ch、sh等翘舌音的语言。这说明了当时的北京话不是现在的北京话,也不是现在的普通话,因为无论北京话还是普通话都不具备这些特征。同时也说明了北京话和普通话的历史都超不过400年,400年前的北京话是明朝的官话(考证为下江官话?)。利马窦的记录同时也彻底否定了所谓的入声在明代以前就已经消失的谎言。
              [北京出现第二语言:满语]
              满人入关进驻北京后,为了社区的安全及其它的政治目的,满人把紫禁城周围10里之内的汉人全部赶走而专属满人居住,这个范围称为北京的内城,而10里之外称为外城。于是,北京城出现了两个社群:满人社群和汉人社群,这是阶级、语言和居住地域等都十分分明的两个社群,北京城也就出现了两种语言:明朝官话和满语。任何语言都是跟人群一体的,当时北京的两种语言的地域差别是:内城说满话,外城说明朝官话。
              [满语的分化——满式汉语]
              我们分析一种语言以及这种语言的表达对象,是基于这样的一个语言学基本定理:语言与社会实践相一致。是社会实践决定语言而不是语言决定社会实践,就是说,一种语言有一种说法就必然有这种说法所表达的那种生活实践。打个比方,比如“椰子”这个词,如果满族人的满语中有“椰子”这个词,则满族人所生活的那种生活实践中必然有“椰子”这个果子的存在。
              在统治中国之前,满族人是一个北方的游牧山林民族,他们的生活环境是跟中原的生活环境完全不一样的,满语正是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之中形成的,并且是历史短暂的,而且满族人的生活历史也从来就没有经历过象中华几千年的那种发达的科技和艺术高级社会实践。这就决定了满语不具备表达中国境内生活实践和中华文化的能力。由于满语是一种北方民族的语言,满人草原、丛林的原始生活以及满族短暂的历史文化局限了满语的成熟水平。可以说,满语是一种比较原始的语言,不论它的发音、词汇以及语法等都十分的原始和不成熟,。对刚刚取得对中国统治权的满族人来说,即使在北京,满语也难以满足曰常生活使用的需要,北京的动植物、建筑、曰常用品等很多东西都是满人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这些东西用满语都很难描述和交流。在满人和汉人之间是这样,在满人跟满人之间也同样无法把曰常生活所碰到的东西表达清楚,至于象汉人的建筑工程用语、艺术语言、医学及其它科技用语等高级语言使用则更加无法表达,当时的形势是满语在北京面临无法交流的危机。面对有几千年历史的千锤百炼而成的汉语,满人虽然夺取了中国的政权,然而其语言却难以胜任统治中国的使命。但是满人作为中国的统治者却不得不面对要使用语言的生活政治现实。小至为了自己曰常生活的表达,大至为了统治中国的政治需要,满人都迫切需要一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周围生活的语言。改造满语已经是来不及了,满人除了学习和模仿汉语之外别无他法,因此,套用北京汉人的语言(包括词汇和语音)成了唯一的选择,于是第三种北京话出现了——满人学讲的蹩脚汉语(暂且把这种语言叫做满式汉语)
              


              11楼2011-10-16 15:40
              回复
                但是,这应该不会引起满语的质的变化,更不会引起满语在满人中的主流地位的改变,因为语言的生存是由人群社会活动的需要决定的。在满人入关以前,满人的社会活动并没有根本的改变,满人说汉语仅仅是政治需要或者只是部分人参与的满汉间的经济文化交流的需要,满人根本就没有必须彻底改变自己母语的社会迫切需要。这不是满人基本生活方式的改变,满人只有在入关以后才彻底改变了他们的社会活动方式,变成了绝大多数满人都必须与汉人交流,正是这种社会活动的质的改变才产生了“满式汉语”在满人中的主流地位。 所以,满式汉语一定是在满人入关以后才出现的事情。
                具体的时间有待考证,在《康熙字典》中的语音跟今天的普通话的语音还是一定的差别的,但是跟其它汉语方言相比已经更接近今天的普通话了,《康熙字典》的出现标志着普通话作为一种独立的方言的成熟。这些说明了普通话是在满人入关到《康熙字典》完成这段时期形成的。
