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熜看着蒋氏哭得肝肠寸断,看着王府的下人们按照殇礼烧掉了朱厚煜小小的尸体,看着那装着骨灰的青玉坛被放在朱佑杬的墓中附葬。
这是他来到明代之后遭到的最大的失败,这次的失败让他失去了同胞的兄弟。
一直以来朱厚熜都没有这么直接的感受到这个封建社会的礼教威严。
从最初的时候开始,朱佑杬就是极宠爱他的,就算他说了什么不该说的话,这个糊涂王爷也只是笑笑罢了。
后来朱厚熜又遇见了王守仁,这个人对于思想的体悟远超出这个时代,他的教育没有将朱厚熜改造得更加合乎这个时代理念的要求,反而让他有了知己之感。
然后是赵审,这个书生虽然刻板守礼,但是他也是很讲理的,只要朱厚熜说的言之有理,他也不会一概否定。而且他是个很天真的人,他总以为抄书就可以改变朱厚熜与这个时代的人不同的理念和思维方式。
所以朱厚熜一直保持着他到达这个时间时的那种想法,他总以为封建社会腐朽落后,封建礼教迂腐刻板,这些都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被淘汰。但是他没有看到这些礼教的威力。
就算它真的是腐朽落后的,必将会被更先进的社会形态和思想所取代,但是现在它仍然是主流,仍然控制着绝对多数人的思想和行为。
它的力量仍旧是无比强大的。
这些朱厚熜都不知道,他只想着自己能够安逸的生活,按照自己的想法过这一辈子就可以了,他完全忽视了这个世界上,礼教是多么强大的力量。
或许它操纵不了他的行为和想法,它的说教不能打动他的意志,但是它永远能够影响他身边的人。
不是每个人都是穿越过来的,这个世界上除了朱厚熜,其他人都是生活在礼教的熏陶和教育之中的。或者说得难听一些,他们都是被封建礼教毒害过了的。
或许那些嘴巴改变不了什么,千夫所指朱厚熜也能够横眉冷对,但是还有皇帝呢?还有他自己的母亲呢?还有他将来的妻子儿女呢?一个人不能够独立在社会之外,他必定要融入,并且适应这个社会。
朱厚熜站在朱佑杬的灵位前,深深地思索。这是他来到这个时间以后,第一次怀疑自己的想法和目标,是不是真的合适,是不是真的能够达成。
他原先总以为做一个闲王,逍遥自在一辈子对现在的他来说决不是难事。但现在看来,或许并不是这样。
读什么样的书,做什么样的事,对亲人朋友怎么说话,娶一个什么样的妻子,生一个什么样的孩子,生活中的所有事情都有着束缚和条规。即使是死了,怎么安葬,埋在哪里,陪葬些什么东西,墓碑上刻什么,这都是有规矩的,由不得自专。
以前是还小,又有父亲护着,说什么做什么都可以随意一些,顶多被骂一句小孩子不懂事,童言无忌罢了。但是现在,一切都不一样了。
四月份朱厚熜就必须要提前加冠,正式继承王位。从此以后,他的一言一行都要受到严格的监控和管束了。
已经因为自己的错误失去了亲弟,以后难道就要一直这么向他们屈服了吗?朱厚熜握着拳,不甘心的想。
是啊,怎么能甘心,怎么能甘心就这么被约束着过一辈子……
可是,他只不过是一个在别人眼中年少无知的小子,一个并没有什么权力的藩王而已。他对于这个社会,没有什么影响,更不用提改造它,或是对抗它,那都是不可能的。
到底我今后该怎么生活,我的人生该怎么安排……
第三章 寻找出路
第三章 寻找出路
在旁人眼中,死了父亲又死弟弟的朱厚熜持续消沉了一个月,一直都是失魂落魄的,整天不知道在想些什么,大部分时间都用于发呆,直到他冠礼的那天才算是精神起来。
赵审认为他这是为了父亲的去世和弟弟朱厚煜的夭折而伤心,倒是没再念叨他,毕竟孝悌是美德。虽然前些日子朱厚熜违背了服丧的要求不让朱厚煜服丧,但那也是为了爱护弟弟,倒让赵审在心里暗暗称赞了几句。
所以,冠礼的时候作为主宾的他给了朱厚熜一个挺不错的字,怀瑜,也算是对朱厚熜的赞赏了。
事实上朱厚熜已经过了伤心劲儿了,他一直都在思考自己的出路。
他的确不是一个胸怀大志的人,如同每一个平凡的人一样,希望能够平平安安的过这一辈子,活得心里舒坦就行了。
可关键是现在他心里实在是不舒坦。
同样的一件事,如果是自愿去做的,就算是上刀山下火海那也是享受,起码那样是心甘情愿的。但如果是被逼的,那就算是再有乐趣再喜欢的事情,只怕做起来也会让人心有不甘。
现在朱厚熜的生活大约就是这样了。日子虽然还是一样的过,书一样读,饭一样吃,觉一样睡,该去给母亲请安就去请安,该给亡父的灵位上香还是去上香。但是朱厚熜的心里总觉得这些都是被逼着做的,一直都有那么一双眼睛在看着他的一举一动,只要错了一点儿,随时都会有一个人跳出来对他说:你这里不合礼数,那里不合礼数,你一定要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