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柏菲卡的微笑吧 关注:150贴子:2,642

回复:【分享】诗词格律知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五言古风
  五言古风:五言诗五句以上,不论多长,可以长到一百韵(每两句一韵),称“五言古风”,简称五古。
  五言古风,在首句可押韵也可不押韵,隔句押韵、不讲究平仄、不要求对仗,允许内容表达的需要,句数不加限制,一首五古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中间换韵,可以有两个以上的韵。
  五言古风是初学写诗的人比较容易掌握的体裁,他不拘长短,不讲究平仄,只要求押韵顺口;押韵也自由,可押平声韵,也可押仄声韵。
  当然写长诗也可采有排律这种体裁,然而写一首律诗已经十分不易,律诗八句要顾平仄,对仗已经不易,更何况是大于八句的排律更是不易,还不如写古风比较畅快。
  五言古风如以下诗句:
  春思 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纬。
  这是描写思妇心理的诗,一句“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纬。”让人佩服妇人坚贞不二,明志以自警的品德。全诗六句,双句押韵,一韵到底。韵脚:枝、时、纬
  月下独酌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略...................散。
  .......略....................汉。
全诗十四句,隔句押韵,中间换韵,前八句一韵(亲、人、身、春),后六句一韵(乱、散、汉)。
柏梁体
  柏梁体是七言诗。


IP属地:江苏27楼2011-11-16 13:39
回复
    七言诗是七个字一句的诗。虽然较五言诗只是在每句前面增加两字,每句容纳的内容却大为丰富,声调韵律更为回环铿锵,增加了表现力和音乐性,而且仍不失简洁明快之美。所以,自它流行之后,就和五言诗一样,成为我国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
      七言诗有古体与近体之分,柏梁体是古体诗。七言古诗初行于汉魏,盛行于唐。唐代近体律、绝盛行后,直迄行清代,七言古诗仍未衰退。
      传说汉武帝筑柏梁台,召群臣登台唱和,能为七言者上座,每人一句,句皆用韵。古人把这种七字一句、一句一韵、通篇不转韵的体式,称为“柏梁体”。“柏梁体”古诗不拘写多少句,必须句句押一个韵。
      现录曹丕《燕歌行》二首中的第二首:
      《燕歌行》曹丕
      秋风萧瑟天气凉;  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雁南翔;   念君客游思断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   君何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   忧来思君不敢忘;
      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
      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
      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
      尔独何辜限河梁?
      这首诗描写少妇深秋月夜怀念远游的丈夫。全篇十五句,句句押韵,中间没换韵,一韵到底。韵脚为:凉、霜、翔、肠、乡、方、房、忘、裳、商、长、床、央、望、梁。
      柏梁体的格律句可概括:七言一句,不论多少句,句句押韵。


    IP属地:江苏28楼2011-11-16 13:39
    回复
      七言古绝句
        七言古体诗中有每首四句的短诗,每首四句,每句七字,双句押韵,可押平声韵也可押仄声韵。我们称之为七言古绝句。
        称“古绝”,是与严格要求平仄格律的近体诗绝句相对而言的,当然你如果认为叫“古绝”无典可考,那么你不叫他古绝也无所谓,知道有这么一种体式的七言诗也可以。在这里为了方便大家记忆,我们就叫做七言古绝句。七言古绝句不讲究平仄,不讲究粘对,不讲究对仗,也不限定押平声韵或仄声韵(但请不要在一首诗中将平声与仄声通押)。因为一共只有四句,所以只有一个韵,押韵的形式大多是一、二、四句押韵。
        我们试以下几首来看看七言古绝句的格律:
        《渭城曲》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是一首描写送别的诗。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和环境气氛,取眼前景物,构成一幅清新明朗的图景,透露出轻快而富于轻快、希望的情调。后两句写饯别时主人的深情。这首诗的妙处在于离别而不流于伤感。纵观全诗:四句,第一、二、四句押韵,平声韵,韵脚为:尘、新、人。
        清平调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  会向瑶台月下逢。
        这是一首李白借牡丹咏杨贵妃的乐章。纵观全诗:四句,第一、二、四句押韵。平声韵,韵脚为:容、浓、逢。
        金缕衣 杜秋娘
        劝君莫惜金缕衣,  劝君惜取少看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   莫待无花空折枝。
        这是一首劝人惜取光阴努力的诗。金线织的衣服虽然可贵,可总有破旧的时侯;青春一去便不回头,应该珍惜。诗中借花比喻,少年努力要趁早,不要等到花谢枝空已经来不及。纵观全诗:四句,第一、二、四句押韵。平声韵,韵脚为:衣、时、枝。


