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县是一个很小的县,好多的地图上都不怎么标出它。它虽然小是小,但历史却是相当的悠久,自有人类以来到明朝以前还是个相当有名的地方。
考古学家经过多年的考证,从当地人们群众提供的有力的史前人使用的骨针石窝石斧等器具,和考古学家在学田坪和晋家坪两个地方挖掘出的石器可以证明,漳县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人们在这块土地上生产和生活。尤其在学田坪一带,从现象中可以看出,深厚的黄土层和优越便利的环境为史前的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少的好处,这些地方在1958年之前,随时都可以捡到现在看起来非常贵重的骨针石臼,石斧和石碗,当地不少人的家里,史前人的一些东西在家里和院子里随处可见。当然,人们传说中的上古时期县川整个是个大湖泊的说法不是没有一点的根据,据说是大禹将孙家峡掘开后,漳县川这个大湖泊才水去川现,漳河向东流入渭河,渭河水流充沛,农田得以灌溉,漳县才出现了富庶一方的县川。我想可能有这个事情,但挖掘孙家峡的是不是大禹,还是有待考证,大禹那时忙的是天下之事,当然也包括漳县县域里的事情,孙家峡被掘开的事是不是大禹直接参与,想想这事还真是有些悬乎。
这样,这些史前人一直进进出出的在漳县这一带活动,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占据这里生活在这里的秦国人在现在的盐井镇,突然发现了人们生活中相当重要的必须食用的食盐,秦国人在经过多次的食用试验后,觉得漳县的食盐对人们身体素质有很大的好处,人们食用后身体健壮,体力增强,超过了人们以前预想的结果,秦国人经过食用这里的食盐,身体远远的强壮于其余地方的人群。秦国国王便下了个命令,让这地方的盐泉归国家管理,军队进驻,熬制所得的食盐主要为宫廷所用和供应军队。这也可能是食盐归国家管理,食盐最早实行的专营,也说明了食盐专营的首发地是漳县。
自漳县的食盐专营后,首先宫廷和军队的食盐供应得到了应有的保障。吃了漳县食盐的秦军浑身是力,如狼似虎,仗打在那里,那里就会被夺取了过来,打的关外6国的军队屁滚尿流,个个都成了他们的手下败将。秦军在一个一个的吃掉了关内6国以后,统一了全国,建立了政权,当上了皇帝,就把自己的家人和他的大臣们一块儿搬到了咸阳,过起了安稳的宫廷生活。他们在咸阳没有忘掉漳县食盐的好处,在皇宫里继续的食用从漳县远运而来的这种熬制出来的食盐,直至他自取灭亡。
以后的年代里,因漳县县域处于汉族和西北少数民族的交界地方,战祸就接连不断的发生,不是少数民族赶出了汉族,占领了这些地方,就是汉族驱逐了少数民族,占领了漳县。漳县的政权,一直处于汉族和少数民族交战的混乱状态,在腥风血雨中继续着,像漳河的水一样的奔腾暴啸,喊声从来没有中断过,哭声从来没有停止过,地面从来没有平静过。
公元34年,光武帝建武10年,稳定的东汉王朝没有忘记痛失的地盘和在那里生活的善良的人们,他派出大将来歙去收复西边的失地,来歙向来英勇善战,出征后大败先零羌人于盐川一带,漳县重归东汉管理。又过了48年,是东汉章帝建初6年,东汉的军队经过对羌人复又夺去的盐川一带进行强有力的攻击,彻底的赶出了又统治了这里几十年的羌人,县域被东汉军队彻底控制在了手里,为了巩固边疆,保护夺得的胜利果实,东汉军队的文臣武将得到皇帝的准许,经过实地的考察和选址,在盐业发达的盐川寨设立了县一级的政权,这个政权的名字叫“彰(障)县”。彰县的意思是为彰显边境的稳定和盐业的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