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兽世界吧 关注:14,252,952贴子:460,727,047

回复:【直播】___________鲍鹏山新说水浒。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在电视看过 说的挺好


IP属地:吉林18楼2011-11-27 12:02
回复

    大家都认为是对的事情,人人都去做,所有的人都去做大家共同认为是对的事情,这个事情一定就会变成傻事了。那反过来,一件大家都认为是傻事这么一个事,没有谁去做,当时就有一个人,就他一个人一意孤行在那儿做,到了最后他竟然把这个事情做成了,那这个傻事就变成什么事了呢?就变成好事了,就变成正事了,就变成大事了,甚至做成了大的事业了。
    武松此时此刻就是这样的情景,一开始他看起来是傻事,但是最后他把傻事做成了,所以武松是一个很极度自我欣赏的人,我们来看一看他第一次对酒家劝他的时候,他就说了一句话,他说“便有大虫,我也不怕!”,第二次酒家说,你到我房间来看一看,我没有骗你,官府有文件的,他又说了一句话“便真个有虎,老爷也不怕”。我们注意这两句话,不怕是共同的,还有一个不相同的,第一句话说,我也不怕。第二句话,我就变成什么呢?变成老爷了,这是一种典型的自我提升,本来是“我”这个很平常的称呼,到了第二句话,“我”就变成老爷了,自己给自己提拔了一级,然后自己还给自己打气,我是老爷我怕谁?


    IP属地:云南19楼2011-11-27 12:02
    回复
      这就是很典型的一种自我欣赏和自我肯定。
      第三次在景阳岗下面看到大树皮上告示的时候,他又说了一段话,他说“这是酒家诡诈,惊吓那等客人,便去那厮家里宿歇,我却怕甚么鸟?——《水浒传》第二十二回”。注意,他首先认为这是酒家诡诈,酒家用这样的办法吓唬人,吓唬什么人呢?注意,吓唬那等客人,什么叫那等客人呢?就是普通人,平庸的人,凡人,然后他自己怎么说的呢?我却怕甚鸟?就是我可不是那等人,说白了我可不是凡人。那么此时此刻,他就带着这么一个自我期许、自我肯定、自我欣赏、自高自大,然后一意孤行,一路走来,决不回头。
      所以一方面非常自信,另一方面不相信别人,这是他把自己的退路堵住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当然还不是全部,他堵住退路的不光是他自信、自负。还有一点是他太傲慢,武松是一个很傲慢的人,我们看他在酒店里面,包括最后酒家劝他不要上景阳岗的时候,他和酒家的对话,你能明显感觉出酒家每一句话都说得很真诚,而武松的每一句话都说的居高临下,总是高人一等的教训人的口气。
      武松是没有平等意识的,这一点和鲁智深、和林冲都不一样,鲁智深在五台山下面在小铁匠铺里面,他竟然请铁匠铺的小铁匠,说我们俩来一块儿喝酒去吧,和这样普通的打铁的人,他还请他一起喝酒。林冲在朱贵的酒店里面,在不知道朱贵酒店的底细之前,他也把那个小伙计喊来,你来,我俩一块儿喝喝酒,何等平易近人。这种情景在武松的身上,你不可想象。
      武松自恃太高,他有英雄气质,他也有英雄素质,但他自己觉得是英雄的时候,他很难和这些普通的人能够平起平坐,他总是俯视众生的姿态。所以他受到这么多的警告,受到这么多劝说,他总是拂而去之,然后带着一根哨棒,一颗骄傲的心,独自一人走上景阳岗。
      


      IP属地:云南20楼2011-11-27 12:03
      回复
        【画外音】武松最初的自信和他对店家的不信任,在景阳岗的事实面前已经化为乌有,武松终于相信,在这无边的夜色中,真有一只饥饿的老虎在注视着他。不过,他现在还有机会赶快退回来保全性命。但是,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武松依然偏向虎山行呢?


