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穿吧 关注:210贴子:2,131

【明穿、嘉靖】珠玉 作者:猫小碧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作者:猫小碧
这是一个穿越成嘉靖皇帝的人生故事。


IP属地:上海1楼2011-11-19 19:53回复

    本文不小白不NP主角非万能万人迷类型,基本遵照历史轨迹,但是肯定会改变国家命运,男主是皇帝,不喜的同学请淡定点叉~
    本文帅哥很多,但是可以YY不能全部收入囊中,我的男主一个很专一的孩子……
    本文在感情上可能会有一点慢热,因为他是皇帝,所以男主或许也会有老婆,但是耽美的基调是不会改变的!
    


    IP属地:上海2楼2011-11-19 19:53
    回复
      打手板罚跪这一类体罚,作为王爷世子的朱厚熜还没有那个荣幸见识到,毕竟他也算是个皇家贵胄,身娇肉贵。但是罚抄,这个自古以来中国教育者都非常擅于应用的手段,朱厚熜算是恨透了它。
        在小学毕业之后,朱厚熜重新的再一次的熟悉了抄写这种无意义的反复劳动。“世子,请将《×××》的第××页抄写××遍”成为了王守仁离开后的第一年他听的最多的一句话。
        不过他的老师,大儒赵审倒是很满意的看着年幼的世子乖乖的抄写,然后再在他说那些有违圣人之道的言论的时候继续罚抄。
        平心而论,赵审是个文化水平不下于王守仁的人,当然,这仅仅是指他对于四书五经的学习理解方面。在朱厚熜看来,一直没能中进士,大概是赵审的运气实在不好。
        可是在思想方面赵审就远不如王守仁了,他是个比较死板的读书人,说得刻薄一点,离他三丈远都能闻见他身上那种书生的酸味。他最擅长的是就八股文。
        朱厚熜很为此无奈,但是他没得挑。赵审已经是很不错的了,这世界上不是每个愿意来王府教小孩的人都有王守仁的水平。
        所以他只能收了所有的心思,专心致志的跟着赵审读书。
        时间一晃就是九年,朱厚熜终于十三岁了,好不容易的脱离了儿童的身份,成为了一个少年。这九年时间里都没有什么和朱厚熜有关的大事发生,王府里无非也就是添了几个和他同父异母的小孩,有男有女。朱厚熜家的人口数量进一步增加,除了他的弟弟妹妹个数有所增长之外,王爷老爹又多了几个侍妾侍姬之类的。
        和朱厚熜关系最大的可能就是他的便宜老妈又生了一个弟弟,就在他五岁半的时候。这让原本就不怎么亲密的母子关系变得更平淡了,他老妈更多的心思当然是放在小儿子身上,而不是这个怎么都养不熟的白眼狼身上。
        其实说他是白眼狼,真的是冤枉了朱厚熜。他一个大男人,面对一个和自己差不多大的女人,真的很难真心的产生母子情深的感情,就算这个女人真的是自己这个身体的妈。更何况他是等于抢了这个女人的儿子的身体,所以刚刚穿越过来的那些日子,朱厚熜每次面对蒋氏(也就是原朱厚熜的妈)的时候都感到很心虚,也很尴尬。
        而且王府的规矩,小孩一律都是由奶妈带大的,本来就跟亲妈不是太亲密。再加上开始的时候蒋氏总觉得自己对儿子照看不周,让儿子出了痘,险些丧命,对朱厚熜也是客气的不行,这样的客气小心倒让母子关系更加疏远了。
        不过朱厚熜一点也不担心这个和他自己同样是嫡出的弟弟会抢走他的王位。先不说蒋氏也只是稍微偏爱弟弟一点,仍旧待他很好。只要是朱佑杬在,就不可能废掉朱厚熜的世子位。要是朱佑杬死了……那朱厚熜就是王爷了,更加不用担心。
        朱佑杬最喜欢的孩子当然还是聪明早慧的朱厚熜,对于朱厚熜新出现的可爱的弟弟,他基本保持每五天看一眼的状态。
        对于朱佑杬这样的行为,朱厚熜保持沉默。他其实并不希望朱佑杬比起自己更加喜欢这个弟弟,对自己的世子地位造成威胁,但是在内心又觉得作为父亲,朱佑杬未免有些不负责任。
        可是他也并不能说什么,因为朱佑杬的日常生活基本围绕教育朱厚熜和宠幸侍妾展开。教育朱厚熜,朱厚熜自己当然不会反对这个活动,事实上这是朱佑杬做的仅剩的一件正经事了。而宠幸侍妾……子不言父过,朱厚熜还没那个权利指责自己老爹的私生活。
        相对于家里的平平淡淡,朝廷上可谓是精彩纷呈。当然这是针对朱厚熜此辈看热闹者来说的,对于大臣们这九年简直就是水深火热。
        正德皇帝是个精力充沛的人,喜欢热闹和玩乐。这一点就算是远在封国的朱厚熜也知道了这个皇帝堂兄的威名。
        他喜欢亲征打仗,喜欢折腾大臣,喜欢干许许多多荒唐的事情。
        而对于这些朱厚熜也都只是看看热闹,真正让他关心的,也就只有正德十四年刚刚发生的宁王叛乱事件。因为这件事里面有一个他一直都很关心的人,王守仁。
      


