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世界吧 关注:3,845,480贴子:116,171,835

【转帖/军事】转点儿能颠覆部分网友关于坦克传统观点的东西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献给度娘


IP属地:上海1楼2011-11-23 09:31回复
    第一部分,关于西方坦克尾仓与俄系坦克车体储弹的争论
    第一 尾舱,M1的尾舱何时能发挥作用?我说一下实际中弹后的情况,首先,侵彻物倘若能够穿透主装甲切伴随有剩余杀伤能力(剩余一段弹芯,剩余较强的射流)是有足够的能力穿透尾舱和战斗舱之间那薄薄的一层门板的,继而引爆弹药。而此时门板已经被穿透一个孔洞,殉爆的冲击波会顺着这个孔洞进入并轻而易举的撕裂这层门板(应力破坏,道理不解释)继而进入战斗舱杀伤成员,此时有无尾舱以无任何意义。
    第二 根据自二战以来的统计,炮塔的中弹概率高达45%,而车体正面只有21%炮塔要高出近一倍,可见炮塔储弹的危险性有多大。此时很多人会问,那尾舱所谓的隔离泄压的作用何时才能发挥?本菜给出如下条件,只有满足如下条件时,炮塔尾舱隔离泄压的功能才能正常发挥:
    A,首先尾舱隔离门确保关闭状态切未被任何侵彻物穿透。
    B 炮塔侧面被击中时,必须保证侵彻物未穿透隔离门且泄压装置正常泄压 。
    C 若想达到B条件,则必须弹药必须从两侧向炮塔后部侵彻,倘若是从侧后方向前方侵彻,则有极大的概率穿透隔离门进而导致整车阵亡。
    D M1的尾舱内未配备灭火抑爆系统,倘若爆燃的火球突破已经有破损的隔离门进入战斗舱,则战斗舱内的灭火抑爆系统已经无法发挥作用,成员生存的概率极低。。。。。
    第三 车体正面加强的问题,西方的坦克重量已经到了极限,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在不削弱其他装甲的情况下想大幅提高车体正面防护能力,基本不可实现。。。。
    第四所谓的水套,不是防止弹药被击中后殉爆(因为那根本无法阻止)水套的作用是防止弹药在车内起火而灭火系统无法扑灭的情况下,延缓弹药的爆炸时间,让成员有时间撤离。但是付出的代价也是非常大的(倘若灭火抑爆系统都失效,水套能起的作用更多的只是撤离而非挽救,因为迟早要爆炸,只能延缓几分钟而已(前提是还有成员活着且能够自由行动的情况下)
    第五 按照危险几率计算,车体苏制和土鳖的坦克只有一条途径能够引起整车报废且成员死亡 即 车体正面被穿透,弹药被引爆且灭火抑爆系统失效。 相比出了西方坦克则是 炮塔正面被穿透引起殉爆(穿透隔舱门引起殉爆),车体正面被穿透引起殉爆,炮塔侧后方被穿透(向隔离门方向穿透)且引起殉爆。看了这个对比,不知道到底哪种的储弹方式安全。。。。。。
    这里面还没计算炮塔和车体中弹概率的高低。。。。。要是按照21% : 45%的概率计算。。。。真的不知道究竟谁更安全。。。。。
    尾舱的作用其实是非常有限的,前面说了,弹药放在尾舱里,中弹概率高达45,而那个所谓的隔舱门,发挥作用的几率也是很低的,所谓的关上了而又没有被打穿,只能是斜向45度侵入的弹药造成殉爆时发挥作用
    毛子坦克经常飞天一是灭火系统性能不佳,二是发射药比起西方的更容易爆
    苏制弹药的易燃性是其一大问题,其次就是其榴弹的战斗部装药,也是一大问题,此外,毛子 的液压机构设计和布局受到空间限制过于拥挤和不甚合理,导致产生很多可燃物和起火点,再加上早期苏制灭火抑爆系统性能低劣,不能有效阻止车内火势的蔓延,所以有较高的殉爆率是正常的,只要对可燃药筒的外包装进行处理同时尽可能的减少车内起火点并安装有效的灭火抑爆系统,是能够极大地提高坦克的安全性的
    此外土鳖以上这几点都基本做到了。。。。。目前只是遗憾还没看到更新的半可燃药筒,希望在明年的某展示中能看到
    殉爆高,是装甲被穿透同时灭火抑爆系统性能差导致的,不是说弹药储存的问题导致的。。。。。。
    包括M1,车体内都有弹药,这些弹药一旦被引爆,炮塔一样上天,这个和技术是不是过关没一点点关系。。。。。。至于说个头小,炮塔小,这是坦克设计思路问题。采用尾舱装弹,除非车体内不放备份弹药,否则被击穿车体以后下场是一样的。。。。。而炮塔的中弹概率高达45%,车体正面仅为21%,你说哪个安全?
    啥炮弹没有殉爆危险?勒克莱尔,豹2,鬼子的90神马的,车体储存的弹药就不会殉爆了?几十发放一起爆了,和转盘的有啥区别