      IP属地:江苏29楼2011-11-16 13:39
      回复
        《三绝句》之二杜甫
          二十一家同入蜀,  惟残一人出骆谷。
          自说二女啮臂肘,   回头却象秦云哭。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民不聊生的诗。纵观全诗:四句,第一、二、四句押韵,仄声韵,韵脚为:蜀、谷、哭。
          古体绝句与律体绝句(律绝),并没有严格的界限。古体绝句中的句子,很多自然而然的合律。上面的诗例中,李白《清平调》第一句不是律句;当然也有多数不合律句的诗,没有粘对及平仄,如杜甫的那首,前三句都不合律句的格式,并且第三句连用六个仄声字,是近体诗所不允许的,也全部归入了古体绝句。古体绝句是半自由的诗,运用灵活,同样能产生千古传诵的名篇。中晚唐诗人常写古体绝句,一般来说,我们都把它当作绝句,除非专家,不会去分别是古体还是近体。
          注:律体绝句是近体诗(近体诗是唐人相对他们的朝代而言),古体绝句是古体诗(唐人把唐朝以前没有讲究平仄对仗粘对等的诗称为古体诗)。
          古体七言绝句的格律可概括为:七言一句,计四句,双句押韵,可押平声韵也可押仄声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


        IP属地:江苏30楼2011-11-16 13:40
        回复
          相信大家对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不陌生,凡初中毕业者无不熟稔于心。这是一篇王维古风式的《桃源记》意思与《桃花源记》中差不远,就不释意了。
            纵观全诗:32句,无一句杂言在其中,算是非常工整的古风了。共换(转)韵7次,其韵脚如下,在换(转)韵之处都押了韵。
            第一组韵脚:春、津、人
            第二组韵脚:陆、竹、服 (平水韵入声部:一屋)
            第三组韵脚:隩、源、园、喧
            第四组韵脚:集、邑、入 (平水韵入声部:十四缉)
            第五组韵脚:间、还、山、
            第六组韵脚:见、县、衍、变
            第七组韵脚:深、林、寻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日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这是一首送别时的赠诗。相信大家对这个“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不会陌生,也就不释意了。


          IP属地:江苏32楼2011-11-16 13:40
          回复
            纵观全诗,12句,在这12句中,前2句是11字句,后10句为七言,其仍是以七言为主,而且杂言多在开头、结尾、换韵之处,并不使人感觉得不协调,仍觉他们是一个体式,此诗的杂言在开头。其实前两句也仅仅是在两个七字句前面加了四个字而已。这12句又分为前四句、中间四句、后四句,一般换韵处的第一句可押韵也可不押韵,此诗共换了3次韵,换韵处的第一句都押了韵,如:留处、骨处、流处。
              第一组韵脚,平声:留、忧、楼
              第二组韵脚,仄声:骨、发、月 (入声部“六月”)
              第三组韵脚,平声:流、愁、舟
              这首诗《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七言古风完全展现了七言古风的所有特点:押韵灵活,间有杂言。
              再看下面一首兼有更多杂言的七言古风,韵脚我就不分析了,一目了然。
              《兵车行》杜甫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阑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傍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是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