      IP属地:上海8楼2011-11-19 19:58
      回复
          其实对于这件事,朱厚熜很想插上一脚,帮帮王守仁。但是一来距离比较远,想帮也是鞭长莫及,二来王守仁本人就是个很强悍的人,当宁王叛乱的消息传到朱厚熜这里的时候他已经基本上平定了叛乱了。
          三来,就是这时候朱厚熜自己也忙得不可开交。
          第二章  丧亲继位
          第二章 丧亲继位
          朱佑杬死了。
          不知道是因为纵欲过度,淘虚了身子,还是真的像他自己所说的着了风寒,原本还算身体健壮的朱佑杬在刚刚入冬的时候一病不起,在床上躺了四个多月。
          即使王府的医疗条件不错,最终也还是治得了病,治不了命。朱佑杬在正德五年开始春暖花开的二月初过世了,或者应该说,薨了。
          对于他的这个便宜父亲,朱厚熜说不上多尊敬,但是亲近还是有的。朱佑杬是个行事有点荒唐任性的人,但总的来说他绝对是个好人,朱厚熜一向都觉得做一个藩王做到他这样也算是不错的了。
          但是现在他死了。朱厚熜这时才感觉到,他对于这个极宠他,纵容他,教育他,传授给他许许多多厚黑学知识的父亲,感情绝对不是他自己认为的那么一点点而已。
          十一年的相处,十一年的宠爱,十一年的父子……这些都不是轻飘飘的一句话而已。
          朱厚熜跪在朱佑杬的灵前,哭得很伤心。
          苏沉照的一辈子,没有经历过亲人的去世。他的父母身体都很好,祖父母和外祖父母也都是长寿健旺的老人。他从没经历过亲近的人的死亡。
          但现在穿越成了朱厚熜,不过才十三岁的年纪,就必须面对父亲的去世了,这让朱厚熜内心感到很空洞,仿佛失落了什么重要的东西。
          哭也哭过了,朱佑杬也下葬了。朝廷给了个谥号,“兴献”,不是什么特别好的字,但也算是符合了朱佑杬一生的作为。
          朱厚熜继承了朱佑杬的王位,成了王府的新主人,他做的第一件事,当然还是服丧。
          朱佑杬刚去世的那一个多月,朱厚熜觉得服丧真的是很必要的,要不然很难表示出自己的哀痛。此外,故意的不吃东西,饿自己,故意的穿不好的衣服,让自己不舒服,这也算是通过自虐,发泄一下失去亲人的痛苦。
          事实上这样的自虐真的很有用,让自己过的差一点,仿佛真的能够让心里好受一些,起码朱厚熜觉得是这样的。专心的服丧不会让自己觉得,在失去了父亲的时候自己还是很享受很快活的,对不起死去的人。
          但是出了七七,也就是朱佑杬去世后的第四十九天,朱厚熜就觉得,其实服丧,意思到了也就行了,三年的时间都用于自虐和折磨自己,那真的很没有必要。再多的感情,在这三年的时间里也都会因为服丧这种活动而消磨完的。
          总是穿着粗布衣服,吃冷稀饭,不能吃油,不能吃肉,不能吃白面,不能吃鸡蛋,连盐都不能吃。要睡在棺材旁边或者是墓道里,冰冷的地上只垫着草席,还不让盖被子,真的很不人道。这样过三年,对父母再深厚的感情恐怕也都变成怨恨了吧。还是说让生者将死者抛到脑后,然后奔向美好的新生活,这就是服丧的意义所在?
          七七之前朱厚熜都是在王府里服丧,还不觉得。等朱佑杬下葬,他们全家搬到了朱佑杬的配陵里,朱厚熜这才发现,三月初,还是很冷的。
          虽然地上铺着草席,也能盖单层的麻布被子,但是在没有地龙的配陵宫殿的地板上睡了一旬(十天)之后,朱厚熜还是很不争气的病了。
          其实他的病也就是感冒,并不严重,吃了几天药也就好得差不多了。但是在医疗水平相对落后的明朝,伤风感冒也是不小的病了,不注意的话就会变成伤寒,然后变成肺炎,然后变成肺痨病(肺结核),然后王府就可以再办一场丧事了。
          于是朱厚熜的保姆(注意,不是奶妈)陈氏赶忙把他挪到了床上,加上了厚厚的被子,请大夫来看,熬药求神,忙得不亦乐乎。