    IP属地:上海6楼2011-11-23 09:33
    回复
      还有巨多无比的,我在和百度和谐战斗中.....


      IP属地:上海8楼2011-11-23 09:35
      回复
        又回到毛子上了:
        苏联坦克的防护并不弱,这是近20年被西方洗脑洗掉的东西,截止到88年,苏联坦克防护依然领先,直到21世纪之后才被超越,一切建立在苏联坦克防护薄弱的基础上的理论,出发点就错了。。。。。。。。
        40多吨的t80Y(加爆反)和60多吨的M1A1HA在正面防护水平上是基本持平的,在抗穿上80y甚至还要略高一些。。。。。。不是说车重了防护就一定NB
        又跳到土鳖上了:
        80y土鳖自己打过.........M1是土鳖三代设计应对目标之一(后来成为大改的首要目标),自然也有一个设计目标数据..............额个人认为这个数据还是很真实的.............
        苟不苟同无所谓,但是要知道80y对土鳖的刺激有多大.................至于说国外媒体更不要轻信............我们见过的谎言还少吗?本菜好歹也拆见过80装甲里的金属管,对于那种东西多少有点较为直观的认识...........
        至于说80y的刺激有多大,整个三代计划都受到影响............既然说到这了,就说一点,土鳖在某年某月对某型车全面开打,结果五轮过后,某型车基本无恙,某些人士的眼镜摔碎不少...........
        土鳖在装甲上的创意比毛子更搞...............连借鉴都算不上................现在的99已经很能鄙视一下T90了,就是96A也可以轻松地鄙视大改之后的72B..................
        在90年代末期之前,我们是落后于毛子的,但是我们的基础很好,这就看出来一个大国,尤其是有着完备工业体系国家的优势所在,可能对某些东西暂时不明白,但是只要有人一点拨,很快就能开出一片花来,装甲就是这样,尽自前几十年的浑浑噩噩,但是一经旁人指点,迅速的烧起了燎原之火.....


        IP属地:上海14楼2011-11-23 09:41
        回复
          对泥轰的吐槽:
          日本至今不能生产高性能炮钢,所使用的坦圌克炮神官毛坯和内膛加工均是由德国工厂进行生产,这个车所用的依然是沿袭了90坦圌克的L44坦圌克炮,没有任何突出之处,而在弹圌药方面,日本更是技术匮乏,至今依然在组装和使用德国DM23和33,从历年国际武器交易信息看,没有进口新型弹圌药的合同,所以说这个炮的穿深依然是500级别的,这个深度,面对周边国家的三代车,说它打不动说错了吗?其次,日本虽然没有公开其装甲技术,但是其整体水平还停留在非约束状况,日本也承认90式坦圌克的防护仅仅是位列世界中流水准。日本在本世纪初提出要研制以钛合金和碳纤维为基础的约束陶瓷装甲技术,而这项技术在十五年前就已经在苏联和东亚某过开始应用,按照目前国际装甲水平的发展判断,以40吨车重想抵御穿深在600以上的脱穿的打击,是不可能做到的。有些东西,即使没有官方资料,但是我们是能够得出结论的,说这个车防不住,也没有说错什么吧。。。。。。
          觉得没深度?那就深入一点,看这个车的首上(日10式)沿用了欧式设计,靠78度跳弹进行防护,车体主要是首下迎弹,首下设计的角度较为靠近垂直,加之负重轮的位置判断,首下应该是非复式结构。这个位置的中弹概率为10%左右(具体的我以前讲过统计数据,这里不重复)而近乎垂直的结构决定除非采用大厚度非约束结构的硬质芯板才能取得较好的防护效果(这个和苏制坦圌克大多采用22度首上的装甲结构原理一样,本菜也多次讲过,可以回去翻以前的帖子)但是付出的代价就是巨大的重量
          以所谓的模块化设计是不能替代主装甲防护的,车体装甲更是如此。说完了车体,看看炮塔。楔形前端,想必是空心结构,和豹2那个罩子一样,要是实心结构,那就成了大倾角结构,而这个结构是不能采用目前的复合装甲结构的(这个问题更是讲了无数遍)所谓的模块化,都是在主装甲外面挂上形形色圌色的附加件,称之为模块化。。。。。靠这个去顶大口径脱穿?不是白日做梦是什么?看看炮长镜到炮塔前部的距离,就算鬼子搞成了钛合金约束陶瓷装甲,有了1.0的系数,这个厚度才多少?相比现在三代坦圌克动辄600的厚度,别说日本的装甲技术逆天,也别说火星,更别说日本在装甲技术上落后世界水平N年,就这么个烂货,还有人吹捧?
          