            IP属地:江苏33楼2011-11-16 13:40
            回复
              一 怎样押韵:
                --------------
                古人的诗词歌曲,没有不押韵的。可是古人学“韵”,费力费时,远远不如我们现在容易。古时,要说明什么是“韵”,这个问题都非常难。如今,大家都会汉语拼音,就不难分辨什么是押韵了。
                那么,今天我就詴教大家怎样看《平水韵》(下面19楼贴出了平水韵部的简字表,可参看),至于《诗韵新编》就不多讲了。你能明白《平水韵》的用fǎ,也就能明白《诗韵新编》是如何使用的。用《诗韵新编》,尽量在诗题后注明新韵。如:七律:送友人(用新韵),不注明很多时侯会被拍砖。
                现在我们开始学xí《平水韵》
                七律:贫女秦韬玉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詴liú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zhēn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这是一首描写贫家绣女心灵手巧,不慕虚容,然每年与别人嫁裳。全诗八句,七言律诗,韵脚:香,伤,妆,长,裳。,押的是《平水韵》下平“七阳”,如下:
                《平水韵》[七阳〕阳yáng扬香乡光昌堂章张王房芳长塘妆常凉霜zàng场央泱鸯秧嫱床方浆觞梁酿庄黄仓皇装殇襄骧相湘箱缃创忘芒望
                尝偿樯qiāng坊囊郎唐狂强肠康冈苍匡荒遑行妨棠翔良航倡伥羌庆姜僵缰疆粮穰将墙桑刚祥详洋徉佯粱量羊伤汤鲂樟彰漳璋猖商防〔七阳〕筐煌隍凰蝗惶璜廊浪裆沧纲亢吭潢钢丧盲簧忙茫傍汪臧琅当庠裳昂障糖疡锵杭邙赃滂禳攘瓤抢螳踉眶炀阊péng桨王殃蔷镶孀搪彷胱磅膀螃(大家可自己看19楼的《平水韵》字表,我这里仅是节选部分)
              


              IP属地:江苏35楼2011-11-16 13:46
              回复
                我们对照韵部(组)及诗句可知,古人押韵写一首诗,韵脚是在同一个韵部内的。当然现在我给大家分析诗句是用找的,而写作时古人可不是找韵字而作诗,古人通常是写诗写自然而然就合律,即使是不合律,也是写好修改合律。不是我们今人个别所认为的先找韵字再写诗。那么我们今人没有古人那样的环境,怎样自然而然就押上了韵呢。那么我们今人可以用汉语拼音来辅助写作。
                  还是上面那首诗,我们给押韵的字注上拼音。
                  七律:贫女秦韬玉
                  蓬门未识绮罗香,(香:声母x+i+韵母ang)
                  拟托良媒益自伤。 (伤:声母sh+韵母ang)
                  谁爱风流高格调,
                  共怜时世俭梳妆。 (妆:声母zh+u+韵母ang)
                  敢将十指夸针巧,
                  不把双眉斗画长。 (长:声母ch+韵母ang)
                  苦恨年年压金线,
                  为他人作嫁衣裳。 (裳:声母sh+韵母ang)
                  这首律诗的末尾押韵的都是ang。诗词中的韵,大致等同于我们今天汉语拼音中韵母的发音,韵母相同的字,就是同韵的字,把同韵的字放在一定的位置上就是押韵。那么学了汉语拼音的我们学起押韵就不会难了。会字的读音就知道字的拼音,知道拼音就知道押韵,也就是我们只要认识这个字就知道怎样去押韵。


                IP属地:江苏36楼2011-11-16 13:47
                回复
                  那么我们今人为什么还不抛弃《平水韵》而直接就用《诗韵新编》或者拼音来押韵呢,反而将《平水韵》放在了用韵最经典的位置呢?我个人认为,任何一件事有其存在必然的道理,你可以问问元、明、清这几代古人,为什么在元、明、清都有其独自的韵书(非《平水韵》),可还是将《平水韵》奉为经典呢,既使是朝廷颁布的官韵,也改变不了大家用《平水韵》!笔者猜想,可能是天意吧。
                    我们用汉语拼音只是辅助我们作诗押韵,切不可将其放在押韵的主导地位,否则离诗词正道甚远也。我们可以写一首诗,自我感觉押韵了,再去对照下韵书,十之八九不会出韵的,出韵了换个字便行。
                    古体诗的押韵比较自由,有以下几种形式。
                    1 双句押韵 ,单句不押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最常见的诗词。(古体绝包,古风歌行等常用押韵方式,推荐)
                    2 可句句押韵(除了柏梁体这种体裁,其他古体诗体裁句句押韵不多见,不推荐)
                    3 可邻韵通押(不多见,不推荐)
                    4 可换韵(比较长的古风歌行类,推荐)
                    5 也可句句不押韵(除非特定的体裁,如诗经、楚辞等,句句不押韵的少见,不推荐)
                    6 交互押韵。单句与单句押韵,双句与双句押韵。(常见于诗经中,不推荐)
                    律体诗(近体诗)的押韵严格:
                    1 双句押韵,单句不准押韵,第一起韵式可押,不是起韵式的第一句不可押。
                    2 一韵到底,不可换韵。(律诗换韵,会把人笑翻的)
                    3 不得邻韵通押 (第一句起韵式的,第一句可选相邻韵部的字)
                    4 不得平仄通押(律诗平仄通押,会把人笑翻的)
                    ---------------