        IP属地:上海9楼2011-11-19 19:58
        回复
          王妃——现在是太妃了——蒋氏也来看过朱厚熜好几回,但是她也不能总守着大儿子,因为她的小儿子病得更重,已经是伤寒。
            朱厚熜和蒋氏关系平淡,但却是非常疼爱这个同胞弟弟的。在朱厚熜看来,这个孩子一直以来都比较可怜。
            蒋氏生他的时候不足月,所以他的身体一直都不太好。
            快三岁了才会说话,完全比不上朱厚熜的聪明,也得不到子女众多的朱佑杬的喜爱,六岁的时候才有了大名,朱厚煜。
            母亲虽然宠他,但毕竟比不上父亲的教育,现在他也都八岁了,还没有读过书。
            同样是嫡子,他根本就没有继承王位的机会,但是也要像朱厚熜一样严格的为父亲守孝。
            更不用提才八岁就失怙,这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是多么残忍的事情。
            现在他又得了伤寒,朱厚熜简直要恨死守孝服丧这件事了。为什么这么年幼的孩子也必须遵守那一套迂腐的规矩?朱厚熜决定让弟弟先回王府去。
            但这个决定立即遭到了包括赵审在内的一众王府幕僚和家庭教师们的反对,特别是赵审,他又一次拿出了笔墨纸砚,要求朱厚熜抄写一百遍《孝经》,还要他用自己的血来磨墨。
            怎么可能!
            不论是继续让朱厚煜呆在阴冷的配陵宫殿里,还是割破自己的手指用鲜血写《孝经》,朱厚熜都是绝对不会干的。
            从本质上来说,曾经做了十六年理科生的朱厚熜同学是个绝对的无神论者,他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得一向很好。服丧这件事,对他来说根本无关鬼神,只不过是为了让自己心安,平复丧父的悲伤的手段而已。在他看来,不得朱佑杬宠爱,想必和父亲感情也没有多深的朱厚煜没有必要严格的服丧,更别说他现在已经病成这样了。
            但是在赵审们看来,朱厚熜的想法近乎大逆不道。朱厚煜生病就该忍着,能让他请医生来延治,熬药给他吃,让他盖棉被已经是很过分的行为了。搬回王府去继续享福?那是对先王的大不敬!
            于是双方正式对上了。每天赵审都要在朱厚熜耳边念叨几百遍,不停地给他布置抄写《孝经》的功课,累积绝对达到一万遍。朱佑杬的幕僚们不时地来演一出悲情剧,从三皇五帝讲到朱厚熜自己,然后宣布朱厚熜是多么不孝,多么比不上那些守孝的先贤们,多么愧对朱佑杬曾经给他的教育和关爱。然后一群胡子老长的中年人和老年人就开始哭。
            朱厚熜岿然不动的看着这些老头们演话剧,对于赵审的罚抄也一概不理。反正朱厚煜已经被他送走了,一起回去的还有蒋氏,他的目的已经达成了,这些老家伙们愿意说什么就随他们,反正守孝的日子很无聊,每天看这么一出也不错。
            这等于是一拳打到了棉花上,朱厚熜的非暴力不合作让王府的家庭教师们垂头丧气。慢慢地也就丧失了说教哭诉的兴趣,朱厚熜正好也看够了戏,开始继续他的读书和学习。
            但是朱厚熜没有想到,不来麻烦他的这些书生们却找上了朱厚煜的麻烦。他们直接回到王府,不停地向朱厚煜说道,指责他,要求他搬回配陵去。
            朱厚煜没有朱厚熜的厚脸皮和坚定不移的主意,才刚满八岁的他含着眼泪,满心羞愧的回到了朱佑杬的陵前,当时他还发着高烧。他回来的事情连他的哥哥也没敢通知,只是在心满意足的幕僚们的监视下开始了抄写《孝经》的工作,磨墨的,自然是血。
            当焦急的蒋氏找到了正在读书的朱厚熜时,朱厚煜已经昏迷不醒了。打从回到陵前他就没有休息,几个时辰里抄了高高的一摞经文。重病,路途上的奔波,再加上沉重的心理负担,这个孩子实在是承受不了。
            朱厚熜没有敢让朱厚煜再回王府,现在对于朱厚煜来说,休养才是最重要的,回王府的路程劳累,不知道他是不是还能承受得起。宫殿里烧起了火笼取暖,药材也不要钱似的往陵园这里运,蒋氏亲自照料朱厚煜,连每天给朱佑杬祈福念经都顾不得了。
            然而五天后的清晨,朱厚煜还是夭折了。
            这个孩子似乎一直都没有好运气。生为嫡子,他不是嫡长子。身体不好,却又没有好相貌或者是聪明脑袋来补偿。幼年丧父,虽然有哥哥疼爱,但是却无福消受……
          


