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票房吧 关注:4,566,411贴子:111,492,740
  • 12回复贴,共1

写给黎明前的黑暗—评影片《辛亥革命》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写给黎明前的黑暗
—评影片《辛亥***》
俗话讲“黎明前是最黑暗的”。而距今整整过去了一百周年的那场辛亥**,其艰辛历程正是此语的真实写照。在此之际,致力于打造**题材作品的名导张黎望风而动,适时地于“十一”长假前再次推出了又一电影力作——《辛亥**》。



1楼2011-10-19 10:09回复
    《辛亥***》在剧作上的最大创造,是作为主旨严肃的**历史剧并没有回避人性。正如电视剧《潜*伏》中,天津站站长吴敬中所说 “没有人情的政治是短命的”。由成龙扮演的黄兴与李冰冰扮演的许宗汉之间由假夫妇到真伴侣的爱情史贯穿始终,秋瑾烈士慷慨赴死宣称是“为了天下的孩子有个祥和、宁静的世界”,林觉民和陈意映的生死恋歌分别于片头、篇末的首尾呼应,则更是画龙点睛凸显了主题——**正是以一人或少数人的牺牲,换取天下的幸福。这真实地体现了作为资产阶级指导理念,由法国启蒙思想家们所倡导的“自由、平等、博爱”。这在类似题材的影片中,还绝少在不影响剧作、不篡改历史的前提下进行如此大胆的突破。前不久上映的《建*党*伟业》中也曾浓墨重彩地描写过毛与杨开慧的爱恋。尽管水平尚佳,但对于电影故事本身是没有什么特别意义的。
    


    3楼2011-10-19 10:11
    回复

      由此可以看出,本片的编剧是意欲要打破同类影片定式。这首先表现在故事上。如《建国大业》与《建党伟业》等反应史实的作品,不是为了安插明星,就是出于所谓的“尊重历史”,往往顾此失彼、有点无面,而故事性则并不强,这就违背了电影创作的基本要求。虽然有人认为本片亦不能免俗,但较之前者已有可喜的长足进步。前文提及的不赘述,且看在叙事顺序上,一般历史剧免不都是遵循一般历史的客观时空顺序。本片却别出心裁,于广州起义、黄花岗烈士死难之前,特地用“闪回”手法,以孙、黄二人的怀表为纽带,切换到了五个月前,同盟会青年才俊们生前于海边的嬉戏。强烈的对比震撼着观众内心,使人深感英雄们抉择、取舍的伟大与艰辛。


      4楼2011-10-19 10:12
      回复
        哪个字是不适当的?度娘你真坑爹!


        6楼2011-10-19 10:15
        回复
          二是剪辑时用多个镜头不加修饰地组接在一起,欲着力营造出动作的层次感、紧张感。这种看似拙劣、不加雕琢的手法不但不给人以生硬之感,反而使得演员的行动极富冲击力和感召力。


          7楼2011-10-19 10:18
          回复
            三是在色彩上锐意求工。本片的色彩以冷色调为主色调,正合上文所述“黎明前的黑暗”的意境。作为反情节的开放式结尾,本片更是完全用黑白两色呈现,引导观众沉思。一来表明**虽已在形式上完成,但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事实又注定了它是失败的。二来正如国父的遗言“**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象征着当时的国人仍在那段前途未卜的黑暗时期努力地探索着民族的出路。而为数不多的暖色则显得惜墨如金。它或代表着国家命运的一线光明,或象征着国家与民族的希望与发展的方向与前景。篇末,秋瑾烈士生前身影再次浮现时是一例,孙中山阻止欧美四国向清廷贷款也是一例。
            


            8楼2011-10-19 10:19
            回复
              片尾,随着辛亥英雄前赴后继的雕塑在镜头里涌现,沉郁深邃的主题曲渐渐响起。正如乐中所唱“将梦想埋葬在黎明”。正是辛亥英雄的杀身成仁、舍生取义,才驱走了最后的专制黑暗,迎来了民主的黎明。封建皇权一日不除,便会有无耻的残酷压迫,无比野蛮的严刑苛法,民众只能苟且偷生,在地主阶级的龙床下痛苦吟哦。那些时代的英雄,很多都还是些大孩子,贤如林觉民,初为人父时,也不过刚刚二十三岁,即毅然赴死。圣人云:“宁以义死,不荣幸生。”而今百年之后,穿越历史的硝烟,回首辛亥**的风云变幻,空余历史的沧桑和无限的由衷敬佩。
              黎明前,是最黑暗的。身在黎明的我们,永远不能忘记为驱逐黑暗而被埋葬于黑暗的他们。


              10楼2011-10-19 10:19
              回复
                晚上有时间再说。


                12楼2011-10-19 10:25
                回复
                  胡歌之林觉民,总体来说中规中矩,也算有出彩之处。但因常见胡于偶像剧中,故看来形象气质很难与**烈士相符。可既然有意出演,还是应当给予鼓励态度。


                  17楼2011-10-19 16:09
                  回复
                    胡歌还需要更多的机会磨练。戏份少也没有更大的发挥空间。


                    18楼2011-10-19 16:11
                    回复
                      痛心文革期间“披着狼皮的羊”的红卫兵小将砸72烈士墓。愚民无知的岁月过去了。


                      20楼2011-10-19 16:36
                      回复
                        孔子云:“去食去兵,不可去信”。信仰的缺失,是国人的悲哀。


                        21楼2011-10-20 10:07
                        回复
                          票房不是关键问题,问题在于世人对历史的漠视


                          23楼2011-10-22 21:2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