                  IP属地:江苏37楼2011-11-16 13:47
                  回复
                    二 押韵的避忌
                      ————————
                      诗之有韵,犹屋之有柱。柱不稳,则屋必倾圯;韵不稳,则诗必恶劣。故押韵之所当戒者,初学亦不可不知,试分述于下:
                      1、戒凄韵
                      俗亦称“挂韵脚”,谓所押之韵,与全句意义不相贯串,而勉强凑合也。如唐诗“黄河入海流”句,若易流字为浮字,便为凑韵。初学最易犯此,所当切戒。
                      2、戒落韵
                      落韵,也叫出韵。如一首诗中,通体全押《平水韵》上平 “一东”韵,而一字忽又押《平水韵》上平“二冬”韵。“一东”与“二冬”,
                      虽古韵可通,用于古体诗可以,但用于近体诗(律诗、排律、绝句),即为落韵。学者宜慎之。如:元稹诗《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诗中的“宫”为 “一东”韵,而“宗”为“二冬”韵。古人写古体诗,可以通用,然作近体诗(律诗、排律、绝句)是一定要避免的,否则就是落韵。
                      3、戒重韵
                      一首诗中,同一个字不能两次用来押韵,如若用了,就叫“重韵”,应该避免。
                      4、戒倒韵
                      在古典诗歌中常有因为凑合韵脚而颠倒用词的情况。如古诗“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末句本来是“风雪夜人归”,作者为了押韵就把“人归”颠倒成“归人”。为了押韵而颠倒词序是可以的,在古代诗词中经常出现。但是也要注意,词序颠倒不要随意去用,用之不好,反落笑柄。如将“杨柳”颠倒成“柳杨”,将“黄鹂”颠倒成“鹂黄”,若强山林树木等不可倒用之字而倒用之,便觉不通矣。


                    IP属地:江苏38楼2011-11-16 13:47
                    回复
                      5、戒险韵
                        以生僻字为韵,叫险韵。除成语典故外,不必用生僻字来押韵。古人有以险韵取胜者,被称为卖弄才学。险韵难押,而且字生僻,欣赏的人少,费力不讨好。
                        6、戒哑韵
                        作诗当择声音响亮之韵押之,自然音调高超;若用哑韵,则非但词句不挺,即全诗亦因之萎弱矣。
                        7、戒用同义之韵
                        一韵中有数字同义者,如六麻之花、葩;七阳之芳、香,十一尤之忧、愁,意义皆同,若一首诗中并押之,未免重复可厌。举例:花也在诗中押了韵,葩也在诗中押了韵,就未免让人觉得重复可厌。
                        8、戒字同意异之韵
                        字有实字虚用者,亦有虚字实用者。“量”字,作“商量”则为平声,下平部“七阳”,作“计量”则为仄声去声部二十三“漾”。如果初学者用词时不细分之,近体诗很容易就发生出韵,落韵之现象,用于诗句中间则有可能发生失粘失对之现象,初学者应慎之。
                        9、律诗(律诗、绝句、排律)多用平声韵,唐人做律诗自觉的用平声来押,是为正格。当然也有押仄声韵的绝句、律诗之类,那是变格,相对于正格来说极其少见,如:《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


