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鱼吧 关注:218,280贴子:2,135,385

1.2米成品缸的下滤改造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JEBO的1.2米成品缸,上滤不给力,缸内的鱼很多,水质不好。仔细研究了吧内高手的经验和成果,决定改造一下,为了不占用室内的空间,设计把过滤放到地柜的大空间内。这是完工后的照片

侧面看的缸内入水口,个人感觉这样的底部横管开口吸收BB效果较好。

缸外背侧的U型排水口,这是整体系统的关键,其高度决定缸内水面的高度,U型管的出口处要有放风,防止虹吸现象

接在原来出水口的下水管,直接到水底。出于两侧美观对称的考虑,出水口没有再做反气举,两侧管子一样粗细。

柜内的两个桶,下面的是40升的收纳箱,用于生化过滤,盖儿上开口进水、进气和接线。上面的是15升米桶,下部开口排水,内部物理过滤,同时方便清洗。在水泵停止工作一段时间后,溢水停止,这个桶可以直接拿出来清洗。

生化过滤用的是30根左右的进口远红外细菌屋,感觉应该足量了。注意这里滤材不能装的太满影响水量,水量少易造成水泵空吸。画了两道红线表明最低和最高水位线,用以日常补水。

伸入物理过滤桶的排水口,挂棉减少噪声

地柜内侧一角,下桶盖儿的出水管开口,同时插入气泵,用于硝化充氧,我这里用的是4头气泵

原来上部的滤盒也不闲置,再放一点滤材

画个原理图供大家批评指正。今日刚刚完工,材料齐全的情况下,整体工作耗时两天,由于时间不多,中间过程就没有拍照记录。我的鱼(50条鹦鹉2发财2地图2玉面1招财猫6清道夫)还没有请回去,困水两天再说。
几点心得供大家讨论:
1:设计原则:杜绝高压,减少噪声,硝化培养。家里有过滤桶,举的太高不美观,放的低就漏水,多次拆卸造成的密封不严。完工后,除了水管内的流水声外,水泵在底柜中,关门后几乎没有声音
2:在安装位置允许和美观的情况下,溢水管要尽可能的粗,确保在使用大流量水泵的情况下能有足够的出水量,保障不空吸。一定要有U型管存水和放风设计,否则要么虹吸水漫金山,要么停泵后再启动不继续工作
3:初次启动要注水,使得入水口到U型管中间充水,否则一直上水而没有回水。
4:个人追求完美,液面的控制和U型管的高度密切相关。如追求外部看不到内部水位线,U型管的高度要适合。我完成的工作,液面到U型口的高差为35mm,鱼缸容量和生化过滤桶的容量比为6比1,口径比为3:1,水泵45w,实验为准。
5:进水(回水)管一定不能直接插入水中防止停机倒吸
6:一定注意补水,自动补水装置比较难以安装,在此省略了
几个特点:
1:无压设计(回水除外,底滤的特性),绝对不会跑冒滴漏
2:增加了缸体容量(加上了生化过滤桶的水)
3:先过滤后过泵,防止BB被打成细颗粒
4:大容量的底滤桶,内部可以充氧和加温,省去了鱼缸内的摆设,更美观。
主要材料和价格供参考:
1:底滤生化桶带盖儿:40升收纳箱,28元
2:底滤物理过滤桶:15升米桶,28元,这个材料好,相对贵一些
3:所有管路:40mmPVC-U饮水管,3米直管6元每米,11个弯头3元每个,1个三通4元每个,两个堵头2元每个
4:绿白过滤棉2米共6元,细菌屋30个5元每个
5:水泵、气泵、上水管自备



IP属地:北京1楼2011-10-29 23:40回复
    底滤的原理,就是有一个附加的下部装水容器,通过水泵压水到上部的主缸,同时保证有等量的水能流回来,形成循环。在循环中加入过滤装置完成净水。


    IP属地:北京3楼2011-10-29 23:57
    收起回复
      原理是差不多的,但实际操作区别很大,下滤最重要是要有回水保险,保证水能在水泵开机状态下流下来并且在水泵停止的时候停止。


      IP属地:北京5楼2011-10-30 00:04
      回复
        下滤改造这个设计几乎不改变鱼缸的结构,不用玻璃开孔,外观没有任何改变。


        IP属地:北京8楼2011-10-30 08:52
        回复
          原理图中的溢流水位线是缸内水位的临界点,在此以下,水不会流出缸体,在此水位以上,水会慢慢从U型管跨过玻璃缸避流出来,到底桶里。能跨缸流出的关键是U型管之前的部分都充水,属于虹吸原理


          IP属地:北京11楼2011-10-30 09:47
          回复
            照片和原理图是一致的,可能角度不同,三通没有看到而已。这个管路都是40mm的,确保流水通畅。U型管的作用是存水,形成缸内缸外一致的水平面,这样当缸内的水面上升时候,水会顺利流出来。而如果流出来没有三通的话,就会水流不止,形成虹吸现象,所以三通是保险。原理简单,实践出真知呀。


            IP属地:北京16楼2011-10-30 10:38
            回复
              呵呵,都是依据原理图设计的,活学活用。肯定是没有问题的,我的已经稳定工作了。


              IP属地:北京18楼2011-10-30 11:00
              回复

                U型管内存水,形成内外水位一致


                IP属地:北京20楼2011-10-30 11:39
                回复
                  玻璃比较沉,搬动不易,无法塞进成品地柜里。再有就是里面要充气打氧,要有盖子。塑料桶就可以解决了,DIY就是要充分利用身边材料。


                  IP属地:北京27楼2011-10-31 09:10
                  回复
                    45瓦的,2500L/H,2.5m扬程,使用40mm的管子是确保只要不是太大的流量情况下,回水速度都能保障射水速度。


                    IP属地:北京35楼2011-11-01 00:27
                    回复
                      硬管儿跨过缸壁的那一段是U型的,直接挂在那里就能稳定,我的因为是成品缸,缸壁上面还有大约6cm的PVC护边儿,我直接利用上面已经开好的过电线的洞(有可能需要扩孔)。如有必要,可以上一点玻璃胶固定


                      IP属地:北京39楼2011-11-01 16:53
                      回复
                        6分管应该是22mm左右


                        IP属地:北京41楼2011-11-03 13:27
                        收起回复
                          你QQ加不上,我也很少上,就在这里说吧。仔细看我发的帖子,上面都仔细总结了我的体会。回流的速度要充分大,所以选了40mm的粗管儿,配合45w的水泵,水泵太大有可能溢水。另外,缸内静止水位和工作水位落差要大,保证足够的压强。再有就是底滤缸的容量要尽量大,确保不干吸


                          IP属地:北京43楼2011-11-04 18:48
                          收起回复
                            这是一个需要试验的工作,弄清楚原理之后,随便找一个容器,挂上管子和水泵试验,我也是摸索半天才搞定的。


                            IP属地:北京44楼2011-11-04 18:50
                            回复
                              40mm是一寸二的管,比8分要大许多。6分管在你水泵功率(出水量)不大的情况下,并且缸内的水位线要比较低,应该是可以的。这要综合分析出水量和回水量的影响因素,第一次做难免要反复试验


                              IP属地:北京51楼2011-11-05 00:1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