          IP属地:上海10楼2011-11-19 20:41
          回复
              朱厚熜看着蒋氏哭得肝肠寸断,看着王府的下人们按照殇礼烧掉了朱厚煜小小的尸体,看着那装着骨灰的青玉坛被放在朱佑杬的墓中附葬。
              这是他来到明代之后遭到的最大的失败,这次的失败让他失去了同胞的兄弟。
              一直以来朱厚熜都没有这么直接的感受到这个封建社会的礼教威严。
              从最初的时候开始,朱佑杬就是极宠爱他的,就算他说了什么不该说的话,这个糊涂王爷也只是笑笑罢了。
              后来朱厚熜又遇见了王守仁,这个人对于思想的体悟远超出这个时代,他的教育没有将朱厚熜改造得更加合乎这个时代理念的要求,反而让他有了知己之感。
              然后是赵审,这个书生虽然刻板守礼,但是他也是很讲理的,只要朱厚熜说的言之有理,他也不会一概否定。而且他是个很天真的人,他总以为抄书就可以改变朱厚熜与这个时代的人不同的理念和思维方式。
              所以朱厚熜一直保持着他到达这个时间时的那种想法,他总以为封建社会腐朽落后,封建礼教迂腐刻板,这些都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被淘汰。但是他没有看到这些礼教的威力。
              就算它真的是腐朽落后的,必将会被更先进的社会形态和思想所取代,但是现在它仍然是主流,仍然控制着绝对多数人的思想和行为。
              它的力量仍旧是无比强大的。
              这些朱厚熜都不知道,他只想着自己能够安逸的生活,按照自己的想法过这一辈子就可以了,他完全忽视了这个世界上,礼教是多么强大的力量。
              或许它操纵不了他的行为和想法,它的说教不能打动他的意志,但是它永远能够影响他身边的人。
              不是每个人都是穿越过来的,这个世界上除了朱厚熜,其他人都是生活在礼教的熏陶和教育之中的。或者说得难听一些,他们都是被封建礼教毒害过了的。
              或许那些嘴巴改变不了什么,千夫所指朱厚熜也能够横眉冷对,但是还有皇帝呢?还有他自己的母亲呢?还有他将来的妻子儿女呢?一个人不能够独立在社会之外,他必定要融入,并且适应这个社会。
              朱厚熜站在朱佑杬的灵位前,深深地思索。这是他来到这个时间以后,第一次怀疑自己的想法和目标,是不是真的合适,是不是真的能够达成。
              他原先总以为做一个闲王,逍遥自在一辈子对现在的他来说决不是难事。但现在看来,或许并不是这样。
              读什么样的书,做什么样的事,对亲人朋友怎么说话,娶一个什么样的妻子,生一个什么样的孩子,生活中的所有事情都有着束缚和条规。即使是死了,怎么安葬,埋在哪里,陪葬些什么东西,墓碑上刻什么,这都是有规矩的,由不得自专。
              以前是还小,又有父亲护着,说什么做什么都可以随意一些,顶多被骂一句小孩子不懂事,童言无忌罢了。但是现在,一切都不一样了。
              四月份朱厚熜就必须要提前加冠,正式继承王位。从此以后,他的一言一行都要受到严格的监控和管束了。
              已经因为自己的错误失去了亲弟,以后难道就要一直这么向他们屈服了吗?朱厚熜握着拳,不甘心的想。
              是啊,怎么能甘心,怎么能甘心就这么被约束着过一辈子……
              可是,他只不过是一个在别人眼中年少无知的小子,一个并没有什么权力的藩王而已。他对于这个社会,没有什么影响,更不用提改造它,或是对抗它,那都是不可能的。
              到底我今后该怎么生活,我的人生该怎么安排……
              第三章  寻找出路
              第三章 寻找出路
              在旁人眼中,死了父亲又死弟弟的朱厚熜持续消沉了一个月,一直都是失魂落魄的,整天不知道在想些什么,大部分时间都用于发呆,直到他冠礼的那天才算是精神起来。
              赵审认为他这是为了父亲的去世和弟弟朱厚煜的夭折而伤心,倒是没再念叨他,毕竟孝悌是美德。虽然前些日子朱厚熜违背了服丧的要求不让朱厚煜服丧,但那也是为了爱护弟弟,倒让赵审在心里暗暗称赞了几句。
              所以,冠礼的时候作为主宾的他给了朱厚熜一个挺不错的字,怀瑜,也算是对朱厚熜的赞赏了。
              事实上朱厚熜已经过了伤心劲儿了,他一直都在思考自己的出路。
              他的确不是一个胸怀大志的人,如同每一个平凡的人一样,希望能够平平安安的过这一辈子,活得心里舒坦就行了。
              可关键是现在他心里实在是不舒坦。
              同样的一件事,如果是自愿去做的,就算是上刀山下火海那也是享受,起码那样是心甘情愿的。但如果是被逼的,那就算是再有乐趣再喜欢的事情,只怕做起来也会让人心有不甘。
              现在朱厚熜的生活大约就是这样了。日子虽然还是一样的过,书一样读,饭一样吃,觉一样睡,该去给母亲请安就去请安,该给亡父的灵位上香还是去上香。但是朱厚熜的心里总觉得这些都是被逼着做的,一直都有那么一双眼睛在看着他的一举一动,只要错了一点儿,随时都会有一个人跳出来对他说:你这里不合礼数,那里不合礼数,你一定要改。
             