        IP属地:云南21楼2011-11-27 12:03
        回复
          鲍鹏山:
          面子问题,武松太好面子了,像他这样自信而又骄傲的人,往往也是特别好面子的人,他本来是想回去的,但是一想到回去要被别人耻笑,他宁愿冒着性命之忧。
          所以我觉得孔子曾经讲过一句有名的话,叫苛政猛于虎,我们套用这一句话来说武松此时的心情的话,也可以讲耻笑猛于虎,被别人耻笑比被老虎吃了还可怕。他特别好面子,面子比性命还重要,我们看这可能是中世纪一个共有的特色,西方的中世纪,无论是贵族圆桌骑士,包括西方的一些绿林强盗、好汉也一样把名誉看作比性命还重要。梁山上的好汉也同样如此,把名誉看得比性命还重,那是一个好面子的时代。
          我们说人类社会往往有这样一种现象,有一些优点会让人觉得可怕,但是有一些缺点,会让人觉得非常可爱。好面子是一个缺点,但是它却是一个非常可爱的缺点,什么叫好面子呢?简单的说好面子就是要脸。所以你说好面子好不好?那就是问要脸好不好,你说要脸好不好?我不回答你,我只反问你一句,不要脸好不好?那不就明白了。所以我们说好面子固然可能是弱点,可能是一些缺点,但是它往往包含着一些正面的东西。武松就是很好面子的人,为什么?
          


          IP属地:云南22楼2011-11-27 12:04
          回复

            因为好面子,为了不丢面子,有的时候我们可能就要勉为其难的做一点事,这事儿我做不了,但是为了面子我不得不去做,这样人们就怎么样呢?就不得不逼着自己去做一些有难度的事儿,一旦成功了,那你不就把事情做成了吗?所以好面子它是有用处的,它往往能够给我们没有退路,为了面子我们不得不逼自己,人有时候是要逼自己的,你只有逼,才能逼出自己的潜能,你不逼怎么知道你能做多大的事呢?
            比如说武松,如果他不是逼一下自己,他怎么知道他能打虎呢?如果武松不是一个很好面子的人,他一看到真的有老虎,那就回去,回去有什么了不起,大不了他笑话我呗,那他不就回去了吗?这一场惊心动魄的这么一个打虎的英雄壮举,不要也就没有了吗?所以我们可以这么讲,对吧?
            武松在此之前本来有退路,但是后来自己弄得自己没了退路,但是让自己没有退路以后,等于说是逼着自己去做一件大事,而且最终他把这个事做成了。当然把这个事做成了不光是我们前面讲的,自信、自负、骄傲的个性,还有好面子。还应该有两点,第一点有实力,第二点还要有正确战术。你没有实力,哪一天你听说有老虎你也上去,那不是活笑话吗?


            IP属地:云南23楼2011-11-27 12:05
            回复
              留名


              24楼2011-11-27 12:05
              回复
                要是听说有老虎,假如我上去,那只能让老虎给我们减肥了,减到最后一点肉没有,全是骨头。
                所以一定要有实力,武松他是有这个实力的,这一点很重要,我们要特别提到,不能没有实力我盲目自信,盲目狂妄自大,你还认为这是自我欣赏,那不行,有的时候要客观的认识自己。在逼着自己做大事的同时,还得要看一看自己的能力和大事之间到底有多大的距离,这一点很重要。
                那么第二就是,要有正确的战术。武松在打虎之时,他是使用了非常正确的战术,他的打虎实际上分成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躲闪。面对着来势汹汹的对手,他没有仓皇失措,也没有贸然出击。他首先是惧怕,是谨慎,是寻找对方的破绽。
                


                IP属地:云南25楼2011-11-27 12:06
                回复
                  【画外音】武松硬着头皮去挑战这只结果了太多条人命的老虎,虽然他有实力,也有战术。但是人与虎较量毕竟不占优势,更何况武松内心中还充满了恐惧。那么,这个武松究竟是如何打死了恶虎呢?其中又有着武松怎样的性格呢?