                《康熙字典》的历史伟大作用是消灭了8万多个汉字,尽管今天的微软公司在很多程度上把汉语的字库恢复到了十几万,但绝大多数的中国人已经不懂得使用这些汉字了,《康熙字典》的出现同时也标志着汉语及汉语文化衰落的开始。
                从“满清官话”的形成史看,“满清官话”受满语的影响主要在语音方面,这是一种不成熟的蹩脚的汉语语音系统,而在词汇和语法方面的影响则十分有限,从语言的本质上将,“满清官话”还是应该归属于汉语的一种方言而不应该归属于满语的一种方言,不过这是最糟糕的一种汉语方言。
                [内城北京话的发展——落地生根,形成“国语”]
                “满清官话”形成后,随着满清政权在地域上的延伸,操着“满清官话”的八旗贵族也就从北京的皇家内城走向中国的每一个角落,于是各地的第一行政长官的口音又成了当地的标准口音。并在当地的上流社会向平民社会不断地渗透壮大,最终使“满清官话”成为中国的“国语”。
                从地域上来讲,中国的北方是满人活动的主要地区,也是满语化程度最高的地区。而南方的个别地区,象两广、福建等地则由于“山高皇帝远”而受到较少的影响,这也是南方诸语言读唐诗宋词比普通话更压韵更亲切的根本原因,也是清代中国没有著名诗人的根本原因。
                有一点要说明的是,mandarin是从北京内城绕过北京外城直接向全中国渗透而形成满清的“国语”的,所以,北京的外城话并不是真正的“国语”——普通话,虽然“外城北京话”一直受“内城北京话”的影响并不断演变,但是,正如北京的内城贵族和外城平民百姓是两个互不相容的两个社群一样,“外城北京话”和“内城北京话”是跟阶级差别一致的互不相同的两种语言。所谓的“北京话”一直是两种:“外城话”和“内城话”,而各地方所称谓的“北京话”实际是指“内城话(即mandarin)而不是外城汉人所说的“北京话”。外城汉人所说的“北京话”实际是对中国其它方言没有影响的小语种。
                (普通话对汉民族语言的影响)
                [内城北京话的发展——汉语代表语言地位的确立]
                mandarin经过满清王朝200多年在中国的统治,再经过孙中山政权对“国语”地位的表决,再经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宪法上“国家代表语言”条文制订,普通话——汉语代表语言地位已经是坚不可摧。
                (朝代变革和国语的承传)
                [内城话北京话在北京的消失]
                从语言史上讲,普通话不是北京话,而只是北京的内城话,随着满清王朝的解体,北京内城的贵族群体也就在北京城里消失了,因而普通话的真正母体在北京城也已经不复存在了。把普通话硬说成是什么北京话,这在100多年以前可能还有一半正确,但是在今天还这样说大错特错了,因为“北京话”这个概念变了,已经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北京话”了。
                [普通话话系]
                普通话是满式汉语,但满式汉语并不就等于是普通话,普通话是满式汉语的一种而已,满式汉语是一个大语种,各地满城的“普通话”是普通话的次方言。满人入主中国后所形成的满式汉语并不是单纯的一种口音,由于满人分布于全国各地,因而所形成的满式汉语多种的,这是因为语言是社会生活实践的产物,但是,这些各地满城的“普通话”是以北京的普通话为核心的,这同样基于社会生活实践决定语言。由于各地满城的汉语受当地方言影响程度和各地方言本身差异程度的不同,各地满城的汉语对普通话的差异不一定就比传统汉语方言对普通话的差异小。所以,用各地满城的汉语作为普通话的自然语民是缺乏依据的。
                


                13楼2011-10-16 15:40
                回复
                  一句话:世界上已经不存在普通话的自然语民!