            IP属地:上海11楼2011-11-19 20:41
            回复
               这简直就成了心理疾病了。
                朱厚熜也知道他这是被朱厚煜的死打击到了,精神上有点脆弱和恍惚。可是现在他的自我调试和安抚已经不怎么管用了,每天的生活都感觉很压抑。
                所以他开始寻找出路,找一种生活方式,怎么样才能不被这些条条框框束缚住。
                朱厚熜想了很久,觉得在这个时代只有两种人,当他们的行为不符合礼教要求的时候是不会受到指责的。
               


              IP属地:上海12楼2011-11-20 15:34
              回复
                 第一种是疯子,第二种就是圣xian。
                  疯子,朱厚熜是绝对不会考虑的。先不说装疯卖傻,人生的质量会有多差,就算他愿意装,他也装不来。他穿越过来不是为了做一个疯子的,人生从头再来,总要有它的意义才不枉费了这么多年的光阴。
                 


                IP属地:上海13楼2011-11-20 15:38
                回复
                   然后就是圣贤了。孔sheng人,孟sheng人,或者是朱sheng人(就是朱熹……),他们做什么说什么都是对的,不对也要找出来证据证明他们是对的。就算他们真的不对,那也不是他们自己的错,那是谣言,或者是后人误解了他们。
                   


                  IP属地:上海14楼2011-11-20 15:38
                  回复
                      但是圣人们的境界太高,难以企及。朱厚熜的思想还没有深刻到能够自创一种学术理论。
                      更何况,朱厚熜想要的不是在死后扬名,留下的理论流传千古,让所有人都来学习。他要的是这辈子就能达到不受制约的高度,孔孟的标准显然不适合他。
                     