          IP属地:上海22楼2011-11-23 09:55
          回复



            IP属地:上海25楼2011-11-23 10:03
            回复
              然后是从技术角度对一直被误导的西方90年代前的神话进行科普:
              设计理念和整合能力,实现手段是什么?给一个140毫米的炮,按照60年代的水平,能搞出115滑的效果吗?任何设计和整合,前提都要有足够的技术实力的支持,你的这种论点基本属于自我说服自我,而没有实际意义。别的不要比,同时期的的105线(西方)的威力和115(毛子)比,如何?西方为什么不搞滑膛和尾稳脱穿?为何不搞全面的复合装甲化?说难听点,就是技术实力差距,而不是那么多可笑的搪塞理由。
              什么叫变相的承认?拥有更先进的技术,能够制造更先进的来压倒对手就是最好的选择!这是设计者追求的方向和目的让他们放弃上一代的产品转而走向更先进的东西,怎么成了变相承认技术差距?(西方)一个破105,改来改去,到了70年代末才勉强稳定在300多一点的水平,西方是不是要变相承认自己的火力太垃圾呢?乔巴姆的发展和具体内容,本版文章里早就做了说明,乔巴姆的有效性是建立在大厚度大重量的基础上的,这一点上,比起约束型复合装甲, 本身就是一种落后,迫使坦克重量急速上升,这是不是也是变相的承认技术的差距了?
              西方不想造大口径滑膛炮?不想在60年代就拥有300级别的弹药?搞不定罢了!抱着105胆战心惊的看着红色集群晃来晃去,这时候恐怕没哪个坦克兵会想:苏联人换炮是为了变相的承认他们的火力不行吧?
              莫非人为105很好?105要是动能,发射药膛压都有优势,为啥一直在220左右徘徊了那么久?为啥不在75年以前就把火力提高到300级别?为啥一直抱着220的弹药胆战心惊的看着红色铁流四处转悠?220的威力也算好的吗?什么叫不是大不了的问题?西方又不是没搞过滑膛+尾翼稳定,结果呢?还不是草草收场,最后还是死守着105混?L11就很有效吗?西方的困惑在于旋转稳定技术没有搞定,滑膛也没有搞定,所以才一直拿着105改来改去,真以为60年代的西方坦克技术有多少先进?
              即使是120线,也同样受到旋转稳定技术的困扰,在60年代一样很孱弱,只能靠大口径勉强撑着,但是T64陶瓷装甲一出来,120线的武功也被废了。
              所谓的保密问题导致火力升级慢,还是自我说服自我安慰的一种想当然的思路、、、、
              80年代中后期,苏联经济已经几近崩溃,而西方从70年代末开始加大投入,这中间出现了超越的现象,太正常不过了,要是用这个时候说西方基础研究有多好,根本就是个笑话,豹2到了90年代还在用混合钢板的装甲,不是德国人不想换,实在是技术实力不够,美国的贫铀装甲,那是建立在碳化硼的高昂造价和英国人提供的乔巴姆结构的基础之上的,和这个时候病猫一般的苏联比,美国人自己都会觉得不好意思的
              不是很好,而是L7很适合那个年代的坦克装车而已,也没人说L7一开始就能和对手的火力持平,220的深度保持了多久才有所突破?不是不想换,而是没办法。。