                  IP属地:云南26楼2011-11-27 12:06
                  回复
                    鲍鹏山:
                    首先,敌进我退,老虎一上来,三招:一扑,老虎从半空中扑下来,武松吓出一身冷汗,酒都做冷汗出掉了,这时候一下子完全清醒了,但是他一闪闪到了老虎的背后。老虎的背后没法看人,老虎使出第二招,一掀,前爪着地,后爪一下子掀起来,相当于像马踢人一样,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老虎一看第二招又不管用,然后竖起自己的尾巴,像铁棒子一样的尾巴,猛然一扫,《水浒》的写法叫一剪,什么是一剪?就是用尾巴来扫,那个铁柱一样的尾巴扫到你也是不得了的,武松一跳又跳得很远。所以老虎首先就使用了三招:一扑、一掀、一剪。而武松只用了一招,躲闪,也可以说叫先退避三舍,等老虎这三招用完以后,老虎已经气性先自去了一半,老虎的气力也损失了一半,老虎的威风也去了一半,而武松能够躲过这三招,他自己的自信心也会大长,所以这三招下来以后,可以说武松是大灭了敌人的威风,大长了自己的志气。


                    IP属地:云南27楼2011-11-27 12:15
                    回复

                      他为什么这个不想打老虎的人,却偏偏不得不去打这只老虎?这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我们主要的把这个前面当作重点来跟大家讲,后面打虎的这一段,施耐庵写得比我讲的精彩多了。大家可以看原著就行了,我们只是把它分了分,做了一个总结,把它分成几个打虎的阶段而已。
                      那么武松打死了这个老虎之后,受到了阳谷县知县的抬举,做了阳谷县的步兵的都头。什么叫都头呢?相当于今天县公(和谐)安局刑(和谐)警大队的大队长,我们说这个对于武松来说确实是一个命运很重大的转折,他本来以为打死了人是个逃犯,现在因为打死了老虎,一下子摇身一变变成了县公(和谐)安局刑(和谐)警大队的大队长。很有身份,很有威风,也很得意,而且还很感恩,于是他就在阳谷县呆下来了。
                      他本来不是要到清河县去看哥哥的吗?现在当了刑(和谐)警大队大队长,工作忙了,一时走不开,看哥哥的事情也就往后推吧,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有机会去看哥哥。但是我们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就在武松对自己此时此刻的处境非常满意的时候,在阳谷县他碰到了一个人,而因为这一个人又引着他一步一步,打虎的英雄最终又杀了人。杀了人之后,又变成了囚犯,这一段人生的变化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下一讲再讲,谢谢大家。


                      IP属地:云南30楼2011-11-27 12:54
                      回复

                        在清河县有一个大户,所谓的大户也就是大财主、大地主。家里面有一个使女,这个使女的名字就叫潘金莲,二十来岁颇有颜色,长得很漂亮。大户就看上她了,就老是来纠缠她,可是这个使女是坚决不愿意不肯依从,不但自己反抗让大户不能得逞,而且这个使女还把这个大户纠缠她的事情告诉了大户的老婆,这个大户可能也是怕老婆的。给老婆一顿收拾所以这个大户也就怀恨在心,心想着好的你看不上我这个糟老头子那我就把你嫁给一个比我还糟的人。所以他宁愿倒赔一些嫁妆,不要武大一文钱白白就把这个使女嫁给武大了。
                        你说这个大户确实是一个非常阴险的,一个非常糟糕的一个人。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说潘金莲首先是一个受害者。她是一个受害者,她敢于反抗大户对她的纠缠,也可见她是一个不慕富贵的人。按说这个大户是个大财主,大财主来纠缠她对于一个使女来说,对于这么一个社会地位很低下的丫鬟来说大户也就相当于大腕了,至少是个大款。
                        所以我们从这个角度来看一看,潘金莲她至少在当初她比我们今天那些傍大腕、傍大款的女子,她还真的品行要高得多。但可惜的是在那个时代一个使女是毫无自己主宰自己命运的权力的,所以这个大户才能够用这样下流的方法来惩罚潘金莲。我们说当然对武大来说可能是一个运气,但对潘金莲来说是太晦气了。哪一个女人在毫无感情基础的情况下会愿意嫁给武大这样的人呢?所以潘金莲嫁过去以后她看到武大身材矮短,人物又很猥锁下面还有一句“不会风流”——《水浒传》第二十三回。
                        所以她心中自然极不平衡,按照《水浒》的说法红杏出墙之事也可能会时有发生。那么现在武松跟着武大回到家里面就要见到这样的嫂子,不过在这之前武松可是没有见过这个嫂子也不知道这个嫂子其他情况。所以武松到了武大的家里面到了哥哥的家里面以后看到了嫂子以后是什么样的一种表现呢?一看到嫂子“武松当下推金山,倒玉柱,纳头便拜”——《水浒传》第二十三回。