                    IP属地:上海15楼2011-11-20 15:38
                    回复
                       朱厚熜几乎是一筹莫展,然后他想起了一个伟大同样足以称之为“圣”的人物,毛XX。
                        在新zhong国,基本上只要不是智商或者是精神有问题,也不是啥也不知道的小孩,就一定听说过这个人,毛XX。
                        历时十年的文化大gm到底造成了什么影响暂且不提,但是从文ge这段历史就可以看出来毛XX在中国人民心目中的地位。那基本上和上帝在天zhu教tu心目中的崇高位置也差的不远了。
                      


                      IP属地:上海16楼2011-11-20 15:39
                      回复
                        当然,一直跟随着他的安陆人民也因此致富奔小康了。
                          在瑞士军刀的风潮过去之后,朱厚熜又相继推出了木制马克杯,竹编筷子笼,组合调味品盒等小东西,虽然这些家常用品基本上都只能赚很少的利润,但是安陆已经借此树立起了名头。指甲剪厂,瑞士军刀厂,还有各种各样的制作家常用品的厂子已经颇具规模了。
                          其实朱厚熜曾经想过做出来书立,好让赵审不要再整天唠叨他只钻研一些小道,但是无奈明朝的纸张质量远远不及后世的结实,书籍立起来很容易损坏,只好放弃了。但是他还是不死心的让工匠们做出了木制的文件夹,倒是让得了益的赵审安静了几天。
                          商业发展起来了,但是农业还是立国之本,不能不操心着。
                          安陆的人们这两年尝到了甜头,很多人都弃掉了家里的田地去跑生意,到手工作坊里去做工,居然形成了农民工的势头。
                          这可就让朱厚熜后悔起来了,现在就开始有资本主义后期的不良效果了吗?不行!必须打住!
                          农业补贴是不现实的,农业税现在还老高呢。再说了,这些税收可都是朱厚熜自己的收入,他不是什么大公无私的人,不愿意干赔本的买卖。
                          那就只有从商业那方面入手了,课税,永远是宏观调控的好办法。
                          于是安陆开始征收个人所得税(……),这个新名目的税收恰恰好是针对着高收入的商人们。收入在一定水平之下的人用不着课税,但是收入众多的商人们和手工业作坊主就是出血的肥羊了。
                          在同时,鼓励农业种植的条文也贴到了城门边上,粮食亩产年产量达到一定数值的人家会得到官衙的嘉奖,这对于单纯善良的老百姓们来说比简单的物质奖励还要让他们激动。
                          于是安陆开始慢慢地向着均衡发展的大方向前行了。
                          忙活了两年,现在朱厚熜对于自己事业的发展已经很满意了。赚的钱倒不是很多,但关键是他的终极目的已经达到了。安陆的人民都说这位王爷是个大好人,想必今后的几十年他只要不性格大变,开始为非作歹,危害百姓,鱼肉乡民,人民都会拥护他的。
                          其实做到这里也就差不多了,但是朱厚熜居然有些意犹未尽。大约是这两年忙傻了,或者是他一直都记着要将安陆打造成真正的小商品城的计划,朱厚熜在新年来临的时候很是为自己打了一回气,摩拳擦掌想要再好好的干一年。
                          但是,他的计划注定要延期了,因为他收到了一个对于他今后人生至关重要的消息。
                          第四章   接到诏书
                          第四章 接到诏书
                          这个影响深远的消息是,他的堂兄,正德帝朱厚照驾崩了。
                          正德帝死了,如果只是这样,那和朱厚熜的关系也并不多。但是在这个消息之后还附加了一条对他的工作调换任命。
                          先帝遗诏,召兴献王长子嗣位。
                          兴献王长子,说的当然不会是自家那个已经死掉的庶出的哥哥。兴献王长子,就是他自己。
                          于是朱厚熜很绝望的发现,他就要当皇帝去了。
                          嗯,是啊,朱厚熜当然是绝望的,因为他很清楚,皇帝可不是好当的。
                          先不提当皇帝就要离开安陆到北京去就职,这等于他将近两年来在安陆的努力成果都白费了。好不容易在这里经营起来了这么好的名声,今后几十年大约都可以安枕无忧了,却因为这么一个调动命令就得放弃苦心打造的群众基础,到一个人生地不熟的新地方,一切不都得重来一遍?朱厚熜是个懒人,要再一遍这样的辛劳,想想都觉得痛苦。
                          关键的是,当皇帝的生活实在是很可怕的。不像不值钱没多少人操心的藩王们,皇帝每天一言一行都有人看着,还记录存档,取名起居注。
                          于此同时,朝廷上最多的并不是干实事的人,而是言官。言官的职务是什么?就是专门站在一边虎视眈眈的盯着你,时时刻刻的偷窥你,然后等着挑错!
                          早上起来没刷牙先喝水了,吃饭的时候吃肉了没吃青菜,上朝的路上打了个哈欠,听大臣们禀事的时候坐姿有点歪,下朝的时候和小太监说话了,批奏折的时候写了个错别字,晚上多喝了一杯茶,洗脚的时候看书泡的时间太长,睡前梳头用的是小宦官而不是平常的宫女,和某个小老婆OOXX了没和另外一个XXOO……
                          不论多么鸡毛蒜皮的小事,哪怕只有蚂蚁腿儿上的肉那么大的一个小错,都是言官们非常乐于指责的内容。
                        