                      IP属地:江苏39楼2011-11-16 13:48
                      回复
                        三 关于韵的一些名词解释
                          ------------------------
                          在此之前再解释下:什么是古体诗,什么是近体诗。
                          古体诗:古体诗是那种对平仄、押韵、字数、句法没有严格限制的诗体。
                          近体诗(今体诗):对诗篇的字数、句数、平仄押韵对仗都有严格的要求,唐人命名为近体诗或今体诗,相对于他们的朝代而言。这个名称,
                          一直沿袭了下来。今体诗可不是我们今天所写的那些新诗。
                          韵部:将相同韵母的字归纳到一类,这种类别即为韵部。同一韵部内的字都为同韵字。
                          邻韵通押:古体诗的押韵,可以把邻近韵部的韵,比如一东和二冬、四支和五微,混在一起通用,称为邻韵通押。如:元稹诗《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诗中的“宫”为 “一东”韵,而“宗”为“二冬”韵。古人写古体诗,可以通用。
                          平仄通押:就是一首诗中将平声的韵脚与仄声的韵脚混在一起押,一会平声,一会仄声。我随便改首诗给大家看看什么是平仄通押(我为举便子改的,目前还没读过平仄通押的古人诗)。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逃为平声,韵母为ao)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啸。 (啸为仄声,韵母为ao)
                          换韵(转韵):一般见于古风歌行之类,一首诗很长,一韵到底是很难,那么就允许换一个不同的韵部继续往下写,可以多次换韵。
                          依韵,和韵中的一种,与别人的诗酬和,即和原作品韵脚的字在同一韵部即可,不必依照原诗用原韵。
                          次韵,和韵中的一种,与别人的诗酬和,又叫“步韵”,要求和原作品用相同的韵字,其先后次序也与被和的原诗相同。这是“和韵”中限制最严格的一种。
                          用韵,和韵中的一种,与别人的诗酬和,要求和原作品用相同的韵字,但先后次序可以不同。


                        IP属地:江苏40楼2011-11-16 13:48
                        回复
                          诗韵新编:
                            近代音韵学家曾谋求用韵的统一,作了不少研究和编纂新韵书的试验。有人主张用“十三辙(韵)”,即明清以来北方戏曲,曲艺押韵用的十三个韵部。也有人在这个基础上概括了现代汉语北京音系十八韵。六十年代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出版一相《诗韵新编》,以后又从新修订,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这本新编明韵书列十八韵,又指出有几个韵可以通押,等于从十八韵中减去五个韵,与“十三辙”差不多。它把每个韵部分为四声,使用较为方便。这本韵书也仍在试验阶段,至今仍未流行起来。未流行的原因,可能与那些老学究有关,比如我吧,是不用新韵的,用新韵总觉得自己的作品有那么一点不地道,差一点正宗的感觉。当然如果新手觉得《平水韵》过于难押,也可用《诗韵新编》。
                            平仄
                            律诗和词都讲究每个声调的平仄。要区别平仄,先得懂四声。
                            四声是古汉语的四种声调。所谓声调,指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古代汉语的四声是: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如:平水韵部就是以四声分的大类。)按传统的说法,平声是平调,上声是升调、去声是降调、入声是短调。
                            平声这个声调,在现代语音中分为阴平、阳平,即现代汉语的第一声、第二声。
                            上声这个声调,相当于我们现代语音中的第三声。
                            去声这个声调,相当于我们现代语音中的第四声。
                            入声这个声调,在现代语音中已经不存在,只有南方、内蒙、山西的方言里还保存着这些声调。
                            能分辨四声就能分辨平仄。
                            在古汉语中,平专指平声。仄指上声、去声、入声。最简单的区别方法就是:不是平声,就是仄声。
                            在现代汉语中第一声、第二声是平声,第三声、第四声是仄声。
                            简单如下:
                            平= 古调平声 \\ 今音第一声、第二声
                            仄= 古调上声、去声、入声 \\ 今音第三声、第四声
                            古调的平仄,大家可参看19楼的《平水韵》,今音的平仄就不说了,今天的人都应该会。
                            试举例串讲,一首平仄无任何变通的五律。
                            风雨 李商隐
                            凄凉宝剑篇,平平仄仄平
                            羁泊欲穷年。 仄仄仄平平
                            黄叶仍风雨, 仄仄平平仄
                            青楼自管弦。 平平仄仄平
                            新知遭薄俗, 平平平仄仄
                            旧好隔良缘。 仄仄仄平平
                            心断新丰酒, 仄仄平平仄
                            销愁斗几千。 平平仄仄平


