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吧 关注:175,177贴子:4,339,395

横气填胸怎么办?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觉得横气填胸,如何才能做到气沉丹田呢?


1楼2011-11-05 21:07回复
    最好停两天


    IP属地:山东2楼2011-11-05 21:12
    回复
      你不是说不再到太极拳吧来发言了么?怎么又来啦?


      3楼2011-11-05 21:14
      回复
        别去想该怎么呼吸,顺其自然


        IP属地:河南来自手机贴吧4楼2011-11-05 21:16
        回复
          逗你玩儿的


          IP属地:山东5楼2011-11-05 21:20
          回复
            拉出来的屎又吃进嘴里呀,呵呵。


            6楼2011-11-05 21:25
            回复
              练拳切莫胸口憋气。拳法自然,按太极拳要领去练,也不必刻意气沉丹田,可免除许多弊端。


              IP属地:陕西7楼2011-11-05 21:36
              回复
                同求.前一段时间感觉我的丹田气往下肢和督脉上跑了,今天练拳时感觉气一直沉不下去,到不了丹田,总是横在胸部.求高手指点.


                8楼2011-11-05 21:45
                回复
                  今天陈家沟网页上找到了解决方法,摘要如下:
                  在练气过程中,出现轻微的气填胸的感觉是正常的。但必须将它及时校正,以防扩大。校正的方法是:当初有气填胸时,感觉气又塞住了,不舒服时,可噎一口口水,或连续噎几次口水;也可用发劲的动作,快速有力地将气呼出。如以上两种办法还没有解决,那就只有停止练习,等休息平静后再练。不要在横气填胸时练拳,以免横气过密扩散,造成对人体的危害。练拳时,不管练什么,都必须在轻松灵活、顺畅自然的状况下进行。违背了以上宗旨,都是对健康不利的。 不要一味地去追求内气的快速产生,而应该循序渐进地、细心地、耐心地去寻求它。工夫不负人,水滴石穿。