                  [普通话定义上的困惑]
                  大凡世界上的语言有两种:自然语言和人工语言
                  [概念]
                  人工语言是在严格的语言学理论的指导下,由某个人或某集体设计出来的语言;
                  自然语言是一定区域的语民在社会实践过程中自然形成的语言。
                  [例子]
                  人工语言:如世界语;
                  自然语言:世界上大多数的语言都是自然语言。
                  [比较]
                  1,人工语言是先有理论后有语言,而自然语言是先有语言后有理论;
                  2,人工语言的前提是必然存在它的设计者,而自然语言的前提是必然存在它的语民。
                  3,大凡一种语言的定义如下:
                  人工语言的定义是如下的格式:
                  以XX音为标准音,以XX方言为基础方言,以XX文为规范语法,由XX(人的姓名)设计出来的语言;
                  自然语言的定义是如下的格式:以XX区域的语民所说的方言为标准的语言。
                  4,世界上几乎所有语言都是自然语言,世界语是人工语言。
                  [困惑]
                  根据上面普通话的定义,普通话应该属于“人工语言”,因而,普通话这种“人工语言”应该具有它的设计者和设计时间。那么,普通话到底是由谁设计出来的?是什么时候设计出来的?
                  [人工语言?]
                  普通话不是现在的北京话,也不是什么人工语言。因为100年前的中国完全不具备创造一种象普通话这样的“人工语言”的学术能力,实践中也没有任何个人或任何语言学家群体是真正的普通话之父,在中国的近代语言学者们要努力创造中国的国语——普通话之前,满清的统治者们如:道光、慈禧等就已经能说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真正的普通话之父就是他们——满清北京内城的皇亲贵族。
                  [普通话的定义]
                  实际上,普通话是自然语言而不是人工语言,这一点在全世界都几乎没有什么争议。然而目前的普通话定义却仍然使用人工语言的定义方法,学术上的这种张冠李戴未免有有意误导中国的国民之嫌!这说明了即使不谈普通话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普通话的定义也不正确,普通话必须重新定义。
                  [如果普通话是自然语言]
                  任何自然语言的考证都离不开说这种语言的语民,考证自然语言史离不开语民迁移史。普通话今天已经是全国人民的共同语言,然而普通话不是没有历史的语言。
                  最初的说普通话的语民到底是那些人?普通话语民从何而来?
                  放眼现在全中国各地的收录记载在方言学中的方言没有一种是普通话,而普通话却实实在在地存在于官方语言中,把历史的时间向前一点可以找到溥仪和满清的皇亲国戚都是说的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没有语音体系级别的差异),这说明了在全国的汉语方言语民中,满清的皇亲国戚是唯一可以确实考证到的普通话语民。唯一可信的解释也正是普通话是满清的皇亲国戚所说的一种语言,这是唯一可以考证的普通话形成的历史线索,理所当然的是它们必然是形成普通话的语民。
                  但是问题来了,满清的皇亲国戚在400年前的满人入关以前并不是说汉语的,为什么满清的皇亲国戚会说不同于任何汉语方言的语言?这就是历史的奥妙所在!
                  [普通话和北京话]
                  明白了普通话的历史,普通话的概念也就清晰了,其它的“满语”、“官话”、“国语”、“普通话”、“北京话”和“mandarin”、“汉语”、“方言”这些概念也就不会搞混淆了。从历史上看,普通话从来就不是现在的北京话,普通话有它自己的历史。而现在的北京话虽然跟普通话比邻并一直受普通话的影响和向普通话不断靠拢,但它从来就没有真正跟普通话成为一体过,说这两种话的人也从来都是生活在两个鲜明不同的社会,所以它们是有区别的。


                  14楼2011-10-16 15:4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