              IP属地:上海28楼2011-11-23 10:06
              回复



                IP属地:上海30楼2011-11-23 10:10
                回复



                  IP属地:上海32楼2011-11-23 10:14
                  回复
                    回到现代
                    毛子自己也承认,GTD燃气轮机是个失败的设计,所以随后在478上就用柴油机替代了燃气轮机。这个没什么异议,实际情况就是这样。美帝的虽然在自身性能上不错,但是巨大的油耗也让美军后勤时刻面临着威胁,一旦是势均力敌的对手,恐怕M1也要有大把的整车被坦克兵废弃。
                    勒克莱尔比其他人晚出生10年,却没有什么大的变动,炮塔和豹2类似,但是比豹2小,尾舱装弹是个亮点,但是火力却比较孱。说是信息化比较好,法国的大环境都还没有建好,光一个坦克建好了没有意义,等到法国的数据链大环境都建好了,大家的车也都改造完了,没有任何优势。最后就是动力,到了沙漠就挂,还需要买MTU的动力包,这么个车,实在是爱不起来啊
                    我说过,影响胜负的关键很多,最主要的是人,而不是装备,犹太人胜利,怎么不看犹太人的关键时刻美帝给了多少东西,还提供了大量的卫星情报,这就不是简单的装备对比,我们要比装备,就要把装备整合进系统里进行对比,而不是纠结于某个参数某个指标。额问问你,要是把中东战争双方的装备互换一下,你觉得阿拉伯有可能赢吗?把海湾战争互换一下,你觉得伊拉克会赢吗?再假设一下,海湾战争不是打伊拉克而是打苏联,你觉得会是西方宣传的那种吗?不要抛开一切就是钻技术的牛角,这没有意义。
                    M60到了70年代中期才完全加上双稳和完备的火控,这时候T55和T62都已经具备加装波浪的能力了,部分型号已经开始加装,直到指挥仪系统普及才真的拉开了差距。70年代之前的火控,仅仅是提高了静对静的精度,静对动要到非扰动的时候才勉强说得过去。


                    IP属地:上海39楼2011-11-23 10:19
                    回复
                      你刚说完我正好发到这一段.....


                      IP属地:上海45楼2011-11-23 10:24
                      回复
                        继续土鳖的情况:
                        装弹机,土鳖的可靠性比毛子高,毛子的72用的是一大堆继电器控制,故障率是建立在继电器可靠性的基础上的,一旦出现故障,那保障人员就会很杯具,要把N多的继电器拆下来进行逐个监测,土鳖一开始是整体引进,然后发现这个土的掉渣的玩意,便用自己的数字化控制替换了。。。。换下来的继电器按照设计参与者的说法,足有一手推车之多。。。。
                        (99大改的装弹机)跟(96A的装弹机)只有一毛钱关系!
                        土鳖新装弹机有数字化系统(原话忘了,大概这意思)
                        另外,苏制坦克都是正面硬,后面薄,没办法整车重量在那放着,正面厚了,两侧和后面就要适当的减薄一些
                        只是够用而已,和高镍钢的性能比,还是有差距的。。。。别被八股忽悠了。。。。要是稀土钢好用,土鳖干嘛后来又搞开高镍装甲钢了。。。。。
                        土鳖国内某老设计师评价过85IIVST72,他认为85II的防护要比72好(指印度的72M),火力系统也要略好一些,(主要是火控和弹),行动部分各有所长,整体上85IIAP对阿三的72M是要占有一定的优势的。。。。。
                        90本就是土鳖三代车的一个旁系分支,和85系没有什么关联,土鳖自己用了三代正宗嫡系,旁系分支给了小巴,都是三代,85可不是。。。
                        低劣的可靠性使得小巴在90年代提出对85IIAP进行了系列改进,其中就包括装弹机的改进。。。。
                        新车采购和旧车改造不是一个概念。。。。土鳖这些年的科研实力还是很NB的,光给小巴的59升级改造就拿了3个方案,任凭小巴挑选。。而同时接洽的乌克兰人只有可怜兮兮的一个方案还不是全部自产,还需要西方产品支持。。。。。
                        96车体防护一般是受制于总重的限制........本人从未讲过99的车体防护不好.......所谓的弱一些仅仅是和炮塔进行对比.........而且,限制车体防护的因素太多了。首要的就是体积,其次是重量,然后是造价.....然后还有很多因素........但是土鳖的炮塔\车体的相差比没有西方那么大罢了
                        99没有放弃,而且关键问题不在这里,不是什么空间利用,而是取决于设计者在车首采用了什么结构的装甲,原因我说过了,向上几楼就有,最后说一次,车首采取什么不是看外形设计者,而是取决于所采用的装甲结构,明白了?呵呵
                        模块化的意思嘛、、、、、土鳖炮塔前面那两陀和N个螺栓,,,,自己想想。。。。。
                        高卢的不是模块装甲,勒克莱尔的主装甲也是和豹2一样垂直焊接在炮塔结构上的。所谓的模块化,就是那些可更换的工具箱而已。。。。。所谓的模块化,只有土鳖完全实现了主装甲的模块化,毛子实现了填充物的模块化,其他的都很难做到战场条件下快速更换。