                        IP属地:云南35楼2011-11-27 12:59
                        回复
                          占座留名。


                          36楼2011-11-27 13:01
                          回复
                            中国古人小叔子对嫂子那是非常尊敬的,长嫂为母,这是武松对嫂子的态度,是敬。那嫂子一看小叔子这么敬她也赶紧上来扶住他“叔叔,折杀奴家”,不要这么拜了。你好歹是刑(和谐你妹)警大队长,你怎么这样拜我呢,折我的寿了。赶紧扶起来,武松就说,嫂嫂受礼。
                            那么在这一瞬间,武松和他的嫂子肯定心里都在想一个事儿。武松肯定在想我的这么一个哥哥怎么娶了这么漂亮的嫂子。但是这个潘金莲肯定在想这么一个窝囊的武大怎么有这么一个出色,这么一个杰出的弟弟。武松这么想也就这么想了,对吧,没有问题。但是潘金莲这么一想,她就往深处去想了。
                            三个人坐下来,潘金莲马上就看着她的丈夫,对她的丈夫讲,叔叔来了,你赶紧上街去买一点酒菜来招待他,我就陪叔叔坐着吧。武大一听,好的,说得有理,赶紧上街去了,然后楼上就剩下了武松和他的嫂子。潘金莲看着武松这个时候她心里想着什么呢?《水浒》上有这么一段话,我们先把这段话给大家念一下“自心里寻思道,武松与他是嫡亲一母兄弟他又生得这般长大,我嫁得这等一个,也不枉了为人一世。你看我那三寸丁、谷树皮,三分像人,七分似鬼。我直恁地晦气,据着武松大虫也吃他打倒了,他必然好气力,说他又未婚娶,何不叫他搬来我家里住,不想这段姻缘却在这里”《水浒传》第二十三回。
                            一个嫂子一看到小叔子就这样想确实是很糟糕的。这不光是非分之想,这个想的确实有很大的问题了。但是我们仔细地分析一下她这段心理活动至少说明这么一些问题。第一、在潘金莲这一段心理活动它实际明白地告诉我们,假如她嫁给了武松这样的人她会心满意足。她觉得她“不枉了为人一世”。可是她现在嫁的不是武松这样的人,而且和武松有巨大的反差的武大,所以她的内心充满着遗憾不满。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我们一味地要求这个女人安分守已逆来顺受,我们说这样的要求对她来说是不大公正的。我们读书要善解人意,要了解人性,你要知道很多的缺点不是道德的缺点是人性的弱点。既然是人性的弱点他有,我可能也有,只是情境不同设身处地一想有时候我们就能理解对方。
                            


                            IP属地:云南37楼2011-11-27 13:30
                            回复
                              【画外音】:处在煎熬中的潘金莲以及她与武大郎如此奇特的组合真是很难再找出第二对这样的夫妻了,但鲍鹏山老师却在《水浒传》中找到了第二对这样的传奇夫妻,而对于他们的深入了解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感受潘金莲此时的心态。那么鲍鹏山老师找到的这一对夫妻会是谁呢?


                              IP属地:云南38楼2011-11-27 13:3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