                          IP属地:江苏42楼2011-11-16 13:48
                          回复
                            后面的所标注的平平仄仄是每一句中字的声调,喜欢用现代音调的可能不明白“羁泊、薄、隔”读起来是平声啊,为什么,在这儿是仄声呢,那是因为在古声调中,这是入声部,是读仄声的(可查《平水韵》)。不了解入声就很难理解古人诗词的音律了。
                              再试举例串讲,一首小令。
                              捣练子&8226;秋闺 李煜 (南唐后主)
                              深院静,平仄仄
                              小庭空, 仄平平
                              断续寒砧断续风。 仄仄平平仄仄平
                              无奈夜长人不寐, 平仄仄平平仄仄
                              数声和月到帘栊。 仄平平仄仄平平
                              这是一首词,后面的平平仄仄标注便是填词时每句中要求的平仄关系,该平声的地方不能用仄声字,该仄声的地方便不能用平声字,否则即为出律。大家可参看是不是左边的捣练子令的每一行中的每一个字是否与右边中的平仄关系对应啊。这首小令的平仄关系,我们口头上就能分辨出平仄读音。
                              其实词有的地方是可平可仄的,这里就不缀述,等讲“词”时再说。
                              还有两种情况:就是
                              1 古调中个别仄声字在今天读来是平声要注意。
                              如:思,作名词时在古调中就是仄声,如愁思、相思。
                              如:骑,作名词时在古调中就是仄声,如“一骑红尘妃子笑”,中的“骑”则是仄声。
                              2 古调中个别平声字在今天读来是仄声字要注意,
                              如:看:作看住释意时则为平,如看住


                            IP属地:江苏43楼2011-11-16 13:49
                            回复
                              入声单讲:
                                我们以后作近体诗,如果弄不明白什么是入声,你直接用汉语中的1、2、3、4调来“平平仄仄”也无可厚非,那么你就是用今韵写近体诗的人了。主张用古韵古律坚持用入声字来写律诗的,则是那些老学究了。
                                新手多半觉得分入声来平平仄仄麻烦,都用汉语拼音来区分平平仄仄,其实等大家诗词的路越走越深的时侯,便不会再用汉语拼音来区分了,知道入声是很好的一种调,短促、促急,多写比较壮烈(如:岳飞的满江红)、哀怨悱恻(如:李白的《忆秦娥》)的诗词,不知入声,古人的作品我们如何体会其韵律呢。
                                常见的古调入声仄音演变为今音平声字的有:
                                一画:一
                                二画:七八十
                                三画:兀孑勺习夕
                                四画:仆曰什及
                                五画:扑出发札失石节白汁匝
                                六画:竹伏戍伐达杂夹杀夺舌诀决约芍则合宅执吃汐
                                七画:秃足卒局角驳别折灼伯狄即吸劫匣
                                八画:叔竺卓帛国学实直责诘佛屈拔刮拉侠狎押胁杰迭择拍迪析极刷
                                九画:觉(觉悟)急罚
                                十画:逐读哭烛席敌疾积脊捉剥哲捏酌格核贼鸭
                                十一画:族渎孰斛淑啄脱掇郭鸽舶职笛袭悉接谍捷辄掐掘
                                十二画:菊犊赎幅粥琢厥揭渤割葛筏跋滑猾跌凿博晰棘植殖集逼湿黑答插颊
                                十三画:福牍辐督雹厥歇搏窟锡颐楫睫隔谪叠塌
                                十四画:漆竭截牒碣摘察辖嫡蜥
                                十五画:熟蝠膝瘠骼德蝶瞎额
                                十六画:橘辙薛薄缴激
                                十七画:擢蟋檄
                                十九画:蹶
                                二十画:籍黩嚼
                                在古典诗词中,在长期通行的《平水韵》中,入声字是存在的,在今音中,入声字是不存在的。那么怎样对待入声字呢?这是一个争论了几十年也没有解决的问题。
                                首先,大家都认同,入声字在古典诗词中客观存在的,并不少见。读古典诗词,学习古典韵律,要弄清楚哪些是入声字,要不然,把已经演化为今音平声的入声字错当平,就不知道诗词作品原来的韵律了。


                              IP属地:江苏44楼2011-11-16 13:4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