                  9楼2011-11-06 14:46
                  回复
                    再贴个全文方便大家了解:
                    内气纠正
                    丹田内气产生过程中,内气容易上升而不易下沉。
                    这种现象的产生,具有普遍性,几乎所有练拳人都会碰到这个问题。当练习者知道了内气产生的部位、产生的方法后,就急于想试行,急于想产生丹田内气。结果却正好相反,似乎内气有了感觉。一呼一吸后,总感觉一吸气就上来,一呼气就不走,再一吸气又上来,再一呼气走不了。反复多次,横气填胸,甚至气往头上跑。一打拳,一呼吸,气就上来了,感觉十分不舒服。想让气跑掉,它就是跑不掉,造成气压人的感觉。甚至在平时工作生活中,一呼一吸稍不注意,气又跑上来,反而影响了平时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人不舒服的感觉。这种现象的产生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练习:
                    首先,检查自身练拳的程度,也就是说是否到了能产生内气的程度。一般的要求是:应该熟练套路动作、要求,双臂双腿、双手双足虚实应分明,拳架高和低都能熟练适应,身体各部位的器官和骨骼能自然适应、拳架的外形基本符合手法、足法和身法的要求,能天天坚持练拳三年以上者。
                    其次,对丹田内气产生的部位、相关的脏腑和肌肉骨骸要了解。能使这些人体器官运动起来,能互动和单动,使它们之间产生一定的配合功能。练习丹田呼吸的功,每天坚持已有三个月以上者。使腹部的肌肉、膈肌、穴位、脏腑都能产生相对应效果。丹田部位的人的体能能适应丹田呼吸的需要,使腹腔松空,能活动。
                    第三,双胯必须松开,裆已圆,松胯哪怕只松开一点点都行,不松胯或未松胯时不能使内气产生。松胯到底标准如何?感觉如何?胯已松了的标准是:双胯能下沉,裆开圆,双腿曲膝;上身自重能通过胯膝往脚上负重,胯部相对不负重;双胯随身体重心移动胯部也能适当负重,转换轻灵;立身中正,上盘灵活,下盘稳固。其感觉是:人的自重已扎在膝部以下小腿及脚跟部;在膝部不前倾的前提下,胯部能上下起伏;人上身的自重往下松沉时,胯部有一种释放能量的感觉,从上往下释放;当你收缩会**时,胯部有一种吸的感觉。通过静练和慢练,细心悟会找感觉。
                    第四,内气产生的方法有两种,每种都有几个步骤。主要是采用静态,再做动态,从静态中悟气感的出现和变化,在动态中悟气的走化。每种方法中的步骤,应一步一步地去练,练好一步再练下一步。千万不要将所有步骤一遍练下来,又再去练一遍,急于求成是不可取的。打好每一步基础,一步一个脚印地练,之后可上下二步联起来练,直至全部步骤串起来练,就不易过早地产生横气,当人的体能满足了气行的要求后,气就会顺畅了.
                    第五,丹田呼吸过程中,看似一呼一吸,十分简单.初练的人,在这一呼一吸时就存在着操作上的误区,往往吸时用劲,时间长,气感明显,而当呼吸时就不用劲,时间又短,无气感.这就形成吸多呼少,光吸不呼,气自然填胸,难以消除.因此,练气时,应该做到吸气时不用劲,时间短而快,有气感即可;呼气时就用劲,时间长而慢,使废气呼出,元气往丹田输送,炼化精气。只有正确地掌握了丹田呼吸的方法之后,吸气量与呼气量才能调理平衡而感到舒畅。
                    第六,内气产生精化部位在丹田,内气的高压区也在丹田。如何拿住丹田练内气,如何控制丹田内气的运行,如何体现人体中丹田内气的聚集,都需要做到心中有数,并能调控。气沉丹田是内气产生的过程之一,这一过程明显地表示,胸腹部的气需下沉至丹田。如果气沉不下来,就会滞留在胸腹部,也会滞留在肩胛、颈部和头部。因此,气沉丹田这一过程需练习较久一些,只有学会了气下沉了,内气的产生才刚刚开始。否则,其他现象都是假象。
                    第七,在练气过程中,出现轻微的气填胸的感觉是正常的。但必须将它及时校正,以防扩大。校正的方法是:当初有气填胸时,感觉气又塞住了,不舒服时,可噎一口口水,或连续噎几次口水;也可用发劲的动作,快速有力地将气呼出。如以上两种办法还没有解决,那就只有停止练习,等休息平静后再练。不要在横气填胸时练拳,以免横气过密扩散,造成对人体的危害。练拳时,不管练什么,都必须在轻松灵活、顺畅自然的状况下进行。违背了以上宗旨,都是对健康不利的。 不要一味地去追求内气的快速产生,而应该循序渐进地、细心地、耐心地去寻求它。工夫不负人,水滴石穿。
                    在此再次强调,练气不当,将会给练习者带来身体的危害。首先是横气填胸,内气一部分滞留在胸腹部,其实是滞留在肺脏中,使肺部的呼吸细胞多了滞留气体,影响了呼吸的正常交换代谢,引起呼吸不畅,有胸闷感。其次是阻塞经脉,特别是手三阳经和足三阳经。手、足三阳经都交汇于头部与手、足三阴经互连。由于气填胸部,足三阳和督、任脉运行受阻,气血供应不足,会引起头部发昏、发晕、头沉的感觉,使人精神不振。再次,因气和经脉不协调,会造成双肩、背部、颈部、胸部的肌肉疲劳,出现酸痛胀痛,不易恢复。总之,任何事物都应一分为二,有有利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这就需要讲科学,讲究实事求是地选用锻炼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最终达到目的。


                    10楼2011-11-06 14:48
                    回复
                      不要控制呼吸,呼吸要自然,所谓顺腹、逆腹呼吸是功夫高了后自然形成,而非人为之


                      来自掌上百度11楼2011-11-06 18:46
                      回复
                        谢谢各楼朋友关注此贴,特别是开合有情朋友的资料值得参考。


                        12楼2011-11-08 08:45
                        回复
                          主要是身法问题和意识问题,身法要做到含胸拔背,意识不要想呼吸,顺其自然,全身意在精神不在气,在气则滞,我们平时说话做事没有呼吸吗,不要刻意追求拳势呼吸,那样会破坏松静自然.仅供吧友参考.


                          IP属地:四川13楼2011-11-08 09:36
                          回复
                            呼吸自然即可,越想咋呼吸越容易横...


                            IP属地:陕西来自手机贴吧14楼2011-11-10 12:23
                            回复
                              呼吸自然即可,越想咋呼吸越容易横...


                              IP属地:陕西来自手机贴吧15楼2011-11-10 12:2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