                        IP属地:上海18楼2011-11-20 15:39
                        回复
                          皇帝在他们眼里就得像是设定好程序的机器人一样,不能有任何一丁点儿的偏差,否则就等着他们挑刺吧。
                            他们骂了皇帝,皇帝还非得接受他们的意见不可,否则那就是不听谏,是昏君。


                          IP属地:上海19楼2011-11-20 20:35
                          回复
                             要是皇帝意志坚定,就是不妥协,他们还有三寸不烂之舌和一根毛笔。写吧,说吧,杀害忠良,拒不纳谏,这个皇帝从此以后就可以遗臭万年了。基本上在他们嘴里,桀纣都比这个皇帝优点还多一点呢。
                              当然了,某些真正强势的皇帝也不会惧怕这些言官和内阁,皇权毕竟还是有很强大的震慑力的。就算在内阁权力巨大的明朝,皇帝压制官员,也不是不能够。
                              可是朱厚熜觉得,他可能真没有这么大能耐,能压制住朝廷上的那些大臣们。
                              所以对他来说,做了皇帝基本上就等于将自己完全暴露在大臣们的视线之下,时时刻刻接受他们的监视,然后乖得像孙子一样按着他们的要求亦步亦趋。
                              如果是这样的生活,那他真是生不如死了。
                              为什么朱厚熜没有自信压制住大臣?原因当然是充分的。
                              首先,他的继位属于兄终弟及的那种,地位并不能说非常稳定。
                              正德帝是孝宗皇帝的唯一的儿子,他死得早,他自己又没有儿子,所以大臣们才选择了朱厚熜,这个前任皇帝的堂弟来继位。要说起来,一样有资格继位的人可不只是他一个,现在的王爷们世子们里面,同样是宪宗皇帝的孙子的,有好几个呢。


                            IP属地:上海22楼2011-11-20 20:37
                            回复

                                所以杨廷和们不知道,他们认为朱厚熜要看到半夜的奏折,他基本上到下午也就解决了。然后朱厚熜就开始了自己的功课,看行政图。
                                毕竟还是地理专业的,朱厚熜就算是来到明朝十几年了,对于地图也还是很熟悉的。哪里的特有植物是什么,土质怎么样,地形怎么样,水文条件什么样,气候又如何,虽然经过了这么多年,他仍旧能够记得个大概的。
                                现在明朝的疆域没有后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大,这是说真正归属明朝行政统辖之下的土地面积。那些属国之类的,不能征收税收,也不能纳入行政规划的范围之内,在朱厚熜看来根本就还不是自家版图里面的。
                                皇宫里的地图画的当然是很详细的,除了因为投影方式问题显得形状有些别扭之外,朱厚熜对于这些地图还算是满意的。
                                只是有一点,版图上没有台湾,也没有海南岛。
                                这让朱厚熜皱眉皱了很久。海南岛不说,台湾问题却是很严重的。台湾问题对于每个中国人都算是心上的一根刺,时不时的就扎一下。朱厚熜本来以为这时候还没有国共相争之后的一系列事件,台湾总应该是被画在版图内的了,可没想到,这时候的台湾,仍然并没有乖乖的呆在领辖范围内。
                              


                              IP属地:上海31楼2011-11-21 14:4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