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去上班的地铁中,下错了两次车,撞上了一次柱子,只不过因为心里在想着一部电影,在昨晚我看完它之后,毫不迟疑地誉其为今年最爱之作,也许不止今年。所以我今天一定要记下来这种感觉,不过奇怪的是往常当我想做一篇评论,一定已经在头脑中有了很成熟的语句,至少也是深刻的轮廓,但这次却完全地没有,好像那些感觉模糊地散落在非常微小的每个角落,小到抓不到,却能确切地知道它们就在每个角落。这不是我写作的状态,我的写作总是能放大每一个微小的情感,但这次就确实抓不到,也许,它钻进了真实的自我,钻进了那个无法再用虚构的辞汇去掩饰的自我。所以它成功了,在我的语言无法去赞誉它的时候,它就成功了。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一部在07年写出的小说,今年上映的电影,仅凭这不到24小时的感受还无法确定它对我能产生的影响,但隐隐地会觉得可能会不亚于《爱有天意》,不过《爱有天意》对我如此深远却从未留下对它只字片语的评价,所以我也不记得最初看它时是不是也是一样的感受。但是可以明白的是,有些电影角色是可以融进我的灵魂的,虽然我真正喜欢的电影演员少之又少,那是因为我真正喜欢的是他们的角色,所以反而无法把他们本人从这种喜欢中抽离出来。能打破这一规律的目前只有孙艺珍做到了,超越了我对电影角色的喜爱,除此之外恐怕还没有第二个人。但是无疑,虽然我不会像追捧某些歌手那样去追捧这些演员,却不得不承认,他们打下烙印的地方并不在我或欢乐或愤慨或激昂或颓靡的人生,而在坚硬表面下最软弱和无力防备的灵魂深处。
这部电影做到了这些,我却不能煞有介事地赞其为一部好的电影,再从一个貌似客观地立场去分析它好在哪里,这些对于它带来的感觉都是徒劳无功甚至幼稚可笑的。写下这篇日志,为了几年后再来看看,它留给我的印象,是否真的那么不可磨灭。又或者,那些不可磨灭的,却只能写在红请柬上的,祝福和告别的青春。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一部在07年写出的小说,今年上映的电影,仅凭这不到24小时的感受还无法确定它对我能产生的影响,但隐隐地会觉得可能会不亚于《爱有天意》,不过《爱有天意》对我如此深远却从未留下对它只字片语的评价,所以我也不记得最初看它时是不是也是一样的感受。但是可以明白的是,有些电影角色是可以融进我的灵魂的,虽然我真正喜欢的电影演员少之又少,那是因为我真正喜欢的是他们的角色,所以反而无法把他们本人从这种喜欢中抽离出来。能打破这一规律的目前只有孙艺珍做到了,超越了我对电影角色的喜爱,除此之外恐怕还没有第二个人。但是无疑,虽然我不会像追捧某些歌手那样去追捧这些演员,却不得不承认,他们打下烙印的地方并不在我或欢乐或愤慨或激昂或颓靡的人生,而在坚硬表面下最软弱和无力防备的灵魂深处。
这部电影做到了这些,我却不能煞有介事地赞其为一部好的电影,再从一个貌似客观地立场去分析它好在哪里,这些对于它带来的感觉都是徒劳无功甚至幼稚可笑的。写下这篇日志,为了几年后再来看看,它留给我的印象,是否真的那么不可磨灭。又或者,那些不可磨灭的,却只能写在红请柬上的,祝福和告别的青春。