                        IP属地:上海46楼2011-11-23 10:25
                        回复
                          然后又是毛子的:
                          毛子的装弹机在火线以下。。。。。车体被打穿就杯具了、。。。。所以毛子的坦克通常都是车体部分要做加强的
                          命中概率问题。。。。。车体的首下本就是瞄准线的底部,要是机动目标,想打中首下难度非常大的,西方选择这个设计也是根据火控的情况分析的,一个被命中概率只有10%的区域,相对于高大的炮塔正面,侧面还是比较安全的。。。。。。再者,也没别的地方进行储弹了。。。。。
                          各国设计思路很接近,但是毛子更重视车体防护,因为他们把装弹机布置在火线以下了。。。。。。基本毛子的车体都是复合装甲,T64,T72都是玻纤酚醛,80中后期型号添加了柱状陶瓷,80y的车体是陶瓷复合结构,大概也是三代车里车体防护最好的了。。。


                          IP属地:上海47楼2011-11-23 10:27
                          回复
                            回到一些杂项
                            72的故障时间间隔较短,但是72在周期内的故障率是很低的,间隔短的主要问题就是那几百个继电器和一大堆液压零部件,96在更换了土鳖的电控设备以后,和老72已经是天上地下了
                            想引爆72的待发弹,就首先要击穿装甲,而击穿装甲,除了M1以外,基本上大部分坦克的弹药都存在被引爆的可能,绝大部分坦克车首都有弹药,即使是尾舱,也不是安全的
                            无稽之谈,真的,没有任何理论依据,美帝的829靠的是材质的优势而不是速度也不是弹体设计,829的弹芯为什么搞这么长?因为贫铀材料在穿透过程中消耗极快,做成中等长度的,会影响威力,所以才变态似的越搞越长,而至于说初速,不是美帝不想打高速,而是美帝的设计者们认为中等速度有利于减轻爆反对弹芯的毁伤,所以,到了A3就降到1500级别了。。。。要搞清楚问题本质再说起他的。
                            对于约束型陶瓷装甲的回爆设计,贫铀本就不如钨合金的效果,土鳖也不是没有贫铀弹,这一点很早就是共识,别扯什么土鳖的弹不行的事情
                            合金管装的柱状陶瓷的回爆更狠,同时还有飞溅现象,对射流和对弹芯的毁伤都很大。。。。。。比传统的板砖+约束带的效果更狠
                            相当搞笑的一个发言:
                            其实陆军没闲着,都搁那憋着涅。。。。。。那憋得是相当难受。。。。。。


                            IP属地:上海50楼2011-11-23 10:28
                            回复
                              发完收工!
                              注:这是这位版主在各种帖子中的发言汇总,是别人做的总结,并不是红外版主特别写的完整帖子,所以有很多看似前言不搭后语没头没尾的话,其中也有不少军坛黑话,不是军迷有可能其中一部分不太看得懂


                              IP属地:上海55楼2011-11-23 10:3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